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來由于背光技術的發(fā)展及市場的需求,液晶電視不斷地趨向輕薄化和窄框設計,除了減少重量及節(jié)省空間外,更能增添外觀美感。參照圖1和圖2,一般液晶電視的中框11卡勾在背板12上,該中框11上具有凸臺式卡勾111,藉由此結構可將該中框11結合在該背板12上。
[0003]然而,該中框11結合在該背板12上時,該中框11貼抵于該背板12上,使得該中框11及該背板12間不具有壓縮空隙,因此該卡勾111勾設在該背板12后便不易退出。亦即,一旦組合后,該中框11便不易從該背板12上拆卸,十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框體便于從背板上拆卸的組裝結構。
[0005]于是,本實用新型組裝結構包括設有至少一個卡合槽的背板和框架單元。
[0006]該框架單元包括至少一個框體,以及至少一個設置在該框體上的卡勾件。該卡勾件與該背板的卡合槽相配合以固定該框體,該框體可相對于該背板產生形變,使該卡勾件可從該卡合槽內移除而將該框體從該背板上拆卸。
[0007]因此,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設置在前述組裝結構上的背光模塊。
[0008]于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塊包括有光源以及光學板。該光源與該光學板結合在前述組裝結構的該背板上,該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是經由該光學板射出,以作為背光源。
[0009]因此,本實用新型又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前述背光模塊的液晶顯示裝置。
[0010]于是,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前述背光模塊以及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面板設置在該光學板前方,該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是經由該光學板射出而對該顯示面板提供背光源。
[0011]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該框架單元的卡勾件可與該背板的卡合槽相配合以固定該框體,而藉由使該框體相對于該背板產生形變,可將該卡勾件從該卡合槽內移除,使該框體從該背板上拆卸,拆裝容易而能提升方便性
【附圖說明】
[0012]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其效果,將在參照附圖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xiàn),其中:
[0013]圖1是側視剖面圖,說明已知的液晶電視組合結構;
[0014]圖2是立體圖,說明該液晶電視的中框;
[0015]圖3是側視剖面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組裝結構的一個實施例;
[0016]圖4是側視剖面圖,說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塊為側入式結構的態(tài)樣;
[0017]圖5是不完整的立體圖,說明該組裝結構結合后的態(tài)樣;
[0018]圖6是不完整的立體圖,說明該組裝結構的背板;
[0019]圖7是不完整的側視圖,說明該組裝結構的框體;
[0020]圖8是示意圖,輔助說明圖7所述的框體;以及[0021 ]圖9是示意圖,說明該框體從該背板拆卸的過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參照圖3和圖4,為本實用新型組裝結構2的實施例,該組裝結構2應用在液晶顯示裝置3上。該液晶顯示裝置3包括設置在該組裝結構2上的背光模塊31,以及設置在該背光模塊31前方的顯示面板32。該背光模塊31包括光源311,以及光學板312。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該背光模塊31可以如圖3所示為直下型結構,此時該光學板312為擴散板,光線從該光源311向上通過該光學板312后,繼續(xù)向上對該顯示面板32提供背光源。當然該背光模塊31也可以如圖4所示為側入式結構,此時該光學板312為導光板,光線從該光源311側向射入該光學板312,經反射后向上對該顯示面板32提供背光源。
[0023]參照圖3、圖5和圖6,該組裝結構2包括供該背光模塊31的光源311和光學板312結合的背板4,以及可拆卸地結合在該背板4上的框架單元5。
[0024]該背板4包括位于該背光模塊31后方且平行該光學板312的后壁部41、一個連接該后壁部41外緣的側壁部42,以及復數(shù)個相間隔地設于該側壁部42上的卡合槽43。每一個卡合槽43具有第一槽段431、位于該第一槽段431內側并連通該第一槽段431且大于該第一槽段431的第二槽段432,以及形成于該第一槽段431和該第二槽段432之間的肩部433。
[0025]參照圖3和圖5,該框架單元5包括至少一個框體51、復數(shù)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框體51上且撐抵該背板4的支撐件52,以及至少一個設置在所述框體51上,并與該背板4的所述卡合槽43相配合以固定所述框體51的卡勾件53。
[0026]在本實施例中,該框架單元5的框體51的數(shù)量如圖3所示為復數(shù),且設置在每一個框體51上的卡勾件53的數(shù)量亦為復數(shù)。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只設計單個框體51和卡勾件53,所以不應局限于本實施例的說明。
[0027]參照圖5、圖7和圖8,每一個框體51具有位于該背板4的側壁部42外側且平行該側壁部42的側框部511,以及一個連接在該側框部511上且位于該光學板312(見圖3)前方的前框部512 ο較佳地,該前框部512相對于該側框部511彎折。在本實施例中,該支撐件52相間隔地分別設置在相對應框體51的前框部512朝向該背板4的一側,并使該背板4的側壁部42與該前框部512相間隔出間隙6。
[0028]除了該支撐件52設置在相對應框體51上的設計方式之外,也可以將該支撐件52設置在該背板4上,同樣也能夠形成該間隙6以使該框體51能夠相對于該背板4產生形變。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所述支撐件52的設計,只要讓該框體51與該背板4之間具有該間隙6,以使該框體51能夠相對于該背板4產生形變即可。
[0029]每一個卡勾件53位于相對應間隙6的下方,且如圖7所示位于相鄰的任意兩個支撐件52之間。該卡勾件53具有從該側框部511朝該背板4的側壁部42的方向延伸且伸置在相對應卡合槽43的第二槽段432內的延伸部531,以及連接于該延伸部531上并卡制于該卡合槽43的肩部433上的卡勾部532。較佳地,該卡勾部532相對于該延伸部531彎折,且能卡勾在相對應肩部433上。
[0030]參照圖5、圖7和圖9,定義與出光方向同向的第一方向A、與該第一方向A相反的第二方向B,以及沿該側框部511的法線方向向外延伸從而垂直該第一方向A和該第二方向B的第三方向C。每一個卡勾件53卡制在相對應肩部433上并朝該第一方向A產生卡制力。由于所述支撐件52的設置,使所述框體51及該背板4間具有該間隙6,故使用者可沿該第二方向B按壓相對應框體51的前框部512,使該前框部512如圖9所示相對于該背板4的側壁部42朝該第二方向B產生形變,從而使該卡勾件53沿該第二方向B偏移,進而使該卡勾件53脫離該肩部433,因而在該卡合槽43中不再朝該第一方向A產生卡制力,此時使用者便可朝該第三方向C將該卡勾件53移出該卡合槽43。當每一個框體51上的所述卡勾件53皆從相對應卡合槽43移除后,便可沿該第三方向C將該框體51從該背板4上拆卸。
[0031]定義每一個卡勾部532卡抵在相對應肩部433的部分的延伸長度為第一長度D,每一個前框部512與該側壁部42之間的間隙6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