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銅線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伸線機拉絲油回油裝置。
背景技術:
伸線機是銅線制造行業(yè)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銅線在伸線機內通過眼模拉制成所需直徑的細線,而拉絲油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輔助用料,拉線潤滑液的作用﹕一是潤滑作用﹕減少銅線在模具工作區(qū)與模具接觸面的摩擦;二是冷卻作用﹕帶走摩擦產生的熱量,降低模具與銅線的溫度;三是清洗作用﹕沖洗掉銅線變形過程中掉下的銅屑,隨著拉絲油的長時間使用,會出現多種問題,如:銅泥粘附嚴重、清洗力不佳;銅粉沉降效果不良、被帶入工作面造成2次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伸線機拉絲油回油裝置,對油池內的拉絲油進行清潔處理,再回流到油池內繼續(xù)使用,節(jié)約資源。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伸線機拉絲油回油裝置,包含伸線機的油池,所述油池的底板設為斗狀,底板的最低處設有回油口,回油口接有回油管,回油管的另一端接入沉降池,沉降池內設有一塊擋板將沉降池分為兩個并排的渾油室和清油室,回油管接入渾油室內,擋板的底部和兩側與沉降池相連接,擋板的高度低于沉降池的深度,清油室上通過管道連接一個抽油泵,抽油泵連接有供油管道,供油管道的另一端接入油池。
進一步地,所述回油管的管口豎直向下設置于渾油室內距離擋板最遠的位置,管口的高度低于擋板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抽油泵的進油管管口設置于清油室內距離擋板最遠的位置,管口的高度低于擋板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油池的斗狀底板的剖面夾角為60-120°。
進一步地,所述渾油室和清油室的底部各設有一個排污閥。
進一步地,所述回油管上設有流量控制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對油池的底板進行斗型設計,方便沉降下來的銅屑等污泥從斗型底部的底部通過回流管到流入沉降池的渾油室內,帶有銅屑等碎屑雜物的渾油在渾油室內沉降后,上部清油越過擋板流入清油室內,進一步沉降后,通過油泵抽取從送油管道送到油池內循環(huán)使用。本發(fā)明通過物理沉降,對油池底部的拉絲油放出沉降處理后再回送到油池內,保證了油池內的拉絲油的清潔,進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升了產品的品質,且節(jié)約了資源,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伸線機拉絲油回油裝置,如圖1所示,包含伸線機的油池1,所述油池1的底板11設為斗狀,底板11的最低處設有回油口12,回油口12接有回油管2,回油管2的另一端接入沉降池3,沉降池3內設有一塊擋板31將沉降池3分為兩個并排的渾油室32和清油室33,回油管2接入渾油室32內,擋板31的底部和兩側與沉降池3相連接,擋板31的高度低于沉降池3的深度,清油室33上通過管道連接一個抽油泵4,抽油泵4連接有供油管道5,供油管道5的另一端接入油池1。
進一步地,所述回油管2的管口豎直向下設置于渾油室32內距離擋板31最遠的位置,管口的高度低于擋板31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抽油泵4的進油管41管口設置于清油室3內距離擋板31最遠的位置,管口的高度低于擋板31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油池1的斗狀底板11的剖面夾角為60-120°。
進一步地,所述渾油室32和清油室33的底部各設有一個排污閥34。
進一步地,所述回油管2上設有流量控制閥21。
本發(fā)明通過對油池的底板進行斗型設計,方便沉降下來的銅屑等污泥從斗型底部的底部通過回流管到流入沉降池的渾油室內,帶有銅屑等碎屑雜物的渾油在渾油室內沉降后,上部清油越過擋板流入清油室內,進一步沉降后,通過油泵抽取從送油管道送到油池內循環(huán)使用。本發(fā)明通過物理沉降,對油池底部的拉絲油放出沉降處理后再回送到油池內,保證了油池內的拉絲油的清潔,進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升了產品的品質,且節(jié)約了資源,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