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抗拉強度700~800MPa級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01005閱讀:422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用鋼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拉強度700~800mpa級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汽車節(jié)能減排技術的推進,汽車輕量化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薄規(guī)格高強鋼是汽車輕量化材料的發(fā)展方向之一,而在薄規(guī)格高強鋼中,由于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高強鋼具有良好的強塑性、低屈強比、高初始加工硬化率、良好烘烤硬化性而得到廣泛應用。傳統(tǒng)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一般由70%~90%的鐵素體和10~30%的馬氏體組成,主要采用添加0.08~0.20%的碳和添加一定量的si、cr、mn、cu等合金元素,并通過復雜的冷卻工藝來控制鋼中的鐵素體和馬氏體的比例,從而達到強塑配比和低屈強比,傳統(tǒng)雙相鋼的抗拉強度可涵蓋500~1000mpa。

      與冷軋雙相鋼相比,熱軋雙相鋼不但可以縮減鋼板生產過程中的冷軋、退火、重卷等工序,而且還可避免冷軋后的鋼材加工硬化,降低零件沖壓過程中對模具的磨損和回彈量。然而目前,國內外生產及應用的高強度熱軋雙相鋼仍以冷軋為主。因此,開發(fā)高強度熱軋雙相鋼對于擴大熱軋雙相鋼的應用范圍,促進汽車用鋼板“以熱代冷”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傳統(tǒng)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密度一般在7.80g/cm3以上,因此,減重主要通過提高強度來實現(xiàn)汽車部件的減薄,而當汽車零部件減薄到一定程度時,厚度繼續(xù)減薄則會降低其汽車零部件的剛度,由此限制了汽車零部件的減重潛能。另外,傳統(tǒng)雙相鋼由于成分和工藝控制范圍窄,控制能力尤其冷卻能力要求高,一般設備難以達到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抗拉強度700~800mpa級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該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具有良好的強塑配比和低屈強比,并且成分和工藝控制范圍較寬,其制造工藝流程簡單,尤其是冷卻和退火工藝,可形成一定量的鐵素體和馬氏體組織,并保證良好的強度和韌性。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抗拉強度700~800mpa級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該鋼的原料化學成分的質量百分比為c:0.20~0.50%、mn:2.0~6.0%、al:4.0~9.0%、si:0.30~1.00%、p≤0.015%、s≤0.010%、n≤0.008%,還包括cr、ti、v、mo、nb、ca、ni、cu中的至少一種或一種,以上元素的質量百分比為:cr:0.10~1.0%、ti:0.03~0.20%、v:0.01~0.15%、mo:0.10~1.00%、nb:0.03~0.15%、ca:0.0001~0.10%、ni:0.05~2.0%、cu:0.10~1.50%,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且上述元素同時滿足0.8≤(15c+0.5mn)/(al+si)≤1.20。

      優(yōu)選的,所述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c的質量百分比為0.20~0.40%,al的質量百分比為4.5~7.0%,s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05%以下,n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06%以下。

      優(yōu)選的,所述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滿足1.00≤(15c+0.5mn)/al≤1.15。

      優(yōu)選的,所述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v的質量百分比為0.02~0.15%。

      優(yōu)選的,所述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ni的質量百分比為0.05~2.0%。

      本發(fā)明中各元素及主要工藝的作用:

      c:c在鋼中起固溶強化的作用,可以與鋼中的ti、nb、v、zr、mo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mc細小顆粒,起到析出強化和細化晶粒的作用,提高鋼材的強度。但c含量過高會降低鋼材的韌性和焊接性能。因此,本發(fā)明鋼中c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20%~0.50%的范圍內,優(yōu)選范圍為0.20~0.40%。

      mn:mn在鋼中起固溶強化和穩(wěn)定奧氏體的作用。mn含量過低,強化作用太小,奧氏體不穩(wěn)定;mn含量過高,容易在板帶厚度中心形成嚴重偏析,降低產品韌性,成型過程中容易導致開裂。因此,本發(fā)明鋼中mn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2.0~6.0%的范圍內。

      al:al為輕質元素,由于其原子質量小且比鐵原子半徑大,可有效降低鋼材的密度,因此為輕質雙相鋼的主要添加元素;al也可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且al在相變過程中可有效抑制碳化物的形成,從而有效抑制p等的形成。al元素含量過高會形成feal金屬間化合物,降低鋼材韌性。因此,本發(fā)明鋼中al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4.0-9.0%的范圍內,優(yōu)選范圍為4.5~7.0%。

