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輸液裝置的組裝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留置針的組裝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血管損傷較小的留置針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留置針容易穿刺,相關的穿刺技術容易學習保護病人血管,減輕病人痛苦,感覺舒適,提高病人滿意度以及避免每天多次間斷輸液,減少藥物之間反應。而目前,留置針所采用的手工裝配生產加工工藝具有生產成本高、效率低、質量不穩(wěn)定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留置針組裝機,旨在提高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降低成本。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留置針組裝機,包括毛細管置放裝置和工作臺,毛細管置放裝置位于工作臺上方,毛細管置放裝置包括毛細管纏繞器和輸送管,毛細管纏繞器與輸送管相連,毛細管置放裝置與切割器相連,工作臺中間設有轉盤,轉盤周圍設置有金屬件上料部件、切割器、毛細管預壓器、塑料三通預壓器、緊固精切部件以及成品輸送部件且呈環(huán)形固定在工作臺,金屬件上料部件分別與切割器和成品輸送部件相鄰,毛細管預壓器分別與切割器和塑料三通預壓器相鄰,緊固精切部件分別與塑料三通預壓器和成品輸送部件相鄰。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件上料部件包括傳送槽、吸附針座和旋轉器,所述緊固精切部件包括塑料三通緊固器和毛細管精切刀,所述成品輸送部件包括輸送帶和旋轉夾取器。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器位于所述傳送槽上方,所述吸附針座位于所述旋轉器上且與所述傳送槽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塑料三通緊固器位于所述毛細精切刀下方,所述旋轉夾取器位于轉盤上方且與所述輸送帶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為圓形,所述工作臺為正八邊形。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管呈垂直放置。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器上設有若干吸附針座。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針座與轉盤相互配合。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毛細管纏繞器和輸送管的配合使用使得毛細管的存儲及使用更加便捷;各部件呈環(huán)形分布,每步操作完成后,自動通過轉盤進入下一步進行操作,節(jié)省工作空間,提高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出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工作臺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工作臺俯視圖
其中:1、毛細管纏繞器,2、輸送管,3、工作臺,4、轉盤,5、金屬件上料部件,6、切割器,7、毛細管預壓器,8、塑料三通預壓器,9、緊固精切部件,10、成品輸送部件,11、傳送槽,12、吸附針座,13、旋轉器,14、塑料三通緊固器,15、毛細管精切刀,16、輸送帶,17、旋轉夾取器,18、毛細管置放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主要講述了一種留置針組裝機,包括毛細管置放裝置18和工作臺3,毛細管置放裝置18位于工作臺3上方,毛細管置放裝置18包括毛細管纏繞器1和輸送管2,輸送管2呈垂直放置,毛細管纏繞器1與輸送管2相連,毛細管置放裝置18與切割器6相連,毛細管纏繞器1和輸送管2的配合使用使得毛細管的存儲及使用更加便捷。
工作臺3中間設有轉盤4,轉盤4為圓形,工作臺3為正八邊形,轉盤4周圍設置有金屬件上料部件5、切割器6、毛細管預壓器7、塑料三通預壓器8、緊固精切部件9以及成品輸送部件10且呈環(huán)形固定在工作臺3,金屬件上料部件5分別與切割器6和成品輸送部件10相鄰,毛細管預壓器7分別與切割器6和塑料三通預壓器8相鄰,緊固精切部件9分別與塑料三通預壓器8和成品輸送部件10相鄰,每步操作完成后,自動通過轉盤進入下一步進行操作,節(jié)省工作空間,提高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降低成本。
金屬件上料部件5包括傳送槽11、吸附針座12和旋轉器13,旋轉器13位于傳送槽11上方,吸附針座12位于旋轉器13上且與傳送槽11相配合,旋轉器13上設有若干吸附針座12,提高生產效率,吸附針座12與轉盤4相互配合,金屬件通過傳送槽11傳送至旋轉器13上的吸附針座12上,旋轉器13再進行180°旋轉后至轉盤4上,再由轉盤4轉至下一步進行相關操作;緊固精切部件9包括塑料三通緊固器14和毛細管精切刀15,主要對塑料三通進行壓緊作用以及對毛細管進行再次精確切割,塑料三通緊固器14位于毛細精切刀15下方;成品輸送部件10包括輸送帶16和旋轉夾取器17,旋轉夾取器17位于轉盤4上方且與輸送帶16相配合,由旋轉夾取器17夾取轉盤4上已完工的留置針至輸送帶16上輸送下一裝置。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啟發(fā)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的效果的,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