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善用于收容印刷媒介的印刷媒介盒的開閉結(jié)構(gòu)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圖像形成裝置是用于在印刷媒介上印刷圖像的裝置,包括:印刷機、復印機、傳真機以及同時具備這些功能的復合機等。
圖像形成裝置具備印刷媒介盒,用于向包含在其內(nèi)部的印刷裝置供應印刷媒介。
通常,印刷媒介盒可開閉地設(shè)置于圖像形成裝置的主體。如果用于在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打開印刷媒介盒的初始力被要求過大,則產(chǎn)品的感官品質(zhì)會降低,而且在過度地拉動印刷媒介盒的過程中,印刷媒介盒可能會受到破損,或者用戶可能會受到傷害。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技術(shù)問題
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具有被改善成使用戶能夠容易地開閉印刷媒介盒的結(jié)構(gòu)的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shù)手段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主體;印刷媒介盒,收容印刷媒介,并可移動地結(jié)合于所述主體;至少一個杠桿,可移動地布置于所述主體,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與所述印刷媒介盒接觸而將所述印刷媒介盒拉進主體的內(nèi)側(cè)之后與所述印刷媒介盒分離。
所述杠桿可以被布置成能夠沿著配備于所述主體的移動路徑而滑動。
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所述杠桿可以在被所述印刷媒介盒加壓之 后對所述印刷媒介盒進行加壓。
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所述印刷媒介盒可以在以與所述杠桿分離的狀態(tài)移動之后與所述杠桿接觸而對所述杠桿進行加壓。
所述印刷媒介盒可以包括:第一卡定部,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被所述杠桿加壓;第二卡定部,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對所述杠桿進行加壓。
所述印刷媒介盒可以包括:引導部,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對所述杠桿進行加壓而將所述杠桿引導到所述第一卡定部。
所述印刷媒介盒可以包括:杠桿收容部,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收容所述杠桿的至少一部分。
可以包括:彈性部件,布置于所述主體和所述杠桿之間,以使所述杠桿彈性偏壓。
可以包括:固定盤,固定于所述主體內(nèi)部;引導盤,從所述固定盤朝向所述印刷媒介盒延伸,并包含用于引導所述杠桿的引導插槽。
所述引導插槽可以包括:平行部,與所述印刷媒介盒的移動方向平行地配備;第一傾斜部以及第二傾斜部,相對于所述平行部傾斜地配備。
所述第一傾斜部可以以垂直于所述平行部的方式配備。
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所述杠桿可以從所述杠桿進入所述平行部的瞬間以后開始對所述印刷媒介盒進行加壓。
所述杠桿可以包括:卡定銷,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或打開時與所述印刷媒介盒接觸;支撐銷,將所述引導盤夾在中間并結(jié)合于所述卡定銷,并具有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部件的一端的第一支撐孔。
固定盤可以包括:支撐凸起,具有用于支撐所述彈性部件的另一端的第二支撐孔。
可以包括:固定盤,固定于所述主體的內(nèi)部;引導盤,從所述固定盤朝向所述印刷媒介盒延伸,并具有用于引導所述杠桿的第一引導插槽;滑動件,可滑動地結(jié)合于所述引導盤,并具有用于引導所述杠桿的第二引導插槽。
所述第二引導槽可以以垂直于所述印刷媒介盒的移動方向的方式配備。
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彈性部件,布置于所述固定盤和所述滑動件之間,以使所述滑動件彈性偏壓。
可以包括:連接杠桿,可移動地結(jié)合于所述滑動件,在所述印刷媒介盒 被打開時與所述印刷媒介盒連接。
所述連接杠桿可以包括:第一卡定凸起,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與所述印刷媒介盒接觸而被所述印刷媒介盒加壓;第二卡定凸起,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被收容到所述滑動件收容而對所述滑動件進行加壓。
可以包括:第一彈性部件,布置于所述固定盤和所述杠桿之間,以使所述杠桿彈性偏壓;第二彈性部件,布置于所述固定盤和所述連接杠桿之間,以使所述連接杠桿彈性偏壓。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主體;印刷媒介盒,收容印刷媒介,并可移動地結(jié)合于所述主體;杠桿,可移動地布置于主體,而且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所述印刷媒介盒在以與所述杠桿分離的狀態(tài)移動之后,與所述杠桿接觸而對所述杠桿進行加壓。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主體;印刷媒介盒,收容印刷媒介,并可移動地結(jié)合于主體;開閉裝置,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將所述印刷媒介盒拉進所述主體的內(nèi)側(cè),而且所述開閉裝置包括:第一卡定部以及第二卡定部,配備于所述印刷媒介盒,并相隔而布置;杠桿,可移動地布置于所述主體的內(nèi)側(cè),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與所述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中的某一個接觸,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與所述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中的另一個接觸。
所述開閉裝置可以包括:引導部,與所述第一卡定部連接,并以相對于所述印刷媒介盒的移動方向傾斜地形成。
所述杠桿可以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的狀態(tài)下布置于第一位置,并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布置于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
在所述杠桿布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所述杠桿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卡定部的移動路徑的外側(cè),以避免與所述第二卡定部形成干擾。
