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分子病理學與免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豬瘟(CSF)是由豬瘟病毒(CSFV)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豬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列為烈性傳染病,也是我國農(nóng)業(yè)部規(guī)定的一類傳染病。CSFV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成員之一,其基因組為線狀單股正鏈RNA,可以編碼12種成熟病毒蛋白,其中C、Erns、E1和E2為結構蛋白,其余為非結構蛋白。結構蛋白Erns、E1和E2在病毒對宿主細胞的識別、吸附及病毒抗原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CSFV結構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此三種蛋白上。
病毒配體通常是指與病毒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病毒表面分子,即病毒的吸附蛋白。病毒受體是指位于宿主細胞表面能夠識別病毒配體并與之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分子復合物。病毒配體與靶細胞表面病毒受體的特異性結合是病毒感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阻斷這兩者的結合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性疾病感染的發(fā)生。近年來,以病毒受體或病毒配體作為抗病毒藥物的靶點,篩選抗病毒的多肽藥物和疫苗成為研究的熱點。
中國專利公開了豬瘟病毒CSFV E2蛋白配體表位多肽及其應用(CN2011101126535),其公開的多肽氨基酸序列為VHASDERLGPMPCRPKEIGSSAGPVRKTSCTFNYAKTGKNKYYEPRDSYF,其分子量為5.73kDa;并以PK-15細胞為靶細胞,通過CSFV的感染、收獲,測定了CSFV的TCID50和感染比,進行合成多肽與靶細胞的結合試驗、病毒阻斷試驗和多肽阻斷CSFV感染靶細胞的試驗,篩選了特異性結合靶細胞的能夠抑制病毒感染的配體表位多肽,對CSFV E2蛋白配體表位進行了初步定位。但是由于上述專利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較長,配體定位不夠精確,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合成成本過高,其應用推廣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對配體表位多肽的精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尚未見E2蛋白配體表位精確定位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及其應用,該多肽可以有效結合PK-15細胞,并且SE241和PK-15細胞的結合可以被CSFV阻斷,確定SE241為CSFV結合靶細胞的配體表位。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所述的多肽SE241的氨基酸序列為:VHASDERLGPMPCRPKEIGSSAGPVRKTSC。
一種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結合PK-15細胞和CFSV阻斷SE241結合PK-15細胞試驗中的應用。
一種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在抑制CFSV感染PK-15細胞中的應用。
一種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在研制抑制CSFV感染靶細胞的藥物或疫苗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設計合成位于SE24多肽上的短肽,得到了多肽SE241。多肽SE241與PK-15細胞的結合和阻斷試驗顯示,多肽SE241結合PK-15細胞的平均熒光強度顯著高于FITC對照組,CSFV阻斷SE241結合PK-15細胞的平均熒光強度明顯低于結合試驗,證實多肽SE241能夠有效結合PK-15細胞,并且SE241和PK-15細胞的結合可以被CSFV阻斷,確定SE241為CSFV結合靶細胞的配體表位。同時,本發(fā)明SE241結合PK-15細胞平均熒光強度高于SE24,被CSFV阻斷效果顯著高于SE24,證明配體表位SE241特異性比SE24強。
