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隔墊物、隔墊物的制備方法、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面板是液晶顯示裝置的重要部件,在液晶顯示面板中,主要通過隔墊物(supportpillars,ps)來維持顯示面板的上下基板的盒厚,以此來保證液晶注入的空間。
當液晶顯示面板受到外力作用時,由于隔墊物壓縮量較大,液晶盒擠壓變形,使得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液晶顯示裝置出現水波紋現象(poolingmura)。參照圖1、圖2和圖3,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液晶顯示裝置未受外力示意圖,圖3為液晶顯示裝置受到外力產生poolingmura示意圖。圖1中,隔墊物1'形成于黑矩陣2'之上,液晶面板在未受外力作用時,如圖2所示,隔墊物1'(圖2、圖3中未畫出)維持盒厚,液晶3'處于兩個基板之間,由于顯示裝置中偏光片4'與背光板的棱鏡5'之間存在間隙,當受到外力時,參照圖4,隔墊物1'在按壓位置受到外力壓縮量較大,液晶3'沿箭頭方向向四周擴散,當液晶擴散到邊緣時,偏光片4'與背光板的棱鏡5'之間的間隙減小,使顯示裝置邊緣a'處盒厚增加,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隔墊物、隔墊物的制備方法、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隔墊物受力壓縮量大,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墊物,設置于顯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形成在所述黑矩陣上,所述第一部件有兩個相對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與所述黑矩陣貼合,所述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所述第一端面貼合處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積不大于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積;
所述第二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部件有相對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貼合,且所述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不超出所述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所述第四端面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三端面的面積。
可選地,所述第一部件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的截面為矩形。
可選地,所述第二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的截面為等腰梯形,且所述第三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中心位置。
可選地,所述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所述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重合。
可選地,所述第一部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件的高度,且所述第二部件的高度滿足第一閾值條件。
可選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材料均為樹脂。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墊物的制備方法,包括:
通過第一次圖案化處理在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所述隔墊物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有兩個相對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與所述黑矩陣貼合;
通過第二次圖案化處理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所述隔墊物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有相對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貼合;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所述第一端面貼合處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所述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不超出所述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所述第四端面的面積小于所述第三端面的面積。
可選地,所述通過第一次圖案化處理在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所述隔墊物的第一部件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用于制作所述第一部件的材料和光刻膠層;
使用第一掩膜板對所述光刻膠層進行曝光并顯影,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掩膜板為制作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黑矩陣的掩膜板。
第三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間設置有上述隔墊物。
第四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顯示面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實施例具有以下優(yōu)點:
將隔墊物設置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兩部分,并且隔墊物的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其貼合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增大了隔墊物底部與黑矩陣的接觸面積,第二部件形成在第一部件上,通過第一部件的設置來減小第二部件的高度,并且第二部件的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位于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內,這樣的結構設置,大大提升了隔墊物的支撐力,使隔墊物在收到外力時,壓縮量小,可以解決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一種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液晶顯示裝置未受外力示意圖;
圖3所示為液晶顯示裝置受到外力產生poolingmura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5a所示為現有技術的一種隔墊物的彈塑性分析圖;
圖5b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的彈塑性分析圖;
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第二部件不同高度條件下壓縮率與支撐力關系圖;
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制備方法流程圖;
圖8所示為圖7完成步驟1的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取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參照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
該隔墊物設置于顯示面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且形成于第一基板的黑矩陣2上,該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