在所述杠桿布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所述杠桿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卡定部的移動路徑的外側(cè),以避免與所述第一卡定部形成干擾。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主體;印刷媒介盒,收容印刷媒介,并可移動地結(jié)合于所述主體;第一杠桿,配備于所述印刷媒介盒;第二杠桿,配備于所述主體;至少一個彈性部件,配備于所述主體而使所述第二杠桿彈性偏壓,而且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關(guān)閉時,所述第二杠桿借助所述彈性部件的彈性力而滑動,并對所述第一杠桿進行加壓 而將所述印刷媒介盒拉進所述主體內(nèi)側(cè),之后以不與所述第一杠桿形成干擾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印刷媒介盒被打開時,所述第一杠桿在初期于預定區(qū)間內(nèi)以不與所述第二杠桿形成干擾的方式移動,之后對所述第二杠桿進行加壓而使其滑動并與所述第二杠桿分離。
技術(shù)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用戶可以容易地開閉印刷媒介盒,因此,產(chǎn)品的感官品質(zhì)以及使用方便性將會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gòu)成的圖。
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
圖5A至圖5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
圖6A至圖6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圖7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8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10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
圖11A至圖11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
圖12A至圖12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圖1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
圖14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
圖15A至圖15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
圖16A至圖16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gòu)成的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包含:主體10;印刷媒介供應裝置20,用于存儲及供應印刷媒介S;顯影裝置30,用于在通過印刷媒介供應裝置20供應的印刷媒介S形成圖像;碳粉裝置40,向顯影裝置30供應碳粉;光掃描裝置50,向顯影裝置30的感光體32形成靜電潛像;定影裝置60,將被轉(zhuǎn)印到印刷媒介S的碳粉圖像定影到印刷媒介S;排出裝置70,向主體10的外部排出已形成圖像的印刷媒介S。
印刷媒介供應裝置20用于存儲及供應印刷媒介S,其配備于主體10的下部而向顯影裝置30側(cè)供應印刷媒介S。
這種印刷媒介供應裝置20可以包含:印刷媒介盒21,可開閉地結(jié)合于主體10,以存儲印刷媒介S;移送部件25,逐個地拾取存儲于印刷媒介盒21的印刷媒介S,并將其移送到顯影裝置30側(cè)。
印刷媒介盒21內(nèi)可以配備有頂起板23,其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得到結(jié)合,另一端被壓縮彈簧22支撐,以向移送部件25側(cè)引導所裝載的印刷媒介S。
移送部件25可以包含:拾取輥27,用于將裝載于頂起板23的印刷媒介S逐個地拾?。贿M紙輥(feed roller)28,將借助拾取輥27而被拾取的印刷媒介S移送到顯影裝置30側(cè)。
顯影裝置30包含:外殼31,用于形成外觀;感光體32,可旋轉(zhuǎn)地結(jié)合于外殼31的內(nèi)部而形成靜電潛像;攪拌螺桿33a、33b,對從碳粉裝置40供應的碳粉進行攪拌;顯影輥34,將借助攪拌螺桿33a、33b而被攪拌的碳粉供應至感光體32;帶電部件35,用于使感光體32帶點。
從碳粉裝置40供應的碳粉流入到外殼31的內(nèi)部,并借助攪拌螺桿33a、33b而被攪拌、移送至外殼31的一側(cè),而且被攪拌并移送的碳粉將會借助顯影輥34而被供應至感光體32,從而形成可視圖像。
感光體32與轉(zhuǎn)印輥(transfer roller)14接觸而形成轉(zhuǎn)印壓印線(transfer nip)N1,以使被供應至感光體32而形成可視圖像的碳粉被轉(zhuǎn)印到印刷媒介S。轉(zhuǎn)印輥14可旋轉(zhuǎn)地布置于主體10的內(nèi)部。
碳粉裝置40與顯影裝置30結(jié)合,并收容、保管用于將圖像形成到印刷媒介S的碳粉,并在進行圖像形成操作時將碳粉供應至顯影裝置30。
光掃描裝置50向感光體32掃描包含圖像信息的光,從而在感光體32形成靜電潛像。
定影裝置60包含如下項而構(gòu)成:外殼62;加熱部件64以及加壓部件66, 可旋轉(zhuǎn)地布置于外殼62的內(nèi)部。
轉(zhuǎn)印有碳粉圖像的印刷媒介S將會經(jīng)過加熱部件64和加壓部件66之間,此時,借助熱和壓力,碳粉圖像將會被固定到印刷媒介S。
加熱部件64與加壓部件66相接觸而進行旋轉(zhuǎn),并與加壓部件66一同形成定影壓印線(fusing nip)N2,并被熱源68加熱而對經(jīng)過定影壓印線N2的印刷媒介S傳熱。加熱部件64可以用從驅(qū)動源(未圖示)接收動力而旋轉(zhuǎn)的加熱輥來構(gòu)成。加熱部件64的內(nèi)側(cè)布置有用于對轉(zhuǎn)印有碳粉的印刷媒介S加熱的熱源68。作為熱源68,可以使用鹵素燈(Halogen lamp),除此之外,還可以用電熱線或感應加熱器等多樣的方式來實現(xiàn)。
加壓部件66被布置成接觸于加熱部件64的外周面,從而在加壓部件66與加熱部件64之間形成定影壓印線N2。加熱部件64可以用從驅(qū)動源(未圖示)接收動力而旋轉(zhuǎn)的加壓輥構(gòu)成。
排出裝置70包含相互接觸的第一排出輥71和第二排出輥72,從而將經(jīng)過定影裝置60的印刷媒介S排出到主體10的外部。
在印刷媒介供應裝置20和主體10設(shè)置有用于在關(guān)閉印刷媒介盒21的過程中將印刷媒介盒21拉進主體10內(nèi)部的開閉裝置100、200、300、400。
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
如圖2至圖4所示,開閉裝置100包含如下項而構(gòu)成:第一杠桿110,配備于印刷媒介盒21;第二杠桿120,配備于主體10的內(nèi)部;彈性部件130,用于使第二杠桿120彈性偏壓(bias);引導盤140,可移動地支撐第二杠桿120;固定盤150,用于支撐彈性部件130以及引導盤140。第一杠桿110可以與印刷媒介盒21形成一體。
第一杠桿110包含:杠桿收容部111,形成于印刷媒介盒21的下表面;第一卡定部112,從杠桿收容部111的內(nèi)表面向杠桿收容部111側(cè)突出;第二卡定部113,從印刷媒介盒2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引導部114,與第一卡定部112連接,并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傾斜地形成。
杠桿收容部111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收容第二杠桿120的一部分,并包含其一端被開放而形成的開口111a,以能夠使第二杠桿120的一部分進入杠桿收容部111的內(nèi)側(cè)。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一卡定部112與被收容到杠桿收容 部111的第二杠桿120接觸,并被第二杠桿120加壓。
