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器元件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引腳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多種應用場合中,需要將電器元件的引腳加工為所需要的形狀,最為典型的應用是,在PCBA加工過程中將功率晶體管(或MOS管)的引腳加工成90°;通常做法是先水平固定功率晶體管(或MOS管)的本體至要成型的位置,然后垂直往下沖壓未固定的一端使功率晶體管(或MOS管)的引腳形成90度形狀;但在功率晶體管(或MOS管)引腳成型的過程中,形成由本體往成型位置方向的拉力,而且這個拉力是不可控的,造成晶體管(或MOS管)內(nèi)部芯片或綁定金線受損從而引起器件失效;另外,現(xiàn)有的純手工作業(yè)自動化水平低,導致加工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引腳成型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容易對電器元件造成損壞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引腳成型裝置,包括基座、升降裝置和成型塊;所述基座的表面設有成型槽,所述成型槽兩側的槽壁斜向布置,以使所述成型槽呈槽口寬、槽底窄的形狀;所述成型塊設于所述成型槽上方,所述成型塊與所述升降裝置聯(lián)接,所述升降裝置用于帶動所述成型塊的端部移進和移離所述成型槽,所述成型塊端部的形狀與所述成型槽相匹配,所述成型塊用于將電器元件的引腳壓進所述成型槽內(nèi)進行彎折,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彎折角度與所述成型槽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相同。
優(yōu)選的,所述基座的表面安裝有能夠翻動的卸件板,所述卸件板上設有第一穿透區(qū),所述第一穿透區(qū)貫通所述卸件板的兩表面,所述第一穿透區(qū)將所述成型槽包圍在其內(nèi),所述卸件板能夠翻動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件。
優(yōu)選的,所述卸件板能夠翻動的一側設有翻動塊,所述翻動塊朝向所述卸件板外側的一側面為斜向布置的導向面,所述導向面的表面朝上布置;所述升降裝置聯(lián)接有能夠擺動的擺動桿,所述擺動桿設于所述翻動塊上方,所述擺動桿上設有鉤板部,所述鉤板部與所述導向面相對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控制所述擺動桿下降的過程中,所述擺動桿能夠通過擺動保持所述鉤板部與所述導向面抵接,直至所述鉤板部與所述導向面分離時,所述擺動桿能夠通過擺動控制所述鉤板部置于所述翻動塊的下方;在所述升降裝置控制所述擺動桿上升的過程中,所述鉤板部能夠將所述卸件板勾起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件。
優(yōu)選的,還包括送件機構,所述送件機構包括電機和輸送帶,所述電機用于帶動所述輸送帶轉動,所述送件機構用于將所述電器元件運送至所述卸件板上,并使得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放置于所述成型槽上。
優(yōu)選的,所述基座在與所述第一穿透區(qū)相對處設有凸臺,所述凸臺穿過所述第一穿透區(qū),所述凸臺頂面與所述卸件板頂面的間距為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架空高度;所述成型槽從所述凸臺頂面往內(nèi)凹陷形成,所述送件機構用于將所述電器元件運送至所述凸臺旁,并使得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承托于所述凸臺的頂面上。
優(yōu)選的,所述成型槽的底部設有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是否放置在所述成型槽上,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放置在所述成型槽上時,所述引腳成型裝置控制所述送件機構停止輸送所述電器元件。
優(yōu)選的,所述卸件板上設有擋塊,所述擋塊設于所述送件機構的輸送方向前方,所述擋塊用于限定所述送件機構的輸送距離;或所述基座上設有擋塊,所述擋塊設于所述送件機構的輸送方向前方,所述擋塊用于限定所述送件機構的輸送距離,所述卸件板上設有第二穿透區(qū),所述第二穿透區(qū)貫通所述卸件板的兩表面,所述第二穿透區(qū)將所述擋塊包圍在其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輸送帶的上方設有儲件盒,所述儲件盒的上下部貫通,所述儲件盒下部與所述輸送帶之間留有出件間隙,所述出件間隙能夠供所述電器元件通過。
優(yōu)選的,所述儲件盒的側面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從所述儲件盒的上部延伸至下部,所述導向槽用于放置所述電器元件的引腳。