      si:si在鋼中起固溶強化作用。si含量過低,固溶強化效果不明顯;但si含量過高也會對表面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本發(fā)明鋼中si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30~1.00%的范圍內。

      p:p為鋼中的雜質元素,易在晶界產生偏聚,影響產品的韌性,因此其含量越低越好。根據(jù)實際控制水平,應控制在0.015%以下。

      s:s為鋼中的雜質元素,易在晶界產生偏聚,且與鋼中的fe形成低熔點的fes,降低鋼材的韌性,煉鋼時應充分去除,應控制在0.010%以下,優(yōu)選范圍為s≤0.005%。

      n:n為鋼中的雜質元素,降低鋼材的韌性,容易和鋼中al、ti形成aln和tin,含量過高,易形成粗大的aln和tin,因此盡量降低其含量,應控制在0.008%以下,優(yōu)選范圍為n≤0.006%。

      本發(fā)明中c、al、mn元素含量需滿足0.8≤(15c+0.5mn)/(al+si)≤1.20。當0.8≤(15c+0.5mn)/(al+si)≤1.20時,可保證鋼中形成一定量的鐵素體和馬氏體組織,保證鋼材的性能,且能有效提高鋼材的焊接性能。優(yōu)選的,1.00≤(15c+0.5mn)/al≤1.15。

      cr:cr為固溶強化元素,可提高鋼材的強度和提高鋼材的淬透性,cr含量太高易形成碳化物,降低鋼材的韌性,因此,本發(fā)明鋼中cr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10~1.00%。

      ti:ti在鋼中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與鋼中的c、n結合形成tic和tin,起到析出強化的作用。但ti含量過高會增加鋼材的制造成本。因此,本發(fā)明鋼中ti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3~0.20%。

      nb:nb在鋼中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與鋼中的c、n結合形成nbc和nbn,起到析出強化的作用。但nb含量過高會增加鋼材的制造成本。因此,本發(fā)明鋼中nb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2~0.15%。

      v:v在鋼中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與鋼中的c、n結合形成vc和vn,起到析出強化的作用。但v含量過高會增加鋼材的制造成本。因此,本發(fā)明鋼中v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1~0.15%,優(yōu)選范圍為0.02~0.15%。

      mo:mo在鋼中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與鋼中的c結合形成moc,起到析出強化的作用。但mo含量過高會增加鋼材的制造成本。因此,本發(fā)明鋼中mo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10~1.00%。

      ca:一定含量的鈣可改善鋼中夾雜物的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提高鋼的韌性。因此,本發(fā)明鋼中ca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0001~0.10%。

      ni:ni為固溶強化元素,一定含量的ni可提高鋼材的抗氧化性和耐蝕性,但ni價格昂貴,因此,本發(fā)明鋼中ni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10~2.0%,優(yōu)選范圍為0.05~2.0%。

      cu:cu在鋼中起到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的作用,但cu過高對表面質量產生不利影響,而且由于價格昂貴,因此,本發(fā)明鋼中cu的質量百分比控制在0.10~1.50%。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抗拉強度700~800mpa級熱軋高強輕質雙相鋼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冶煉;

      2)鑄造:所采用的保護渣中al2o3和sio2的質量百分比al2o3/sio2≥1.0,拉速為1.0~10.0m/min,過熱度15~50℃;

      3)板坯加熱:加熱速率5~50℃/min,板坯出爐溫度1100~1250℃,加熱時間10~200min;

      4)熱軋:熱軋終軋溫度850~950℃;

      5)冷卻卷?。豪鋮s速率≥15℃/s,卷取溫度≤200℃;

      6)退火:退火溫度600~800℃,退火時間1~24h。

      具體的,連鑄時,板坯可采用鑄錠、薄帶鑄軋、薄板坯連鑄、常規(guī)厚板坯連鑄等方式生產。

      具體的,冷卻時,中采用保溫罩進行緩冷,冷卻速率≤50℃/min,板坯從保溫罩進入加熱爐加熱時,板坯入爐溫度≥200℃;冷卻方式采用前段冷卻、兩段冷卻或多段冷卻。

      具體的,退火時,采用罩式退火,退火溫度650~750℃,退火時間1~10h。

      采用上述制造工藝的理由在于:

