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進型組合交通指示牌。
背景技術:
交通指示牌是顯示交通法規(guī)及道路信息的圖形符號,它可使交通法規(guī)得到形象、具體、簡明的表達,同時還表達了難以用文字描述的內(nèi)容,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車方向以保證道路暢通與行車安全。
目前,道路路面的施工過程中,在施工區(qū)域的兩端都需要設立交通指示牌以對汽車行駛的方向進行指引,然而現(xiàn)有的用于道路路面施工指示的交通指示牌都是一體式焊接設計,不便于搬運,而且結構過于簡單,風大就容易翻倒,并且一旦受到汽車撞擊后整個交通指示牌都會損壞而無法重復使用,會造成資源上較大的浪費,使用投入成本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型組合交通指示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型組合交通指示牌,包括左立架和右立架,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之間設置有橫向承桿,所述橫向承桿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螺套件與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固連,所述橫向承桿的左右兩端部均設置有與所述螺套件螺紋接合的螺紋部,所述螺套件與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之間分別設置有防磨墊片,所述防磨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螺套件的直徑,所述防磨墊片用以防止所述螺套件直接與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接觸而對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的表面產(chǎn)生磨損,所述橫向承桿上從左到右依次分布有四塊以上的標志鎖板,所述標志鎖板的左端面上開設有插槽,所述標志鎖板的右端面上設置有用于接合所述插槽的插板,所述標志鎖板的前表面的頂部處設置有懸吊塊,所述標志鎖板的前表面的底部處設置有支桿,所述支桿通過銷軸連接有兩根頂承桿,兩根所述頂承桿遠離所述銷軸的那一端設置有頂承頭,所述標志鎖板的底部設置有鋸齒凸部,所述標志鎖板的后表面中間設置有反光指示標志,所述標志鎖板的后表面頂部固設有遮擋板,所述遮擋板位于所述反光指示標志的上方,所述遮擋板用以遮陽擋雨以防所述反光指示標志被日曬雨淋而降低其使用壽命,所述懸吊塊上設置有與所述橫向承桿接合的開卡槽,所述開卡槽內(nèi)頂面為弧面以便與所述橫向承桿接合,所述懸吊塊的后面部分中設置有沉槽,所述懸吊塊的前面部分中設置有貫通槽,所述沉槽內(nèi)推入接合有鎖固件,所述沉槽與所述貫通槽的開設角度一樣,所述沉槽與所述貫通槽的半徑也相同,所述鎖固件穿出所述貫通槽并推入到所述沉槽內(nèi),所述鎖固件用于防止所述標志鎖板在被安裝于所述橫向承桿上后脫開與所述橫向承桿的接合,所述左立架和右立架的底部均設置有鎖定凸臺,兩個所述鎖定凸臺相對設置且兩個所述鎖定凸臺的頂部均設置有鎖定槽,兩個所述鎖定槽相對設置,在兩個所述鎖定槽之間接合固定有鎖頂桿,所述鎖定槽的內(nèi)底面與所述支桿的頂面在同一直線上,所述鎖頂桿位于所述支桿之上且與所述支桿和所述標志鎖板抵牢,所述鎖頂桿與所述橫向承桿相對垂直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沉槽與所述貫通槽的開設角度為30-60度。
進一步地,所述頂承桿的長度大于所述鋸齒凸部的底端到所述支桿的長度。
進一步地,所述左立架和所述右立架上設置有供所述橫向承桿穿出的穿孔。
進一步地,所述懸吊塊與所述標志鎖板通過焊接固連,所述支桿與所述標志鎖板通過焊接固連。
進一步地,所述插槽與所述插板的大小相同,在兩塊所述標志鎖板接合時,其中一塊所述標志鎖板的所述插板與另外一塊所述標志鎖板的所述插槽接合以實現(xiàn)兩塊所述標志鎖板密切接合。
進一步地,所述插板的上、下兩端部設置有倒斜角,所述倒斜角以便所述插板很快推入所述插槽中接合。
進一步地,所述標志鎖板在被安裝于所述橫向承桿上后其底部設置的鋸齒凸部的底面與所述左立架和右立架的底面在同一直線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橫向承桿對四塊以上的標志鎖板進行接合支撐,標志鎖板的鋸齒凸部與道路路面接觸,可增大摩擦力,且利用兩根頂承桿對標志鎖板進行平衡支撐,增加了標志鎖板安裝后的平穩(wěn)性,通過插槽和插板的推入接合使得兩塊以上的標志鎖板之間的接合更加牢固,通過鎖固件與沉槽的推入接合用以防止標志鎖板脫開橫向承桿的支撐,通過鎖頂桿對標志鎖板進行豎直方向限定,防止標志鎖板放歪,也增加了標志鎖板的抗風、抗撞能力,在使用時,可快速組裝并通過左立架和右立架擺放在道路路面上,以對來往的汽車起到交通指示的作用,在不需要使用時,也可以快速拆解,便于搬運,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改進型組合交通指示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標志鎖板的主視圖;