優(yōu)選的,所述成型槽兩側槽壁的夾角為9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采用成型槽與成型塊對電器元件的引腳進行成型處理,因為升降裝置用于帶動成型塊的端部移進和移離成型槽,且成型塊端部的形狀與成型槽相匹配,所以當電器元件的引腳置于成型槽上時,成型塊能夠將引腳壓進成型槽內(nèi)進行彎折,且電器元件的引腳彎折角度將與成型槽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相同;由于進行成型處理的過程中,僅對引腳進行施力,并未對電器元件進行固定,所以不會對電器元件產(chǎn)生拉力,從而防止造成電器元件內(nèi)部芯片或綁定金線受損而引起的器件失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卸件狀態(tài)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進行引腳彎折處理時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進行卸件時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基座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虛線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卸件板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擺動桿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引腳成型裝置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儲件盒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基座;11、凸臺;12、擋塊;
2、升降裝置;21、升降板;22、承托板;23、升降氣缸;231、聯(lián)動桿;24、導向柱;
3、成型塊;
4、成型槽;
5、電器元件;
6、卸件板;61、第一穿透區(qū);62、第二穿透區(qū);63、翻動塊;631、導向面;
7、擺動桿;71、鉤板部;
8、送件機構;81、電機;82、輸送帶;
9、儲件盒;91、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從圖1至9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引腳成型裝置,包括基座1、升降裝置2和成型塊3;所述基座1的表面設有成型槽4,所述成型槽4兩側的槽壁斜向布置,以使所述成型槽4呈槽口寬、槽底窄的形狀;所述成型塊3設于所述成型槽4上方,所述成型塊3與所述升降裝置2聯(lián)接,所述升降裝置2用于帶動所述成型塊3的端部移進和移離所述成型槽4,所述成型塊3端部的形狀與所述成型槽4相匹配,所述成型塊3用于將電器元件5的引腳壓進所述成型槽4內(nèi)進行彎折,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角度與所述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相同。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對電器元件5引腳成型的過程中形成由本體往成型位置方向的拉力,而且這個拉力是不可控的,造成電器元件5內(nèi)部芯片或綁定金線受損從而引起器件失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采用成型槽4與成型塊3對電器元件5的引腳進行成型處理,因為升降裝置2用于帶動成型塊3的端部移進和移離成型槽4,且成型塊3端部的形狀與成型槽4相匹配,所以當電器元件5的引腳置于成型槽4上時,成型塊3能夠將引腳壓進成型槽4內(nèi)進行彎折,且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角度將與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相同;由于進行成型處理的過程中,僅對引腳進行施力,并未對電器元件5進行固定,所以不會對電器元件5產(chǎn)生拉力,從而防止造成電器元件5內(nèi)部芯片或綁定金線受損而引起的器件失效。
另外,有關本實施方式還需指出以下幾點:
1、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角度與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相同,其實質是指代兩者大致相同,因為在任何加工生產(chǎn)中均難免存在誤差,所以上述兩者角度的偏差范圍在合理范圍內(nèi)時,均應認為兩者角度符合相同的要求;