2、本發(fā)明公開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較短,對豬瘟病毒結合靶細胞的配體表位進一步精確定位,在實際應用中比現(xiàn)有技術公開的多肽成本大幅降低。
3、本發(fā)明通過結合試驗和阻斷試驗相互印證,CSFV與PK-15細胞的病毒受體結合后,阻止了多肽與病毒受體的結合,進而證明多肽SE241和CSFV結合在同類細胞受體。提示該多肽是預防和治療豬瘟的理想藥物靶標,為進一步開發(fā)和研制新型抗病毒藥物和疫苗奠定基礎。同時為豬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
附圖說明
圖1為細胞免疫化學染色技術檢測培養(yǎng)繁殖的CSFV(200×)。圖中,A為感染CSFV的PK-15細胞;B為空白對照細胞。
圖2為多肽SE241的LC-MS/MS圖譜。橫坐標表示離子的質(zhì)荷比值(m/z),縱坐標表示離子流的強度(最強離子流強度為100%)。
圖3為多肽SE241與PK-15細胞結合與阻斷試驗結果。圖中,A為FITC對照;B為多肽SE241與PK-15細胞結合;C為CSFV阻斷多肽SE241與PK-15細胞的結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發(fā)明對所用的豬瘟病毒石門株(細胞毒)進行多項指標測定,以確定該株石門株(細胞毒)CSFV能夠滿足本發(fā)明的使用要求。
1、CSFV的ELISA效價測定
將豬瘟病毒石門株(細胞毒)感染培養(yǎng)好的單層PK-15細胞,37℃經(jīng)48-56h培養(yǎng)后收獲病毒,反復凍融3次破碎細胞裂解出病毒,4℃、3000rpm離心10min,棄去沉淀,上清即為繁殖病毒液。用豬瘟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SERELISA HCV Ag Mono Indirect產(chǎn)品)檢測收獲的病毒液。將病毒液1:50、1:100、1:200、1:400倍稀釋,每個稀釋度均做6個重復,檢測結果見表1。以與陰性對照OD450值的比值為2.2倍且總值≥0.2的稀釋度為病毒的效價,從表中可以看出,病毒液的效價為1:200。
表1檢測豬瘟病毒的效價
注:“+”代表陽性,“-”代表陰性。
2、CSFV的TCID50測定
檢測病毒培養(yǎng)物的感染力,即毒力。病毒毒力的測定有2種方法,一種方法是采用實驗動物測定半數(shù)致死量(LD50)或在雞胚上測定半數(shù)雞胚感染量(ELD50);另一種方法是在組織細胞上測定半數(shù)細胞培養(yǎng)物感染量(TCD50又稱TCID50)。TCID50可以用Reed-Muench兩氏法、內(nèi)插法、Karber法計算。本發(fā)明采用固定PK-15細胞稀釋病毒法計算繁殖病毒的TCID50,結果見表2,在病毒液稀釋度為10-1、10-2、10-3時,接種的4孔細胞全部感染,稀釋度為10-4是,有2孔感染,稀釋度為10-5、10-6時全部不感染,正常細胞作為空白對照全部不感染。按照上述試驗結果利用Reed-Muench兩氏法計算TCID50。
表2固定PK-15細胞稀釋病毒法計算CSFV的TCID50
本試驗中高于50%病毒稀釋度的對數(shù)為–3,距離比例為0.5,稀釋度對數(shù)之間的差為–1。
LogTCID50=0.5×(–1)+(–3)=–3.5
TCID50=10-3.5,含義為將病毒液稀釋103.5倍,每孔接種100μL病毒液,可使半數(shù)細胞發(fā)生感染。
3、CSFV感染復數(shù)(MOI)的測定
感染復數(shù)或感染比(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指在一個系統(tǒng)中感染病毒的細胞數(shù)與細胞總數(shù)之比。將2×TCID50CSFV感染PK-15細胞后,用細胞免疫化學染色技術檢測培養(yǎng)繁殖的CSFV,CSFV感染PK-15細胞后顯棕紅色(圖1A),正常對照PK-15細胞不顯色(圖1B)。計算MOI時要計數(shù)感染細胞和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每孔的細胞總數(shù),然后分析試驗結果。細胞計數(shù)時,取一滴細胞懸液于細胞計數(shù)板上,在倒置顯微鏡下計算斜對角線上四個大方格里的細胞總數(shù),計算公式為:
