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肥料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是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由于現(xiàn)農(nóng)業(yè)的現(xiàn)代化水平越來越高,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隨之重視的是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因為只有生態(tài)的農(nóng)業(yè)才能生產(chǎn)出生態(tài)的食品,在這一方面,無論是從國家政策支持的力度上,還是在實際的行動中,國家對此投入大量的支持,現(xiàn)在我們了解的有機肥的廣泛應(yīng)用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可以說,有機肥以后將逐漸取代其它肥料,而成為農(nóng)作物生長中的一個必備的肥料。鉀素作為植物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盡管在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鉀,但能被植物所利用的有效鉀卻很少,因此通過堆肥對鉀礦粉進行講解,提高有效鉀的含量,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F(xiàn)有的茶樹肥料,其鉀素的利用率低,且無法提高茶樹的抗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shù)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2-15份、玉米蛋白粉28-33份、沸石粉14-18份、玉米秸稈50-55份、草炭8-12份、聚天冬門氨酸 6-8份、海藻粉16-20份、尿素14-16份、氯化鉀5-8份、硫酸鋅1-2份、鉬酸銨2-5份、玻璃微珠0.6-0.9份、硫酸亞鐵3-7份、硫酸銅0.2-0.6份、硼砂1-3份、硫酸錳0.7-1.2份、微生物菌劑2-5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案: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3-14份、玉米蛋白粉29-32份、沸石粉15-17份、玉米秸稈51-54份、草炭9-11份、聚天冬門氨酸6.3-7.6份、海藻粉17-19份、尿素14.5-15.5份、氯化鉀6-7份、硫酸鋅1.3-1.7份、鉬酸銨3-4份、玻璃微珠0.7-0.8份、硫酸亞鐵4-6份、硫酸銅0.3-0.5份、硼砂1.2-2.8份、硫酸錳0.8-1.1份、微生物菌劑3-4份。
作為本發(fā)明再進一步的方案: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3份、玉米蛋白粉31份、沸石粉16份、玉米秸稈53份、草炭10份、聚天冬門氨酸6.9份、海藻粉18份、尿素15.2份、氯化鉀6.5份、硫酸鋅1.4份、鉬酸銨3.3份、玻璃微珠0.7份、硫酸亞鐵5份、硫酸銅0.4份、硼砂2份、硫酸錳0.9份、微生物菌劑3.6份。
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80-10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00-110℃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50-480℃高溫下焙燒50-60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16-20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3-5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8-10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25-30℃,搖床轉(zhuǎn)速 180-200r/min 條件下發(fā)酵 38-45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5-6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40-50min 后,靜置6-8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復配結(jié)合的微生物將擁有更強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然后再加入磨制成勻漿的有機質(zhì),微生物的代謝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不僅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增強抗性,還營造了較好的土壤生態(tài)結(jié)構(gòu),使得添加的其它增效劑效果更好,不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分解,變質(zhì)等;本發(fā)明通過對沸石粉的改性,制成一種多孔型穩(wěn)定存在的顆粒狀態(tài),無論是在發(fā)酵過程中還是進入土壤,都不易流失,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提供解鉀型微生物很好的載體,同時具有促進解鉀型微生物增殖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有機質(zhì)中結(jié)合鉀的利用率;本發(fā)明制備的肥料施用于茶樹,肥效高,成本低廉,效果突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2份、玉米蛋白粉28份、沸石粉14份、玉米秸稈50份、草炭8份、聚天冬門氨酸 6份、海藻粉16份、尿素14份、氯化鉀5份、硫酸鋅1份、鉬酸銨2份、玻璃微珠0.6份、硫酸亞鐵3份、硫酸銅0.2份、硼砂1份、硫酸錳0.7份、微生物菌劑2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8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00℃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50℃高溫下焙燒50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16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3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8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25℃,搖床轉(zhuǎn)速 180r/min 條件下發(fā)酵 38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5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40min 后,靜置6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實施例2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3份、玉米蛋白粉29份、沸石粉15份、玉米秸稈53份、草炭12份、聚天冬門氨酸 