2、升降裝置2具有多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如齒輪聯(lián)動、氣缸拉動等,其中較優(yōu)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包括升降板21、承托板22和升降氣缸23,升降板21設于基座1的上方,承托板22設于升降板21的上方,升降氣缸23安裝在承托板22的頂面上,其中,升降氣缸23具有一根能夠伸出和收納的聯(lián)動桿231,聯(lián)動桿231穿過承托板22與升降板21聯(lián)接,且成型塊3安裝在升降板21的下表面,所以當升降氣缸23控制聯(lián)動桿231伸出時,將帶動成型塊3進行下降,當升降氣缸23控制聯(lián)動桿231收納時,將帶動成型塊3進行上升;
3、從圖1還可知,為提高升降過程的穩(wěn)定性,升降裝置2還包括兩根導向柱24,兩根導向柱24的一端與承托板22聯(lián)接,另一端穿過升降板21豎直往下延伸,所以在控制升降板21進行升降時,升降板21將被聯(lián)動桿231和兩根導向柱24限定了升降方向,避免其在升降過程產(chǎn)生偏移。
4、對于不同的生產(chǎn)需要,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角度各不相同,所以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應該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其中,成型槽4的截面大致呈V型;
5、如圖1、5和6所示,成型槽4數(shù)量可以為多個,多個成型槽4布置在同一直線上,此時配合長度相適應的成型塊3,便可通過一次下壓操作實現(xiàn)多個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處理;當然,成型塊3也可以是多個,此時可以是一個成型塊3對應一個成型槽4,或者是多個成型塊3,每個成型塊3同時對應多個成型槽4等,而且此時的成型槽4也不限定布置于同一直線上,只要能夠實現(xiàn)多個電器元件5的引腳彎折處理便可;
6、成型塊3端部的形狀與成型槽4相匹配,所以成型塊3的端部截面也大致呈V型,且成型塊3端部兩側面的夾角角度應與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角度,與上述同理,當兩者角度的偏差范圍在合理范圍內(nèi)時,均應認為兩者角度符合相同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2、5、6和7所示,所述基座1的表面安裝有能夠翻動的卸件板6,所述卸件板6上設有第一穿透區(qū)61,所述第一穿透區(qū)61貫通所述卸件板6的兩表面,所述第一穿透區(qū)61將所述成型槽4包圍在其內(nèi),所述卸件板6能夠翻動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件。
為了便于工作人員進行卸件,本實施方式在基座1的表面安裝了能夠翻動的卸件板6,首先,由于卸件板6上設有第一穿透區(qū)61,第一穿透區(qū)61貫通卸件板6的兩表面,且第一穿透區(qū)61將成型槽4包圍在其內(nèi),所以成型塊3能夠穿過第一穿透區(qū)61進入成型槽4內(nèi)進行引腳成型處理,而當引腳成型處理完畢后,工作人員便可翻動卸件板6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件,此時工作人員只需在電器元件5滑落的下方進行收集便可,無需對電器元件5逐個進行手動收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卸件板6可以采用多種實施方式實現(xiàn)翻動,為便于說明,定義卸件板6為一四邊形,卸件板6的一邊為軸邊,其相對的一邊為翻動邊,其余的兩邊為側邊,具體如下:
1、增設一轉軸,轉軸穿過卸件板6的兩側邊并靠近翻動邊布置,基座1與轉軸的兩端軸聯(lián)接,此時翻動翻動邊,卸件板6便以軸邊為轉動中心進行翻動;
2、增設一活動翻頁,活動翻頁包括兩個能夠相互翻動的頁片,其中一個頁片與卸件板6的底面聯(lián)接,且該頁片靠近軸邊布置,另一個頁片與基座1聯(lián)接,此時翻動翻動邊,卸件板6便以軸邊為轉動中心進行翻動;
3、在兩側邊靠近軸邊處設置凸軸,在基座1相應位置設置兩個軸孔,通過凸軸嵌入軸孔實現(xiàn)卸件板6與基座1的軸聯(lián)接,此時翻動翻動邊,卸件板6便以軸邊為轉動中心進行翻動;
4、在兩側邊靠近軸邊處設置軸孔,在基座1相應位置設置兩個凸軸,通過凸軸嵌入軸孔實現(xiàn)卸件板6與基座1的軸聯(lián)接,此時翻動翻動邊,卸件板6便以軸邊為轉動中心進行翻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7和8所示,所述卸件板6能夠翻動的一側設有翻動塊63,所述翻動塊63朝向所述卸件板6外側的一側面為斜向布置的導向面631,所述導向面631的表面朝上布置;所述升降裝置2聯(lián)接有能夠擺動的擺動桿7,所述擺動桿7設于所述翻動塊63上方,所述擺動桿7上設有鉤板部71,所述鉤板部71與所述導向面631相對設置;在所述升降裝置2控制所述擺動桿7下降的過程中,所述擺動桿7能夠通過擺動保持所述鉤板部71與所述導向面631抵接,直至所述鉤板部71與所述導向面631分離時,所述擺動桿7能夠通過擺動控制所述鉤板部71置于所述翻動塊63的下方;在所述升降裝置2控制所述擺動桿7上升的過程中,所述鉤板部71能夠將所述卸件板6勾起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件。
