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手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兩抓手工件替換機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機械手結構,普遍采用一個基座模組上安裝一個抓手的結構,對于僅需要單個工件單次操作的結構,該結構尚能滿足需求,然而當工件需要進行復雜操作或有多個工位時,其需要設置多個基座模組和對應數(shù)量的抓手,其制造成本高。在被沖壓的產品結構需要進行雙面沖壓時,即需要將工件單面沖壓后再翻轉180°進行沖壓,現(xiàn)有技術的機器人作業(yè)結構如下,機器人甲從第一臺壓力機中取出工件放入翻轉機、翻轉機將工件翻轉后,由機器人乙從翻轉機中提取工件再放入第二臺壓力機中,故此工序需二臺機器人和一臺翻轉機,其使得自動化沖壓線的制造成本高,且由于需要經過翻轉機中轉,使得整條沖壓產線的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兩抓手工件替換機構,其在一個基座模組上同時設置有兩個可相對Y軸進行繞轉的抓手,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一種兩抓手工件替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模組,所述基座模組可X軸、Y軸移動,所述基座模組的上部輸出端固裝有連接基座,所述連接基座的對應于Y軸向上平行布置有兩個安裝空腔,Y向安裝軸貫穿兩個所述安裝空腔的側壁固裝布置,兩個齒輪的內圈固裝有軸承后分別套裝于對應所述安裝空腔內的Y向安裝軸,兩個齒輪對應于所述連接基座的內側分別嚙合有Z軸齒條,每根所述Z軸齒條的下端分別固裝于Z軸直線氣缸的上部活塞桿,每個所述Z軸直線氣缸分別固裝于所述連接基座的對應側位置,兩個齒輪分別為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的外側上固裝有第一抓手模組的內側桿端,所述第二齒輪外側上固裝有第二抓手模組的內側桿端。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
每個所述Z軸齒條的支承側嵌裝于對應的Z軸線性滑軌內,所述Z軸線性滑軌分別固裝于所述連接基座的對應位置,確保Z軸齒條的直線運動精準;
所述Y向安裝軸對應于所述連接基座兩外側壁上分別設置有鎖緊螺母,確保Y向安裝軸的位置穩(wěn)固。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第一抓手模組、第二抓手模組分別通過各自對應的Z軸直線氣缸、Z軸齒條、齒輪傳動,完成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向上或向下旋轉90°,其在一個基座模組上同時設置有兩個可相對Y軸進行繞轉的抓手,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B-B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基座模組1、連接基座2、安裝空腔3、Y向安裝軸4、軸承5、Z軸齒條6、Z軸直線氣缸7、上部活塞桿8、第一齒輪9、第二齒輪10、第一抓手模組11、第二抓手模組12、Z軸線性滑軌13、鎖緊螺母14。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兩抓手工件替換機構,見圖1~圖3:其包括基座模組1,基座模組可X軸、Y軸移動,基座模組1的上部輸出端固裝有連接基座2,連接基座2的對應于Y軸向上平行布置有兩個安裝空腔3,Y向安裝軸4貫穿兩個安裝空腔3的側壁固裝布置,兩個齒輪的內圈固裝有軸承5后分別套裝于對應安裝空腔3內的Y向安裝軸4,兩個齒輪對應于連接基座2的內側分別嚙合有Z軸齒條6,每根Z軸齒條6的下端分別固裝于Z軸直線氣缸7的上部活塞桿8,每個Z軸直線氣缸7分別固裝于連接基座2的對應側位置,兩個齒輪分別為第一齒輪9、第二齒輪10,第一齒輪9的外側上固裝有第一抓手模組11的內側桿端,第二齒輪10的外側上固裝有第二抓手模組12的內側桿端。
每個Z軸齒條6的支承側嵌裝于對應的Z軸線性滑軌13內,Z軸線性滑軌13分別固裝于連接基座2的對應位置,確保Z軸齒條6的直線運動精準;
Y向安裝軸4對應于連接基座2兩外側壁上分別設置有鎖緊螺母14,確保Y向安裝軸4的位置穩(wěn)固。
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抓手模組11、第二抓手模組12分別通過各自對應的Z軸直線氣缸7、Z軸齒條8、齒輪傳動,完成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向上或向下旋轉90°,其在一個基座模組1上同時設置有兩個可相對Y軸進行繞轉的抓手,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