7份、海藻粉16份、尿素15份、氯化鉀8份、硫酸鋅1.3份、鉬酸銨3份、玻璃微珠0.7份、硫酸亞鐵4份、硫酸銅0.6份、硼砂2份、硫酸錳0.8份、微生物菌劑2.5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9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05℃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60℃高溫下焙燒52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17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3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8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27℃,搖床轉(zhuǎn)速 185r/min 條件下發(fā)酵 39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5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45min 后,靜置7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實施例3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3份、玉米蛋白粉31份、沸石粉16份、玉米秸稈53份、草炭10份、聚天冬門氨酸6.9份、海藻粉18份、尿素15.2份、氯化鉀6.5份、硫酸鋅1.4份、鉬酸銨3.3份、玻璃微珠0.7份、硫酸亞鐵5份、硫酸銅0.4份、硼砂2份、硫酸錳0.9份、微生物菌劑3.6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10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05℃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70℃高溫下焙燒55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18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4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9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27℃,搖床轉(zhuǎn)速 190r/min 條件下發(fā)酵 42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6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45min 后,靜置7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實施例4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4份、玉米蛋白粉32份、沸石粉14份、玉米秸稈53份、草炭10份、聚天冬門氨酸 6份、海藻粉19份、尿素15份、氯化鉀5份、硫酸鋅1.8份、鉬酸銨4份、玻璃微珠0.8份、硫酸亞鐵6份、硫酸銅0.5份、硼砂2.3份、硫酸錳1.1份、微生物菌劑4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10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07℃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70℃高溫下焙燒57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19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4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10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28℃,搖床轉(zhuǎn)速 200r/min 條件下發(fā)酵 43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6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47min 后,靜置7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實施例5
一種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腐殖酸15份、玉米蛋白粉33份、沸石粉18份、玉米秸稈55份、草炭12份、聚天冬門氨酸8份、海藻粉20份、尿素16份、氯化鉀8份、硫酸鋅2份、鉬酸銨5份、玻璃微珠0.9份、硫酸亞鐵7份、硫酸銅0.6份、硼砂3份、硫酸錳1.2份、微生物菌劑5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解淀粉芽孢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固氮菌、酵母菌按 3:4:6:2 比例混勻而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提高茶樹抗性且肥效高的茶樹肥料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稱取沸石粉進行精細研磨,過100目篩,加入玻璃微珠和海藻粉混合均勻,適量加水攪拌成糊料,然后制成餅狀放入恒溫干燥箱,調(diào)整溫度110℃烘干,再次粉碎后,獲得混和顆粒;
2)將混和顆粒放入馬弗爐中,在480℃高溫下焙燒60min,自然冷卻后放入4%鹽酸溶液中浸泡20h,最后再用去離子水清洗5遍,獲得改性顆粒;
3)稱取玉米蛋白粉,加入10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接種微生物菌劑,然后控制溫度在 30℃,搖床轉(zhuǎn)速 200r/min 條件下發(fā)酵 45h,獲得發(fā)酵液;
4)對發(fā)酵液進行離心處理,獲得下層沉淀和上層澄清液;
5)稱取玉米秸稈和草炭,加入6倍量的水,球磨成勻漿,烘干成粉劑,將粉劑及步驟2)所得的改性顆粒加入至步驟4)所得的上層澄清液內(nèi),攪拌50min 后,靜置8h,去除表層清液,獲得絮凝的膠狀沉淀物;
6)稱取尿素、氯化鉀、硫酸鋅、鉬酸銨、硫酸亞鐵、硫酸銅、硼砂和硫酸錳,加入至膠狀沉淀物內(nèi),攪拌混合成糊狀,稱取并加入腐殖酸和聚天冬門氨酸,攪拌混合均勻后造粒,即可。
本發(fā)明復配結(jié)合的微生物將擁有更強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然后再加入磨制成勻漿的有機質(zhì),微生物的代謝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不僅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增強抗性,還營造了較好的土壤生態(tài)結(jié)構(gòu),使得添加的其它增效劑效果更好,不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分解,變質(zhì)等;本發(fā)明通過對沸石粉的改性,制成一種多孔型穩(wěn)定存在的顆粒狀態(tài),無論是在發(fā)酵過程中還是進入土壤,都不易流失,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提供解鉀型微生物很好的載體,同時具有促進解鉀型微生物增殖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有機質(zhì)中結(jié)合鉀的利用率;本發(fā)明制備的肥料施用于茶樹,肥效高,成本低廉,效果突出。
上面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