為了進一步提高卸件效率,本實施方式采用擺動桿7與翻動塊63實現(xiàn)卸件板6的自動翻動,具體如下:
1、當擺動桿7下降時,鉤板部71將與導向面631相接觸,為避免導向面631阻礙擺動桿7的下降,擺動桿7將逐漸往外擺動,以此帶動鉤板部71逐漸往外移動,從而實現(xiàn)擺動桿7的順利下降;
2、當擺動桿7下降至一定距離時,鉤板部71將與導向面631分離,此時擺動桿7將往內(nèi)擺動,以此帶動鉤板部71移至翻動塊63的下方;
3、當擺動桿7上升時,鉤板部71將與翻動塊63的底部抵接,所以隨著擺動桿7的上升,卸件板6將被逐漸勾起至傾斜狀態(tài)進行卸料;
4、當擺動桿7繼續(xù)上升時,鉤板部71將與翻動塊63分離,此時卸件板6將自動復位至原位置。
顯然,本實施方式能夠自動翻動卸件板6進行卸件,無需人為進行翻動操作,大大提高了卸件效率,也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另外,有關本實施方式還需指出以下幾點:
1、所述卸件板6能夠翻動的一側設有翻動塊63,即將翻動塊63設于前文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翻動邊上;
2、翻動塊63大致呈梯形體,其中,翻動塊63的頂面為梯形體的頂面,翻動塊63的底面為梯形體的底面,導向面631為梯形體的側面;
3、從圖7可知,翻動塊63有四個側面,其中一個側面朝向卸件板6,其余三個側面朝向卸件板6外側,所以導向面631可以設于這三個側面的任意一面上,即導向面631下方不會被卸料板或基座1阻擋,從而確保了擺動桿7的順利下降;
4、擺動桿7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擺動,如在擺動桿7端部設置軸聯(lián)接結構,或采用彈性材質制成擺動桿7,以實現(xiàn)擺動桿7的彈性擺動,其中一個較優(yōu)的實施方式如下,在升降板21的下表面安裝有擺動座,擺動座由三個側壁圍成“匸”字型,擺動桿7的一端與擺動座的內(nèi)部軸聯(lián)接,并在擺動座內(nèi)部保留擺動桿7需要的擺動空間,從而使得擺動桿7能夠往擺動座內(nèi)部和外部擺動;
5、為使得鉤板部71能夠順暢移動至翻動塊63下方,可將鉤板部71設置為如圖8所示的結構,此時鉤板部71具有一個表面向下的斜面,所以在鉤板部71下降過程中,鉤板部71與翻動塊63將通過兩個斜面貼合抵接,保證了鉤板部71下降過程的流暢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5和6所示,還包括送件機構8,所述送件機構8包括電機81和輸送帶82,所述電機81用于帶動所述輸送帶82轉動,所述送件機構8用于將所述電器元件5運送至所述卸件板6上,并使得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放置于所述成型槽4上。
在現(xiàn)有技術中,需要人為將電器元件5放置在加工位置,工作效率低下,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增設了送件機構8,當電器元件5放置于輸送帶82上時,通過電機81帶動輸送帶82轉動,便可將電器元件5輸送至指定的加工位置,從而取替人為放置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如圖1所示,送件機構8可以是兩個,兩個送件機構8分別設于基座1相對的兩側,此時設置相應的成型槽4進行配合,便實現(xiàn)了電器元件5的雙向同時傳輸和引腳加工,進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5、6和7所示,所述基座1在與所述第一穿透區(qū)61相對處設有凸臺11,所述凸臺11穿過所述第一穿透區(qū)61,所述凸臺11頂面與所述卸件板6頂面的間距為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架空高度;所述成型槽4從所述凸臺11頂面往內(nèi)凹陷形成,所述送件機構8用于將所述電器元件5運送至所述凸臺11旁,并使得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承托于所述凸臺11的頂面上。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將電器元件5的引腳壓進成型槽4內(nèi)進行加工,若引腳在懸空狀態(tài)被壓進成型槽4,引腳在被壓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位置偏移,影響加工質量。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在基座1在與第一穿透區(qū)61相對處設有凸臺11,成型槽4從凸臺11頂面往內(nèi)凹陷形成,由于凸臺11頂面與卸件板6頂面的間距為電器元件5的引腳架空高度,所以電器元件5放置在卸件板6上時,電器元件5的引腳能夠恰好承托在凸臺11的頂面上,即進行引腳加工過程時,凸臺11能夠防止引腳懸空移位,提高了加工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下,所述成型槽4的底部設有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是否放置在所述成型槽4上,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放置在所述成型槽4上時,所述引腳成型裝置控制所述送件機構8停止輸送所述電器元件5。
