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汽車前門內板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制造過程中,零部件的生產大多使用到模具,汽車前門內板沖壓模具目前有三套模具,包括一套四工位模和兩套六工位模,生產時,三套模具需要使用到三個壓力機以及三個操作工人,生產效率較低,生產勞動成本較高,零部件在多個模具間進行重新定位也造成了零部件加工尺寸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了零件的報廢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勞動成本,保證零件加工尺寸的穩(wěn)定性、降低零件報廢率的汽車前門內板沖壓模具。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包括兩套模具,每套模具均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第一套模具包括沖孔工位、切缺口工位和成型工位,沖孔工位和切缺口工位均對稱設在成型工位的兩側;第二套模具包括兩個沖孔切邊工位,兩個沖孔切邊工位對稱設于模具中心軸線兩側。
所述的沖孔工位包括沖孔凸模Ⅰ、沖孔凹模Ⅰ、固定塊和限位塊,所述的沖孔凸模Ⅰ設于上模板,固定塊設于下模板,限位塊為兩塊,分別設于固定塊兩端,沖孔凹模Ⅰ滑動在兩塊限位塊之間的固定塊上;所述的沖孔凸模Ⅰ在合模時插入沖孔凹模Ⅰ和限位塊之間間隙以驅動沖孔凹模Ⅰ滑動。
所述的切缺口工位包括壓緊凸模、壓緊凹模、壓緊凹模固定座、托料支撐座、切缺口凸模,切缺口凹模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所述的壓緊凸模和切缺口凸模設于上模板,壓緊凹模固定座、托料支撐座,切缺口凹模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設于下模板,壓緊凹模橫向滑動在壓緊凹模固定座上,切缺口凹模上下滑動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上,托料支撐座設于切缺口凹模固定座的端部,壓緊凸模和切缺口凸模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向托料支撐座方向運動,帶動切缺口凹模向下運動。
所述的成型工位包括相匹配的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所述的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分別設于上模板和下模板。
所述的沖孔切邊工位包括沖孔凸模Ⅱ、沖孔凹模Ⅱ、切邊凸模和切邊凹模,沖孔凸模Ⅱ和切邊凸模設于上模板,沖孔凹模Ⅱ和切邊凹模設于下模板。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fā)明汽車前門內板沖壓模具在第一套模具中將傳統(tǒng)模具的一個沖孔工位整合多了一個切缺口工位,在第二套模具中將傳統(tǒng)模具中的切邊、切缺口和沖孔工位整合到一個工位,使沖孔和切邊整合到一個沖壓動作中完成,切缺口整合到第一套模具中,使用本發(fā)明沖壓汽車前門內板,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生產勞動成本,保證零件加工尺寸的穩(wěn)定性、降低零件報廢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切缺口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切缺口工位的另一結構示意圖(省略托料支撐座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
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沖孔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成型工位的成型凹模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成型工位的成型凸模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套模具合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二套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立體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套模具合模的結構示意圖(省略上模板、下模板)。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套模具的切邊凹模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套模具的切邊凸模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模板,2、切缺口工位,2.1、壓緊凸模,2.2、壓緊凹模固定座,2.3、壓緊凹模,2.4、托料支撐座,2.5、切缺口凸模,2.6、切缺口凹模,2.7、切缺口凹模固定座,3、成型工位,3.1、成型凹模,3.2、成型凸模。4、沖孔工位,4.1、限位塊,4.2、沖孔凹模Ⅰ,4.3、沖孔凸模Ⅰ,4.4、固定塊,5、沖孔切邊工位,5.1、沖孔凸模Ⅱ,5.2、沖孔凹模Ⅱ,5.3、切邊凹模,5.4、切邊凸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13所示,本發(fā)明汽車前門內板模具,包括兩套模具,每套模具均包括上模板和下模1,第一套模具包括沖孔工位4、切缺口工位2和成型工位3,沖孔工位4和切缺口工位2均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即沖孔工位4和切缺口工位2都設連個,兩個沖孔工位4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兩個切缺口工位2對稱設在成型工位3的兩側,第二套模具包括兩個沖孔切邊工位,兩個沖孔切邊工位對稱設于模具中心軸線兩側。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沖孔工位4包括沖孔凸模Ⅰ4.3、沖孔凹模Ⅰ4.2、固定塊4.4和限位塊4.1,沖孔凸模Ⅰ4.3連接于上模板,固定塊4.4連接于下模板1,限位塊4.1設為兩塊,分別設于固定塊4.4兩端,沖孔凹模Ⅰ4.2通過設在固定塊4.4上的滑軌滑動在兩塊限位塊4.1之間;沖孔凹模Ⅰ4.2靠近限位塊4.1的一端設有沖孔的沖頭,沖孔凹模Ⅰ4.2靠近限位塊4.1的另一端和限位塊4.1有間隙,沖孔凸模Ⅰ4.3在合模時插入此間隙以驅動沖孔凹模Ⅰ4.2滑動并通過一端的沖頭工件進行沖孔作業(yè)。
切缺口工位2包括壓緊凸模2.1、壓緊凹模2.3、壓緊凹模固定座2.2、托料支撐座2.4、切缺口凸模2.5,切缺口凹模2.6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設于上模板,壓緊凹模固定座2.7、托料支撐座2.4,切缺口凹模2.6和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設于下模板1,壓緊凹模2.3橫向滑動在壓緊凹模固定座2.7上,切缺口凹模2.6上下滑動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上,托料支撐座2.4設于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的端部,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2.3向托料支撐座2.4方向運動,帶動切缺口凹模2.6向下運動。
卻缺口工位沖缺過程:壓緊凸模2.1和切缺口凸模2.5向下運動,帶動壓緊凹模2.3向托料支撐座2.4方向運動,對內板零件進行加緊,加緊過程先于沖切過程,同時帶動切缺口凹模2.6在切缺口凹模固定座2.7內向下運動,切缺口凹模2.6上設置刀刃,通過刃口對內板進行切缺口,實現切缺口作業(yè),當上模板復位后,壓緊凹模2.3和切缺口凹模2.6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進行復位。
成型工位3包括相匹配的成型凸模3.2和成型凹模3.1,成型凸模3.2和成型凹模3.1分別設于上模板和下模板1。沖孔切邊工位5包括沖孔凸模Ⅱ5.1、沖孔凹模Ⅱ5.2、切邊凸模5.2和切邊凹模5.3,沖孔凸模Ⅱ5.1和切邊凸模5.2連接于上模板,沖孔凹模Ⅱ5.2和切邊凹模5.3設于下模板1,且沖孔凹模Ⅱ5.2和切邊凹模5.3緊貼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