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止推輪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
背景技術:
滾筒法渣處理裝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爐渣處理裝置之一。具有流程短、投資少、安全可靠、能耗低等特點。處理后的鋼渣能夠直接利用,污染少。由于運用此裝置處理鋼渣時,為了增大單位時間內通過受料裝置的鋼渣通過率,滾筒本體裝置采取軸向與水平面成一定傾角的布置方式,傾角越大越有利于受料裝置進料,但是傾角越大導致滾筒本體裝置軸向支承裝置——止推輪裝置受力越大。
以往的止推輪踏面要么采用球面,要么采用圓柱面結構,均容易造成滾筒本體托圈與止推輪接觸的踏面出現(xiàn)凹坑等磨損不一的狀況,從而影響滾筒本體的定位以及止推輪裝置本身的受力,對止推輪組的軸承壽命造成極大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便是針對上述問題對現(xiàn)有止推輪裝置進行的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定位精確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包括止推輪組、止推輪支撐架和底座,其中:
所述止推輪組設有一錐臺形輪面,并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上;
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為一傾斜面,所述止推輪支撐架固定連接于所述傾斜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設有一立板和若干筋板,若干所述筋板均沿所述底座的傾斜方向設置,所述立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傾斜方向設置,若干所述筋板分別與所述立板的一側垂直連接,兩者共同設置于所述底座的傾斜面的下端,用于支撐所述止推輪支撐架。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調節(jié)螺栓,若干所述調節(jié)螺栓分別穿過開設于所述立板上的若干通孔,并與所述止推輪支撐架斜向抵接,用以根據(jù)使用過程中所述止推輪組的錐臺形輪面的磨損程度斜向上調節(jié)所述止推輪支撐架。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螺栓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靠近所述立板一側的背板的左右兩端。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螺栓為一個,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靠近所述立板一側的背板的中間部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凹槽和若干墊塊及墊片組,所述凹槽設置于所述底座傾斜面與所述立板交界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的一側,所述墊塊及墊片組墊設于所述凹槽中,通過調節(jié)所述墊塊及墊片組的厚度使得所述止推輪支撐架與底座之間墊實。
進一步的,所述止推輪支撐架在位于所述止推輪組軸向方向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固定板,用以防止所述止推輪組在運行過程中沿軸向方向發(fā)生竄動。
進一步的,所述止推輪支撐架通過若干固定螺栓固定連接于所述傾斜面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固定塊,若干所述固定塊均勻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兩側,并通過螺栓與所述底座的傾斜面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錐臺形輪面與設置于滾筒本體上的托圈線接觸,兩者傾斜角度一致,且所述托圈的踏面與所述錐臺形輪面無軸向限位。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止推輪踏面采用錐臺型結構,同時止推輪裝置整體采取傾斜布置,確保與托圈接觸踏面上任意接觸點線速度一致,磨損均勻,且止推輪不承受軸線受力,同時方便日后當止推輪裝置的止推輪踏面出現(xiàn)磨損后重新定位調節(jié);
2、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具有結構緊湊、運轉安全可靠、安裝方便、調節(jié)簡單、成本較低和檢修容易等特點。
3、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結構簡單、制造工藝性好,通過本裝置可以方便、便捷地安裝止推輪支撐架,重復定位精度高,確保了安裝和對中過程中位置準確性,縮短了輔助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維修更換時,只需卸開止推輪支撐架與底座直接的固定螺栓,就能拆下整個止推裝置,操作十分簡單,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的第一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的第二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圖。
【主要符號說明】
1-止推輪組;
2-止推輪支撐架;
3-底座;
4-錐臺形輪面;
5-立板;
6-筋板;
7-調節(jié)螺栓;
8-凹槽;
9-墊塊及墊片組;
10-固定板;
11-固定螺栓;
12-固定塊;
13-滾筒本體;
