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企業(yè)對感光鼓等辦公耗材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國內感光鼓生產企業(yè)進行感光鼓組件的裝配多依靠人工或者半自動設備,在生產中多需要人工逐個進行端蓋、齒輪的上料,以及涂膠和壓齒等工作,且涂膠和壓齒也在同一工位,其使得員工易疲憊,而造成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感光鼓的生產要求。因此,開發(fā)一種生產效率高的用于感光鼓端蓋、齒輪自動上料及涂膠、壓齒的裝配設備便顯得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以可用于感光鼓端蓋及齒輪的自動上料和裝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
一種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以用于將端蓋及齒輪裝配于感光鼓上,其包括機架,還包括:
感光鼓輸送機,設于機架上,所述感光鼓輸送機包括由旋轉驅動裝置驅使而回轉運動的鏈板,于所述鏈板上間隔布置有多個承裝所述感光鼓的承載塊;
感光鼓定位機構,設于機架上,所述感光鼓定位機構包括位于鏈板一側的可抵接于感光鼓的一端、以對感光鼓進行定位的定位部,以及相對于定位部,位于鏈板的另一側的可抵接于感光鼓的另一端、以對感光鼓進行夾緊的夾緊部;
涂膠機構,設于機架上并位于感光鼓定位機構的下游,所述涂膠機構包括位于感光鼓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并可對感光鼓進行轉動支撐的第一支撐部,以及位于感光鼓上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的壓緊部,所述壓緊部具有轉動壓緊于感光鼓上的驅動輪,和驅使所述驅動輪旋轉以帶動感光鼓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還包括分別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設置,以于轉動中的感光鼓的端部涂膠的兩個涂膠部;
上料機構,固定設于機架兩側的兩個,所述上料機構包括用于存儲端蓋或齒輪、并由第四驅動裝置驅使而振動的儲料部,連接于儲料部上以因儲料部的振動而使端蓋或齒輪依次單獨流出的出料槽,以及對應于出料槽的出料口布置,以將流出的端蓋或齒輪送至感光鼓一側的送料部;
拾取壓入機構,設于機架上并位于涂膠機構的下游,所述拾取壓入機構包括位于感光鼓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支撐感光鼓的第二支撐部,以及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分別布置的對送料部輸送的端蓋或齒輪進行拾取,并將拾取的端蓋或齒輪壓入感光鼓端部的拾取壓入部;
二次壓入機構,設于機架上并位于拾取壓入機構的下游,所述二次壓齒機構包括位于感光鼓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支撐感光鼓的第三支撐部,以及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分別布置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以對壓入感光鼓兩端的端蓋及齒輪進行壓緊的兩個二次壓緊部。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承載塊為V形塊。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旋轉驅動裝置為固定于機架上的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通過同步帶帶動鏈板回轉運動。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定位部及夾緊部均包括設于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以及設于該直線驅動裝置動力輸出端的定位板,且所述定位部的直線驅動裝置的輸出動力大于夾緊部。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機架和壓緊部之間設有對壓緊部的升降進行導向的導向部。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第一支撐部為具有至少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布置的兩對滾輪的滾輪組;所述驅動輪為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布置的兩個,所述轉動驅動裝置為通過同步帶與驅動輪傳動連接的電機;所述涂膠部包括固定于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以及設于該直線驅動裝置動力輸出端的點膠閥。