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chǎn)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輪轂鑄造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多采用鑄造的方式對汽車輪轂進行制造。汽車輪轂的鑄造工藝主要采用整體鑄造式。整體鑄造輪轂的工藝為,將液體合金加入鑄造模具,液態(tài)合金在鑄造模具內(nèi)冷卻凝固成型,將鑄造模具中的輪轂毛坯取出后,經(jīng)打磨等精加工即可得到成品輪轂。鑄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互扣合,以使液態(tài)合金形成預定形態(tài)。在鑄造過程中,需要確保上模和下模的結合面能夠實現(xiàn)密封。當前,主要采用對上模垂直加壓的方式使上模緊扣下模,以實現(xiàn)上模和下模的結合面的密封。然而,這樣的密封方式效果不佳,飛邊情況嚴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輪轂鑄造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汽車輪轂鑄造裝置,包括相互配合的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還包括上液壓缸和下液壓缸;
所述輪轂上模的外周面設置有多個上固定塊;所述輪轂下模的外周面設置有多個下固定塊;所述上固定塊上開設有上通孔;所述下固定塊上開設有下通孔;所述上通孔與所述下通孔同軸,所述上通孔與所述下通孔直徑相同;所述上固定塊的下表面緊貼所述下固定塊的上表面;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所述上固定塊的上表面;所述下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所述下固定塊的下表面;
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內(nèi)開設有在容納空腔;所述容納空腔在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的端部開口;所述容納空腔內(nèi)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與所述容納空腔可滑動的配合;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螺紋桿;所述下液壓缸的活塞桿的端部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桿依次貫穿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并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
發(fā)明人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之所以在輪轂鑄造過程中飛邊現(xiàn)象嚴重,是由于對上模垂直加壓時,由于模具內(nèi)部壓力的作用,會導致上模和下模在水平面上產(chǎn)生微量的相對滑動,滑動產(chǎn)生的間隙導致飛邊現(xiàn)象發(fā)生。為此,發(fā)明人提供了一種汽車輪轂鑄造裝置。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輪轂鑄造裝置,其在工作時,上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上固定塊的上表面,下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下固定塊的下表面。電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動,使得螺紋桿依次貫穿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并抵頂于螺紋孔的端部。電機轉動,使得螺紋桿與螺紋孔螺紋配合。本發(fā)明通過上液壓缸和下液壓缸施加的垂直力使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鎖緊。同時,螺紋桿能夠限制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的水平相對運動,從而大大提高了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之間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飛邊現(xiàn)象的發(fā)生頻率。
進一步的,所述容納空腔內(nèi)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容納空腔的封閉端的壁面連接。
設置彈簧,在彈簧對電機施加指向螺紋孔的軸向力,使得螺紋桿能夠緊貼螺紋孔的端部。在電機轉動時,螺紋桿能夠容易地與螺紋孔實現(xiàn)螺紋配合,有效避免了電機空轉。
進一步的,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的端面設置有上隔熱層;所述下液壓缸的活塞桿的端面設置有下隔熱層。
設置上隔熱層和下隔熱層,避免鑄造過程中的高溫對上液壓缸、下液壓缸和電機的影響,提高了本發(fā)明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上套設有散熱銅環(huán);所述散熱銅環(huán)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散熱翅片;所述散熱銅環(huán)的內(nèi)周面緊貼所述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的外周面。
設置散熱銅環(huán)和散熱翅片,使得鑄造過程中傳導至上液壓缸的活塞桿上的熱量能夠快速散發(fā),能夠有效降低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的問題,避免電機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導致的壽命降低。
進一步的,所述螺紋桿內(nèi)設置有絕熱空腔;所述絕熱空腔內(nèi)設置有多個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均與所述絕熱空腔的內(nèi)周面連接。
設置絕熱空腔,能夠降低螺紋桿的熱傳導量,使得鑄造過程中更少的熱量被傳遞至電機,大大提升了電機的工作壽命。在設置絕熱空腔的同時,設置支撐桿,能夠保證螺紋桿具備足夠的強度,避免螺紋桿折斷。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輪轂鑄造裝置,其在工作時,上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上固定塊的上表面,下液壓缸的活塞桿抵頂于下固定塊的下表面。電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動,使得螺紋桿依次貫穿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并抵頂于螺紋孔的端部。電機轉動,使得螺紋桿與螺紋孔螺紋配合。本發(fā)明通過上液壓缸和下液壓缸施加的垂直力使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鎖緊。同時,螺紋桿能夠限制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的水平相對運動,從而大大提高了輪轂上模和輪轂下模之間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飛邊現(xiàn)象的發(fā)生頻率。