在設置送件機構8后,能夠實現(xiàn)電器元件5的自動送件,但仍需人工控制送件機構8的啟停,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本實施方式在成型槽4的底部設有位置傳感器,此時本實施方式的工作過程大致如下:
1、送件機構8將電器元件5送至成型槽4對應位置,電器元件5的引腳將置于成型槽4的上方,此時位置傳感器產(chǎn)生停止送件信號,引腳成型裝置根據(jù)停止送件信號控制送件機構8停止送件;
2、成型塊3將引腳壓進成型槽4內(nèi),引腳被彎折至設定角度;
3、對經(jīng)加工處理后的電器元件5進行卸件,此時電器元件5的引腳將離開成型槽4的上方,位置傳感器產(chǎn)生送件信號,引腳成型裝置根據(jù)送件信號控制送件機構8進行送件。
所以本實施方式能夠重復上述三個步驟實現(xiàn)電器元件5的自動輸送,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進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下,所述卸件板6上設有擋塊12,所述擋塊12設于所述送件機構8的輸送方向前方,所述擋塊12用于限定所述送件機構8的輸送距離;或所述基座1上設有擋塊12,所述擋塊12設于所述送件機構8的輸送方向前方,所述擋塊12用于限定所述送件機構8的輸送距離,所述卸件板6上設有第二穿透區(qū)62,所述第二穿透區(qū)62貫通所述卸件板6的兩表面,所述第二穿透區(qū)62將所述擋塊12包圍在其內(nèi)。
在設置位置傳感器后,能夠實現(xiàn)送件機構8的自動啟停,但電器元件5位置檢測過程難免存在延遲,這將導致電器元件5要求到達的位置與實現(xiàn)到達的位置存在偏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提供了兩種方案:
1、在卸件板6上設有擋塊12,由于擋塊12設于送件機構8的輸送方向前方,并限定了送件機構8的輸送距離,即同時限定了電器元件5的加工位置,從而提高了引腳加工位置的準確性;
2、如圖1、5和7所示在基座1上設有擋塊12,并在卸件板6上設有第二穿透區(qū)62,以便擋塊12能夠穿過第二穿透區(qū)62對電器元件5進行阻擋,所以同樣限定了電器元件5的加工位置,從而提高了引腳加工位置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所述輸送帶82的上方設有儲件盒9,所述儲件盒9的上下部貫通,所述儲件盒9下部與所述輸送帶82之間留有出件間隙,所述出件間隙能夠供所述電器元件5通過。
雖然送件機構8能夠實現(xiàn)電器元件5的自動送件,但仍需人為將電器元件5放置在送件機構8上進行輸送,為了提高加工效率,本實施方式在輸送帶82的上方設有儲件盒9,其工作過程大致如下:
1、工作人員在儲件盒9內(nèi)放置多個電器元件5,此時置于最下方的電器元件5將經(jīng)儲件盒9的下部掉落至輸送帶82上,其余電器元件5將承托在最下方的電器元件5上方;
2、輸送帶82進行輸送時,最下方的電器元件5將跟隨輸送帶82一同移動,在移動過程中,電器元件5將經(jīng)出件間隙離開儲件盒9,此時下一個電器元件5將掉落輸送帶82上。
通過本實施方式,各個電器元件5將依序掉落至輸送帶82上進行輸送,免除工作人員逐個放置電器元件5,進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圖1和9所示,所述儲件盒9的側面設有導向槽91,所述導向槽91從所述儲件盒9的上部延伸至下部,所述導向槽91的開口朝向與所述輸送帶82的輸送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導向槽91用于放置所述電器元件5的引腳。
為實現(xiàn)電器元件5的存儲和自動卸件,儲件盒9只需設計為上下部相通的密閉管道便可,但此時使用者無法觀測電器元件5的擺放方向,若電器元件5擺放方向錯誤,則會導致電器元件5的引腳無法進行折彎處理。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方式增設了導向槽91限定電器元件5的引腳擺放方向,由于導向槽91用于放置電器元件5的引腳,所以電器元件5放置在儲件盒9內(nèi)時,各個電器元件5的擺放方向將保持一致,從而避免出現(xiàn)電器元件5擺放方向錯誤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如下,所述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為90°。
在大多情況下,電器元件5的引腳均需彎折至90°,所以本實施方式將成型槽4兩側槽壁的夾角為90°,能夠實現(xiàn)對電器元件5的引腳進行90°彎折,符合了大多生產(chǎn)情況的需求。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