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儲料部為振動盤,所述送料部包括固定于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以及連接于該直線驅動裝置的動力輸出端、并滑動于機架上的送料板,在送料板上形成有可正對于出料槽的出料口布置的、用于容納端蓋或齒輪的容納槽。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拾取壓入機構還包括位于感光鼓上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可在感光鼓的兩端對壓入感光鼓端部的端蓋及齒輪進行阻擋的壓入輔助部。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第二支撐部為V形塊,所述拾取壓入部包括設于機架上的旋轉動力輸出裝置,以及固定于該旋轉動力輸出裝置的動力輸出端的直線動力輸出裝置,在該直線動力輸出裝置的動力輸出端設有可拾取端蓋或齒輪的拾取工裝;所述壓入輔助部為對應于感光鼓的兩端分別布置的具有U形缺口的擋叉。
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第三支撐部為V形塊,所述二次壓緊部包括固定于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以及設于該直線驅動裝置的驅動端的壓頭。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通過感光鼓輸送機對感光鼓進行輸送,通過感光鼓定位機構對輸送的感光鼓進行位置找正,通過涂膠機構對位置找正后的感光鼓的兩端進行涂膠,通過上料機構輸送待裝配的端蓋和齒輪,通過拾取壓入機構將上料的端蓋或齒輪壓入感光鼓的端部,通過二次壓入機構將壓入感光鼓端部的端蓋和齒輪進行壓緊,從而可實現(xiàn)如端蓋及齒輪的感光鼓組件的自動裝配,其可代替現(xiàn)有的人工裝配,從而可避免人工裝配方式的不足,而有著較好的實用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感光鼓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圖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感光鼓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圖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涂膠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圖7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拾取及壓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圖9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圖11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二次壓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圖13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1—感光鼓輸送機,2—振動盤,3—上框架,4—感光鼓定位機構,5—涂膠機構,6—拾取壓入機構,7—二次壓入機構,8—上料機構,9—C形鋼,10—機架,11—定位座,12—V形塊,13—鏈板,14—保護罩,15—底板,16—豎桿,17—縱桿,18—橫桿,19—定位氣缸支架,20—右定位氣缸,21—定位板,22—定位傳感器,23—感光鼓,24—左定位氣缸,25—涂膠氣缸,26—涂膠閥,27—轉軸,28—驅動輪,29—同步帶,30—直線軸承,31—下壓氣缸,32—升降板,33—電機,34—滾輪,35—升降板,36—上頂氣缸,37—振動盤,38—送料板,39送料氣缸,40—送料氣缸支架,41—拾取工裝,42—拾取壓入氣缸,43—轉軸,44—擋叉,45—帶座軸承,46—擋叉連接支架,47—擋叉氣缸,48—擋叉氣缸支架,49—V形塊,50—V形塊支架,51—擺動氣缸,52—頂升氣缸,53—支架,54—頂升氣缸,55—V形塊支架,56—V形塊,57—壓頭,58—二次壓入氣缸,59-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以用于將端蓋及齒輪裝配于感光鼓上,如圖1和圖2中所示,其包括機架10,還包括設于機架10上的輸送感光鼓的感光鼓輸送機1,對感光鼓輸送機1輸送的感光鼓進行定位找正的感光鼓定位機構4,對定位找正后的感光鼓的兩端進行涂膠的涂膠機構5,存儲端蓋及齒輪并進行送料的上料機構8,拾取上料的端蓋或齒輪,并將其壓入感光鼓端部的拾取壓入機構6,以及對壓入感光鼓端部的端蓋和齒輪進行壓緊的二次壓入機構7。
