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催化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烯烴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劑基本是通過將鹵化鈦負載于載體上制備得到。常見用于制備Ziegler-Natta催化劑的載體是氯化鎂醇合物,其綜合性能優(yōu)于其它載體制備的催化劑。載體氯化鎂醇合物的制備一般可采用噴霧干燥、噴霧冷卻、高壓擠出、高速攪拌、乳化成型及超重力旋轉(zhuǎn)床等方法。然而,以此類方法獲得的載體所制備的催化劑在催化烯烴聚合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聚合物粒子的破碎,造成細粉過多的現(xiàn)象。雖然人們又嘗試在制備過程中加入給電子體化合物得到一種復合球型載體,然后將該載體與四氯化鈦反應形成催化劑。但所述的復合物球型載體在制備過程中容易發(fā)粘,難于形成粒徑大小適宜的球形顆粒。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的方法主要有:①先通過鹵化鎂醇合物與環(huán)氧乙烷類化合物反應制備載體,將鹵化鎂醇合物熔融分散后直接加入到含環(huán)氧乙烷類化合物的反應器中,該方法制備出的催化劑載體存在制備過程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載體粘連,且載體成型效果不好等缺點。②使用環(huán)氧化物和磷酸三丁酯類化合物溶解氯化鎂,形成均一溶液后,再使用四氯化鈦析出載體和進行鈦負載,反應產(chǎn)物很復雜,所生產(chǎn)的副產(chǎn)物難以處理,在使用四氯化鈦析出的過程中還要使用一些助析出劑,這使得反應副產(chǎn)物更加復雜。另外,由于在上述溶解體系中加入了醇,醇的加入雖然加快了磷酸三丁酯及環(huán)氧化合物對其的溶解作用,但是其本身能與四氯化鈦發(fā)生作用,而會對后續(xù)的催化劑形貌及性能產(chǎn)生影響。由于使用四氯化鈦析出載體以制備催化劑,這種過程反應復雜,廢液無法回收。③CN102040680A報道了一類新型結構復雜的鎂加合物載體(I),以該載體制備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和定向能力,且氫調(diào)敏感性較好。但是,該載體的制備需要先制備出相應的鹵化鎂加合物,再與環(huán)氧烷類化合物進行接觸反應得到,步驟繁瑣,反應可控性較差。④也有報道采用烷氧基鎂載體負載鈦金屬化合物進行催化劑的制備,所述的烷氧基鎂載體是通過金屬鎂與乙醇進行反應制備,但存在所得聚合物堆密度較低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制備方法如下:于反應釜中,在氮氣保護下,加入有機溶劑和鈦化合物,冷卻至-30~-10℃,加入載體,維持-30~-10℃,攪拌30~40min;緩慢升溫至100~120℃,在升溫過程中加入給電子體化合物,在100~120℃下反應30~40min后,濾去液體,再加入鈦化合物,升溫至110~130℃,在110~130℃下反應30~40min后,濾去液體,得到的固體洗滌,真空干燥,得目標產(chǎn)物。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鈦化合物為,通式為[Ti(OR″)4-qAq]所示的鈦化合物,其中,
R″選自C1~C30的脂肪烴基或芳族烴基;優(yōu)選的,R″選自C1~C20的烷基、烯基、芳烷基或芳基。更優(yōu)選的,R″選自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正己基、異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癸基、烯丙基、丁烯基、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環(huán)己烯基、芐基、苯乙基、苯基、甲苯基和乙苯基中的一種。
A為鹵素原子。優(yōu)選的,A為氯原子或溴原子。更優(yōu)選的,A為氯原子。
q選自0~4的整數(shù);當q為2、3或4時,存在的多個R″可相同或不同。
進一步的,通式為[Ti(OR″)4-qAq]所示的鈦化合物為四烷氧基鈦、四鹵化鈦、三烷氧基鹵化鈦、二烷氧基二鹵化鈦或烷氧基三鹵化鈦。
