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去污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去除機床切削液浮污物的紙兜。
背景技術:
切削液是一種用在金屬切削(包括磨削)加工過程中,用來冷卻和潤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業(yè)用液體,切削液由多種成份經(jīng)科學復合配合而成,同時具備良好的冷卻、潤滑、防銹以及防腐等多種功能,當反復抽取切削液,反復沖擊切削液后,或當設備中的機油落入到切削液中等情況下,會在切削液上形成一層污跡,漂浮在切削液表面,造成切削液抽不再來,從而嚴重影響正常使用。通常,操作人員會使用容器,例如盤子或垃圾鏟等放入到切削液的表面將污跡裝走,但此方式費時費力,在裝走污跡的同時也會裝走大量的切削液,從而造成極大浪費,并且此方式只能將切削液表面的污跡進行清除,難以將切削液的中部位置和底部位置的污跡清走,局限性大,而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一種省時高效、減少切削液浪費的去污工具。本紙兜能解決這些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去除機床切削液浮污物的紙兜,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能有效去除蘊含在切削液中浮污物,成效顯著,并極大降低對切削液的浪費。
一種用于去除機床切削液浮污物的紙兜,包括手柄、球形墊圈、墊片、紙兜架和纖維紙兜套,所述手柄包括手持段和連接段,所述墊片上設置有與所述球形墊圈配對的凹球口,所述連接段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紙兜架中部設置有第二螺栓孔,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二螺栓孔、凹球口、球形墊圈和第一螺栓孔將所述紙兜架、墊片和球形墊圈固定在所述連接段上,所述纖維紙兜套設置有開口,所述纖維紙兜套上對應螺栓位置設置有開槽,所述纖維紙兜套從所述開口套入所述紙兜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手柄的連接段設置有第一凹形槽,所述第一螺栓孔設置在所述第一凹形槽上,所述手持段設置有第二凹形槽,所述第二凹形槽從靠近所述連接段的一端至遠離所述連接段的一端逐漸變淺。
進一步地,所述手柄的第二凹形槽上設置有鐵絲,所述鐵絲包括尖桿和把手,所述尖桿與所述把手固接,所述鐵絲的兩側(cè)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鐵絲的不銹鋼鐵片,所述不銹鋼鐵片的中部設置有彎曲段,兩端設置有掛鉤,所述掛鉤固定接在所述第二凹形槽內(nèi),所述彎曲段夾緊所述鐵絲。
進一步地,所述紙兜架包括平板以及對稱固接在所述平板兩側(cè)的傾斜架,所述傾斜架是采用不銹鋼絲或鐵絲制作而成,所述第二螺栓孔設置在所述平板中部,所述傾斜架的傾斜角度是是26~30°。
進一步地,所述紙兜架的寬度是120mm,長度是160mm,所述紙兜架設置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和第一入口。
進一步地,所述紙兜架包括方形框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結構相同,所述方形框體的前后兩側(cè)設置有開口,所述第二螺栓孔設置在所述方形框體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過所述開口可拆卸地套接到所述方形框體中,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包圍形成與所述第二螺栓孔對應的連接圈。
進一步地,所述纖維紙兜套的寬度是130mm,長度是165mm。
進一步地,所述墊片包括圓面以及設置在所述圓面中部的凹球口,所述圓面的直徑是40mm,所述凹球口的上開口直徑是20mm,下開口直徑是8mm,所述凹球口的深度是3mm。
進一步地,所述球形墊圈的內(nèi)徑8.4mm,外徑17mm,厚度是4mm。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直接將本發(fā)明纖維紙兜套的一端深入到機床切削液中對浮污物進行打撈,能對切削液表層、中層或底層位置進行打撈,打撈后切削液會從纖維紙兜套的縫隙間流走,而浮污物則隔留在纖維紙兜套的表面,達到清理浮污物的目的,打撈方便,并且能極大減少切削液的浪費,為工廠節(jié)省開支,節(jié)約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使用時的結構示意總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圖3是手柄的俯視圖;
圖4是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紙兜架第一種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紙兜架第二種形式的俯視圖;
圖7是紙兜架第二種形式的側(cè)視圖;
圖8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俯視圖;
圖9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側(cè)視圖;
