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教育行業(yè)領(lǐng)域,涉及一種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0002]當前國內(nèi)課堂教學中,學校對教師、學生及課堂的管理都是普遍采用認為管理,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在課堂中,教師擁有絕對權(quán)力。課堂基本上成為教師進行單獨表演的場所,學生被排斥在外。這種情況決定課堂管理只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對教師權(quán)威的服從是絕對和應(yīng)當?shù)?,并認為學生服從教師,教學才能得以順利地實施,才能完成向?qū)W生傳遞知識的任務(wù)。正是在這種專制性的權(quán)威思想指引下,部分教師以自我為中心,顯現(xiàn)出“自上而下,一管多”的管理模式,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基本沒有交流,教師認為安靜是保障課堂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這種模式使學生屈從于教師的權(quán)威,必然導致盲從和迷信,其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主體性。
[0003]其次,人的惰性也一樣會給學校的學風、教風帶來極其不良的影響。部分學生上課遲到,作業(yè)抄襲,考試不復習,惰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風;有些教師授課PPT多年不更新、講課風格一成不變、課后不與學生互動交流,這也是惰性作怪。
[0004]信息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shù)融入教學并應(yīng)用于課堂教學成為現(xiàn)今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遠程教學、在線學習、網(wǎng)絡(luò)化教學管理等相關(guān)教育軟件和教學產(chǎn)品已日益成熟,但其互動性不高,這就需要更具有互動性的信息化教學。雖然信息化互動教學在課堂中已逐步開始使用,但是在即時性、實效性方面還有所欠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課堂教學廣泛采用一位教師同時面對多位同學的模式,教師難以實時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狀態(tài),難以評估教學效果?,F(xiàn)有的互動教學技術(shù),可雙向傳遞的信息較少,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
[0005]如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獨立獲取知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學生被動接受、不愛質(zhì)疑、不主動思考的不良學習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0006]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教師終端的設(shè)計都十分復雜,從而造成操作復雜,成本較高,耗電量也比較大。
[0007]因此,需要一種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課堂教學的缺點,提供一種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
[0009]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可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0010]一種課堂教學應(yīng)答系統(tǒng),包括學生終端和教師終端,所述教師終端包括主控制器電路、按鍵和按鍵指示燈電路、電壓轉(zhuǎn)換電路和第一無線收發(fā)模塊,所述學生終端包括主控電路、電源轉(zhuǎn)換電路、電源控制電路、按鍵電路和第二無線收發(fā)模塊,
[0011]包括學生終端和教師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師終端包括主控制器電路、按鍵和按鍵指示燈電路、電壓轉(zhuǎn)換電路和第一無線收發(fā)模塊,所述學生終端包括主控電路、電源轉(zhuǎn)換電路、電源控制電路、按鍵電路和第二無線收發(fā)模塊,
[0012]主控制器電路包括STM8S芯片,STM8S芯片包括NRST端、OSCIN端、OSCOUT端、Vss1_l 端、第一 VSS 端、VCAP 端、第一 VDD 端、VDD10_1 端、Vref+ 端、VDDA 端、VSSA 端、VREF-端、VDD10_2 端、VSS10_2 端、SW_54 端、SW_55 端、第一 GODO 接口、第一 CSN 接口、第一SCK 接口、第一 MOSI 接口、第一 MISO 接口和第一 G0D2 接口 ;
