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壓力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壓力機滑塊改進結(jié)構(gòu)。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結(jié)構(gòu)上存在的缺陷,大型摩擦壓力機易出現(xiàn)滑塊下堵頭漏油問題,推力軸承上設置的油腔直接連通至下堵頭頂面,摩擦壓力機在每一次打擊的過程中,作用在球面軸承的壓力以油壓的方式通過油腔傳遞到下堵頭密封圈上后,致使密封圈損壞產(chǎn)生漏油。具體的分析是,摩擦壓力機的打擊力量巨大,而推力軸承的作用面積卻很小,因此推力軸承每平方厘米上要承受的力都是巨大的,當壓力以油壓的方式傳遞到下堵密封圈上時,一般橡膠密封件的耐壓是不可能承受如此瞬間油壓的,因此密封圈極易損壞而造成漏油。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成為了該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壓力機滑塊改進結(jié)構(gòu),能完全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壓力機滑塊改進結(jié)構(gòu),包括滑塊、絲桿、法蘭壓板、銅套、壓套、推力軸承和堵頭,所述滑塊上開設有安裝孔,在滑塊底部開設與安裝孔連通的加工孔,堵頭配合安裝在加工孔中,在安裝孔內(nèi)由下至上安裝推力軸承和壓套,絲桿的一端與壓套配合,銅套套接在絲桿上并處于安裝孔內(nèi),法蘭壓板套接在銅套外并與滑塊連接固定,所述推力軸承上設有油腔,滑塊上設有與油腔連通的進油道和回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包括端蓋、過渡段和螺紋柱,所述端蓋為與安裝孔匹配的圓盤形,在端蓋底面通過過渡段連接螺紋柱,所述過渡段為圓臺形,且過渡段的大端與端蓋連接,小端與螺紋柱連接,所述端蓋上開設流道連通油腔與進油道。
作為優(yōu)選,所述端蓋、過渡段和螺紋柱一體成型。
作為優(yōu)選,所述過渡段與端蓋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
作為優(yōu)選,所述端蓋頂部和底部側(cè)壁設有密封圈。
作為優(yōu)選,所述堵頭底端設有輔助裝配孔。
作為優(yōu)選,所述加工孔內(nèi)設有至少2圈截油槽,且截油槽位于螺紋柱下方。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jié)構(gòu)簡單,設計合理,完全解決了滑塊堵頭漏油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堵頭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壓力機滑塊改進結(jié)構(gòu),包括滑塊1、絲桿2、法蘭壓板3、銅套4、壓套5、推力軸承6和堵頭7,所述滑塊1上開設有安裝孔,在滑塊1底部開設與安裝孔連通的加工孔,堵頭7配合安裝在加工孔中,在安裝孔內(nèi)由下至上安裝推力軸承6和壓套5,絲桿2的一端與壓套5配合,銅套4套接在絲桿2上并處于安裝孔內(nèi),法蘭壓板3套接在銅套4外并與滑塊1連接固定,所述推力軸承6上設有油腔8,滑塊1上設有與油腔8連通的進油道9和回油道10,所述堵頭7包括端蓋71、過渡段72和螺紋柱73,所述端蓋71為與安裝孔匹配的圓盤形,在端蓋71底面通過過渡段72連接螺紋柱73,所述過渡段72為圓臺形,且過渡段72的大端與端蓋71連接,小端與螺紋柱73連接,所述端蓋71上開設流道74連通油腔8與進油道9。
所述端蓋71、過渡段72和螺紋柱73一體成型。所述堵頭7底端設有輔助裝配孔75,方便使用工具將堵頭7安裝到加工孔中。該輔助安裝孔75可以是正六棱柱孔。
所述端蓋71頂部和底部側(cè)壁設有密封圈11,所述過渡段72與端蓋71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11。
所述加工孔內(nèi)設有2圈截油槽12,且截油槽12位于螺紋柱73下方的加工孔內(nèi)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堵頭端蓋71與安裝孔相匹配,并且在端蓋71上開設L形流道74連通油腔8和進油道9,因此避免了油壓直接傳遞到密封圈上,延長了密封圈使用壽命,防止密封圈損壞,完全解決了滑塊堵頭漏油的問題。另一方面,設置了多級密封圈11,進一步避免漏油。即使有少量漏油也可以通過截油槽12進行攔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