更進一步的,通式為[Ti(OR″)4-qAq]所示的鈦化合物,所述的四烷氧基鈦為四甲氧基鈦、四乙氧基鈦、四正丙氧基鈦、四異丙氧基鈦、四正丁氧基鈦、四異丁氧基鈦、四叔丁氧基鈦、四環(huán)己氧基鈦或四苯氧基鈦中的一種。所述的四鹵化鈦為四氯化鈦、四溴化鈦或四碘化鈦中的一種。所述的三烷氧基鹵化鈦為三甲氧基氯化鈦、三乙氧基氯化鈦、三正丙氧基氯化鈦、三異丙氧基氯化鈦、三正丁氧基氯化鈦、三異丁氧基氯化鈦、三苯氧基氯化鈦、三甲氧基溴化鈦、三乙氧基溴化鈦、三正丙氧基溴化鈦、三異丙氧基溴化鈦、三正丁氧基溴化鈦、三異丁氧基溴化鈦或三苯氧基溴化鈦中的一種。所述的二烷氧基二鹵化鈦為二甲氧基二氯化鈦、二乙氧基二氯化鈦、二正丙氧基二氯化鈦、二異丙氧基二氯化鈦、二正丁氧基二氯化鈦、二異丁氧基二氯化鈦、二苯氧基二氯化鈦中、二甲氧基二溴化鈦、二乙氧基二溴化鈦、二正丙氧基二溴化鈦、二異丙氧基二溴化鈦、二正丁氧基二溴化鈦、二異丁氧基二溴化鈦或二苯氧基二溴化鈦中的一種。
按摩爾比,載體中的Mg2+:鈦化合物=1:0.1~200。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載體為,通式為{(MgXY)m·[(Mg(OR′)Z)]p·(ROH)n}所示的鎂化合物;其中,
X和Y各自獨立地為溴或氯;優(yōu)選為,X和Y都為氯。
R和R′可相同或不同,優(yōu)選為C1~C10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更優(yōu)選為C2~C5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更進一步的,為乙基、丙基、丁基或戊基。
Z優(yōu)選為C1~C10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烷氧基;更優(yōu)選為C2~C5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烷氧基。
m=0.001~2;優(yōu)選為,m=0.01~1。
p=0.01~0.10;優(yōu)選為,p=0.05~0.2。
n=1.5~3;優(yōu)選為,n=2.5~2.7。
所述的通式為{(MgXY)m·[(Mg(OR′)Z)]p·(ROH)n}所示的鎂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1)將通式為MgXY的鹵化鎂、通式為ROH的化合物、作為粒型控制劑的鹵化劑與第一惰性介質(zhì)混合,加入或不加入表面活性劑,于90~150℃,加熱0.5~5小時,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優(yōu)選的,溫度110~130℃,時間2~3小時。
2)將步驟1)得到的液態(tài)混合物乳化,并將乳化產(chǎn)物通入冷卻至-40℃至10℃的第二惰性介質(zhì)中急速冷卻成型,固液分離,得到球型載體,洗滌,干燥,得目標產(chǎn)物。優(yōu)選的,將乳化產(chǎn)物通入冷卻至-30℃至-20℃的第二惰性介質(zhì)中急速冷卻成型。所述的固液分離可采用現(xiàn)有各種能實現(xiàn)固相與液相分離的方法,比如抽濾、壓濾或離心分離,優(yōu)選的固液分離為壓濾法。所述的洗滌可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對固體產(chǎn)物進行洗滌,如可采用惰性烴類溶劑(戊烷、己烷、庚烷、石油醚、汽油等)對得到的固體產(chǎn)物進行洗滌,洗滌次數(shù)優(yōu)選3~5次。本發(fā)明對干燥條件無特別限制,例如所述干燥溫度可以為30℃~60℃,所述干燥時間可為0.5~10小時,干燥也可在常壓或減壓條件下進行。
其中,將通式為Mg(OR′)Z的化合物,或加入到步驟1)中的第一惰性介質(zhì)中,或加入到步驟2)中的第二惰性介質(zhì)中。
所述的MgXY優(yōu)選二氯化鎂或二溴化鎂,更優(yōu)選為二氯化鎂。
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按摩爾比,Mg2+:表面活性劑=1:0.001~1。
所述的作為粒型控制劑的鹵化劑選自碘、溴、氯、氯化鈉、溴化鈉、碘化鈉、氯化鋅、碘化鋅、溴化鋅、氯化鈣、溴化鈣、碘化鈣、氯化錳、碘化錳、溴化錳、氯化鉀、碘化鉀、溴化鉀、氯化汞、碘化汞或溴化汞。按摩爾比,Mg2+:作為粒型控制劑的鹵化劑=1:0.005~1,更優(yōu)選為,1:0.01~0.5。
所述的通式為ROH的化合物選自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異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和2-乙基-1-己醇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優(yōu)選為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戊醇和異戊醇中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本發(fā)明,通式為MgXY所示的鹵化鎂和通式為ROH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可根據(jù)式中所示的化合物的組成進行選擇。優(yōu)選的,每摩爾Mg2+,通式ROH所示化合物的用量為1~6摩爾,更優(yōu)選為2~3摩爾。