      鑄造時,由于鋼中含有高的al,且al易與保護渣中sio2發(fā)生反應,從而導致連鑄高鋁鋼出現(xiàn)表面質量問題,因此al2o3/sio2≥1.0。合適的拉速和過熱度有利于板坯表面質量和內部質量的控制。

      由于鋼中加入大量的al提高了鋼材的熱膨脹系數(shù)。加入速率過高,容易引起連鑄坯因內應力過大而產生開裂;加入速率過低,加熱時間過長,引起表面脫碳嚴重,鋼中晶粒粗大,降低鋼材的韌性。因此本發(fā)明加熱速率為5~50℃/min。

      本發(fā)明中出爐溫度在1100~1250℃,因為加熱溫度低時,鋼中的元素難以擴撒,鋼中均勻性較差,且溫度過低板坯塑性降低,變形抗力增加,容易產生邊裂問題;而溫度太高容易造成脫碳嚴重和晶粒粗大,降低鋼材韌性。

      本發(fā)明的加熱時間為10~200min,因為加熱時間太短,板坯的溫度均勻性差,合金元素擴散不充分;而加熱時間太長,容易造成板坯表面脫碳嚴重。

      本發(fā)明的終軋溫度850~950℃,因為終軋溫度過高,導致奧氏體晶粒粗大,降低鋼材韌性;而終軋溫度過低,變形抗力會增大,造成板帶軋制開裂。

      本發(fā)明熱軋后帶鋼冷卻過程中,帶鋼冷卻速率≥15℃/s,卷取溫度≤200℃。因為帶鋼冷卻速率過低,鋼中析出碳化物,降低鋼中馬氏體的含量。卷取溫度過高,增加鋼中析出碳化物的風險,同樣降低鋼中馬氏體的含量,從而降低鋼材的強度。

      本發(fā)明熱軋后帶鋼采用罩式退火,有利于在鐵素體和馬氏體中彌散析出k碳化物,起到提高強度和韌性的作用。退火溫度過低和退火時間過短,不能使馬氏體得到有效軟化,韌性不能得到顯著提高;退火溫度過高和時間過長,均使k碳化物析出尺寸增大,從而降低強度和韌性。

      本發(fā)明通過合理的成分設計,采用碳、硅、錳、鋁的基本元素結合鉻、鈦、鈮、釩和鉬固溶強化元素選擇性添加的化學組成,配合煉鋼—連鑄—熱軋—退火的工藝流程,獲得屈強比低、抗壓強度與延伸率匹配好的鋼產品。本發(fā)明鋼的微觀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組織或鐵素體+馬氏體+殘余奧氏體組織。而且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和實驗證明,滿足0.8≤(15c+0.5mn)/(al+si)≤1.20,配以合適的簡單有效的冷卻和退火工藝,才能保證鋼中形成一定量的鐵素體和馬氏體組織,有效提高鋼材的焊接性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制造得到的惹著高強輕質鋼具備700~800mpa的抗拉強度,20%以上的延伸率,且屈強比小于0.80,密度7.50g/cm3以下,比常規(guī)雙相鋼降低6.0%以上,具備良好的減重潛力,適用于汽車結構件及加強件的制造。2)本制造方法工藝流程短,生產工藝簡單易行,無需復雜的冷卻控制工藝和控制設備,不額外增加設備投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鋼的金相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闡述,但不限制本發(fā)明。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表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鋼的化學成分(wt%),表2為本發(fā)明各實施例及對比例鋼的制造工藝參數(shù),表3為本發(fā)明各實施例鋼的性能。

      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按照以下步驟生產:

      主要工藝流程:冶煉→模鑄或連鑄→加熱或均熱→軋制→層流冷卻→卷取→罩式退火→成品;而對比例中按照傳統(tǒng)工藝流程生產,無退火步驟。其中工藝參數(shù)參見表2。

      從表3實施例鋼的性能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產品抗拉強度達到700~800mpa,延伸率超過20%,屈強比低于0.80,密度7.50g/cm3以下,密度比常規(guī)鋼種降低6.0%以上;對比例鋼種密度比常規(guī)鋼種只降低0.6%,且延伸率低于本發(fā)明產品。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