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靈活,適應(yīng)性好,可靠性好,使用效果能達到最佳。
[0037]其三、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增設(shè)有第一套管輸送機構(gòu)及第二套管輸送機構(gòu),使得能實現(xiàn)套管的自動送料,使得作業(yè)效率高,并且,在所述第四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所述上壓塊與所述下壓塊貼合或分離的過程中,所述套管夾槽A的中心位置及所述套管夾槽B的中心位置能保持不變,使得無論第一套管的直徑有多大及第二套管的直徑有多大,在穿線材的過程中,相應(yīng)套管的中心位置與送線機構(gòu)的出線端總是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避免了穿不同直徑的套管,需要反復調(diào)節(jié)校正送線機構(gòu)出線端高度等問題,使得能提高生產(chǎn)加工的效率,同時,也使得相應(yīng)套管的中心位置與送線機構(gòu)的出線端對位更加準確。
[0038]其四、本實用新型在技術(shù)的改進及結(jié)構(gòu)的改進上,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實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價值,本實用新型會非常的受歡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色穿套管機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40]圖2是圖1中A的放大圖;
[0041 ]圖3是圖1中B的放大圖;
[0042]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jié)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0043]附圖標號:
[0044]固定基板10;
[0045]第一送管機構(gòu)20;
[0046]第一導向管201;第一驅(qū)動機構(gòu)202;第一壓管輪2021;第一送管輪2022;
[0047]第二送管機構(gòu)30;
[0048]第二導向管301 ;第二驅(qū)動機構(gòu)302 ;第二壓管輪3021 ;第二送管輪3022 ;
[0049]送線機構(gòu)40;
[0050]導線管401 ;第三驅(qū)動機構(gòu)402 ;壓線輪4021 ;送線輪4022 ;
[0051 ]滑軌 50;
[0052]壓管機構(gòu)60;
[0053]基座601;缺口槽6011;導向桿6012;夾持機構(gòu)602;上壓塊6021;下壓塊6022;套管夾槽A603;套管夾槽B604;
[0054]切管機構(gòu)70;
[0055]切線機構(gòu)80;
[0056]上切線刀801;下切線刀802;切刀驅(qū)動機構(gòu)803;瓷夾線卡804;
[0057]第一套管輸送機構(gòu)90;
[0058]第一套管支撐架901;第一轉(zhuǎn)盤902;第一套管骨架903;第一導向環(huán)904;
[0059]第二套管輸送機構(gòu)100;
[0060]第二套管支撐架1001;第二轉(zhuǎn)盤1002;第二套管骨架1003;第二導向環(huán)1004;
[0061]承重板110。
【具體實施方式】
[0062]以下將結(jié)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觀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實質(zhì)。
[0063]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色穿套管機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是圖1中A的放大圖;圖3是圖1中B的放大圖;
[0064]結(jié)合圖1、圖2及圖3所示;
[006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雙色穿套管機,包括:
[0066]固定基板10;
[0067]第一送管機構(gòu)20,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固設(shè)于所述固定基板10上,包括一沿所述固定基板10的長度方向設(shè)置的第一導向管201及一驅(qū)動第一套管在所述第一導向管201中運動的第一驅(qū)動機構(gòu)202;
[0068]第二送管機構(gòu)30,所述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固設(shè)于所述固定基板10上,且與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并排設(shè)置,包括一沿所述固定基板10的長度方向設(shè)置的第二導向管301及一驅(qū)動第二套管在所述第二導向管301中運動的第二驅(qū)動機構(gòu)302;
[0069]需要說明的是,具體實施時,所述第一套管的顏色與所述第二套管的顏色不同。
[0070]送線機構(gòu)40,所述送線機構(gòu)40固設(shè)于所述固定基板1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與所述第二送管機構(gòu)30之間,且與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及所述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并排設(shè)置,包括一沿所述固定基板10的長度方向設(shè)置的導線管401及一驅(qū)動線材在所述導線管401中運動的第三驅(qū)動機構(gòu)402;
[0071]滑軌50,所述滑軌50水平的固設(shè)于所述固定基板10上,位于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及送線機構(gòu)40的前端,且與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及送線機構(gòu)40相垂直;
[0072]壓管機構(gòu)60,所述壓管機構(gòu)60位于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及送線機構(gòu)40的前端,包括一可滑動的固設(shè)于所述滑軌50上的基座601及一安裝于所述基座601上可張開/閉合以夾持套管的夾持機構(gòu)602,所述夾持機構(gòu)602具有用于夾持至少一段套管且尺寸大小不同的套管夾槽A603及套管夾槽B604;其中,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尺寸大于所述套管夾槽B604的尺寸;
[0073]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尺寸大小的套管夾槽A603及套管夾槽B可適應(yīng)的套管大小是不同的,例如套管夾槽A603能夠允許通過20L-30L的套管,套管夾槽B604能夠允許通過14L-18L的套管。
[0074]推動機構(gòu)(未圖示),所述推動機構(gòu)(未圖示)設(shè)置于所述壓管機構(gòu)60的旁側(cè),用以推動所述壓管機構(gòu)60沿所述滑軌50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第五位置及第六位置之間運動;
[0075]切管機構(gòu)70,所述切管機構(gòu)70固設(shè)于所述基座601上,且位于所述夾持機構(gòu)602與所述第一送管機構(gòu)20、第二送管機構(gòu)30及送線機構(gòu)40之間,用以將夾持在所述套管夾槽A603或所述套管夾槽B604內(nèi)的套管切斷形成所述的至少一段套管;
[0076]在其中一實施例中
[0077]當所述壓管機構(gòu)60位于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導向管2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在該第一位置時,由于所述第一導向管2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所以通過所述第一驅(qū)動機構(gòu)202驅(qū)動的第一套管能夠從所述第一導向管201的出口端進入至所述壓管機構(gòu)60的套管夾槽A603中,并在所述壓管機構(gòu)60壓緊后通過所述切管機構(gòu)70切斷,使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有至少一段第一套管;
[0078]當所述壓管機構(gòu)60位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導向管3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在該第二位置時,由于所述第二導向管3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所以通過所述第二驅(qū)動機構(gòu)302驅(qū)動的第二套管能夠從所述第二導向管301的出口端進入至所述壓管機構(gòu)60的套管夾槽A603中,并在所述壓管機構(gòu)60壓緊后通過所述切管機構(gòu)70切斷,使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有至少一段第二套管;
[0079]此處,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套管進入至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時,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已經(jīng)容置的第一套管則被向前推送一定距離,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已經(jīng)容置的第一套管則和所切斷的容置于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的第二套管則分前后被所述套管夾槽A603夾緊固定,以備后續(xù)的線材的穿過。
[0080]當所述壓管機構(gòu)60位于第三位置時,所述導線管4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由于所述導線管401與所述套管夾槽A603的軸線重合,所以通過所述第三驅(qū)動機構(gòu)402驅(qū)動的線材能夠從所述導線管401的出口端進入至所述壓管機構(gòu)60的套管夾槽A603中,并穿過所述套管夾槽A603中的至少一段第一套管及至少一段第二套管,如此,即可利用所述套管夾槽A603完成線材穿雙色套管的操作。
[0081 ] 在另中一實施例中
[0082]當所述壓管機構(gòu)60位于第四位置時,所述第一導向管201與所述套管夾槽B604的軸線重合;在該第四位置時,由于所述第一導向管201與所述套管夾槽B604的軸線重合,所以通過所述第一驅(qū)動機構(gòu)202驅(qū)動的第一套管能夠從所述第一導向管201的出口端進入至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