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致變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致變色器件,特別是涉及通過外加電壓可改變透過率的一種電致變色器件。
【背景技術】
[0002]電致變色材料是利用材料的光學屬性(例如:反射率、穿透率、吸收率等),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發(fā)生穩(wěn)定且具有可逆性的顏色變化反應。
[0003]電致變色材料可以分為無機電致變色材料和有機電致變色材料,無機電致變色材料具備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高、附著力強及熱穩(wěn)定性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而有機電致變色材料具有響應速度快、顏色變化豐富、易加工、易分子設計及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
[0004]傳統(tǒng)電致變色器件的制備方法主要是在導電玻璃上沉積或聚合電致變色薄膜,故存在柔韌性差,難以實現(xiàn)大面積化生產(chǎn)來滿足實際需求等問題。
[0005]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與需求,電致變色材料可廣泛應用于建筑業(yè)、汽車工業(yè)、航天工業(yè)等各種領域,例如作為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陽光入射能量的智能型窗戶、汽車的反強光照后鏡、車內(nèi)的天窗、靜態(tài)圖案廣告牌、數(shù)字顯示器等。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具有柔性且制作工藝簡單的電致變色器件。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柔性且制作工藝簡單的電致變色器件。
[0007]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致變色器件,其包括:
一第一襯底;
一第二襯底,間隔設于第一襯底下方;
一熱致變色材料層,位于該第一襯底與該第二襯底之間;
一導電材料層,形成于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中至少一個襯底的相對于熱致變色材料層的外表面上;
一封裝材料層,扣設于第一襯底、熱致變色材料層、第二襯底的兩側;
一第一接電部,位于導電材料層的一側;
一第二接電部,位于導電材料層相對于第一接電部的另一側。
[0008]所述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之間的間隙為0.1mm至1mm0
[0009]所述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的材料為透明且可彎曲的材料。
[0010]所述熱致變色材料層的材料為有機相變材料或有機相變材料復合材料。
[0011]所述有機相變材料常溫下呈不透明狀,加熱后透明度產(chǎn)生變化;有機相變材料為石蠟或脂肪酸類或多元醇類相變材料。
[0012]所述有機相變材料復合材料是由有機相變材料和基體材料復合而成,所述基體的材料為透明且可彎曲的材料。
[0013]所述基體的質(zhì)量百分比含量為1%~99%。
[0014]所述封裝材料層的材料為硅橡膠、氟硅橡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脂、環(huán)氧樹脂、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腈、光固化膠、熱固化膠、非導電性固化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
[0015]所述導電材料層的導電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
[0016]所述第一接電部與第二接電部之間的間距為lOmm-lOOmm。
[0017]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電致變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襯底上均勻沉積導電材料;
(2)將未固化的熱致變色材料灌裝于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之間;
(3 )將第一襯底、第二襯底與熱致變色材料用封裝材料進行封裝。
[0018]所述步驟(I)中襯底上均勻沉積導電材料的采用的方法為蒸鍍、磁控濺射、納米噴涂、熱熔膠固定等方法的一種或幾種聯(lián)合使用。
[0019]本發(fā)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利用柔性材料將熱致變色材料封裝于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之間,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中至少一個的相對于熱致變色材料層的表面為導電材料層,通過加電壓于導電材料層,使得導電材料層產(chǎn)生焦耳熱,可以改變熱致變色材料的特性。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電致變色器件可為一柔性聚合物材料為主要結構的裝置,包括封裝于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之間的熱致變色材料,通過施加電壓于導電材料層,引發(fā)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的焦耳熱效應,改變熱致變色材料的透過率,從而改變整個電致變色器件的透明度。由于使用了封裝設計,熱致變色材料可選擇的范圍大大拓寬,可以是從固體到液體的各種有機相變材料。
[00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該電致變色器件具有結構簡單,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反應迅速的優(yōu)點;由于第一襯底與第二襯底為柔性聚合物材料,因此該電致變色復合材料和電致變色器件還具有柔性好、可彎曲等優(yōu)點,從而可以應用于智能窗、節(jié)能建筑、軍事偽裝等領域。
【附圖說明】
[0022]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本發(fā)明一種電致變色器件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一種電致變色器件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一種電致變色器件10,其包括第一接電部11,第二接電部12,第一襯底15,第二襯底16,熱致變色材料層17,封裝材料層18,導電材料層19。所述導電材料層19形成于第一襯底15的外表面上,第一襯底15,第二襯底16,熱致變色材料層17,導電材料層19具有相同的長度及寬度,且它們層疊設置,熱致變色材料層17的厚度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
[0024]所述第一接電部11與第二接電部12間隔設置并固定于導電材料層19的表面,本實施例中第一接電部11與第二接電部12與第一襯底15的外表面均勻分布的導電材料層19電連接,用于將外部電流輸入至導電材料層19中。
[00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電部11,第二接電部12可以為棒狀、條狀、塊狀或其他二維及三維形狀,其截面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方形、梯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它不規(guī)則形狀。該第一接電部11,第二接電部12的材料可選擇為金、銀、銅、銅合金、鉑、鉑合金、碲、鋼、鐵、鋅、鎢、鉬、氧化鋁、氧化銦錫、氧化鋅、導電性聚合物、石墨或其他導電碳材料、其他可用于固體的導電材料等。
[0026]優(yōu)選地,形狀為條狀,材料為銅。
[00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襯底15與第二襯底16為硅橡膠、氟硅橡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脂、環(huán)氧樹脂、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腈、聚苯胺、聚吡咯及聚噻吩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但不局限于這些材料,也可以是任何透明且可彎曲的材料。
[0028]優(yōu)選地,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2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一熱致變色材料層17,所述熱致變色材料可以為有機相變材料或有機相變材料復合材料。
[0030]所述有機相變材料,其特征在于:常溫下呈不透明狀,加熱后透明度產(chǎn)生變化,可以為石蠟、脂肪酸類、多元醇類相變材料等。
[0031]優(yōu)選地,為固體石蠟。
[0032]所述的有機相變材料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復合材料是由有機相變材料和基體材料復合而成,所述的基體材料為硅橡膠、氟硅橡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脂、環(huán)氧樹脂、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腈、聚苯胺、聚吡咯及聚噻吩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但不局限于這些材料,也可以是任何透明且可彎曲的材料。在所述有機相變材料復合材料中,基體的質(zhì)量百分比含量為1%~99%。
[0033]優(yōu)選地,基體材料為娃橡膠。
[003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封裝材料層18的封裝材料可為:硅橡膠、氟硅橡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