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成像鏡頭組,特別涉及一種適合應用于電子產(chǎn)品的微小型五片式 成像鏡頭組。 【【背景技術】】
[0002] 最近幾年來,隨著具有取像功能的電子產(chǎn)品的興起,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 提高,而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稱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或是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制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 元件的像素尺寸縮小,小型化攝影鏡頭逐漸往高像素領域發(fā)展,因此,對感像品質的要求也 日益增加。
[0003] 在各種小型化的五片透鏡式固定焦距的光學鏡組設計中,現(xiàn)有技術以不同的正或 負屈光力的透鏡組合,例如,利用負屈光力的第四透鏡與負屈光力的第五透鏡配置,可增加 光學影像擷取的后焦距與全長,但卻易造成光學系統(tǒng)的全長較難縮短。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4] 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技術,能夠有效縮短光學鏡組的總長度 并有效組合多組透鏡以進一步提高成像的品質。
[0005]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其包含:固定光闌;光 學鏡組,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在靠近光軸具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第一透鏡在 靠近光軸的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 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在靠近光軸具屈光力的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具屈光力的第四透 鏡;以及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且 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從光軸到非球面的終止點具有至少一 反曲點;以及成像面,以供被攝物成像;其中第五透鏡在靠近其像側光學面、以光軸為中心 且小于固定光闌的直徑范圍內(nèi)的最大高度差為S10H,固定光闌的直徑為AD,滿足以下關 系式:|S10H/AD|*100〈1. 5。
[0006] 較優(yōu)選地,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鏡組的最大使用的可視角度的一半為HF0V, 沿光軸從固定光闌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STL,沿光軸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 面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FL,在光軸上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 距離為TTL,在光軸上第四透鏡的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45,在 光軸上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為BFL,滿足以下關系式:0. l〈AD/f〈l. 0, 5. 0〈HF0V/f〈20. 0,0· 5〈STL/FL〈1. 2,3· 0〈TTL/T45〈9. 0,2· 0〈TTL/BFL〈6. 0。
[0007] 較優(yōu)選地,第一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l,第二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2,滿足下 列關系式:1. 0〈ctl/ct2〈5. 0。
[0008]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包含:固定光闌;光 學鏡組,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在靠近光軸具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第一透鏡在 靠近光軸的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近光軸 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在靠近光軸具屈光力的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具正屈光力的第四透 鏡;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光軸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且第五 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從光軸到非球面的終止點至少具有一反曲 點;以及成像面,以供被攝物成像;其中固定光闌的直徑為AD,光學鏡組最大使用視角成像 在成像面的對角線長為Dg,滿足下列關系式:0. 0〈AD/Dg〈0. 5。
[0009] 較優(yōu)選地,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鏡組的最大使用的可視角度的一半為HF0V, 沿光軸從固定光闌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STL,沿光軸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 學面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FL,滿足下列關系式:0. l〈AD/f〈1.0,5.0〈HF0V/ f〈20.0,0· 5〈STL/FL〈1. 2。
[0010] 較優(yōu)選地,在光軸上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為TTL,在光軸上第 四透鏡的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45,在光軸上第五透鏡的像側光 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為BFL,第一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l,第二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2, 滿足下列關系式:3. 0〈TTL/T45〈9. 0,2· 0〈TTL/BFL〈6. 0,1. 0〈ctl/ct2〈5. 0。
[0011]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五片式光學影像擷取模組,包含:固定 光闌;光學鏡組,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在靠近光軸具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鏡,第一 透鏡在靠近光軸的物側光學面為凸面;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在靠 近光軸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在靠近光軸具屈光力的第三透鏡;在靠近光軸具屈光力的第 四透鏡,第四透鏡的材質為一塑膠;在靠近光軸具負屈光力的第五透鏡,第五透鏡在靠近 光軸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且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及像側光學面中至少有一面從光軸到 非球面的終止點具有至少一反曲點,第五透鏡的材質為塑膠;以及影像感測元件,設置于 成像面,以供被攝物成像;其中在光軸上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為TTL, 在光軸上第四透鏡的像側光學面至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的距離為T45,在光軸上第五 透鏡的像側光學面至成像面的距離為BFL,滿足下列關系式:3. 0〈TTL/T45〈9. 0,2· 0〈TTL/ BFL〈6. 0。
[0012] 較優(yōu)選地,固定光闌的直徑為AD,光學鏡組的焦距為f,光學鏡組的最大使用的 可視角度的一半為HF0V,沿光軸從固定光闌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STL,沿 光軸從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距離為FL,滿足下列關系式: 0.l〈AD/f〈l. 0,5. 0〈HF0V/f〈20. 0,0. 5〈STL/FL〈1. 2。
[0013] 較優(yōu)選地,第一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l,第二透鏡的中心的厚度為ct2,滿足下 列關系式:1. 0〈ctl/ct2〈5. 0。
[0014]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利用五個透鏡的屈光力、 反曲點、凸面與凹面的組合,以有效縮短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的總長度并提高成像品質。 【【附圖說明】】
[0015] 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及優(yōu)勢將根據(jù)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其例示性實施例而變 得更顯而易知,其中:
[0016] 圖IA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示意圖。
[0017] 圖IB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非點像差及歪曲像差的曲線圖。
[0018] 圖IC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球面像差的曲線圖。
[0019] 圖2A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示意圖。
[0020] 圖2B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非點像差及歪曲像差的曲線圖。
[0021] 圖2C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球面像差的曲線圖。
[0022] 圖3A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示意圖。
[0023] 圖3B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非點像差及歪曲像差的曲線圖。
[0024] 圖3C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球面像差的曲線圖。
[0025] 圖4A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示意圖。
[0026] 圖4B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非點像差及歪曲像差的曲線圖。
[0027] 圖4C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球面像差的曲線圖。
[0028] 【實施方式】
[0029] 于此使用,詞匯"與/或"包含一或多個相關條列項目的任何或所有組合。當"至 少其一"的敘述前綴于元件清單前時,修飾整個清單元件而非修飾清單中的個別元件。
[0030] 請參閱圖1A,其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的示意圖。如圖IA 所示,本發(fā)明包含一種光學鏡組,其沿著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 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
[0031]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光力且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111為凸面。第二透鏡120 具負屈光力且第二透鏡的物側光學面121為凹面。第三透鏡130具屈光力的透鏡。在此第 一實施例以第四透鏡140具有屈光力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使第四透鏡140具 正屈光力或使第四透鏡140的材質為塑膠來加以實施。
[0032] 第一實施例以第五透鏡150具負屈光力且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152為凸面,且 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151及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152中至少有一面從光軸到非球面的 終止點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以使第五透鏡150的材質為塑 膠來加以實施。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光學面可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以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shù) 并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shù)目并有效降低鏡頭的總長度。
[0033] 本發(fā)明的五片式成像鏡頭組還包含固定光闌100與紅外線濾除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