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用肥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鹽堿地大部分與土壤中的碳酸鹽的累積有關,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qū)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鹽堿地在利用過程中,簡單的說,可以分為輕鹽堿地、中度鹽堿地和重鹽堿地。輕鹽堿地是指它的出苗在七八成,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堿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土壤內水分ph值超過8.5,造成土壤板結,對作物的根系有抑制作用,使作物不生長或者發(fā)育不健康;中度鹽堿地則介于二者之間。對于鹽堿地的改良,化學方法具有較好的效果,化學改良就是應用一些酸性鹽類物質來改良鹽堿地的性質,降低土壤的酸堿度,增加土壤的陽離子代換能力,降低土壤的含鹽量,增強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協(xié)調土壤水肥氣熱,增加土壤肥力。但是化學改良容易造成化學成分殘留,所以,生物改良法成為了市場的主流,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生物措施改良鹽堿地,即用植物改良鹽堿地,方法易行,經濟效益顯著。生物措施可以逐漸改變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質地變得疏松,透氣和貯水能力增強。因此,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通過此肥料結合植物生長來達到對鹽堿地的改造,不但可以改良當地土壤環(huán)境,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方法。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如下:
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包括甲肥,或者甲肥與乙肥;其中甲肥包括微生物菌劑、有機肥、礦物質和酸性改良液,其各組份質量比為2~4:80~90:8~10:2~4,其中最優(yōu)選比例為3:85:9:3;乙肥包括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和蘭科菌根菌,其質量比為1:1:1;
所述的微生物菌劑包括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上述菌劑共同作用,直接參與土壤肥力的形成,包括土壤中物質和能量的轉化、腐植質的形成和分解、養(yǎng)分的釋放、氮素的固定等等,可以改良土壤板結,激發(fā)土壤活力,提供額外的天然植物生長的激素和抗生素,抑制土壤中的真菌和線蟲及植物根部病蟲害,從根本上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改善作物和農產品的品質;紅菇、馬勃和牛肝菌作為外生菌根菌可以與很多高等植物形成外生菌根,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特別是抗干旱及抗鹽堿能力;
所述的有機肥由牛糞、豆粕、秸稈、草炭和腐植酸組成;其組份主要是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
所述的礦物質包括脫硫石膏、硼砂、珍珠巖、蛭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礦物質中脫硫石膏可以改良堿化土壤,與其它礦物質混合后能抑制鹽堿地返鹽外,給作物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能吸附土壤中重金屬、致病物質,平衡土壤養(yǎng)分,激活土壤活力,促進作物新陳代謝,提高作物抗性和免疫功能;磷礦石可以補充磷元素,因為菌根菌可以活化無機磷酸鹽,幫助植物對磷的吸收利用,降低人工制造的磷肥的使用;
所述的酸性改良液包括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酸性改良液可以代換、活化土壤膠體中的鈉離子及其他礦物質元素,可以迅速改良鹽堿地,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逆能力。
優(yōu)選的,所述的甲肥優(yōu)選做為基肥;乙肥可與甲肥一起用作基肥,也可用水稀釋后用來蘸根、灌根,增加乙肥侵染植物根系的幾率。
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菌劑中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的質量比為0.8~1.2:0.8~1.2:0.8~1.2:0.8~1.2:0.8~1.2:0.1~0.3:0.1~0.3:0.1~0.3;其中最優(yōu)選比例為1:1:1:1:1:0.2:0.2:0.2。
優(yōu)選的,所述的有機肥中牛糞、豆粕、秸稈、草炭和腐植酸的質量比為38~42:28~32:8~12:8~12:8~12;優(yōu)選為40:30:10:10:10。
優(yōu)選的,所述的礦物質中脫硫石膏、硼砂、珍珠巖、蛭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的質量比為1.8~2.2:0.8~1.2:0.8~1.2:0.8~1.2:0.8~1.2:2.8~3.2;其中最優(yōu)選為2:1:1:1:1:3。
優(yōu)選的,所述的酸性改良液中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組份的質量比為18~22:27~33:18~22:18~22:8~12;優(yōu)選為20:30:20:20:10。
優(yōu)選的,所述的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和蘭科菌根菌的質量比為1:1:1;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和蘭科菌根菌為內生菌根菌,可以侵染都植物根內部形成內生菌根,幫助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利于植物生長發(fā)育。
優(yōu)選的,所述的va菌根菌包括內囊霉屬真菌、無柄孢屬真菌、巨孢霉屬真菌和實果內囊屬真菌;杜鵑菌根菌包括錘舌菌屬真菌和樹粉孢屬真菌;蘭科菌根菌包括伏革菌屬真菌、蜜環(huán)菌屬真菌、角擔菌屬真菌、亡革菌屬真菌、膠膜菌屬真菌和絲核菌屬真菌。