第一部件101形成在黑矩陣2上,第一部件101有兩個相對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第一部件101的第一端面與黑矩陣2貼合,第一部件101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其貼合處黑矩陣2的區(qū)域邊界重合,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的面積不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積;
第二部件102形成在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上,第二部件102有相對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部件102的第三端面與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貼合,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不超出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且第二部件102的第四端面的面積小于第三端面的面積。
將隔墊物設置為第一部件101和第二部件102兩部分,并且隔墊物的第一部件101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其貼合的黑矩陣2的區(qū)域邊界重合,增大了隔墊物底部與黑矩陣的接觸面積,第二部件102形成在第一部件101上,通過第一部件101的設置來減小第二部件102的高度,并且第二部件102的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不超出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這樣的結構設置,大大提升了隔墊物的支撐力,使隔墊物在收到外力時,壓縮量小,可以解決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第一部件101的沿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的截面為矩形,第一部件101的形狀可以與黑矩陣2的形狀相同;第二部件10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方向的界面為等腰梯形,且第二部件102的第三端面位于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的中心位置??蛇x地,第二部件102的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可以與第一部件101的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重合,這樣結構的設置有利于增強整個隔墊物整體的強度與穩(wěn)定性。
參照圖5a、圖5b,分別為現有技術和本實施例的隔墊物的彈塑性分析圖,其中橫坐標為壓縮量(depth),縱坐標為受力大小(force)。在兩種隔墊物與第二基板的接觸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對比兩圖可知,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隔墊物,在受到外力壓縮時,有較好的恢復能力,且壓縮量小。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隔墊物中塑性比例大幅度下降,幾乎全部壓縮部分都承受外力,因此具有較高的支撐力,不易被壓縮。
參照圖6,為在隔墊物總高度相同的情況下,第二部件高度不同的隔墊物的壓縮率與支撐力的關系圖,其中橫坐標為壓縮率(δpsh),縱坐標為支撐力(f)。從圖中分析可知,當壓縮量一定時,第二部件的高度越小,隔墊物的支撐力越大。因此,通過增設第一部件101來減小第二部件102的高度,進而增強隔墊物的支撐力。進一步的,第一部件101的高度需要大于第二部件102的高度,且第二部件102的高度滿足第一閾值條件以保證隔墊物具有較大的支撐力,可選地,隔墊物的高度為3um,則第二部件的高度(psh2)滿足的閾值條件為0.5um≤psh2<1.5um。
上述隔墊物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材料均為常用的樹脂材料。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以下優(yōu)點:
將隔墊物設置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兩部分,并且隔墊物的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其貼合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增大了隔墊物底部與黑矩陣的接觸面積,第二部件形成在第一部件上,通過第一部件的設置來減小第二部件的高度,并且第二部件的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位于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內,這樣的結構設置,大大提升了隔墊物的支撐力,使隔墊物在受到外力時,壓縮量小,可以解決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實施例二
參照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隔墊物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步驟1,通過第一次圖案化處理在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所述隔墊物的第一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有相對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與所述黑矩陣貼合。
具體包括以下過程:
在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用于制作第一部件的光刻膠層;
使用第一掩膜板對光刻膠層進行曝光并顯影,在第一基板的黑矩陣上形成第一部件,其中,第一掩膜板為制作第一基板上的黑矩陣的掩膜板。
這樣使用黑矩陣的掩膜板來對第一部件的光刻膠層進行曝光并顯影制作第一部件,保證了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第一端面貼合處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貼合面積大,增強隔墊物的支撐力。
該步驟完成后形成的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參照圖8所示。
步驟2,通過第二次圖案化處理在所述第一部件上形成所述隔墊物的第二部件。
第二部件有相對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與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面貼合,其中,第二部件的第三端面的區(qū)域邊界不超出第一部件的第二端面的區(qū)域邊界,第二部件的第四端面的面積小于第三端面的面積。
第二部件的形成過程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2完成后,形成的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參照圖4所示。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以下優(yōu)點:
使用第一掩膜板及黑矩陣掩膜板對第一部件的光刻膠層進行曝光并顯影制作第一部件,保證了第一部件的第一端面的區(qū)域邊界與第一端面貼合處的黑矩陣的區(qū)域邊界重合,貼合面積大,且通過第一部件的設置,減小第二部件的高度,這樣的結構可以有效增強隔墊物的支撐力,使隔墊物在受到外力時,壓縮量小,可以解決液晶向四周擴散導致poolingmura產生漏光現象的問題。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設置有上述實施例的隔墊物。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顯示面板。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系統(tǒng)實施例而言,由于其與方法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實施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