圖3為圖1中標志鎖板的后視圖;
圖4為圖1中標志鎖板的左視圖;
圖5為圖1中多塊標志鎖板接合后的整體后視圖;
圖6為圖4中懸吊塊的剖視圖,其中,鎖固件未插進貫通槽和沉槽內(nèi)。
圖7為圖1中鎖定凸臺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7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型組合交通指示牌,包括左立架10和右立架11,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之間設置有橫向承桿7,所述橫向承桿7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螺套件9與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固連,所述橫向承桿7的左右兩端部均設置有與所述螺套件9螺紋接合的螺紋部8,所述螺套件9與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之間分別設置有防磨墊片91,所述防磨墊片91的直徑大于所述螺套件9的直徑,所述防磨墊片91用以防止所述螺套件9直接與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接觸而對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的表面產(chǎn)生磨損,所述橫向承桿7上從左到右依次分布有四塊以上的標志鎖板1,所述標志鎖板1的左端面上開設有插槽12,所述標志鎖板1的右端面上設置有用于接合所述插槽12的插板13,所述標志鎖板1的前表面的頂部處設置有懸吊塊2,所述標志鎖板1的前表面的底部處設置有支桿4,所述支桿4通過銷軸5連接有兩根頂承桿6,兩根所述頂承桿6遠離所述銷軸5的那一端設置有頂承頭61,所述標志鎖板1的底部設置有鋸齒凸部3,所述標志鎖板1的后表面中間設置有反光指示標志31,所述標志鎖板1的后表面頂部固設有遮擋板71,所述遮擋板71位于所述反光指示標志31的上方,所述遮擋板71用以遮陽擋雨以防所述反光指示標志31被日曬雨淋而降低其使用壽命,所述懸吊塊2上設置有與所述橫向承桿7接合的開卡槽22,所述開卡槽22內(nèi)頂面為弧面以便與所述橫向承桿7接合,所述懸吊塊2的后面部分中設置有沉槽23,所述懸吊塊2的前面部分中設置有貫通槽24,所述沉槽23內(nèi)推入接合有鎖固件25,所述沉槽23與所述貫通槽24的開設角度一樣,所述沉槽23與所述貫通槽24的半徑也相同,所述鎖固件25穿出所述貫通槽24并推入到所述沉槽23內(nèi),所述鎖固件25用于防止所述標志鎖板1在被安裝于所述橫向承桿7上后脫開與所述橫向承桿7的接合,所述左立架10和右立架11的底部均設置有鎖定凸臺101,兩個所述鎖定凸臺101相對設置且兩個所述鎖定凸臺101的頂部均設置有鎖定槽110,兩個所述鎖定槽110相對設置,在兩個所述鎖定槽110之間接合固定有鎖頂桿100,所述鎖定槽110的內(nèi)底面與所述支桿4的頂面在同一直線上,所述鎖頂桿100位于所述支桿4之上且與所述支桿4和所述標志鎖板1抵牢,所述鎖頂桿100與所述橫向承桿7相對垂直平行。
其中,所述沉槽23與所述貫通槽24的開設角度為60度。
其中,所述頂承桿6的長度大于所述鋸齒凸部3的底端到所述支桿4的長度。
其中,所述左立架10和所述右立架11上設置有供所述橫向承桿7穿出的穿孔。
其中,所述懸吊塊2與所述標志鎖板1通過焊接固連,所述支桿4與所述標志鎖板1通過焊接固連。
其中,所述插槽12與所述插板13的大小相同,在兩塊所述標志鎖板1接合時,其中一塊所述標志鎖板1的所述插板13與另外一塊所述標志鎖板1的所述插槽12接合以實現(xiàn)兩塊所述標志鎖板1密切接合。
其中,所述插板13的上、下兩端部設置有倒斜角130,所述倒斜角130以便所述插板13很快推入所述插槽12中接合。
其中,所述標志鎖板1在被安裝于所述橫向承桿7上后其底部設置的鋸齒凸部3的底面與所述左立架10和右立架11的底面在同一直線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橫向承桿對四塊以上的標志鎖板進行接合支撐,標志鎖板的鋸齒凸部與道路路面接觸,可增大摩擦力,且利用兩根頂承桿對標志鎖板進行平衡支撐,增加了標志鎖板安裝后的平穩(wěn)性,通過插槽和插板的推入接合使得兩塊以上的標志鎖板之間的接合更加牢固,通過鎖固件與沉槽的推入接合用以防止標志鎖板脫開橫向承桿的支撐,通過鎖頂桿對標志鎖板進行豎直方向限定,防止標志鎖板放歪,也增加了標志鎖板的抗風、抗撞能力,在使用時,可快速組裝并通過左立架和右立架擺放在道路路面上,以對來往的汽車起到交通指示的作用,在不需要使用時,也可以快速拆解,便于搬運,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