14-托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討論,顯然,這里所描述的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例,并不是全部的實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結合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包括止推輪組1、止推輪支撐架2和底座3,其中:
所述止推輪組1設有一錐臺形輪面4,并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上;所述底座3的上端面為一傾斜面,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固定連接于所述傾斜面上。
參考圖2-4,進一步的,所述底座3上設有一立板5和若干筋板6,若干所述筋板6均沿所述底座3的傾斜方向設置,所述立板5垂直于所述底座3的傾斜方向設置,若干所述筋板6分別與所述立板5的一側垂直連接,兩者共同設置于所述底座3的傾斜面的下端,用于支撐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
繼續(xù)參考圖1、4和5,所述止推輪裝置還包括若干調節(jié)螺栓7,若干所述調節(jié)螺栓7分別穿過開設于所述立板5上的若干通孔(未圖示),并與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斜向抵接,用以根據(jù)使用過程中所述止推輪組1的錐臺形輪面4的磨損程度判斷滾筒本體13的下滑趨勢和程度,合理調整止推輪裝置的位置,具體為斜向上調節(jié)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jié)螺栓7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靠近所述立板5一側的背板(未標示)的左右兩端;或,所述調節(jié)螺栓7為一個,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靠近所述立板5一側的背板的中間部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凹槽8和若干墊塊及墊片組9,所述凹槽8設置于所述底座3傾斜面與所述立板5交界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的一側,所述墊塊及墊片組9墊設于所述凹槽8中,通過調節(jié)所述墊塊及墊片組9的厚度使得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與底座3之間墊實。
參考圖1-5所示,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在位于所述止推輪組1軸向方向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固定板10,用以防止所述止推輪組1在運行過程中沿軸向方向發(fā)生竄動。
進一步的,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通過若干固定螺栓11固定連接于所述底座3的傾斜面上。
參考圖1-5所示,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止推輪裝置還包括若干固定塊12,若干所述固定塊12均勻設置于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兩側,并通過螺栓與所述底座3的傾斜面固定連接。增加固定塊12的設計,可進一步防止所述止推輪支撐架2在止推輪組1運行過程中發(fā)生左右竄動,使得整個裝置固定性更好。
本實施例中,所述錐臺形輪面4與設置于滾筒本體13上的托圈14線接觸,兩者傾斜角度一致,確保兩者接觸踏面上任意接觸點線速度一致,磨損均勻,且所述托圈14的踏面與所述錐臺形輪面4無軸向限位。所述止推輪組1通過所述錐臺形輪面4與設置于滾筒本體13上的托圈14接觸傳遞作用力,平衡因設備自重和運行時產生的后移作用力。
具體工作過程:
止推輪組1的錐臺形輪面4裝配在止推輪組1上,止推輪組1根據(jù)工藝設計要求被固定在止推輪支撐架2上,止推輪支撐架2通過固定螺栓11等有效固定方式固定在底座3上,底座3根據(jù)總體工藝設計要求跟基礎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成一定工藝角度固定,調節(jié)螺栓7根據(jù)使用過程中止推輪組1的錐形輪面4的磨損程度斜向上調節(jié)止推輪支撐架2,調節(jié)完畢后重新調節(jié)墊塊及墊片組9的厚度,確保止推輪支撐架2與底座3之間墊實。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滾筒法渣處理工藝的止推輪裝置,止推輪踏面采用錐臺型結構,同時止推輪裝置整體采取傾斜布置,確保與托圈接觸踏面上任意接觸點線速度一致,磨損均勻,且止推輪不承受軸線受力,同時方便日后當止推輪裝置的止推輪踏面出現(xiàn)磨損后重新定位調節(jié);
2、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具有結構緊湊、運轉安全可靠、安裝方便、調節(jié)簡單、成本較低和檢修容易等特點。
3、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結構簡單、制造工藝性好,通過本裝置可以方便、便捷地安裝止推輪支撐架,重復定位精度高,確保了安裝和對中過程中位置準確性,縮短了輔助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實用新型止推輪裝置維修更換時,只需卸開止推輪支撐架與底座直接的固定螺栓,就能拆下整個止推裝置,操作十分簡單,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