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圖1為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觸控屏101、光學膠片102、液晶面板103及背光模組104。光學膠片102用于膠結透明光學元件(如觸摸屏等)的特種膠粘劑,要求具有無色透明、光透過率在90%以上、膠結強度良好,可在室溫或中溫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縮小等特點。
在液晶顯示屏組裝過程中,觸控屏101通過光學膠片102與液晶面板103整個上表面貼合一起。液晶面板103通過光學膠片102與背光模組104的邊緣部分貼合在一起,背光模組104為顯示屏提供光源。
但是,在液晶顯示屏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由于貼合偏差、框膠高溫老化或者撞擊等原因,可能使液晶面板103和背光模組104配合度下降,背光模組104產生的少量光會從兩者間縫隙透出來,而在屏幕前方邊緣出現漏光,影響屏幕顯示效果。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一般采用在側邊貼附黑色膠帶或者使用膠框遮擋,黑色膠帶或者膠框具有一定的厚度,且覆蓋于光學膠片102的表面。
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于:采用的改善屏幕邊緣漏光的方案會導致整個屏幕的厚度增加,有悖于目前顯示屏向輕薄化發(fā)展的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觸摸屏、液晶顯示面板、光學膠片和背光模組,其中:
所述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所述觸摸屏貼合,所述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貼合,所述光學膠片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所述吸光粒子吸收。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周邊區(qū)域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視區(qū)域無交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的內層膠片在所述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光粒子為炭黑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為OCA光學膠片。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光學膠片;
在所述光學膠片的周邊區(qū)域內摻雜吸光粒子;
將所述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觸摸屏進行貼合;
將所述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液晶顯示面板進行貼合;
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合,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所述吸光粒子吸收。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周邊區(qū)域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視區(qū)域無交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的內層膠片在所述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采用熱擴散方式或粒子植入方式摻雜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光粒子為炭黑粒子,和/或,所述光學膠片為OCA光學膠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可以具有如下優(yōu)點:
由于光學膠片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然后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觸摸屏貼合,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液晶顯示面板貼合,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吸光粒子吸收,而且吸光粒子是摻入光學膠片內的,不增加屏幕的厚度。因此,采用本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fā)明而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可通過在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共同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現有技術中采用在屏幕側邊貼附黑色膠帶或者使用膠框遮擋來防止屏幕漏光,這樣會導致整個屏幕的厚度增加,有悖于目前顯示屏向輕薄化發(fā)展的趨勢。因此,本實施例對現有技術中的光學膠片102進行了改進,力爭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圖2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觸摸屏201、光學膠片202、液晶顯示面板203和背光模組204。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與觸摸屏201貼合,下表面與液晶顯示面板203貼合。光學膠片202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從而在光學膠片202的周邊區(qū)域形成吸光層,以使得背光模組204產生的光透過液晶顯示面板203周邊縫隙后被吸光粒子205吸收。由于吸光粒子205是摻入光學膠片202內的,所以不會增加屏幕的厚度。光學膠片是用于膠結透明光學元件(如觸摸屏等)的特種膠粘劑,要求無色透明、光透過率在90%以上、膠結強度良好,可在室溫或中溫下固化,具有固化收縮小等特點。
圖3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膠片202的俯視示意圖。如圖3所示,陰影部分為周邊區(qū)域,周邊區(qū)域包括光學膠片202的四周邊緣區(qū)域,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范圍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
優(yōu)選的,該吸光粒子205為炭黑粒子。本發(fā)明不僅限于炭黑粒子,其他吸光粒子也可以。
由此可知,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公開的技術方案在液晶顯示領域中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第二實施例
圖4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如圖4所示,光學膠片202的內層膠片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光學膠片202自上而下可以分為上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中層和下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下表面)。光學膠片202的內層膠片位于光學膠片202的中層,則吸光粒子205分布于光學膠片202的中層的周邊區(qū)域內。也即,該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內不摻雜有吸光粒子205,這樣不會影響光學膠片202的粘附性能。一般可以通過熱擴散方式或粒子植入方式來摻入吸光粒子205。具體的,可以從光學膠片202的周圍邊緣側面摻入吸光粒子。