第二卡定部113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與第一卡定部112相隔而布置。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卡定部113與第二杠桿120接觸,并對第二杠桿120進行加壓。第二卡定部113包含引導面113a。在第二卡定部113和第二杠桿120分離的過程中,引導面113a引導第二杠桿120使該第二杠桿120安置于引導插槽142的第二傾斜部142c,以能夠使第二杠桿120被布置、固定在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部114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對第二杠桿120進行加壓。第二杠桿120被引導部114加壓,并沿著引導部114移動而與第一卡定部112接觸。在引導部114和第一卡定部112連接的部分形成有收容槽116,用于收容被引導部114加壓而移動的第二杠桿120。第二杠桿120在被收容槽116收容的狀態(tài)下對第一卡定部112進行加壓。
第二杠桿120可移動地布置于主體10的內(nèi)部。第二杠桿120包含:卡定銷121,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一杠桿110接觸;支撐銷122,將引導盤140夾在中間而結(jié)合、固定于卡定銷121。
卡定銷121布置于引導盤140的上表面,支撐銷122布置于引導盤140的下表面??ǘㄤN121和支撐銷122分別包含第一法蘭121a和第二法蘭122a。第一法蘭121a和第二法蘭122a防止第二杠桿120在第二杠桿120移動的過程中從引導插槽142脫離。支撐銷122配備有第一支撐孔122b。彈性部件130的一端部131通過第一支撐孔122b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支撐銷122。
彈性部件130布置于第二杠桿120和固定盤150之間,從而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時使第二杠桿120彈性偏壓,以使第二杠桿120能夠?qū)Φ谝桓軛U110進行加壓。彈性部件130可以用拉力彈簧來構(gòu)成。
彈性部件130的一端部131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配備在支撐銷122的第一支撐銷122b,而且彈性部件130的另一端部132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配備在固定盤150的第二支撐孔152a。彈性部件130的一段不131可以以另一端部132為中心進行轉(zhuǎn)動。
引導盤140包含用于引導第二杠桿120的滑動的引導插槽142。引導插槽142包含:平行部142a,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平行地配備;第一傾斜部142b,相對于平行部1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142a的一端;第二傾斜部142c,相對于平行部1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142a的另一 端。第二傾斜部142c可以以與平行部142a垂直的方式形成。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引導插槽142將會引導第二杠桿120的移動。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二杠桿120將會被引導部1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142c脫離,之后沿著平行部142a以及第一傾斜部142b滑動。相反,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杠桿120將會被第二卡定部113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142b以及平行部142a滑動,之后進入到第二傾斜部142c。
第一傾斜部142b的一端配備有第一支撐部145a,第二傾斜部142c的一端配備有第二支撐部145b。第一支撐部145a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1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120,并限制第二杠桿1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120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第二支撐部145b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1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120,并限制第二杠桿1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1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盤140從固定盤150朝向印刷媒介盒21延伸。
固定盤150包含:多個固定孔151,用于將固定盤150固定在主體10的內(nèi)部;支撐凸起152,用于支撐彈性部件130。支撐凸起152配備第二支撐孔152a。彈性部件130的另一端部132通過第二支撐孔152a而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支撐凸起152。
在下文中,對印刷媒介盒21的開閉過程進行說明。
圖5A至圖5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
如圖5A所示,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狀態(tài)下,開閉裝置100的第二杠桿1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此時,第二杠桿120被引導插槽142的第二傾斜部142c收容,并處于被第二支撐部145b支撐而停止的狀態(tài)。在第二杠桿120布置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120位于第二卡定部113的移動路徑P2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二卡定部113形成干擾。
如圖5B至圖5E所示,如果用戶對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1,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進入主體10的內(nèi)部,而且第二杠桿120將會被引導部1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142c脫離,之后進入到平行部142a。此時,第二杠桿120被收容到第一杠桿110的收容槽116,并與第一卡定部112接觸。
如圖5F所示,如果第二杠桿120進入到平行部142a,則第二杠桿120將會借助彈性部件130的彈性力Fk而沿著平行部142a以及第一傾斜部142 滑動。在第二杠桿120沿著平行部142a以及第一傾斜部142b而滑動的過程中,第二杠桿120通過第一卡定部112對第一杠桿110進行加壓,從而將印刷介質(zhì)盒21拉向主體10的內(nèi)側(cè)。因此,用戶可以用較小的力容易地關(guān)閉印刷媒介盒21。