本實施例中感光鼓輸送機1包括由旋轉驅動裝置驅使而回轉運動的鏈板輸送機,于所述鏈板輸送機的鏈板上間隔布置有多個承裝所述感光鼓的承載塊。其具體如圖3和圖4中所示,其中,在機架10的頂部設有并排布置的兩列C形鋼9,鏈板輸送機的轉軸通過帶座軸承安裝在C形鋼9上,鏈板輸送機的兩列鏈板13分別靠近兩側的C形鋼9布置,在兩側的鏈板13之間設有底板15,底板15的中部為透孔,該透孔用于其它機構在機架10上的布置。承載塊為固定于兩側鏈板13上的V形塊12,感光鼓即放置于兩側對應的V形塊12上,以隨鏈板13運動,旋轉驅動裝置為固定于機架10上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通過同步帶帶動鏈板13回轉運動,為避免同步帶帶來安全隱患,在同步帶外部設置有保護罩14。
本實施例中架體10可采用方管焊接,在機架10對應底板15中部的透孔的部位設置有上框架3,上框架3屬于機架10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安裝其它機構,且上框架3的具體結構由圖6中予以示出,其包括與機架10連接的豎桿16,連接于兩側豎桿16間的縱桿17,以及連接于兩側縱桿16間的多根橫桿18。在機架10的兩側還安裝有定位座11,定位座11也用來安裝其他機構。
本實施例中感光鼓定位機構包括位于鏈板13一側的可抵接于感光鼓的一端、以對感光鼓進行定位的定位部,以及相對于定位部,位于鏈板13的另一側的可抵接于感光鼓的另一端、以對感光鼓進行夾緊的夾緊部。具體結構上如圖5和圖6中所示,感光鼓定位機構中,定位部及夾緊部均包括設于機架10上的直線驅動裝置,該直線驅動裝置分別為右定位氣缸20和左定位氣缸24,兩個氣缸均通過定位氣缸支架19固定在機架10上,在兩個氣缸的氣缸桿的端部也分別連接有定位板21,感光鼓23即位于兩側的定位板21之間,該定位板21具體可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實施例中定位部的直線驅動裝置的輸出動力也大于夾緊部中的直線驅動裝置設置,也即右定位氣缸20的缸徑大于左定位氣缸24,由此在進行定位找正時,以大氣缸對感光鼓23進行定位,而以小氣缸對感光鼓23進行夾緊。本實施例中對應于感光鼓定位機構,也設置有傳感器22以用來檢測定位板21之間感光鼓23的有無,該傳感器22安裝于上框架3上即可。
本實施例中涂膠機構5包括位于感光鼓23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并可對感光鼓23進行轉動支撐的第一支撐部,以及位于感光鼓23上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的壓緊部,該壓緊部具有轉動壓緊于感光鼓23上的驅動輪,和驅使驅動輪旋轉以帶動感光鼓23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還包括分別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設置,以于轉動中的感光鼓23的端部涂膠的兩個涂膠部。
具體結構上,如圖7和圖8中所示,涂膠機構5中用于驅使第一支撐部升降的直線驅動裝置為上頂氣缸26,上頂氣缸26固定于機架10上,在上頂氣缸26的氣缸桿上連接有升降板35,第一支撐部即安裝于升降板35上,且第一支撐部具體為由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布置的兩對滾輪34構成的滾輪組,每對滾輪34中的兩個滾輪34分別位于感光鼓23的兩側,以此為感光鼓提供穩(wěn)定的轉動支撐,并通過上頂氣缸36的升起對感光鼓23定位。
本實施例中用于驅使壓緊部升降的直線驅動裝置為固定于上框架3上的下壓氣缸31,在下壓氣缸31的氣缸桿上連接有升降板32,驅動輪28即通過轉軸27轉動安裝于升降板32上,且驅動輪28為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分別布置的兩個。而用于驅使驅動輪28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具體為固定在升降板32上的電機33,電機33通過同步帶29帶動轉軸27轉動,以此實現(xiàn)對驅動輪28的驅動。
本實施例中為保證驅動輪28準確壓緊于感光鼓23上,在機架10和壓緊部之間還設有對該壓緊部的升降進行導向的導向部,具體上該導向部為設于上框架3上,且為與升降板32連接的直線軸承30。而本實施例中對轉動中的感光鼓23的端部進行涂膠的涂膠部具體包括固定在機架10上的直線驅動裝置,該直線驅動裝置為固定于機架10兩側的定位座11上的涂膠氣缸25,還包括連接于涂膠氣缸25氣缸桿上的涂膠閥26。此外,本實施例中在涂膠機構5的位置也可設置傳感器,以用來檢測感光鼓23的有無。
本實施例中上料機構8為固定設置在機架10兩側的兩個,且該上料機構8包括用于存儲端蓋或齒輪,并由第四驅動裝置驅使而振動的儲料部,連接于儲料部上以因儲料部的振動而使端蓋或齒輪依次單獨流出的出料槽,以及對應于出料槽的出料口布置,以將流出的端蓋或齒輪送至感光鼓一側的送料部。具體結構上,如圖9和圖10中所示,上述的儲料部為位于機架10兩側的振動盤2,振動盤2支撐于底座上,出料槽37連接在振動盤2的出料口上,兩者間設計為軟連接,且出料槽37呈一定的斜度布置,以使得進入其內的端蓋或齒輪可在自重下滑入送料部處。
