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轂加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輪轂底模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輪轂一般采用鑄造的方式進行生產,這種鑄造方式的成型性好,輪廓清晰,表面光潔,因此得到了廣泛的使用?,F(xiàn)有鑄造過程中底模用的承座上用于限位底模的滑槽為銑穿狀態(tài),起模時承座整體受力變弱,且有不均勻現(xiàn)象,易使承座拉變形甚至報廢,導致產品徑向變形;其次,滑槽為斜角狀定位,長時間上拉會造成滑槽變形,導致底模上的滑塊在滑槽內會松動,致使起模不平,造成產品變形;另外,在定位不同規(guī)格的底模時,多個滑塊均需要調整位置,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位置調整不準確,影響底模的定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輪轂底模用承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輪轂底模定位裝置,包括承座、安裝在所述承座上的底模,所述承座包括圓形座體、設于所述圓形座體中部的貫通孔以及設于所述圓形座體上軸面上的四個滑槽,所述滑槽沿徑向延伸,所述滑槽貫穿所述圓形座體的外周面,所述滑槽包括上下相連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寬度,所述第二凹槽內設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定位板的底端固定有圓形彈性塊,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與所述圓形座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8-14mm,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上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槽,所述圓形彈性塊嵌入所述圓弧形槽內,還包括四個倒L形板和四個螺栓,所述倒L形板上設置有第一圓形孔,所述螺栓穿過所述第一圓形孔且旋入所述螺紋孔內。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與所述圓形座體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10mm。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均呈方形。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圓形座體的上軸面上設置有四組刻度,每組刻度包括多條刻度線。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圓形彈性塊包括圓形彈性塊本體、固定在所述圓形彈性塊本體上的彈簧,所述彈簧與所述定位板固定。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貫通孔包括上下相連通的第二圓形孔和第三圓形孔,所述第二圓形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三圓形孔的孔徑。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倒L形板包括水平板和豎直板,所述豎直板的底端固定有兩個凸條,所述圓形座體的上軸面上設置有四組限位槽,每組限位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兩側的兩個限位槽,所述凸條嵌入所述限位槽內。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輪轂底模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定位板的一端部設置有拉板。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第二凹槽的底壁與圓形座體的底面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加強圓形座體的整體受力度,杜絕承座變形,延長承座的使用壽命,節(jié)省成本,當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底模時,通過移動定位板將圓形彈性塊從當前圓弧形槽內移出,再嵌入另一個圓弧形槽內,位置調整快速且準確,工作效率高,刻度線的設置進一步提高底模定位的準確性,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連接面為平面,該連接面與第二凹槽側壁之間的夾角為直角,從而降低安裝在第二凹槽內的定位板的松動率,使得起模時受力均勻,降低產品變形與動平衡不良報廢率以及返工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承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圓形座體上設置滑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二凹槽的底壁上設置圓弧形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倒L形板的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倒L形板的側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底模安裝在承座上的主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底模安裝在承座上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3、圖6、圖7所示,一種輪轂底模定位裝置,包括承座2、安裝在承座2上的底模4,承座2包括圓形座體6、設于圓形座體6中部的貫通孔8以及設于圓形座體6上軸面上的四個滑槽10,滑槽10沿徑向延伸,滑槽10貫穿圓形座體6的外周面,滑槽10包括上下相連通的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4,第一凹槽12的寬度小于第二凹槽14的寬度,第二凹槽14內設置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寬度大于第一凹槽12的寬度,定位板18上設置有螺紋孔20,定位板18的底端固定有圓形彈性塊22,第二凹槽14的底壁23與圓形座體6的底面之間的距離d為8-14mm,加強承座2的整體受力度,杜絕承座2變形,延長承座2的使用壽命,節(jié)省成本,第二凹槽14的底壁23上設置有多個圓弧形槽24,圓形彈性塊22嵌入圓弧形槽24內,還包括四個倒L形板26和四個螺栓28,倒L形板26上設置有第一圓形孔30,螺栓28穿過第一圓形孔30且旋入螺紋孔20內。多個圓弧形槽24沿第二凹槽14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相鄰兩個圓弧形槽24之間的距離根據不同底模之間的規(guī)格之差進行設置,當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底模時,通過移動定位板18將圓形彈性塊22從當前圓弧形槽24內移出,再嵌入另一個圓弧形槽24內,位置調整快速且準確,工作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第二凹槽14的底壁23與圓形座體6的底面之間的距離d為10mm,進一步提高承座2的整體受力度。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4的截面均呈方形,第一凹槽12與第二凹槽14的連接面31為平面,該連接面31與第二凹槽14側壁之間的夾角A為直角,從而降低安裝在第二凹槽14內的定位板18的松動率,底模4穩(wěn)固在圓形座體6上,使得起模也就是將產品與底模分離時產品受力均勻,降低產品變形與動平衡不良報廢率以及返工率。
為了便于適用不同規(guī)格的底模4的定位,便于調整倒L形板26的位置,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圓形座體6的上軸面上設置有四組刻度,每組刻度包括多條刻度線32,刻度線32靠近第一凹槽12。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圓形彈性塊22包括圓形彈性塊本體34、固定在圓形彈性塊本體34上的彈簧36,彈簧36與定位板18固定。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貫通孔8包括上下相連通的第二圓形孔38和第三圓形孔40,第二圓形孔38的孔徑大于第三圓形孔40的孔徑,便于支撐底模4,提高底模4的使用壽命。
如圖4、圖5所示,為了提高倒L形板26移動的精準率,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倒L形板包括水平板42和豎直板44,豎直板44的底端固定有兩個凸條46,圓形座體6的上軸面上設置有四組限位槽,每組限位槽包括位于第一凹槽12兩側的兩個限位槽48,凸條46嵌入限位槽48內,凸臺46能夠沿限位槽48移動。
為了便于移動定位板18,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定位板18的一端部設置有拉板49。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底模4的臺階部50支撐在第二圓形孔38與第三圓形孔40形成的臺階52上,定位板18的圓形彈性塊本體34嵌入某一個圓弧形槽24內,通過觀察刻度線32調整倒L形板26的位置,位置調整好后,倒L形板26的水平板42壓在底模4上,螺栓28的尾部穿過第一圓形孔30旋入螺紋孔20內,將底模4穩(wěn)固在圓形座體6上。
以上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