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棱鏡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組及vr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棱鏡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組及VR顯 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 VR顯示裝置又稱虛擬現(xiàn)實顯示裝置,其是將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 技術(shù)應用到顯示裝置中,使用戶能夠沉浸到三維動態(tài)視景環(huán)境,并與VR顯示裝置實現(xiàn)人機 交互,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受。
[0003] -般來說,VR顯示裝置中顯示屏與人眼之間的透鏡面積相對于顯示屏的面積比較 大,這樣就能調(diào)整顯示屏的顯示的圖像光線出射方向,減弱用戶看到的圖像發(fā)生畸變,使用 戶看到的圖像比較逼真;但是,這種減小用戶看到的圖像發(fā)生畸變的方法是以增加VR顯示 裝置中的透鏡面積為前提的,這會使得VR顯示裝置的體積變得比較大,不利于VR顯示裝置 的可穿戴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棱鏡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組及VR顯示裝置,以在 降低VR顯示裝置體積的前提下,減弱用戶所看到的圖像發(fā)生畸變。
[0005]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
[0006]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棱鏡片,該棱鏡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一側(cè)為入光 面,另一側(cè)為出光面,所述基材作為入光面的一側(cè)設有多個凹坑,各所述凹坑間隔設置,每 個所述凹坑包括開口部、凹坑底部以及連接開口部和凹坑底部的斜壁部;所述開口部所形 成的開口面積大于所述凹坑底部的底面面積。
[0007] 基于上述棱鏡片的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 包括上述技術(shù)方案所述的棱鏡片。
[0008] 基于上述背光模組的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VR顯示裝置,該VR顯 示裝置包括上述技術(shù)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組。
[0009]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棱鏡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 本發(fā)明提供的棱鏡片中,基材作為入光面的一側(cè)設有多個凹坑,且每個凹坑的開 口部與凹坑底部通過斜壁部相連,當光線從基材作為入光面的一側(cè)通過基材時,光線能夠 進入各個凹坑中,并在凹坑的斜壁部發(fā)生多次反射,并最終通過折射從基材作為出光面的 一側(cè)出射;而且,由于凹坑的開口部所形成的開口面的面積大于凹坑底部對應的底面的面 積,這樣凹坑從開口部到凹坑底部是以逐漸收縮的方式形成,使得光線在凹坑的斜壁部不 僅能夠發(fā)生折射或多次反射,而且還可以通過凹坑逐漸收縮的方向控制光線的出射方向; 將這種棱鏡片用于VR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向顯示屏提供的背光具有良好的指向 性,使顯示屏顯示的圖像出射光線得到調(diào)節(jié),而不用過分增加VR顯示裝置中透鏡相對于顯 示屏的面積,即可減小用戶看到的圖像發(fā)生畸變,這不僅能夠使用戶更好的體驗到VR顯示 裝置帶來的沉浸感,而且,由于不用過分增加VR顯示裝置中透鏡相對于顯示屏的面積,這樣 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VR顯示裝置的體積,便于實現(xiàn)VR顯示裝置的可穿戴化。
【附圖說明】
[0011]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本發(fā) 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
[0012]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棱鏡片的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所示的第一種棱鏡片的A-A剖視圖;
[0014]圖3為圖1中凹坑的立體不意圖;
[0015]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棱鏡片的俯視圖;