圖10是方形框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柄,11—手持段,111—第二凹形槽,12—連接段,121—第一凹形槽,2—球形墊圈,3—墊片,31—凹球口,311—上開口,312—下開口,32—圓面,4—紙兜架,41—第二螺栓孔,42—平板,43—傾斜架,44—第一出口,45—第二出口,46—第三出口,47—第一入口,5—纖維紙兜套,51—開口,52—開槽,6—鐵絲,61—尖桿,62—把手,7—不銹鋼鐵片,71—彎曲段,72—掛鉤,8—螺栓,9—方形框體,91—開口,10—第一支架,13—第二支架,14—連接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去除機床切削液浮污物的紙兜,包括手柄1、球形墊圈2、墊片3、紙兜架4和纖維紙兜套5,手柄1包括手持段11和連接段12,墊片3上設置有與球形墊圈2配對的凹球口31,連接段12設置有第一螺栓孔(未畫出),紙兜架4中部設置有第二螺栓孔41,螺栓8依次穿過第二螺栓孔41、凹球口31、球形墊圈2和第一螺栓孔將紙兜架4、墊片3和球形墊圈2固定在連接段12上,纖維紙兜套5設置有開口51,纖維紙兜套5上對應螺栓8位置設置有開槽52,使用時,纖維紙兜套5從開口51套入到紙兜架4上,在手柄1的連接段12設置有第一凹形槽121,第一螺栓孔設置在第一凹形槽121上,手持段11設置有第二凹形槽111,第二凹形槽111從靠近連接段12的一端至遠離連接段12的一端逐漸變淺,將手持段11和連接段12設計成凹形狀,能使手持段11和連接段12的抗壓性增強,結構更加堅固,此外,第二凹形槽111往手持段11尾端不斷變淺,既使人手握持舒適,也能節(jié)省制作材料,如圖3所示,手柄1的第二凹形槽111上設置有鐵絲6,鐵絲6的兩側(cè)設置有用于固定鐵絲6的不銹鋼鐵片7,鐵絲6包括尖桿61和把手62,尖桿61與把手62焊接,此鐵絲6的作用是用來去除臟污的纖維紙兜套5,在不銹鋼鐵片7的中部設置有彎曲段71,兩端設置有掛鉤72,掛鉤72固定接在第二凹形槽111內(nèi),彎曲段71用于夾緊鐵絲6,將不銹鋼鐵片材料彎曲成如彎曲段71形狀時,此不銹鋼鐵片材料通常會具有向外的彈性,此常識為技術人員所知曉,此處不再贅述,本發(fā)明便是利用第二凹形槽111內(nèi)兩側(cè)彎曲段71的彈性將鐵絲6夾緊,需要用到鐵絲6時,直接拔出即可,當不需要使用時,直接將鐵絲6插回第二凹形槽111內(nèi)兩側(cè)彎曲段71的中間位置,即可將鐵絲6夾緊。
如圖5所示,紙兜架4是本實施例中第一種形式的結構示意圖,紙兜架4包括平板42以及對稱焊接在平板42兩側(cè)的傾斜架43,傾斜架43是采用不銹鋼絲或鐵絲制作而成,第二螺栓孔41設置在平板42中部,傾斜架43的傾斜角度是是28°,優(yōu)選地,紙兜架43的寬度是120mm,長度是160mm,在紙兜架4上設置有第一出口44、第二出口45、第三出口46和第一入口47,優(yōu)選地,纖維紙兜套5的寬度是130mm,長度是165mm。
如圖4所示,墊片3包括圓面32以及設置在圓面32中部的凹球口31,圓面32的直徑是40mm,凹球口31的上開口311直徑是20mm,下開口312直徑是8mm,凹球口31的深度是3mm。
優(yōu)選地,球形墊圈2的內(nèi)徑8.4mm,外徑17mm,厚度是4mm,此球形墊圈2是標準件,市面上可買到。
本發(fā)明用于去除機床切削液浮污物的方法是,將本發(fā)明安裝好至圖1狀態(tài),操作人員用手握住手持段11,把纖維紙兜套5一端伸進去切削液的表面位置、中部位置或底層位置對浮污物撈起,切削液會通過纖維紙兜套5中的縫隙流走,浮污物則會停留在纖維紙兜套5的上表面,經(jīng)過多次打撈,則達到了將浮污物清離切削液的作用,清理完畢或需要更換纖維紙兜套5時,從第二凹形槽111拿出鐵絲6,手持鐵絲6的把手62,把尖桿61從第一入口47伸入紙兜架4內(nèi),從第一出口44、第二出口45或第三出口46伸出,將纖維紙兜套5頂出,重復多次,即可將纖維紙兜套5頂離紙兜架4,重新將新的纖維紙兜套5套入至紙兜架4上,即可進行下一輪的清理,鐵絲6使用完畢,直接插回第二凹形槽111,使用鐵絲6將纖維紙兜套5頂離,無須雙手與清潔后的纖維紙兜套5直接接觸,避免弄臟雙手。
如圖6和7所示,是紙兜架的第二種形式的俯視圖和俯視圖的右向視圖,該第二種形式紙兜架包括方形框體9、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如圖8和圖9所示,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結構相同,如圖10所示,方形框體9的前后兩側(cè)設置有開口91,第二螺栓孔41設置在方形框體9的上下端面,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通過開口91可拆卸地套接到方形框體9中,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包圍形成與第二螺栓孔41對應的連接圈14,組裝該第二種形式的紙兜架,先將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對稱并排放置,直接將方形框體9套入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上,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3包圍形成的連接圈14與第二螺栓孔41對應,然后使用螺栓8依次穿過第二螺栓孔41、凹球口31、球形墊圈2和第一螺栓孔即可將該第二種形式的紙兜架、墊片3和球形墊圈2固定在手柄1,最后將纖維紙兜套5套入到該第二種形式的紙兜架上,即可使用,此第二種形式的紙兜架的好處是,無需焊接,方便裝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