如圖5G所示,如果印刷媒介盒21被完全關(guān)閉,則第二杠桿120將會與第一支撐部145a接觸而停止,并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外,在第二杠桿120停止的過程中,第二杠桿120將會與第一杠桿110分離。即,第二杠桿120將會與印刷媒介盒21分離。
在第二杠桿120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120位于第一卡定部112的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一卡定部112形成干擾。
圖6A至圖6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如圖6A以及圖6B所示,如果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向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2,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向與進入主體1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為了與第一卡定部112形成干擾,第二杠桿120位于第一卡定部112的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因此,第二杠桿120將會以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停止,而且印刷媒介盒21以及第一杠桿110不與第二杠桿120形成干擾而自由移動。即,除了由用戶施加的力F2以外,借助于開閉裝置100的力不會對印刷媒介盒21產(chǎn)生作用。因此,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在初期利用較小的力便能夠容易地從主體10拉出印刷媒介盒21。
如圖6C以及圖6D,如果第一杠桿110的第二卡定部113接觸到第二杠桿120,則第二杠桿120將會被第二卡定部113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142b以及平行部142a滑動,而且彈性部件130將會被伸長的同時積累彈性力。第二卡定部113將會一直加速,直到第一杠桿110的第二卡定部113與第二杠桿120接觸為止,而且在第二卡定部113被加速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杠桿120接觸而對第二杠桿120進行加壓,因此,用戶能夠以較小的力拉動印刷媒介盒21。
如圖6E至圖6H所示,如果第二杠桿120沿著第一傾斜部142b以及平行部142a移動而達到平行部142a的末端,則第二杠桿120將會在借助彈性部件130的彈性力Fk而沿著配備于第二卡定部113的引導面113a進入到第二傾斜部142c之后,被第二支撐部145b支撐而停止。第二杠桿120將會重新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而且第一杠桿110將會從第二杠桿120 分離。
在印刷媒介盒21開閉的過程中,上述的過程將會反復進行。
在下文中,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開閉裝置200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圖7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圖8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在圖8中省略了第一杠桿。
如圖7以及圖8所示,開閉裝置200包含如下項而構(gòu)成:第一杠桿210,配備于印刷媒介盒21;第二杠桿220,配備于主體10的內(nèi)部;彈性部件230,用于使第二杠桿220彈性偏壓;杠桿外殼240,用于收容并支撐第二杠桿220和彈性部件230。第一杠桿210可以與印刷媒介盒21形成一體。
第一杠桿210包含:第一卡定部212以及第二卡定部213,從印刷媒介盒21的側(cè)表面向上側(cè)突出;引導部214,與第一卡定部212連接,并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傾斜地形成。在第一卡定部212和引導部214之間形成有開口218,以使第二杠桿220的一部分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得以進入。
第一卡定部212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220接觸,并被第二杠桿220加壓。
第二卡定部213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與第一卡定部212相隔而布置。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卡定部213將會與第二杠桿220接觸,并對第二杠桿220進行加壓。第二卡定部213包含引導面213a。在第二卡定部213和第二杠桿220分離的過程中,引導面213a引導第二杠桿220而使其安置到引導插槽242的第二傾斜部242c,以使第二杠桿220能夠被布置、固定在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部214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對第二杠桿220進行加壓。第二杠桿220將會被引導部214加壓,并沿著引導部214移動而與第一卡定部212接觸。在引導部214和第一卡定部212連接的部分形成有收容槽216,用于收容被引導部214加壓而移動的第二杠桿220。第二杠桿220在被收容槽216收容的狀態(tài)下對第一卡定部212進行加壓。
第二杠桿220可移動地布置于主體10的內(nèi)部。第二杠桿220包含:卡定銷221,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一杠桿210接觸;支撐銷222,結(jié)合、固定于卡定銷221。
卡定銷221布置于杠桿外殼240的外側(cè),支撐銷222布置于杠桿外殼240的內(nèi)側(cè)??ǘㄤN221和支撐銷222分別包含第一法蘭221a和第二法蘭222a。第一法蘭221a和第二法蘭222a防止第二杠桿220在第二杠桿220移動的過程中從引導插槽242脫離。支撐銷222配備有第一支撐孔222b。彈性部件230的一端部231通過第一支撐孔222b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支撐銷222。
彈性部件230布置于第二杠桿220和杠桿外殼240之間,從而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時使第二杠桿220彈性偏壓,以使第二杠桿220能夠?qū)Φ谝桓軛U210進行加壓。彈性部件230可以用拉力彈簧來構(gòu)成。
彈性部件230的一端部231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配備在支撐銷222的第一支撐銷222b,而且彈性部件230的另一端部232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配備在杠桿外殼240的支撐凸起246。彈性部件230的一端部231可以以另一端部232為中心進行轉(zhuǎn)動。
杠桿外殼240包含:收容部241,用于收容第二杠桿220和彈性部件230;支撐凸起246,從杠桿外殼240的內(nèi)表面向收容部241側(cè)突出;引導插槽242,貫通杠桿外殼240的側(cè)表面240a而形成。
支撐凸起246以圓筒形狀配備,并可轉(zhuǎn)動地支撐彈性部件230的另一端部232。