所述的通式為Mg(OR′)Z所示化合物選自乙基乙氧基鎂、丙基乙氧基鎂、丁基乙氧基鎂、乙基丙氧基鎂、丙基丙氧基鎂、二乙氧基鎂、二丙氧基鎂、二丁氧基鎂、氯化乙氧基鎂、碘化乙氧基鎂、氯化丙氧基鎂或碘化丙氧基鎂。每摩爾Mg2+,通式為Mg(OR′)Z所示化合物的用量0.005~5摩爾,更優(yōu)選(0.01~1):1。
所述第一惰性介質(zhì)為不與氯化鎂加合物發(fā)生化學相互作用的液體介質(zhì)。所述的第一惰性介質(zhì)可以為硅油、白油或高沸點的烴類。具體可以為煤油、石蠟油、凡士林油、白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甲基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癸烷、甲苯、二甲苯或均三苯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優(yōu)選白油、二甲苯。本發(fā)明中,第一惰性介質(zhì)的用量根據(jù)MgXY的用量來選擇,每摩爾Mg2+,加入第一惰性介質(zhì)0.1~15L,優(yōu)選0.5~10L。
所述的第二惰性介質(zhì)為不與反應物或反應產(chǎn)物發(fā)生化學作用的液體,可以為沸點較低的烴類溶劑,如己烷、庚烷、癸烷或甲苯中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優(yōu)選己烷或庚烷。每摩爾Mg2+,加入第二惰性介質(zhì)0.1~20L,優(yōu)選1~15L。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給電子體化合物包括酯、醚、酮、胺等類化合物,優(yōu)選的,所述的給電子體化合物選自脂肪族和/或芳香族單羧酸酯、脂肪族和/或芳香族多元羧酸酯、脂肪族醚和/或芳香族酚醚、環(huán)脂肪族醚、脂肪族酮、脂肪族和/或芳香族胺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更優(yōu)選的,所述的給電子體化合物選自C1~C5的飽和脂肪羧酸的烷基酯、C6~C10芳香羧酸的烷基酯、C2~C8的脂肪醚、C3~C6環(huán)醚、C3~C7的脂肪酮和胺。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給電子體化合物選自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乙酸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鄰苯二甲酸二異戊酯、鄰苯二甲酸二叔戊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苯二甲酸1,3-二戊酯、丙二酸二乙酯、丙二酸二正丁酯、丙二酸二異丁酯、丙二酸二正戊酯、丙二酸二異戊酯、2-正丙基丙二酸二乙酯、2-異丙基丙二酸二乙酯、2-正丁基丙二酸二乙酯、2-異丁基丙二酸二乙酯、2-正戊基丙二酸二乙酯、2-異戊基丙二酸二乙酯、2-環(huán)戊基丙二酸二乙酯、2,2-二異丙基丙二酸二乙酯、2-甲基-2-異丙基丙二酸二乙酯、2-乙基-2-異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丁二酸二乙酯、2-正丙基丁二酸二乙酯、2-異丙基丁二酸二乙酯、2-正丁基丁二酸二乙酯、2-異丁基丁二酸二乙酯、2-正戊基丁二酸二乙酯、2-異戊基丁二酸二乙酯、2-環(huán)戊基丁二酸二乙酯、2-環(huán)己基丁二酸二乙酯、2,3-二異丙基丁二酸二丁酯、2,3-二異丁基丁二酸二丁酯、乙醚、己醚、環(huán)己醚、四氫呋喃、四氫吡喃、丙酮和甲基異丁基酮中的一種。
按摩爾比,載體中的Mg2+:給電子化合物=1:0.005~10,優(yōu)選1: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進行烯烴聚合催化劑的載體(MgXY)m·(ROH)n的過程中,加入Mg(OR′)Z作為助成型劑,加入鹵化劑做為粒型控制劑,加入惰性溶劑作為稀釋劑。可使得到的新型催化劑載體的顆粒形態(tài)良好、表明光滑、無異形粒子,且采用該載體制備出的催化劑用于烯烴聚合(特別是丙烯聚合)反應時,聚合產(chǎn)物的堆密度低于常規(guī)的氯化鎂醇合物載體催化劑制備出的聚合物,但又高于通常的烷氧基鎂載體催化劑制備的聚合物。另外,載體的顆粒形態(tài)較好,所得催化劑的氫調(diào)敏感性較高,聚合物的細粉含量少。
