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光學取像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用于普通電子裝置、車用電子裝置或行車攝影裝置的光學取像透鏡組,以及具有此光學取像透鏡組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1、隨著半導體制程技術的進步,使得攝影裝置所需的感光組件(如ccd及cmos?imagesensor)的尺寸可以縮小并且符合小型化攝影裝置的要求,帶動消費性電子產品以搭載小型攝影裝置(miniaturized?camera)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發(fā)展趨勢。以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智能型手機為例,因為其輕便可移植性,現今的消費者多以手機拍照的方式取代使用傳統數字相機的習慣。然而,消費者對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要求日益提高,除追求外型美觀外,亦要求體積小及重量輕。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所搭載的小型攝影裝置必須在整體尺寸上進一步小型化,方能裝設在外型輕薄的電子產品中。
2、有鑒于消費者對于取像裝置的成像質量要求日漸提高,尤其要求成像質量清晰,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成像質量及微型化的光學取像裝置,以符合多種不同拍照場合的需求,已成為此技術領域的人士極欲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一種光學取像透鏡組,可達成縮小體積及提升高成像品質的要求。
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沿光軸依序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且第一透鏡至第四透鏡各自包括朝向物側且使光線通過的物側面及朝向像側且使光線通過的像側面。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一透鏡的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及第二透鏡的像側面都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第四透鏡的物側面及第四透鏡的像側面都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其中,光學取像透鏡組的透鏡總數為四片。第一透鏡的所述物側面至成像面在光軸上的距離為ttl,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的最大像高為imgh,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的光圈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sto_img,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像側面至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at23,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有效半徑為d4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滿足以下條件式:1.14<ttl/imgh<1.34;1.0<sto_img/imgh<1.27;0.105<at23/imgh<0.14;以及0.13<at23/d42<0.17。
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1,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7<(r31+r32)/(r31-r32)<2.1。
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圈至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sto_p4r2,且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有效半徑為d21,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0<sto_p4r2/d21<2.7。
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圈至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sto_p4r2,且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的焦距為efl,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57<sto_p4r2/efl<0.75。
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取像透鏡組的焦距為efl,且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及所述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3,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77<efl/f123<1.95。
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1,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8<|r31/r32|<3.8。
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1,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有效半徑為d31,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06<|r31/d31|<2.51。
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1,且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2<|r21/f12|<18。
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7.7<|r22/at23|<56。
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及所述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23,且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45<|f23/f12|<0.87。
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及所述第四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234,且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的焦距為efl,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05<|f234|/efl<6.3。
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及所述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23,且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面至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tt23,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79<|f23/tt23|<3.46。
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2,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有效半徑為d3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4<|r32/d32|<0.54。
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交點至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徑位置在所述光軸上的水平位移距離為s32,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有效半徑為d31,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59<s32/d31<-0.53。
1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圈至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在所述光軸上的距離為sto_p4r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85<sto_p4r2/d42<1。
1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取像透鏡組的焦距為efl,且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12,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0.75<efl/f12<1.15。
1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及所述第四透鏡的組合焦距為f234,且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1,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54<|f234/r21|<5.49。
1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取像透鏡組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0.6<ttl/at23<13.72。
20、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光學取像透鏡組,包括如上述的光學取像透鏡組以及影像感測組件,其中所述影像感測組件設置于所述光學取像透鏡組的所述成像面。
21、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如上述的成像裝置。
22、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