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油路集成器5和電機3的控制箱6設在機架I的中部,主油缸7的外側壁上固定設有固定板9,固定板9角部的通孔內設有上下滑動的導向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7的主油缸伸縮桿8的下端部固定設有液壓框11,導向柱10的下端固定在液壓框11上,這樣在主油缸伸縮桿8上下移動時,可以帶動液壓框11上下移動,同時由于導向柱10的作用,保證了液壓框11在上下移動時不會發(fā)生橫向偏移,保證了加工精度;所述工作臺19上固定設有下模18,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固定設有與下模18對稱設置的上模17,上模17的兩側端部分別固定設有定位套16,每個定位套16內都設有切刀14,每個切刀14的上端穿過液壓框11底板上的相對應的通孔21后與同側的副油缸13的伸縮桿固定連接,兩個副油缸13的上端對稱設置在液壓框11中部空腔的頂板上,副油缸13通過油管與油路集成器5連接。
[0025]所述的上模17的四個角部分別通過四個模具鎖定裝置15固定在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所述的下模18的四個角部也分別通過四個模具鎖定裝置固定在工作臺19上。
[0026]所述的模具鎖定裝置15由轉軸151、壓板152、“T”型銷153構成,壓板152的中部設有滑槽154,壓板152與轉軸151固定連接,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設有與上模17的四個角部相對應的“T”型槽20,“T”型銷153的一端設在“T”型槽20內,另一端設在滑槽154內,轉軸151固定在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壓板152的自由端嵌入上模17角部的凹槽內;同理,工作臺19的頂面板上設有與下模18的四個角部相對應的“T”型槽,轉軸固定在工作臺19的頂面板上,壓板的自由端嵌入下模18角部的凹槽內。使用時,分別將上模17和下模18準確定位后,分別轉動壓板152,使液壓框11上的四個壓板152的自由端分別嵌入上模17的四個角部的凹槽內,從而將上模17固定,同理使工作臺19上的四個壓板的自由端分別嵌入下模18的四個角部的凹槽內,從而將下模18固定。
[0027]所述的副油缸13的上端設置在相互對稱的兩個導軌12上,兩個導軌12固定在液壓框11的中部空腔的頂板上,這樣使副油缸13可以沿著導軌12滑動,從而調整切刀14的位置,對于不同的加工產品,上模17和下模18的模腔不同,長度也會不同,兩個切刀14之間的間距就會不同,調整兩個副油缸13的位置,就可以調整兩個切刀14的間距,以適應不同產品的加工要求。
[0028]所述定位套16與上模17接觸的側壁的壁厚為2毫米,由于待加工的毛坯的兩端比上模17的兩端分別長出2毫米,切刀14是沿著上模17外側2毫米處進行切割。
[0029]所述導向柱10設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固定板9的位于對角線的兩個角部。
[0030]所述的上模17的底面板的四個角部固定設有四個定位柱22,下模18的頂面板的四個角部設有與定位柱22相匹配的定位槽23,每個定位柱22都與同側的定位槽23相吻合。這樣,在上模17下壓到下模18上時,通過四個定位柱22分別插入相應的定位槽23內,保證了上模17和下模18的精確定位,從而保證毛坯校直不會出現(xiàn)偏差。
[0031]使用本發(fā)明時,液壓機的液壓系統(tǒng)是傳統(tǒng)設備,故不多述。分別將與待加工毛坯同型號的上模17和下模18固定,即可進行校直和切頭工作,把毛坯放入下模18的模腔內,操作控制箱6,主油缸7先操作液壓框11下行,上模17與下模18閉合,校直模腔內毛坯,此時,再通過控制箱6操作兩個副油缸13,兩個切刀14同時下切毛坯的兩端,將毛坯兩端的凸起物切除,形成平整面,最后操作控制箱6,使液壓框11和切刀14同時上升,切刀14縮入定位套16中,上模17與下模18分離,取出加工完成的毛坯即可,待重新放入新的毛坯循環(huán)操作。該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的擠壓力為200噸,擠壓后產品彎曲度< 0.5mm,合格率99.8%,切刀剪切后端面平整,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每班可生產2600件產品,效率提高5—6倍,一道工序可替代原工藝的三道工序,起到了減人增效的目的。
【主權項】
1.軸類件毛坯楔橫乳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步驟完成:A、下料:根據所生產的軸類件類型,用數(shù)控帶鋸床截取定長的棒料;B、中頻加熱:用中頻感應電爐對棒料進行加熱;C、乳制:采用楔橫乳機對加熱的棒料進行乳制,形成熱毛坯,并自然冷卻;D、超聲波探傷:采用超聲波探傷儀對冷卻的毛坯進行探傷,剔除不合格毛坯;E、等溫正火:將毛坯放入等溫正火爐中,等溫正火完成后,再冷卻至室溫;F、拋丸清理:采用拋丸清理機去除毛坯表面形成的氧化皮;G、采用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進行校直切頭后制成成品毛坯:將毛坯放入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的下模的模腔內,毛坯的兩端分別伸出下模兩端外側2毫米,啟動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上模下壓對扣在下模頂部并壓緊,對模腔內的毛坯進行校直,通過標準的模腔對毛坯任何彎曲進行校直,然后上模兩側的切刀向下移動,分別切除毛坯兩端部的凸起物,使毛坯的兩端部形成整齊的平面,利于后續(xù)的端部鉆孔工作,切頭完成后,切刀和上模同時上移,取走成型的毛坯即可。