2.本發(fā)明,將鹵化鎂醇合物形成過程中,加入成型劑和粒型控制劑,使所得的載體粒度分布更為集中,使用該載體制備的催化劑用于烯烴特別是丙烯聚合時,可以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氫調(diào)敏感性能,所得聚合產(chǎn)物的堆密度適中,且基本無異形料的出現(xiàn)。
3.通過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備的載體,平均粒徑(平均顆粒直徑)為10~100微米,粒徑分布小于1.3。
4.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備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載體,顆粒形態(tài)良好,為球形,制備過程中無粒子發(fā)粘現(xiàn)象。表面光滑,基本無異形粒子,且根據(jù)本發(fā)明所得加合物為載體制備的催化劑用于丙烯聚合反應時,顯示更優(yōu)的氫調(diào)敏感性和更高的立體定向能力,獲得了催化劑氫調(diào)能力與立體定向能力之間的良好平衡性,綜合性能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載體的光學顯微鏡觀察圖。
圖2為實施例2制備的載體的光學顯微鏡觀察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具體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并不能作為限制本發(fā)明的依據(jù)。
實施例1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2.0g二乙氧基鎂和0.012g氯化鈉,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通過紅外光譜和1HNMR核磁測定、分析后確定其結構為{MgCl2·[Mg(OEt)2]0.04·(EtOH)2.6}。
載體的形貌通過Nikon公司的Eclipse E200的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見,載體的顆粒形態(tài)較好。
載體的平均粒徑及其粒度分布由Master Sizer 2000激光粒度儀(由Malvern Instruments Ltd生產(chǎn)制造)測定,平均粒徑(平均顆粒直徑)為10~100微米,粒徑分布小于1.3。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
在300ml的玻璃反應釜中,氮氣保護下,依次加入18ml己烷、90ml四氯化鈦、冷卻至-20℃,加入(一)制備的載體8.0g,維持-20℃攪拌30min。緩慢升溫至110℃,在升溫過程中加入1.5g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在110℃恒溫反應30min后,濾去液體。
向所得固體中,再加入80ml四氯化鈦,升溫至120℃,在120℃維持30min后,濾去液體,重復操作一次,過濾,去除過濾液。
用己烷對所得固體洗滌5次(己烷用量為80ml/次)。真空干燥,得到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
實施例2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4.0g二乙氧基鎂和0.012g氯化鈉,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所得鹵化鎂加合物的組成為{MgCl2·[Mg(OEt)2]0.08·(EtOH)2.6}。
載體的形貌通過Nikon公司的Eclipse E200的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如圖2,由圖2可見,該鹵化鎂加合物為球形,不存在異形料,且顆粒之間無粘連。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方法同實施例1中的(二)。
實施例3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2.0g二乙氧基鎂和0.015g氯化錳,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方法同實施例1中的(二)。