引導插槽242包含:平行部242a,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平行地配備;第一傾斜部242b,相對于平行部2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242a的一端;第二傾斜部242c,相對于平行部2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242a的另一端。第二傾斜部242c可以以與平行部242a垂直的方式形成。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引導插槽242引導第二杠桿220的移動。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二杠桿220被引導部2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242c脫離,之后沿著平行部242a以及第一傾斜部242b滑動。相反,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杠桿220將會被第二卡定部213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242b以及平行部242a滑動,之后進入到第二傾斜部242c。
第一傾斜部242b的一端配備有第一支撐部245a,第二傾斜部242c的一端配備有第二支撐部245b。第一支撐部245a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2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220,并限制第二杠桿2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220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第二支撐部245b在印刷媒 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2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220,并限制第二杠桿2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2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在杠桿外殼240的邊緣配備有用于將杠桿外殼240固定在主體10內(nèi)部的固定孔248。
如上所述,使開閉裝置200構(gòu)成為布置于印刷媒介盒21以及主體10內(nèi)部的側(cè)表面,從而可以減少開閉裝置200所占的空間,因此有利于實現(xiàn)圖像形成裝置的小型化。
印刷媒介盒21的開閉過程與上文中的說明內(nèi)容相同,因此省略該說明。
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圖10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圖10中,將第一杠桿分離之后進行示出。
如圖9以及圖10所示,開閉裝置300包含如下項而構(gòu)成:第一杠桿310,配備于印刷媒介盒21;第二杠桿320,配備于主體10的內(nèi)部;引導盤340,可移動地支撐第二杠桿320;滑動件(slider)360,可滑動地結(jié)合于引導盤340;彈性部件330,用于使滑動件360彈性偏壓;固定盤350,用于支撐彈性部件330以及引導盤340。第一杠桿310可以與印刷媒介盒21形成一體。
第一杠桿310從印刷媒介盒2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第一杠桿310包含:第一卡定部312以及第二卡定部313;引導部314,與第一卡定部312連接,并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傾斜地形成。在第一卡定部312和引導部314之間形成有開口318,以使第二杠桿320的一部分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得以進入。
第一卡定部312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320接觸,并被第二杠桿320加壓。
第二卡定部313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與第一卡定部312相隔而布置。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卡定部313與第二杠桿320接觸,并對第二杠桿320進行加壓。第二卡定部313包含引導面313a。在第二卡定部313和第二杠桿320分離的過程中,引導面313a引導第二杠桿320而使其安置到第一引導插槽342的第二傾斜部342c,以使第二杠桿320能夠被布置、固定在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部314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對第二杠桿320進行加壓。第二杠桿320被引導部314加壓,并沿著引導部314移動而與第一卡定部312 接觸。在引導部314和第一卡定部312連接的部分形成有收容槽316,用于收容被引導部314加壓而移動的第二杠桿320。第二杠桿320在被收容槽316收容的狀態(tài)下對第一卡定部312進行加壓。
第二杠桿320可移動地布置于主體10的內(nèi)部。第二杠桿320包含:卡定銷321,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一杠桿310接觸;支撐銷322,將引導盤340和滑動件360夾在中間而結(jié)合、固定于卡定銷321。
卡定銷321和支撐銷322分別包含第一法蘭321a和第二法蘭322a。第一法蘭321a和第二法蘭322a防止第二杠桿320在第二杠桿320移動的過程中從引導盤340以及滑動件360脫離。
滑動件360包含:第二引導插槽362,用于引導第二杠桿320的移動;第一支撐孔364,用于支撐彈性部件330的一端部331。第二引導插槽362被配備成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垂直,并將滑動件360和第二杠桿320連接而使滑動件360和第二杠桿320能夠一起移動。
彈性部件330布置于滑動件360和固定盤350之間,從而使滑動件360彈性偏壓.彈性部件330可以用第一彈性部件330a和第二彈性部件330b來構(gòu)成,第一彈性部件330a和第二彈性部件330b將引導盤340夾在中間而布置于引導盤340的兩側(cè)。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彈性部件330的彈性力作用到滑動件360,從而使滑動件360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與此同時,第二杠桿320通過第二引導插槽362而被滑動件360加壓,并沿著第一引導插槽342以及第二引導插槽362滑動。
彈性部件330的一端部331支撐于配備在滑動件360的第一支撐孔364,而且彈性部件330的另一端部332支撐于配備在固定盤350的第二支撐銷352a。彈性部件330可以用拉力彈簧來構(gòu)成。
