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轉接裝置及具有該光學轉接裝置的直下式led燈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導光元件領域,尤其涉及光學轉接裝置。
[0002]本發(fā)明還涉及具有該光學轉接裝置的直下式LED燈具。
【背景技術】
[0003]目前的LED光源在背光光源領域的應用主要分為直下式LED燈具和側貼式LED光源,其中側貼式LED光源為市場主流。在矩形導光元件等直邊的情況下,側貼式LED光源的結構設置和光路設置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遇到耦合面為曲面或者圓形表面的情況時,采用側貼式LED光源進行背發(fā)光的方式就需要使用柔性光源板,由于柔性光源板的成本較貴,并且可靠性及安裝難度都有一定問題,還有很多不可評估風險,這成為了側貼式LED光源發(fā)展的掣肘。然而,直下式LED燈具對于各種表面適用性的優(yōu)勢,使得其在一些特殊表面面前的表現比側貼式LED光源更加優(yōu)秀,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解決和改善側貼式LED光源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降低成本、簡化安裝難度、增強散熱效率,同時改善了出光面的均勻性。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配合不同厚度的導光板使用的光學轉接裝置及具有該光學轉接裝置的直下式LED燈具。
[0005]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光學轉接裝置,用于將光線偏轉至至少一個導光元件中,所述光學轉接裝置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連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出光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入光面以及連接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外連接面,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入光面凹陷至凹陷最深處,包括內連接面,所述內連接面自所述凹陷最深處延伸并截止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出光面與所述導光元件至少部分彼此面對,所述入光面接收的光線經所述外連接面以及所述內連接面的多次反射后經所述出光面耦合進入所述導光元件。
[0006]優(yōu)選地,該光學轉接裝置用于連接位于其兩側的第一導光元件和第二導光元件,所述出光面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面對所述第一導光元件,所述第二出光面面對所述第二導光元件。
[0007]優(yōu)選地,所述外連接面包括第一外連接面和第二外連接面,所述第一外連接面自所述入光面的一側傾斜延伸且截止于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外連接面自所述入光面的另一側傾斜延伸且截止于所述第二出光面。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內連接面包括第一內連接面和第二內連接面,所述第一內連接面自所述凹陷最深處延伸并截止于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內連接面自所述凹陷最深處延伸并截止于所述第二出光面。
[0009]優(yōu)選地,該光學轉接裝置設置在具有圓形通孔的導光元件中,所述出光面為環(huán)形出光面。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外連接面為自所述入光面邊緣傾斜延伸并截止于所述出光面的環(huán)形外連接面。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內連接面為倒錐形內連接面。
[0012]優(yōu)選地,所述外連接面和所述內連接面為全反射表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外連接面是向所述第二表面凸出的弧形結構,所述內連接面是與所述外連接面對應地同向凸出的弧形結構。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外連接面與所述內連接面是同心圓弧拉伸形成的光學表面。
[0015]優(yōu)選地,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是光滑平面或磨砂表面。
[0016]優(yōu)選地,該光學轉接裝置的形狀為線條形、環(huán)形或者自旋型。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二出光面位于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
[0018]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直下式LED燈具,包括至少一個導光元件、至少一個如上文所述的光學轉接裝置以及至少一個發(fā)光組件,所述至少一個發(fā)光組件對應設置在所述至少一個光學轉接裝置的入光面上,所述導光元件環(huán)繞所述出光面或者所述導光元件的端部至少部分面對所述出光面。
[0019]優(yōu)選地,所述導光元件配置為其端部至少部分面對所述出光面,其包括第一導光元件和第二導光元件;所述光學轉接裝置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面對所述第一導光元件且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導光元件的厚度,所述第二出光面面對所述第二導光元件且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導光元件的厚度。
[0020]優(yōu)選地,當所述第一導光元件與所述第二導光元件處于同一高度時,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二出光面處于同一高度,當所述第一導光元件與所述第二導光元件不處于同一高度時,所述第一出光面與所述第二出光面可以處于同一高度,也可以不處于同一高度。
[0021]優(yōu)選地,所述導光元件環(huán)繞所述出光面時,其為一個具有通孔的導光元件,所述光學轉接裝置為自旋型,設置在所述通孔中。
[0022]優(yōu)選地,所述發(fā)光組件包括光源板及設置在所述光源板上的多個LED發(fā)光元件。
[0023]優(yōu)選地,從所述光學轉接裝置的端部截面方向看,所述LED發(fā)光元件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入光面的寬度。
[0024]優(yōu)選地,還包括至少一個殼體,用于收容所述發(fā)光組件及所述光學轉接裝置,并部分收容所述導光元件。
[0025]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包括位于所述殼體中部的中空的光學腔,與所述光學腔連通的、且相對設置的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所述光學腔中固定有所述發(fā)光組件以及所述光學轉接裝置,所述第一導光元件具有與所述第一出光面耦合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容納腔容納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導光元件具有與所述第二出光面耦合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容納腔容納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出光面伸入所述第一容納腔與所述第一導光元件面對面設置,所述第二出光面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與所述第二導光元件面對面設置。
[0026]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腔內固定有固定支架,將所述發(fā)光組件固定在所述光學腔的內壁上。
[0027]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L形固定結構,每一所述L形固定結構具有與所述光學腔內壁連接的固定部以及與所述固定部垂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光學腔內壁之間形成有與所述光源板形狀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光源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LED發(fā)光元件設置在所述兩個連接部之間形成的出光口中。
[0028]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符合本發(fā)明的光學轉接裝置設置在兩個相鄰導光元件之間的縫隙中,整個背發(fā)光光源的厚度取決于導光元件的厚度和光源板的厚度,可以比傳統(tǒng)的直下式LED燈具更薄。
[0030]2.符合本發(fā)明的光學轉接裝置的左右腳(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可以根據不同導光元件的類型調節(jié)高度、厚度和方向等等一系列的結構參數,適用性廣泛,可實現自由調節(jié)兩側光線能量配比,充分混光,避免顆粒感的出現。
[0031]3.符合本發(fā)明的光學轉接裝置的整體形狀可以根據不同形狀的背光光源調整為線條型、環(huán)形、自旋型或其他形狀。
[0032]4.具有符合本發(fā)明的光學轉接裝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