[0013]NRST端通過電阻Rl21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42接地;OSCIN端和OSCOUT端分別通過電容C46和電容C47接地,OSCIN端和OSCOUT端通過晶振Y5連接;Vss1_l端和第一VSS端均接地并通過電容C50連接VCSP接口 ;VCAP端連接VCSP接口 ;第一 VDD端和VDD10_1端均連接VCC端并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電容C52和C54接地;Vref+端和VDDA端均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66接地;VSSA端和VREF-端均接地;VDD10_2端連接VCC端,VSS10_2端接地,VDD10_2端和VSS10_2端通過電容C49連接;SW_54端和SW_55端分別通過電阻R116和電阻Rl 15連接VCC端;
[0014]按鍵和按鍵指示燈電路包括多個電阻、多個LED燈和多個開關(guān),LED燈的一端通過電阻連接VCC端,LED燈的另一端通過開關(guān)連接STM8S芯片;
[0015]電壓轉(zhuǎn)換電路包括AMSl 117穩(wěn)壓電路,AMSl 117穩(wěn)壓電路包括Vin端、Vout端和第一GND端,第一 GND端接地,第一 Vin端連接+5V電壓端并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膽電容C38和電容C39接地,Vout端連接VCC端并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膽電容C40和電容C41接地;
[0016]第一無線收發(fā)模塊包括CCllOl芯片,CCllOl芯片包括第二 VDD端、第一 GODO端、第一 CSN端、第一 SCK端、第一 MOSI端、第一 MISO端、第一 G0D2端和第二 GND端,第二 GND端接地,第二 VDD端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69接地,第一 GODO端、第一 CSN端、第一 SCK端、第一 MOSI端、第一 MISO端和第一 G0D2端分別連接第一 GODO接口、第一 CSN接口、第一SCK 接口、第一 MOSI 接口、第一 MISO 接口和第一 G0D2 接口 ;
[0017]主控電路包括:STM8L單片機,STM8L單片機PC5端、PC6端、PAO端、PAl端、PA2端、PA3端、第二 VSS端、第三VDD端、PDO端、PBO端、PC4端、PCl端、PCO端、PB7端、PB6端、PB5端、PB4端、PB3端、PB2端和PBl端,PAl端通過電阻R7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l連接接地;第二 VSS端接地;第三VDD端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3接地;PB1端連接Power_Control 端,PB2 端、PB4 端、PB5 端、PB6 端、PB7 和 PB3 分別連接第二 GODO 接口、第二 CSN接口、第二 SCK接口、第二 MOSI接口、第二 MISO接口和第二 G0D2接口 ;
[0018]電源轉(zhuǎn)換電路包括SX2106芯片,SX2106芯片包括BST端、第三GND端、FB端、SHDN端、第二 VIN端和LX端,第三GND端接地,BST端通過電容C6連接LX端,LX端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電感LI和電阻R13連接FB端,LX端通過電感LI連接VCC端并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電容C7和C8接地,F(xiàn)B端通過電阻R14連接GND端,第二 VIN端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電容C4和C5連接第三GND端,第二 VIN端連接+12V電壓端,SHDN端通過電阻R12連接Power_Enable端;
[0019]按鍵和電源控制電路包括開關(guān)S1、開關(guān)S2、開關(guān)S3和開關(guān)S4,開關(guān)S1、開關(guān)S2、開關(guān)S3和開關(guān)S4的一端均連接+12V電壓端,SI的另一端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R3和電阻R5接地并連接二極管D2的正極,S2的另一端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R4和電阻R6接地并連接二極管D3的正極,S3的另一端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R8和電阻RlO接地并連接二極管D4的正極,S4的另一端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R9和電阻Rll接地并連接二極管D5的正極;二極管D2、二極管D3、二極管D4和二極管D5的負極均連接Power_Enable端;
[0020]電源控制電路包括P溝道MOS管Ql和η溝道MOS管Q2,ρ溝道MOS管Ql的D端連接Power_Enable端并通過電容ClO接地,ρ溝道MOS管Ql的G端通過電阻R16連接η溝道MOS管Q2的D端,ρ溝道MOS管Ql的D端連接+ 12V電壓端并通過電阻R15連接η溝道MOS管Q2的D端;η溝道MOS管Q2的S端接地,η溝道MOS管Q2的G端連接Power_Control端并通過并聯(lián)連接的電阻R17和電容Cll接地;
[0021]第二無線收發(fā)模塊包括CCllOl芯片,CCllOl芯片包括第四VDD端、第二 GODO端、第二 CSN端、第二 SCK端、第二 MOSI端、第二 GODl端、第二 G0D2端和第四GND端,第四VDD端連接VCC端并通過電容C9接地,第二 GODO端、第二 CSN端、第二 SCK端、第二 MOSI端、第二 GODl端和第二 G0D2端分別連接第二 GODO接口、第二 CSN接口、第二 SCK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