引導盤340包含用于引導第二杠桿320的滑動的第一引導插槽342。第一引導插槽342包含:平行部342a,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平行地配備;第一傾斜部342b,相對于平行部3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342a的一端;第二傾斜部342c,相對于平行部3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342a的另一端。第二傾斜部342c可以以與平行部342a垂直的方式形成。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第一引導插槽342引導第二杠桿320的移動。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二杠桿320被引導部 3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342c脫離,之后沿著平行部342a以及第一傾斜部342b滑動。相反,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杠桿320將會被第二卡定部313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342b以及平行部342a滑動,之后進入到第二傾斜部342c。
第一傾斜部342b的一端配備有第一支撐部345a,第二傾斜部342c的一端配備有第二支撐部345b。第一支撐部345a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3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320,并限制第二杠桿3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320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第二支撐部345b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3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320,并限制第二杠桿3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3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盤340從固定盤350朝向印刷媒介盒21延伸。
固定盤350包含:多個固定孔351,用于將固定盤350固定在主體10的內(nèi)部;支撐凸起352,用于支撐彈性部件330。各個支撐凸起352分別配備有第二支撐孔352a。彈性部件330的另一端部332通過第二支撐孔352a而支撐于支撐凸起352。
在下文中,對印刷媒介盒21的開閉過程進行說明。
圖11A至圖11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
如圖11A所示,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狀態(tài)下,開閉裝置300的第二杠桿3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此時,第二杠桿320被收容于第一引導插槽342的第二傾斜部342c,并處于被第二支撐部345b支撐而停止的狀態(tài)。在第二杠桿320布置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320位于第二卡定部313的移動路徑P2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二卡定部313形成干擾。
如圖11B至圖11E所示,如果用戶對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1,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進入主體10的內(nèi)部,而且第二杠桿320將會被引導部3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342c脫離,之后進入到平行部342a。此時,第二杠桿320被收容到第一杠桿310的收容槽316,并與第一卡定部312接觸。
如圖11F所示,如果第二杠桿320進入到平行部342a,則滑動件360將會借助作用于滑動件360的彈性部件330的彈性力Fk而沿著引導盤340而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滑動;第二杠桿320沿著平行部342a以及第一傾斜部342b滑動。在第二杠桿320沿著平行部342a以及第一傾斜部342b而滑動的過程中,第二杠桿320通過第一卡定部312對第一杠桿310進行加壓, 從而將印刷介質(zhì)盒21拉向主體10的內(nèi)側(cè)。因此,用戶可以用較小的力容易地關(guān)閉印刷媒介盒21。
如圖11G所示,如果印刷媒介盒21被完全關(guān)閉,則第二杠桿320將會與第一支撐部345a接觸而停止,并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外,在第二杠桿320停止的過程中,第二杠桿320將會與第一杠桿310分離。即,第二杠桿320將會與印刷媒介盒21分離。
在第二杠桿320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320位于第一卡定部312的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一卡定部312形成干擾。
圖12A至圖12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如圖12A以及圖12B所示,如果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向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2,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向與進入主體1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為了避免與第一卡定部312形成干擾,第二杠桿320位于第一卡定部312的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因此,第二杠桿320將會以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停止,而且印刷媒介盒21以及第一杠桿310不與第二杠桿320形成干擾而自由移動。即,除了由用戶施加的力F2以外,借助于開閉裝置300的力將不會對印刷媒介盒21產(chǎn)生作用。因此,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在初期利用較小的力便能夠容易地從主體10拉出印刷媒介盒21。
此時,用于收容第二杠桿320的滑動件360也保持停止的狀態(tài)。
如圖12C以及圖12D所示,如果第一杠桿310的第二卡定部313接觸到第二杠桿320,則第二杠桿320將會被第二卡定部313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342b以及平行部342a滑動,而且滑動件360通過第二引導插槽362而被第二杠桿320加壓,從而沿著引導盤340而向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方向滑動。與滑動件360連接的彈性部件330將會被伸長的同時積累彈性力。第二卡定部313將會一直加速,直到第一杠桿310的第二卡定部313與第二杠桿320接觸為止,而且在第二卡定部313被加速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杠桿320接觸而對第二杠桿320進行加壓,因此,用戶能夠以較小的力拉動印刷媒介盒21。
如圖12E至圖12H所示,如果第二杠桿320沿著第一傾斜部342b以及平行部342a移動而達到平行部342a的末端,則第二杠桿320將會在借助彈性部件330的彈性力Fk而沿著配備于第二卡定部313的引導面313a進入到第二傾斜部342c之后,被第二支撐部345b支撐而停止。第二杠桿320將會 重新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而且第一杠桿310將會從第二杠桿320分離。