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制備微生物菌劑:分別發(fā)酵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制成菌粉;種植紅菇、馬勃和牛肝菌收集孢子,聚集成孢子粉;并按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的質量比為0.8~1.2:0.8~1.2:0.8~1.2:0.8~1.2:0.8~1.2:0.1~0.3:0.1~0.3:0.1~0.3混合;其中最優(yōu)選比例為1:1:1:1:1:0.2:0.2:0.2;
b.制備有機肥:按質量比為38~42:28~32:8~12:8~12:8~12調配好牛糞、豆粕、秸稈、草炭、腐植酸并混合均勻,優(yōu)選質量比為40:30:10:10:10;
c.制備礦物質:按質量比為1.8~2.2:0.8~1.2:0.8~1.2:0.8~1.2:0.8~1.2:2.8~3.2調配好脫硫石膏、硼砂、珍珠巖、蛭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研磨并混勻,其中最優(yōu)選為2:1:1:1:1:3;
d.制備酸性改良液:按質量比18~22:27~33:18~22:18~22:8~12,其中最優(yōu)選為20:30:20:20:10;調配好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混勻;
e.將上述組份中微生物菌劑、有機肥、礦物質和酸性改良液按質量比為2~4:80~90:8~10:2~4混合;
f.造?;蛑苯臃盅b,制得甲肥;
g.培養(yǎng)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和蘭科菌根菌,收集孢子,制成孢子粉,按質量比為1:1:1混合,制得乙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的改良肥,礦物質含有各種植物生長所需微量元素,可以為植物提供微量元素,并能吸附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特別是加大無機磷的含量,在菌根菌的作用下,為植物提供磷元素,從而降低人工制造的磷肥的使用,有利于植物生長;
微生物菌劑中各微生物相互作用,降解有機肥,利用掉土壤中的鹽離子,產酸降低ph值,持續(xù)提供肥力還能解決植物防病抗病的問題,其中的紅菇、馬勃和牛肝菌作為外生菌根菌,乙肥作為內生菌根菌可以與植物形成菌根,提高植物抗逆性,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
有機肥營養(yǎng)豐富,可以持續(xù)提供營養(yǎng)元素,保證植物的生長;
酸性改良液的主要選用對植物生長有調節(jié)作用的酸性物質,即可以直接降低鹽堿地的ph值,又能促進植物生長;
特別是本肥料將外生菌根菌、內生菌根菌與其它元素有機結合,可以有效的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促進根系周圍固氮菌、磷細菌的生長,為植物提供氮磷等養(yǎng)分,從而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同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為菌根菌提供了碳源等營養(yǎng)。
因此,此改良肥中各微生物之間以及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相互協(xié)同,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結合其它組份的有機肥、礦物質和酸性改良液,配合種植相應的植物,可以有效的改良鹽堿地土壤狀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實施例一、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
a.發(fā)酵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制成菌粉;在野生環(huán)境進行人工播種、管理等方式種植紅菇、馬勃和牛肝菌收集孢子,聚集成孢子粉,然后按照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的質量比0.8:0.8:0.8:1.2:1.2:0.3:0.3:0.1,混合得微生物菌劑20公斤;
b.選取當地容易得到的豆粕、牛糞、各種植物的秸稈曬干后粉碎,然后以牛糞、豆粕、秸稈、草炭、腐植酸的質量比為38:28:10:12:12混合,制得有機肥840公斤;
c.按質量比1.8:0.8:0.8:1.2:1.2:3.2將脫硫石膏、硼砂、珍珠巖、蛭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混合,磨成粉末狀,組合成礦物質100公斤;
d.將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組份按質量比為22:32:18:18:10混勻,制得改良液40公斤;
e.將以上所得到產物混合成1.0噸改良肥甲肥,造?;蛑苯臃盅b,待用;
f.制備乙肥:將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或蘭科菌根菌的孢子在無菌條件下分別進行處理、培養(yǎng);其培養(yǎng)過程為:先用1%的次氯酸鈉浸泡10秒,然后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置于含土霉素(1000ppm/ml)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中,置于26~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入斜面培養(yǎng)26~28℃培養(yǎng),然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移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26~28℃擴大培養(yǎng),培養(yǎng)到有大量孢子產生時,收集孢子,制成孢子粉;然后以質量比為1:1:1混合,制得乙肥5公斤;
g.將乙肥分裝,待用。
實施例二、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