具體的,熱擴散方案可以采用高劑量的吸光粒子的氧化物或化合物源,與待摻雜的光學膠片材料,高溫下放置在一起,從而實現向光學膠片材料中摻雜吸光粒子的目的。另外,粒子植入方案可以利用吸光粒子的高能離子態(tài),注入待摻雜光學膠片周圍邊緣區(qū)域的設定寬度范圍內,然后經退火使注入的原子激活從而完成摻雜。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膠片的內層膠片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也即,該光學膠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內不摻雜有吸光粒子,不會影響光學膠片的粘附性能。
第三實施例
圖5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光學膠片202自上而下可以分為上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中層和下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下表面)。吸光粒子205分布于光學膠片202的上層和下層的周邊區(qū)域內。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膠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第四實施例
圖6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光學膠片的剖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光學膠片202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光學膠片202自上而下可以分為上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中層和下層(包括光學膠片202的下表面)。吸光粒子205分布于光學膠片202的上層、中層和下層的周邊區(qū)域內。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膠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第五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光學膠片202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從而在光學膠片202的周圍邊緣區(qū)域形成吸光層。周邊區(qū)域包括光學膠片202的四周邊緣區(qū)域,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范圍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周邊區(qū)域與液晶顯示面板203的可視區(qū)域無交集,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以不能遮擋液晶顯示面板203的可視區(qū)域為宜,避免影響屏幕顯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膠片的周邊區(qū)域與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視區(qū)域無交集,可以避免影響屏幕顯示效果。
第六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圖2中的光學膠片202可以為OCA(Optical Clear Adhhesive,光學膠)光學膠片。OCA光學膠片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固體膠片,其優(yōu)點是高清澈度、高透光性、高黏著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溫、抗紫外線,其厚度易于控制,能提供均勻的間距,長時間使用不容易產生黃化、剝離及變質的問題。OCA光學膠片是觸控屏的最佳膠粘劑,本發(fā)明不限于使用OCA光學膠片,其他光學膠片也可以,例如:pc膠片、PET膠片等。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采用OCA光學膠片,能夠達到減少眩光,減少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發(fā)出光的損失,增加LCD的亮度,提供高的透射率,減少能耗,增加對比度,尤其是強光照射下的對比度等效果。
第七實施例
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710中,提供光學膠片202。
在步驟S720中,在光學膠片202的周邊區(qū)域內摻雜吸光粒子205。
在該步驟中,對現有的光學膠片102進行了改進,光學膠片202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從而在光學膠片202的周邊區(qū)域形成吸光層。采用熱擴散方式或粒子植入方式摻雜吸光粒子205。周邊區(qū)域包括光學膠片202的四周邊緣區(qū)域,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范圍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具體的,可以從光學膠片202的周圍邊緣側面摻雜吸光粒子205。
光學膠片202自上而下可以分為上層(上表面)、中層和下層(下表面)。光學膠片202的內層膠片位于光學膠片202的中層,則吸光粒子205分布于光學膠片202的中層的周邊區(qū)域內。也即,該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邊區(qū)域內不摻雜有吸光粒子205,這樣不會影響光學膠片202的粘附性能。
熱擴散方案可以采用高劑量的吸光粒子的氧化物或化合物源,與待摻雜的光學膠片材料,高溫下放置在一起,從而實現向光學膠片材料中摻雜吸光粒子的目的。另外,粒子植入方案可以利用吸光粒子的高能離子態(tài),注入待摻雜光學膠片周圍邊緣區(qū)域的設定寬度范圍內,然后經退火使注入的原子激活從而完成摻雜。
優(yōu)選的,光學膠片202為OCA光學膠片,OCA光學膠片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固體膠片,其優(yōu)點是高清澈度、高透光性、高黏著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溫、抗紫外線,其厚度易于控制,能提供均勻的間距,長時間使用不容易產生黃化、剝離及變質的問題。OCA光學膠片是觸控屏的最佳膠粘劑,本發(fā)明不限于使用OCA光學膠片,其他光學膠片也可以,例如:pc膠片、PET膠片等。
優(yōu)選的,該吸光粒子205為炭黑粒子,本發(fā)明不僅限于炭黑粒子,其他吸光粒子也可以。
在步驟S730中,將光學膠片202的上表面與觸摸屏201進行貼合;
在步驟S740中,將光學膠片202的下表面與液晶顯示面板203進行貼合;
光學膠片202在其周邊區(qū)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從而在光學膠片202的周圍邊緣區(qū)域形成吸光層。周邊區(qū)域包括光學膠片202的四周邊緣區(qū)域,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范圍內摻雜有吸光粒子205。周邊區(qū)域與液晶顯示面板203的可視區(qū)域無交集,每個邊緣的設定寬度以不能遮擋液晶顯示面板203的可視區(qū)域為宜,避免影響屏幕顯示效果。
在步驟S750中,將液晶顯示面板203與背光模組204進行組合,以使得背光模組204產生的光透過液晶顯示面板203周邊縫隙后被吸光粒子205吸收。
由此可知,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案例,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規(guī)范內,對本發(fā)明的修改或替換,都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