在印刷媒介盒21開閉的過程中,上述的過程將會反復進行。
圖1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開閉裝置的立體圖;圖14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開閉裝置分離而示出的立體圖。在圖14中省略了第一杠桿。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開閉裝置400包含如下項而構(gòu)成:第一杠桿410,配備于印刷媒介盒21;第二杠桿420,配備于主體10的內(nèi)部;引導盤440,可移動地支撐第二杠桿420;滑動件460,可滑動地結(jié)合于引導盤440;連接杠桿470,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時連接第一杠桿410和滑動件460;第一彈性部件430,用于使第二杠桿420彈性偏壓;第二彈性部件480,用于使第二杠桿470彈性偏壓;以及固定盤450,用于支撐第一彈性部件430、第二彈性部件480以及引導盤440。第一杠桿410可以與印刷媒介盒21形成一體。
第一杠桿410從印刷媒介盒2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第一杠桿410包含:第一卡定部412以及第二卡定部413;引導部414,相對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傾斜地形成。在第一卡定部412和引導部414之間形成有開口418,以使第二杠桿420的一部分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得以進入。
第一卡定部412在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420接觸,并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得到第二杠桿420的加壓。
第二卡定部413在印刷媒介盒21打開的過程中與連接杠桿470接觸,并沿著印刷媒介盒21打開的方向?qū)B接杠桿470進行加壓。
引導部414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對第二杠桿420進行加壓。第二杠桿420被引導部414加壓,并沿著引導部414移動而與第一卡定部412接觸。在引導部414和第一卡定部412連接的部分形成有收容槽416,用于收容被引導部414加壓而移動的第二杠桿420。第二杠桿420在被收容槽416收容的狀態(tài)下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qū)Φ谝豢ǘú?12進行加壓。
第二杠桿320可移動地布置于主體10的內(nèi)部。第二杠桿420包含:卡定銷421,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一杠桿410接觸;支撐銷422,將引導盤440以及滑動件460夾在中間而結(jié)合、固定于卡定銷421。
卡定銷421和支撐銷422分別包含第一法蘭421a和第二法蘭422a。第一法蘭421a和第二法蘭422a防止第二杠桿420在第二杠桿420移動的過程中 從引導盤440以及滑動件460脫離。支撐銷422配備有第一支撐孔422b。第一彈性部件430的一端部431通過第一支撐孔422b而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支撐銷422。
滑動件460包含:第二引導插槽462,用于引導第二杠桿420的移動;引導槽464,引導連接杠桿470的移動;凸起收容槽466,用于限制連接杠桿470的移動。
第二引導插槽462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垂直地配備,并將滑動件460和第二杠桿420連接而使滑動件460和第二杠桿420一起移動。引導槽464配備于滑動件460的一側(cè),并支撐連接杠桿470以防止連接杠桿470從滑動件460脫離。凸起收容槽466形成于滑動件460的后表面460b,其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收容連接杠桿470的第二卡定凸起473而限制連接杠桿470的移動,并使滑動件460得到連接杠桿470的向印刷媒介盒21打開的方向的加壓而能夠移動。
連接杠桿470包含:杠桿主體471;第一卡定凸起472,從杠桿主體471的一端突出;第二卡定凸起473,結(jié)合于杠桿主體471的另一端。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一卡定凸起472被第一杠桿410加壓,第二卡定凸起473被凸起收容槽466收容而對滑動件460進行加壓。此外,連接杠桿470包含從杠桿主體471的另一端沿著與第二卡定凸起473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支撐凸起474。第二彈性部件480的一端部481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支撐凸起474。
第一彈性部件430布置于第二杠桿420和固定盤450之間,使第二杠桿420彈性偏壓。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一彈性部件430的彈性力被作用到第二杠桿420,從而使第二杠桿420以及滑動件460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
第一彈性部件430的一端部431支撐于配備在支撐銷422的第一支撐孔422b,第一彈性部件430的另一端部432支撐于配備在固定盤450的第二支撐孔452a。第一彈性部件430可以用拉力彈簧來構(gòu)成。
第二彈性部件480可以布置于連接杠桿470和固定盤450之間,從而使連接杠桿470彈性偏壓。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如果第一杠桿410和連接杠桿470分離,則連接杠桿470將會借助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彈性力而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 如果第二杠桿420以及滑動件460借助第一彈性部件430的彈性力而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則與此同時,連接杠桿470將會借助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彈性力而沿著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
第二彈性部件480的一端部481支撐于配備在連接杠桿470的支撐凸起474,而且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另一端部482支撐于配備在固定盤450的第二支撐孔452a支撐。第二彈性部件480可以用拉力彈簧來構(gòu)成。
引導盤440包含用于引導第二杠桿420的滑動的第一引導插槽442。第一引導插槽442包含:平行部442a,與印刷媒介盒21的移動方向平行地配備;第一傾斜部442b,相對于平行部4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442a的一端;第二傾斜部442c,相對于平行部442a傾斜地配備而連接到平行部442a的另一端。第二傾斜部442c可以以與平行部442a垂直的方式形成。