a.發(fā)酵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制成菌粉;在野生環(huán)境進行人工播種、管理等方式種植紅菇、馬勃和牛肝菌收集孢子,聚集成孢子粉,然后按照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的質量比1.2:1.2:1.2:0.8:0.8:0.1:0.1:0.3混合得微生物菌劑30公斤;
b.選取當地容易得到的豆粕、牛糞、各種植物的秸稈曬干后粉碎,然后以牛糞、豆粕、秸稈、草炭、腐植酸的質量比為40:32:12:8:8混合,制得有機肥850公斤;
c.按質量比2.2:1.2:1.2:0.8:0.8:3.0將脫硫石膏、硼砂、海泡石、海綠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混合,磨成粉末狀,組合成礦物質90公斤;
d.將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組份按質量比為18:28:22:22:10混勻,制得改良液30公斤;
e.將以上所得到產物混合成1.0噸改良肥甲肥,造?;蛑苯臃盅b,待用;
f.制備乙肥:將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或蘭科菌根菌的孢子在無菌條件下分別進行處理、培養(yǎng);其培養(yǎng)過程為:先用1%的次氯酸鈉浸泡10秒,然后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置于含土霉素(1000ppm/ml)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中,置于26~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入斜面培養(yǎng)26~28℃培養(yǎng),然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移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26~28℃擴大培養(yǎng),培養(yǎng)到有大量孢子產生時,收集孢子,制成孢子粉;然后以質量比為1:1:1混合,制得乙肥5公斤;
g.將乙肥分裝,待用。
實施例三、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生產
a.發(fā)酵圓褐固氮菌、康寧木霉、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制成菌粉;在野生環(huán)境進行人工播種、管理等方式種植紅菇、馬勃和牛肝菌收集孢子,聚集成孢子粉,然后按照圓褐固氮菌、紅菇、馬勃、康寧木霉、牛肝菌、蘇云金芽孢桿菌、嗜鹽嗜堿桿菌和膠凍樣芽胞桿菌的質量比1:1:1:1:1:0.2:0.2:0.2混合得微生物菌劑40公斤;
b.選取當地容易得到的豆粕、牛糞、各種植物的秸稈曬干后粉碎,然后以牛糞、豆粕、秸稈、草炭、腐植酸的質量比為40:30:10:10:5:5混合,制得有機肥860公斤;
c.按質量比2:1:1:1:1:2.8將脫硫石膏、硼砂、海泡石、海綠石、藍鐵礦石和磷礦石混合,磨成粉末狀,組合成礦物質80公斤;
d.將腐植酸、聚乳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組份按質量比為20:30:20:20:10混勻,制得改良液20公斤;
e.將以上所得到產物混合成1.0噸改良肥甲肥,造?;蛑苯臃盅b,待用;
f.制備乙肥:將va菌根菌、杜鵑菌根菌或蘭科菌根菌的孢子在無菌條件下分別進行處理、培養(yǎng);其培養(yǎng)過程為:先用1%的次氯酸鈉浸泡10秒,然后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置于含土霉素(1000ppm/ml)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中,置于26~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天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入斜面培養(yǎng)26~28℃培養(yǎng),然后根據孢子生長狀況轉移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26~28℃擴大培養(yǎng),培養(yǎng)到有大量孢子產生時,收集孢子,制成孢子粉;然后以質量比為1:1:1混合,制得乙肥5公斤;
g.將乙肥分裝,待用。
實施例四、野生環(huán)境中對紅菇、馬勃和牛肝菌的培養(yǎng)
選25年以上自然生長的松林地帶,樹林間長有少量茅草叢,挖出溝槽播菌種,在松樹根周圍外,覆上地膜,蓋上草和松針,待45天后檢查菌絲是否萌發(fā),如發(fā)現離菌種槽10~15厘米處挖開土層如有菌絲形態(tài),說明已發(fā)菌,這時候必須去掉地膜,讓其自然生長,如遇雷雨天氣,氣候適宜,很快就會出菇;開始現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圍,往后菌絲擴散可以在松林周圍普遍生長,它的生長與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氣溫25℃~32℃之間大量出菇,待成熟后采收菌并收集孢子。
實施例五、適用于鹽堿地的改良肥的使用效果
從2014年4月到2016年10月,分別用此肥料在濰坊濱海區(qū)鹽堿地塊種植玉米,耕種前先施用甲肥做底肥,然后對玉米進行乙肥的灌根接種;同時,設置兩組對照田,一組對照田為不加甲肥中的微生物菌劑及乙肥(對照1),一組對照田為不添加甲肥和乙肥的原始的鹽堿地塊(對照2),施用常規(guī)種植方法進行種植。種植期間,對玉米的株高、根系、生長等方面進行檢測,當年發(fā)現使用本發(fā)明肥料地塊的玉米的生長有明顯增長;玉米結實也有提前,比對照1提前8天左右,比對照2提前12天左右;并且產量也有明顯增加,比對照1提高12.7%,比對照2提高38.4%,并且第二年、第三年施加改良肥的玉米產量比對照1和對照2提高的產量還略有增長。
通過對種植地塊的土壤情況進行檢測,發(fā)現本發(fā)明施用本發(fā)明改良肥后,有效改良種植區(qū)域的鹽堿地土壤,降低土壤含鹽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機質,使用本發(fā)明在鹽堿地上種植玉米3年后,土壤ph值由原來的8.0降低到7.2,土壤的堿化度降低到2.1%左右,土壤總孔隙率為50%左右,透氣孔隙為16%左右。
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顯著。
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