2.設置彈簧,在彈簧對電機施加指向螺紋孔的軸向力,使得螺紋桿能夠緊貼螺紋孔的端部。在電機轉動時,螺紋桿能夠容易地與螺紋孔實現(xiàn)螺紋配合,有效避免了電機空轉。
3.設置上隔熱層和下隔熱層,避免鑄造過程中的高溫對上液壓缸、下液壓缸和電機的影響,提高了本發(fā)明的使用壽命。
4.設置散熱銅環(huán)和散熱翅片,使得鑄造過程中傳導至上液壓缸的活塞桿上的熱量能夠快速散發(fā),能夠有效降低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的問題,避免電機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導致的壽命降低。
5.設設置絕熱空腔,能夠降低螺紋桿的熱傳導量,使得鑄造過程中更少的熱量被傳遞至電機,大大提升了電機的工作壽命。在設置絕熱空腔的同時,設置支撐桿,能夠保證螺紋桿具備足夠的強度,避免螺紋桿折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jù)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螺紋桿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10-輪轂上模,11-上固定塊,12-上通孔,20-輪轂下模,21-下固定塊,22-下通孔,30-上液壓缸,31-容納空腔,32-彈簧,33-上隔熱層,34-散熱銅環(huán),35-散熱翅片,40-下液壓缸,41-螺紋孔,42-下隔熱層,50-電機,51-螺紋桿,52-絕熱空腔,53-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诒景l(fā)明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內(nèi)。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汽車輪轂鑄造裝置,包括相互配合的輪轂上模10和輪轂下模20;還包括上液壓缸30和下液壓缸40;
所述輪轂上模10的外周面設置有多個上固定塊11;所述輪轂下模20的外周面設置有多個下固定塊21;所述上固定塊11上開設有上通孔12;所述下固定塊21上開設有下通孔22;所述上通孔12與所述下通孔22同軸,所述上通孔12與所述下通孔22直徑相同;所述上固定塊11的下表面緊貼所述下固定塊21的上表面;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抵頂于所述上固定塊11的上表面;所述下液壓缸40的活塞桿抵頂于所述下固定塊21的下表面;
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內(nèi)開設有在容納空腔31;所述容納空腔31在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的端部開口;所述容納空腔31內(nèi)設置有電機50;所述電機50與所述容納空腔31可滑動的配合;所述電機50的輸出軸連接有螺紋桿51;所述下液壓缸40的活塞桿的端部開設有螺紋孔41;所述螺紋桿51依次貫穿所述上通孔12和所述下通孔22并與所述螺紋孔41螺紋配合。
發(fā)明人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之所以在輪轂鑄造過程中飛邊現(xiàn)象嚴重,是由于對上模垂直加壓時,由于模具內(nèi)部壓力的作用,會導致上模和下模在水平面上產(chǎn)生微量的相對滑動,滑動產(chǎn)生的間隙導致飛邊現(xiàn)象發(fā)生。為此,發(fā)明人提供了一種汽車輪轂鑄造裝置。本發(fā)明提供的汽車輪轂鑄造裝置,其在工作時,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抵頂于上固定塊11的上表面,下液壓缸40的活塞桿抵頂于下固定塊21的下表面。電機5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動,使得螺紋桿51依次貫穿所述上通孔12和下通孔22并抵頂于螺紋孔41的端部。電機50轉動,使得螺紋桿51與螺紋孔41螺紋配合。本發(fā)明通過上液壓缸30和下液壓缸40施加的垂直力使輪轂上模10和輪轂下模20鎖緊。同時,螺紋桿51能夠限制輪轂上模10和輪轂下模20的水平相對運動,從而大大提高了輪轂上模10和輪轂下模20之間的密封性能,有效改善了飛邊現(xiàn)象的發(fā)生頻率。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容納空腔31內(nèi)設置有彈簧32;所述彈簧32的一端與所述電機50連接;所述彈簧32的另一端與所述容納空腔31的封閉端的壁面連接。
設置彈簧32,在彈簧32對電機50施加指向螺紋孔41的軸向力,使得螺紋桿51能夠緊貼螺紋孔41的端部。在電機50轉動時,螺紋桿51能夠容易地與螺紋孔41實現(xiàn)螺紋配合,有效避免了電機50空轉。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的端面設置有上隔熱層33;所述下液壓缸40的活塞桿的端面設置有下隔熱層42。
設置上隔熱層33和下隔熱層42,避免鑄造過程中的高溫對上液壓缸30、下液壓缸40和電機50的影響,提高了本發(fā)明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上套設有散熱銅環(huán)34;所述散熱銅環(huán)34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散熱翅片35;所述散熱銅環(huán)34的內(nèi)周面緊貼所述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的外周面。
設置散熱銅環(huán)34和散熱翅片35,使得鑄造過程中傳導至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上的熱量能夠快速散發(fā),能夠有效降低上液壓缸30的活塞桿的問題,避免電機50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導致的壽命降低。
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在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桿51內(nèi)設置有絕熱空腔52;所述絕熱空腔52內(nèi)設置有多個支撐桿53;所述支撐桿53的兩端均與所述絕熱空腔52的內(nèi)周面連接。
設置絕熱空腔52,能夠降低螺紋桿51的熱傳導量,使得鑄造過程中更少的熱量被傳遞至電機50,大大提升了電機50的工作壽命。在設置絕熱空腔52的同時,設置支撐桿53,能夠保證螺紋桿51具備足夠的強度,避免螺紋桿51折斷。
以上內(nèi)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