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或打開的過程中,第一引導插槽442將會引導第二杠桿420的移動。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第二杠桿420將會被引導部4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442c脫離,之后沿著平行部442a以及第一傾斜部442b滑動。相反,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第二杠桿420將會被滑動件460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442b以及平行部442a滑動,之后進入到第二傾斜部442c。
第一傾斜部442b的一端配備有第一支撐部445a,第二傾斜部442c的一端配備有第二支撐部445b。第一支撐部445a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4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420,并限制第二杠桿420的移動而使第二杠桿420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第二支撐部445b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過程中與第二杠桿420接觸而支撐第二杠桿420,并限制第二杠桿420的滑動而使第二杠桿4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
引導盤440從固定盤450朝向印刷媒介盒21延伸。
固定盤450包含:多個固定孔451,用于將固定盤450固定在主體10的內(nèi)部;支撐凸起452,用于支撐第一彈性部件430以及第二彈性部件480。支撐凸起452配備有第二支撐孔452a。第一彈性部件430的另一端部432以及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另一端部482通過第二支撐孔452a而支撐于支撐凸起452。
在下文中,對印刷媒介盒21的開閉過程進行說明。
圖15A至圖15G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關(guān)閉過程的圖;圖16A至圖16H 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如圖15A所述,在印刷媒介盒21被打開的狀態(tài)下,開閉裝置400的第二杠桿420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此時,第二杠桿420被第一引導插槽442的第二傾斜部442c收容,并處于被第二支撐部445b支撐而停止的狀態(tài)。在第二杠桿420布置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420位于第二卡定部413的移動路徑P2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二卡定部413形成干擾。
如圖15B至圖15E所示,如果用戶對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1,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進入主體10的內(nèi)部,而且第二杠桿420將會被引導部414加壓而從第二傾斜部442c脫離,之后進入到平行部442a。此時,第二杠桿420被收容到第一杠桿410的收容槽416,并與第一卡定部412接觸。
如圖15F所示,如果第二杠桿420進入到平行部442a,則第二杠桿420將會借助施加到第二杠桿420的第一彈性部件430的彈性力Fk1而沿著平行部442a以及第一傾斜部442b而滑動,滑動件460將會沿著引導盤440而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滑動。與此同時,連接杠桿470將會借助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彈性力Fk2而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在第二杠桿420沿著平行部442a以及第一傾斜部442b而滑動的過程中,第二杠桿420通過第一卡定部412對第一杠桿410進行加壓,從而將印刷介質(zhì)盒21拉向主體10的內(nèi)側(cè)。因此,用戶可以用較小的力容易地關(guān)閉印刷媒介盒21。
如圖15G所示,如果印刷媒介盒21被完全關(guān)閉,則第二杠桿420將會與第一支撐部445a接觸而停止,并布置于關(guān)閉位置,即,第二位置。此外,在第二杠桿420停止的過程中,第二杠桿420將會與第一杠桿410分離。即,第二杠桿420將會與印刷媒介盒21分離。
在第二杠桿420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二杠桿420位于第一卡定部412的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以避免與第一卡定部412形成干擾。
圖16A至圖16H是示出印刷媒介盒的打開過程的圖。
如圖16A以及圖16B所示,如果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向印刷媒介盒21施加力F2,則印刷媒介盒21將會向與進入主體1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為了避免與第一卡定部412形成干擾,第二杠桿320位于移動路徑P1的外側(cè),因此,第二杠桿420將會以布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停止,而且印刷媒介盒21以及第一杠桿410不與第二杠桿420形成干擾而自由移動。即,除了由用戶施加的力F2以外,借助于開閉裝置400的力將不會對印刷媒 介盒21產(chǎn)生作用。因此,在印刷媒介盒21被關(guān)閉的狀態(tài)下,用戶可以在初期利用較小的力容易地將印刷媒介盒21從主體10拉出。
此時,用于收容第二杠桿420的滑動件460以及連接杠桿470也保持停止的狀態(tài)。第二卡定部413位于連接杠桿470的第一卡定凸起472與第二卡定凸起473之間,并隨著第一杠桿410的移動而遠離第二卡定凸起473并接近第一卡定凸起472。
如圖16C以及圖16D所示,如果第一杠桿410的第二卡定部413接觸到連接杠桿470的第一卡定凸起472,則滑動件460將會被收容到凸起收容槽466的第二卡定凸起473加壓,從而沿著引導盤440向印刷媒介盒21打開的方向移動,而且第二杠桿420被滑動件460加壓而沿著第一傾斜部442b以及平行部442a滑動。與第二杠桿420連接的第一彈性部件430以及與連接杠桿470連接的第二彈性部件480將會被伸長而積累彈性力。
第二卡定部413將會一直加速,直到第一杠桿410的第二卡定部413與第一卡定凸起472接觸為止,而且在第二卡定部413被加速的狀態(tài)下與第一卡定凸起472接觸而通過第二卡定凸起473以及滑動件460對第二杠桿420進行加壓,因此,用戶能夠以較小的力拉動印刷媒介盒21。
如圖16E至圖16H所示,如果第二杠桿420沿著第一傾斜部442b以及平行部442a移動而達到平行部442a的末端,則第二杠桿420將會在沿著第二引導插槽462進入到第二傾斜部442c之后,被第二支撐部445b支撐而停止。第二杠桿420將會重新布置于等待位置,即,第一位置,而且第一杠桿410將會從連接杠桿470的第一卡定凸起472分離。
如果第一杠桿410從連接杠桿470分離,則連接杠桿470將會借助第二彈性部件480的彈性力Fk2而向印刷媒介盒21關(guān)閉的方向移動。如果連接杠桿470的第一卡定凸起472與滑動件460的前表面460a接觸,則連接杠桿470將會停止。
在印刷媒介盒21的開閉過程中反復進行上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