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精密沖壓模具調整機構,屬于機械工程中的成形與模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沖壓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論是在航空航天還是民用技術,人們對沖壓零部件精度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因此,對沖壓模具的生產(chǎn)工藝產(chǎn)生了新的挑戰(zhàn)?,F(xiàn)有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另一方面引入了在線調整系統(tǒng),即將模具的調整結構與電腦控制相結合,利用電腦數(shù)據(jù)對沖壓模具的行程進行精確控制。
現(xiàn)有的模具調整結構,結構復雜,且結構的調整效果取決于最終產(chǎn)品,不能打到精確預測,往往需要多次試驗,針對較高等級的精度調整,比如,需要調整機構,使得機構內某個零件側向移動0.01mm,此調整機構則無法實現(xiàn)。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高調整機構的精度,使調整過程實現(xiàn)可視化、參數(shù)化,減少零部件的報廢率,從而對易損部件能夠快捷更換,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高精密沖壓模具調整機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高精密沖壓模具調整機構, 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方依次設有上墊板、上夾板,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依次設有下墊板、下模板和脫料背板,所述上夾板的一側設有調整絲桿,所述上墊板的一側設有調整桿,所述調整桿一端與調整絲桿相連接,另一端深入上墊板的內部,所述調整桿深入上墊板內部的一端與調整插刀相接觸,所述調整桿與調整絲桿相接觸的地方在調整桿上設有多邊形的限位凹槽,調整絲桿上設有多邊形的凸起,所述凹槽與凸起相適配。
所述調整桿深入上墊板內部的一端底面與水平面呈一定的夾角,所述底面與調整插刀相接觸,所述調整插刀的底部設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模板的內部設有滑塊墊塊,所述滑塊墊塊的上方設有調整滑塊,所述調整滑塊的上部設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相適配。
所述上夾板內設有調整插刀,所述上夾板與調整插刀的滑配間隙為0.005mm,所述調整插刀內部設有盲孔,所述盲孔內安裝自動復位彈簧。
所述脫料背板內部設有脫料板。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模塊化的結構設計,便于對易損件進行更換,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簡化模具的調整結構,減少零件的數(shù)量,便于操作,調整精度高,實現(xiàn)參數(shù)化的在線調整,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具體為:1)調整桿一端與絲桿相連接,調整桿上設有多邊形的限位凹槽,凹槽起到步進作用,絲桿上設有多邊形的凸起,調整桿和凹槽相互銜接,絲桿每轉動一圈,步進一定的距離,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定制多邊形的邊數(shù),多邊形的條數(shù)越多,調整量越細化,故實現(xiàn)參數(shù)化作業(yè);2)調整桿深入部件內部的一端底面與水平面呈一定的夾角,調整桿每向左移動一定距離,則部件12便向下移動一定的距離,利用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的關系,帶動部件9向下移動;3)滑塊墊塊8 墊在調整滑塊9的下面,防止調整滑塊9長時間直接接觸下墊板7,調整滑塊9可以通過控制其頭部的位置來控制產(chǎn)品的折彎角度,脫料板的作用是模具閉合時用來壓料,模具打開時用來脫料。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 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調整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部件12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部件9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上模座; 2、下模座;3、上墊板; 4、上夾板;5、脫料背板; 6、下模板;7、下墊板; 8、滑塊墊塊;9、調整滑塊;10、脫料板;11、調整桿;12、調整插刀;13、調整絲桿; 14、自動復位彈簧;15、 凹槽;16、第一斜面; 17、第二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參閱圖1至圖5。
高精密沖壓模具調整機構,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依次設有上墊板3、上夾板4,所述下模座2的上方依次設有下墊板7、下模板6和脫料背板5,所述上夾板4的一側設有調整絲桿13,所述上墊板3的一側設有調整桿11,所述調整桿11一端與調整絲桿13相連接,另一端深入上墊板3的內部,所述調整桿11深入上墊板3內部的一端與調整插刀12相接觸,所述調整桿11與調整絲桿13相接觸的地方在調整桿11上設有多邊形的限位凹槽15,調整絲桿13上設有多邊形的凸起,所述凹槽15與凸起相適配。
所述調整桿11深入上墊板3內部的一端底面與水平面呈一定的夾角,所述底面與調整插刀12相接觸,所述調整插刀12的底部設有第一斜面16,所述下模板6的內部設有滑塊墊塊8,所述滑塊墊塊8的上方設有調整滑塊9,所述調整滑塊9的上部設有第二斜面17,所述第一斜面16與第二斜面17相適配。
所述上夾板4內設有調整插刀12,所述上夾板4與調整插刀12的滑配間隙為0.005mm,所述調整插刀12內部設有盲孔,所述盲孔內安裝自動復位彈簧14。
所述脫料背板5內部設有脫料板10。
本實用新型原理是:調整桿11一端與絲桿13相連接,調整桿11上設有多邊形的限位凹槽15,凹槽15起到步進作用,絲桿13上設有多邊形的凸起,調整桿11和凹槽15相互銜接,絲桿13每轉動一圈,步進一定的距離,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定制多邊形的邊數(shù),多邊形的條數(shù)越多,調整量越細化,故實現(xiàn)參數(shù)化作業(yè),整桿深入部件內部的一端底面與水平面呈一定的夾角,調整桿11每向左移動一定距離,則部件12便向下移動一定的距離,利用第一斜面16與第二斜面17的關系,帶動部件9向下移動,當調整桿11后退時,彈簧14 自動伸開,彈簧將調整插刀12向上推,完成自動復位。當調整桿11前進時,彈簧14 被壓縮,調整桿11將調整插刀12向下推。調整桿11和彈簧14 限制了調整插刀12的位置,從而控制滑塊9的位置,達到調整的目的。
上述附圖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術上的改變,都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