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調解太陽能聚光鏡片的裝置。
背景技術:
碟式太陽能熱發(fā)電系統(tǒng)都有一個旋轉拋物面反射鏡用來匯聚太陽光,該反射鏡一般為圓形像碟子一樣,故稱為碟式反射鏡。由于反射鏡面積小則幾十平方米,大則數(shù)百平方米,很難造成整塊的鏡面,所以是由多塊碟片拼接而成。拼接用的碟片都是拋物面的一部分,不是平面。多塊鏡面固定在鏡面框架上,構成整片的旋轉拋物面反射鏡,因此需要對每塊碟片上鏡面的焦距進行調節(jié)。
對于碟式斯特林鏡面調光來說,調焦技術還不夠成熟,主要是采用人工進行調焦,通過人眼觀察,人工擰動調節(jié)桿進行調節(jié),人工調光的難度大,精確度低,聚焦效果不理想,從而造成斯特林發(fā)動機轉換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xiàn)有的碟式斯特林鏡面調焦困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可以精確調節(jié)碟面位置的裝置。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
一種太陽能聚光碟片手動調光裝置,包括外銜接頭和外拉塊,外銜接頭安裝在外筒套前端,外筒套中安裝調整桿,調整桿前端安裝內銜接頭和內拉塊,調整桿后端連接手輪,手輪轉動控制調整桿前后移動。
外筒套上安裝兩個拉閘把手,分別通過拉線連接拉塊和內拉塊。
外銜接頭后半段的內壁面有六角形的螺母配合槽。
外筒套后端安裝有鎖緊把手。
外銜接頭前端的內壁上安裝有外彈珠,內銜接頭前端的內壁上安裝有內彈珠。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將本裝置安裝在碟架上,用接頭連接碟片外固定卡位和內調節(jié)卡位,動過手輪轉動推拉調整桿實現(xiàn)碟片的前后調節(jié),精確調節(jié)碟面的焦距,本工具簡單實用,安裝便捷,能適用碟架較小空間工作,易于制造,適合于單次裝配或者少數(shù)裝配的場合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頭部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外銜接頭2安裝在外筒套4前端,外筒套4中安裝有調整桿8,調整桿8位于外筒套4的軸線上,調整桿8前端安裝內銜接頭6, 外銜接頭2和內銜接頭6的都是一個套筒,側壁分別安裝有外彈珠9和內彈珠10,外彈珠9和內彈珠10的開合分別由外拉塊1和內拉塊5控制,外筒套4前端兩側開有條孔,內銜接頭6和內拉塊5的外側均有一個突出的滑塊和條孔配合。調整桿8前端安裝內卡扣13和內卡扣撥環(huán)5。調整桿8后端連接手輪13,調整桿8的后半段由螺紋,和手輪13構成蝸桿機構,旋轉手輪13可以使調整桿8前進或者后退。外筒套4外壁上安裝有拉閘把手11,兩個拉閘把手11分別通過拉線連接外拉塊1和內拉塊5(圖中沒有畫出拉線,拉線的安裝結構類似自行車剎車線),外拉塊1和外彈簧3套在外銜接頭2上,內拉塊5和內彈簧6套在內卡扣13上。外銜接頭2后半段的內壁面有六角形的螺母配合槽。
安裝方法:
碟片安裝在碟架的調節(jié)點支座上,調節(jié)點支座后端是可以開合的螺紋套筒,松開鎖緊螺母可以調節(jié)碟片的前后位置。使用時先通過壓下拉閘把手11向后拉動外拉塊1,外彈珠9縮回,然后將外銜接頭2套在調節(jié)支點座的卡位處后再松開壓下的拉閘把手11,外拉塊1復位,外卡扣2前端的內壁上的外彈珠9彈出和調節(jié)支點座的卡位配合,外卡扣2的六角形螺母配合槽和鎖緊螺母配合。然后壓下另一個拉閘把手11向后拉動內拉塊5,將內銜接頭6套在碟片調節(jié)桿的卡位處,再松開閘把手11,內卡扣13前端內壁上的內彈珠10和碟片調節(jié)桿上的卡位配合。
安裝好后開始調節(jié):先握住鎖緊把手12轉動外套筒4帶動外銜接頭2轉動松開鎖緊螺母。通過手輪13的正反轉驅動內銜接頭6和碟片調節(jié)桿前進與后退,從而調節(jié)碟片與調節(jié)點支座間的距離,使碟片正確對焦。調節(jié)好碟片位置后握住鎖緊把手12轉動外套筒4帶動外銜接頭2旋緊鎖緊螺母。之后同時壓下兩個拉閘把手12取下調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