[0016] 圖5為圖4所示的第二種棱鏡片的A-A剖視圖;
[0017]圖6為圖4中凹坑的立體示意圖;
[0018]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棱鏡片的俯視圖;
[0019] 圖8為圖7所示的第二種棱鏡片的A-A剖視圖;
[0020] 圖9為圖7中凹坑的立體不意圖;
[0021] 圖10為圖1提供的第一種棱鏡片和圖4提供的第二種棱鏡片用于背光模組后,背光 模組的配光曲線三維示意圖;
[0022] 圖11為圖7提供的第三種棱鏡片用于背光模組后,背光模組的配光曲線三維示意 圖;
[0023]附圖標記:
[0024] 1-基材, 11-入光面;
[0025] 110-凹坑, 111-開口部;
[0026] 112-斜壁部, 113-凹坑底部;
[0027] 12-出光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棱鏡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組及VR顯示裝 置,下面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29]請參閱圖1-圖6,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棱鏡片,包括基材1,基材1的一側(cè)為入光面 11,與入光面11相對的另一側(cè)為出光面12,基材1作為入光面11的一側(cè)設有多個凹坑110,各 凹坑110間隔設置;請參閱圖3、圖6和圖9,每個凹坑110包括開口部111、凹坑底部113以及連 接開口部111和凹坑底部113的斜壁部112;開口部111所形成的開口面積大于凹坑底部113 對應的底面的面積。
[0030]光線傳輸時,光線從基材1作為入光面11的一側(cè)入射,從基材1作為出光面12的一 側(cè)出射。
[0031] 具體的,光線從凹坑110的開口部111進入凹坑110內(nèi),在凹坑110的斜壁部112發(fā)生 多次發(fā)射,最終通過折射的方式,從凹坑110的斜壁部112或凹坑底部113折射,最終從基材1 作為出光面12的一側(cè)出射。
[0032]通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光線傳輸過程可知,本實施例提供的棱鏡片中,基材1作為 入光面11的一側(cè)設有多個凹坑110,且每個凹坑110的開口部與凹坑底部113通過斜壁部112 相連,當光線從基材1作為入光面11的一側(cè)通過基材1時,光線能夠進入各個凹坑110中,并 在凹坑110的斜壁部112發(fā)生多次反射,并最終通過折射從基材1作為出光面12的一側(cè)出射; 而且,由于凹坑110的開口部111所形成的開口面的面積大于凹坑底部113對應的底面的面 積,這樣凹坑110從開口部111到凹坑底部113是以逐漸收縮的方式形成,使得光線在凹坑 110的斜壁部112不僅能夠發(fā)生折射或多次反射,而且還可以通過凹坑110逐漸收縮的方向 控制光線的出射方向;將這種棱鏡片用于VR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向顯示屏提供 的背光具有良好的指向性,使顯示屏顯示的圖像出射光線得到調(diào)節(jié),而不用過分增加VR顯 示裝置中透鏡相對于顯示屏的面積,即可減小用戶看到的圖像發(fā)生畸變,這不僅能夠使用 戶更好的體驗到VR顯示裝置帶來的沉浸感,而且,由于不用過分增加VR顯示裝置中透鏡相 對于顯示屏的面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 VR顯示裝置的體積,便于實現(xiàn)VR顯示裝置 的可穿戴化。
[0033]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基材1可以為薄膜或者板材;一般來說,當基材1為薄 膜形式時,基材1為聚酯薄膜或塑料薄膜,但不僅限于此;當基材1為板材時,基材1為塑料板 材,但不僅限于此。
[0034]而上述實施例中凹坑110的形狀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而且,凹坑110的收縮方向 是通過上述實施例中開口面與斜壁部112所呈的傾斜夾角α決定的,不同的傾斜夾角α凹坑 的收縮方向不同,對應的,該棱鏡片用在背光模組后,能夠控制光線的出射方向。
[0035]考慮到棱鏡片的應用,凹坑110的開口部所在平面與斜壁部112所呈的傾斜夾角α 在10°~70°。具體的,上述實施例中凹坑110的開口部111所形成的開口可以為圓形或多邊 形。
[0036] 一、開口面為圓形時,各凹坑110均為圓錐狀凹坑或圓臺狀凹坑。
[0037]請參閱圖3,當各凹坑110均為圓錐狀凹坑時,圓錐狀凹坑的底面與開口部111相對 應,圓錐狀凹坑的錐面與斜壁部112對應,圓錐狀凹坑的錐頂與凹坑底部113相對應,此時, 凹坑底部113為點狀結(jié)構(gòu),且凹坑110的開口部所在平面與斜壁部112所呈的傾斜夾角α是指 圓錐狀凹坑的錐面與圓錐狀凹坑的底面所呈的夾角
與圓錐狀凹坑的底面直徑d和圓錐狀凹坑的高度h的比例有關(guān),在圓錐狀凹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