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影像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影像科的方便取片裝置。
背景技術:
醫(yī)學影像是指為了醫(yī)療或醫(y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是一種逆問題的推論演算,即成因(活體組織的特性)是經由結果(觀測影像信號)反推而來。作為一門科學,醫(yī)學影像屬于生物影像,并包含影像診斷學、放射學、內視鏡、醫(yī)療用熱影像技術、醫(yī)學攝影和顯微鏡。另外,包括腦波圖和腦磁造影等技術,雖然重點在于測量和記錄,沒有影像呈顯,但因所產生的數據俱有定位特性(即含有位置信息),可被看作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醫(yī)學影像。臨床應用方面,又稱為醫(yī)學成像,或影像醫(yī)學,有些醫(yī)院會設有影像醫(yī)學中心、影像醫(yī)學部或影像醫(yī)學科,并配備相關的儀器設備,編制有專門的護理師、放射技師以及醫(yī)師,負責儀器設備的操作、影像的解釋與診斷,這與放射科負責放射治療有所不同。
在影像科中,經常需要拍攝各種各類的照片,然后在暗房內將底片沖洗出來,在此過程中就涉及到拿取底片,目前的操作方式很多時候是通過手部直接拿取,該種方式容易造成底片的污染,影響成形的照片,并且由于建筑規(guī)劃的問題,暗房位于較遠的位置,需要將底片在不曝光的情況下進行轉移,目前前還沒有這樣的一種裝置。
中國專利一種影像科新型取片裝置(CN205163273U),該專利中的吸附環(huán)位于吸附盒內部,則吸附環(huán)無法與底片相接觸,則吸附環(huán)無法吸取底片,從而造成使用效果的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影像科的方便取片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影像科的方便取片裝置,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開口朝下設置,所述放置盒頂部開設有三個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內穿過有支撐桿,支撐桿下端固定連接有吸嘴,所述吸嘴連接有軟管,三根支撐桿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支撐板上設有微型氣泵,三根軟管的頂端與微型氣泵相連接;所述支撐板上側中間固定設有支撐柱,支撐柱上部開設有開口朝上設置的螺紋槽,螺紋槽內螺紋連接有螺紋桿;所述放置盒上側兩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支撐架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中間處嵌設有軸承,螺紋桿上部與軸承內圈固定連接,螺紋桿頂端固定連接有轉動把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放置盒兩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內設有蓋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支撐架內側開設有導向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支撐板兩端位于導向槽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連接板上側固定連接有兩個提拉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吸嘴可以與底片直接接觸,保證吸嘴對底片的穩(wěn)定吸附并將底片縮入到放置盒,便于蓋板將底片蓋住,防止底片的提前曝光。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和取片效果好等優(yōu)點,方便醫(yī)院影像科的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用于影像科的方便取片裝置,包括放置盒1,所述放置盒1的開口朝下設置,所述放置盒1頂部開設有三個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內穿過有支撐桿5,支撐桿5下端固定連接有吸嘴3,所述吸嘴3連接有軟管6,三根支撐桿5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8,支撐板8上設有微型氣泵10,三根軟管6的頂端與微型氣泵10相連接,微型氣泵10工作可以使得吸嘴3處產生負壓,從而對底片進行吸附;
所述支撐板8上側中間固定設有支撐柱14,支撐柱14上部開設有開口朝上設置的螺紋槽18,螺紋槽18內螺紋連接有螺紋桿16;所述放置盒1上側兩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架11,支撐架11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2,連接板12中間處嵌設有軸承15,螺紋桿16上部與軸承15內圈固定連接,螺紋桿16頂端固定連接有轉動把手17,所述支撐架11內側開設有導向槽9,所述支撐板8兩端位于導向槽9內,在轉移底片時,轉動轉動把手17,轉動把手17帶動螺紋桿16轉動,與螺紋桿16相配合的支撐柱14在導向槽9作用下無法轉動,從而支撐柱14只能向下運動,從而通過支撐桿5帶動吸嘴3向下運動直至吸嘴3與底片接觸,再啟動微型氣泵10,吸嘴3對底片進行吸附,再反向轉動轉動把手17,轉動把手17帶動支撐柱14向上運動,從而帶動吸嘴3和底片向上運動,然后再推動蓋板4將底片封在放置盒1內,防止底片的曝光。
所述放置盒1兩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孔7,第二通孔7內設有蓋板4。
所述連接板12上側固定連接有兩個提拉把手13,利用提拉把手13對整個裝置進行轉移。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在轉移底片時,轉動轉動把手17,轉動把手17帶動螺紋桿16轉動,與螺紋桿16相配合的支撐柱14在導向槽9作用下無法轉動,從而支撐柱14只能向下運動,從而通過支撐桿5帶動吸嘴3向下運動直至吸嘴3與底片接觸,再啟動微型氣泵10,吸嘴3對底片進行吸附,再反向轉動轉動把手17,轉動把手17帶動支撐柱14向上運動,從而帶動吸嘴3和底片向上運動,然后再推動蓋板4將底片封在放置盒1內,防止底片的曝光。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