本實施例中用于驅使振動盤2振動的第四驅動裝置可為振動電機,為使端蓋或齒輪可因振動盤2的振動而依次單獨流出,振動盤2的出口應設計為恰可僅供一個端蓋或齒輪通過,以此隨著振動盤2的不停振動,端蓋或齒輪進入出料槽37中。本實施例中上述的送料部具體包括固定于機架10上的直線驅動裝置,該直線驅動裝置為固定在定位座11上的送料氣缸39,在送料氣缸39的氣缸桿上連接有送料板38,在送料板38上設置有可正對于出料槽37的出料口布置的容納槽。端蓋或齒輪即沿出料槽37滑入該容納槽后,在送料氣缸39的驅使下,隨送料板38被送入拾取壓入機構6處。為保證送料的準確性,本實施例中在上料機構8的位置也可設置傳感器以檢測端蓋和齒輪的有無。
本實施例中拾取壓入機構6包括位于感光鼓23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支撐感光鼓23的第二支撐部,以及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分別布置的對送料部輸送的端蓋或齒輪進行拾取,并將拾取的端蓋或齒輪壓入感光鼓23端部的拾取壓入部。具體結構上如圖11和圖12中所示,其中,用于驅使第二支撐部升降的為固定于機架10上的頂升氣缸52,頂升氣缸52的氣缸桿上連接有V形塊支架50,第二支撐部即連接在該V形塊支架50上的V形塊49,隨著頂升氣缸52的升起,V形塊49可支撐于感光鼓23的底部,以將感光鼓23升起并定位。
本實施例中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布置的拾取壓入部則包括設于機架10上的旋轉動力輸出裝置,以及固定于該旋轉動力輸出裝置的動力輸出端的直線動力輸出裝置,在該直線動力輸出裝置的動力輸出端設有可拾取端蓋或齒輪的拾取工裝。具體上,拾取壓入部中的旋轉動力輸出裝置為通過支架53固定在定位座11上的擺動氣缸51,而直線動力輸出裝置則為通過轉軸43與擺動氣缸51的氣缸桿固連的拾取壓入氣缸42,轉軸43通過帶座軸承45固定在支架53上,拾取工裝41即位于拾取壓入氣缸42的氣缸桿的端部。
本實施例中拾取工裝41具體可為負壓吸盤,當然其也可為啟動夾爪或是電磁鐵,以適應不同的端蓋及齒輪結構。而為利于工作的進行,在拾取壓入機構6的位置也可設置傳感器以檢測感光鼓23的有無。此外,本實施例中除了具有上述的結構,拾取壓入機構6還進一步包括位于感光鼓23上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可在感光鼓23的兩端對壓入感光鼓端部的端蓋及齒輪進行阻擋的壓入輔助部。該壓入輔助部中的直線驅動裝置具體為固定于上框架3上的擋叉氣缸47,在擋叉氣缸47的氣缸桿上連接有擋叉連接支架46,在擋叉連接支架46上則設置有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布置的擋叉44,在擋叉44的底端也形成有U形缺口,該U形缺口用于拾取工裝41在壓入端蓋或齒輪后的退出,在拾取工裝41退出時,擋叉44即起到防止端蓋或齒輪掉出的作用。
本實施例中二次壓入機構7包括位于感光鼓23下方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升降、以支撐感光鼓的第三支撐部,以及對應于感光鼓23的兩端分別布置的由直線驅動裝置驅使、以對壓入感光鼓23兩端的端蓋及齒輪進行壓緊的兩個二次壓緊部。具體上如圖13和圖14中所示,二次壓入機構7中用于驅使第三支撐部升降的直線驅動裝置為固定在機架10上的頂升氣缸54,在頂升氣缸54的氣缸桿上連接有V形塊支架55,第三支撐部即為連接在V形塊支架55上的V形塊56。V形塊56在頂升氣缸54的驅使下對感光鼓23進行升起定位。而用于驅使二次壓緊部的直線驅動裝置則為通過支架59固定于定位座11上的二次壓入氣缸58,二次壓緊部為連接在二次壓入氣缸58的氣缸桿上的壓頭57,壓頭57也可由聚氨酯制成。此外,在二次壓入機構7的位置也可設置檢測感光鼓23有無的傳感器。
本實施例的感光鼓組件自動裝配裝置在工作時,人工將齒輪和端蓋成批量分別放入兩個振動盤2,齒輪或端蓋從振動盤2出口進入出料槽37內輸出,并最終進入到送料板38的容納槽內,通過送料氣缸39輸送到位等待拾取。人工將有感光鼓23逐個放到感光鼓輸送機1上的V形塊12上,感光鼓輸送機1首先將有感光鼓23傳送至感光鼓定位機構4,由于人工放置的感光鼓23的左右位置會存在偏差,兩個定位氣缸20、24伸出將感光鼓23位置找正。
然后感光鼓23傳送至涂膠機構5,頂升氣缸36伸出對有感光鼓定位,下壓氣缸31伸出壓緊感光鼓,涂膠氣缸25帶動點膠閥26對準涂膠位置,電機33通過驅動輪28帶動感光鼓轉動,同時點膠閥26涂膠。接著感光鼓輸送至拾取壓入機構6,頂升氣缸52伸出對有感光鼓定位,拾取壓入氣缸42伸出通過拾取工裝41拾取端蓋或齒輪,然后拾取壓入氣缸42通過擺動缸51變換姿態(tài)至水平,拾取壓入氣缸42伸出將端蓋或齒輪壓入到感光鼓23的端部,擋叉氣缸47伸出檔叉44進行輔助。接著有感光輸送至二次壓入機構7,頂升氣缸54伸出對有感光鼓23定位,二次壓入氣缸58伸出進行二次壓緊,一個工作周期動作完成。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所得的技術方案,都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