2.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包括機架(1)、儲油罐(2)、電機(3)、油栗(4)、油路集成器(5)、主油缸(7)、控制箱(6)和工作臺(19),在機架(I)的頂部固定設有儲油罐(2)、電機(3)、油栗(4)和油路集成器(5),電機(3)與油栗(4)連接,油栗(4)通過油管與儲油罐(2)和油路集成器(5)連接,工作臺(19)設在機架(I)的下部,主油缸(7)設在機架(I)的上部,油路集成器(5)通過油管與主油缸(7)連接,油路集成器(5)和電機(3)的控制箱(6)設在機架(I)的中部,主油缸(7)的外側壁上固定設有固定板(9),固定板(9)角部的通孔內設有上下滑動的導向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7)的主油缸伸縮桿(8)的下端部固定設有液壓框(11),導向柱(10)的下端固定在液壓框(11)上;所述工作臺(19)上固定設有下模(18),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固定設有與下模(18)對稱設置的上模(17),上模(17)的兩側端部分別固定設有定位套(16),每個定位套(16)內都設有切刀(14),每個切刀(14)的上端穿過液壓框(11)底板上的相對應的通孔(21)后與同側的副油缸(13)的伸縮桿固定連接,兩個副油缸(13)的上端對稱設置在液壓框(11)中部空腔的頂板上,副油缸(13)通過油管與油路集成器(5)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7)的四個角部分別通過四個模具鎖定裝置(15)固定在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所述的下模(18)的四個角部也分別通過四個模具鎖定裝置固定在工作臺(19)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鎖定裝置(15),由轉軸(151)、壓板(152)和“T”型銷(153)構成,壓板(152)的中部設有滑槽(154),壓板(152)與轉軸(151)固定連接,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設有與上模(17)的四個角部相對應的“T”型槽(20),“T”型銷(153)的一端設在“T”型槽(20)內,另一端設在滑槽(154)內,轉軸(151)固定在液壓框(11)的底面板上,壓板(152)的自由端嵌入上模(17)角部的凹槽內;同理,工作臺(19)的頂面板上設有與下模(18)的四個角部相對應的“T”型槽,轉軸固定在工作臺(19)的頂面板上,壓板的自由端嵌入下模(18)角部的凹槽內。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油缸(13)的上端設置在相互對稱的兩個導軌(12)上,兩個導軌(12)固定在液壓框(11)的中部空腔的頂板上。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16)與上模(17)接觸的側壁的壁厚為2毫米。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10)設有兩個,對稱設置在固定板(9)的位于對角線的兩個角部。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7)的底面板的四個角部固定設有四個定位柱(22),下模(18)的頂面板的四個角部設有與定位柱(22)相匹配的定位槽(23),每個定位柱(22)都與同側的定位槽(23)相吻合。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軸類件毛坯楔橫軋生產工藝及液壓校直切頭成型機,包括機架、儲油罐、電機、油泵、油路集成器、主油缸、控制箱和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伸縮桿的下端部固定設有液壓框;所述工作臺上固定設有下模,液壓框的底面板上固定設有與下模對稱設置的上模,上模的兩側端部分別固定設有定位套,每個定位套內都設有切刀,每個切刀的上端穿過液壓框底板上的相對應的通孔后與同側的副油缸的伸縮桿固定連接。本發(fā)明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降低了勞動強度,擠壓后產品彎曲度≤0.5mm,合格率99.8%,切刀剪切后端面平整,每班可生產2600件產品,效率提高了5-6倍,一道工序可替代原工藝的三道工序,起到了減人增效的目的。
【IPC分類】B21D3/16, B21D35/00, B21B15/00, B21D37/10, B21D28/02
【公開號】CN105583228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28422
【發(fā)明人】魏烈軍, 劉永濱, 吳會學
【申請人】山東匯鋒傳動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