實施例4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2.0g二乙氧基鎂和0.018g氯化鋅,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含有0.018g氯化鋅)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方法同實施例1中的(二)。
實施例5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和0.012g氯化鈉,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含有2.0g二乙氧基鎂)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方法同實施例1中的(二)。
實施例6
(一)載體的制備
在500ml的反應釜中,加入150ml白油、30g氯化鎂、50ml無水乙醇、2.0g二乙氧基鎂、0.012g氯化鈉和2.0g聚氧乙烯醚,在攪拌下升溫至125℃,恒溫反應2小時后,得到液態(tài)混合物。
將液態(tài)混合物壓入預熱至125℃的300ml甲基硅油中,高速攪拌(1600rpm)分散乳化30min。
將乳化后的產(chǎn)物導入到預先冷卻至-35℃的2L己烷溶液中,急速冷卻后,分散為小液滴的MgCl2醇合物熔體冷卻固化成型后成為球型顆粒。過濾除去液體,用300ml己烷洗滌固體5次,在30℃下真空干燥1小時,得到氯化鎂醇合物固體載體。
(二)制備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方法同實施例1中的(二)。
實施例7應用
1.對比催化劑
對比載體的制備:采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不使用二乙氧基鎂。該對比載體為MgCl2·(EtOH)2.6。
對比催化劑制備:在300ml的玻璃反應釜中,氮氣保護下,依次加入18ml己烷、90ml四氯化鈦、冷卻至-20℃,加入對比載體8.0g,維持-20℃攪拌30min。緩慢升溫至110℃,在升溫過程中加入1.5g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在110℃恒溫反應30min后,濾去液體。加入80ml四氯化鈦,升溫至120℃,在120℃維持30min后濾去液體,重復上述操作一次。最后用己烷對所得到的固體洗滌5次(己烷用量為80ml/次)。真空干燥,得到對比催化劑。
2.催化烯烴聚合
在5L的不銹鋼高壓反應釜中,在氮氣保護下,向反應釜中依次加入5ml的三乙基鋁的己烷溶液(濃度為0.5mmol/ml)、1ml的甲基環(huán)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己烷溶液(濃度為0.1mmol/ml)和9mg實施例1-5制備的用于烯烴聚合的催化劑。關閉高壓釜,加入1.5L氫氣(或5.0L氫氣,或8.0L氫氣,標準體積)和2.3L的液體丙烯。升溫至70℃,反應1小時。降溫,卸壓,出料,干燥,得到聚合物粉料,結果如表1。
表1
表1列出了,以實施例1-6和對比例所制備的催化劑用于催化丙烯聚合反應時的聚合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加合物為載體制備的催化劑,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獲得的載體制備的催化劑用于催化丙烯聚合時,顯示出更加優(yōu)異的氫調(diào)敏感性和更高的立體定向能力,催化劑的氫調(diào)能力與立體定向能力之間達到了更好的平衡,也就是說在高氫濃度下得到的具有更高熔融指數(shù)的聚合物仍具有較高的等規(guī)指數(shù);另外,由本發(fā)明所得的催化劑催化丙烯聚合所得聚合物顆粒形態(tài)良好,還能降低聚合物的堆密度,基本無異形料的出現(xiàn)。
總之,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備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用于丙烯聚合反應時,顯示更優(yōu)的氫調(diào)敏感性和更高的立體定向能力,獲得了催化劑氫調(diào)能力與立體定向能力之間的良好平衡性,綜合性能更好。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的變型也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具體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其同樣應該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