每孔細胞總數(shù)=n/4×稀釋倍數(shù)×104×細胞液毫升數(shù)(n為四個大方格的細胞總數(shù))。
結果: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感染的每孔細胞平均數(shù)為150個;計數(shù)板四個大方格的細胞總數(shù)為280個,每孔細胞液毫升數(shù)為0.1ml,稀釋倍數(shù)為10-1倍,經(jīng)計算得知每孔細胞的總數(shù)為7.0×103個,所以培養(yǎng)繁殖病毒的MOI為:1:47。
4、結論
通過測定CSFV的ELISA效價、TCID50和感染復數(shù)(MOI),證實了該株石門株(細胞毒)CSFV可以滿足本發(fā)明研究的需要。
實施例2、合成多肽
研究表明,多肽SE24(氨基酸序列:CVHASDERLGPMPCRPKEIGSSAGPVRKTSCTFNYAKTGKNKYYEPRDSYF)可以有效結合PK-15細胞,可以有效抑制CSFV感染PK-15細胞,且CSFV可以阻斷SE24結合PK-15細胞,因此證實多肽SE24為豬瘟病毒CSFV E2蛋白配體表位多肽。為進一步精確定位多肽SE24上的配體表位信息,設計并合成了位于多肽SE24上的1條短肽,合成肽SE241的LC-MS/MS圖譜見圖2,序列如下:
SE241:VHASDERLGPMPCRPKEIGSSAGPVRKTSC(SEQ ID NO:1)
實施例3、SE241與PK-15細胞的結合和阻斷試驗
取生長良好的PK15細胞,PBS洗3次,用1%胰蛋白酶進行消化細胞,約消化1min,棄掉消化液,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進行懸浮,1000rpm離心5min,用適量PBS重懸PK15細胞,計數(shù),調(diào)整細胞濃度至1.0×106個/ml,備用。
SE241與PK-15細胞的結合試驗:
將上述PK15細胞懸液(細胞濃度為1.0×106個/ml),混合均勻置于EP管中,每管中100μl,即每管中細胞數(shù)達到1.0×105個。于管中加入多肽SE241(已FITC標記)使SE241終濃度達到0.2mg/ml,同時設FITC陽性對照,做三個重復,冰上避光作用2h,PBS洗3次,每次洗1000rpm離心5min,最后一次離心后加800μl PBS重懸細胞,流式細胞儀檢測,計數(shù)10000個細胞,判定分析結果。
CSFV阻斷SE241與PK15細胞結合試驗:
取1.0ml上述PK15細胞懸液(細胞濃度為1.0×106個/ml),加200μl TCID50為10-3.5的CSFV液,混合均勻,4℃作用40min。離心棄掉CSFV液,再用PBS洗2次,最后用PBS重懸細胞,混合均勻后分裝于EP管中,使每管中細胞數(shù)達到1.0×105個。
于管中加入多肽SE241(已FITC標記)使SE241終濃度達到0.2mg/ml,同時設FITC陽性對照,做三個重復,冰上避光作用2h,PBS洗3次,每次洗1000rpm離心5min,最后一次離心后加800μl PBS重懸細胞,流式細胞儀檢測,計數(shù)10000個細胞,判定分析結果。
結合試驗和阻斷試驗結果表明,多肽SE241結合PK-15細胞的平均熒光強度顯著高于FITC陽性對照組,CSFV阻斷SE241結合PK-15細胞的平均熒光強度明顯低于結合試驗(圖3、表3),證實多肽SE241可以有效結合PK-15細胞,并且SE241和PK-15細胞的結合可以被CSFV阻斷,確定SE241為CSFV結合靶細胞的配體表位。進一步精確了CSFV結合靶細胞的配體表位信息,為研制抑制CSFV感染靶細胞的藥物或疫苗奠定基礎。
表3多肽SE241與PK-15細胞結合和CSFV阻斷多肽結合試驗結果
注: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標注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SE24、SE241多肽與PK-15細胞結合和CSFV阻斷多肽結合試驗結果比較
注: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標注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從表4可以看出SE24、SE241與PK15細胞結合試驗熒光強度差異不顯著,但SE241結合試驗平均熒光強度高于SE24;SE24、SE241被CSFV阻斷試驗熒光強度差異顯著,證明CSFV更有效阻斷SE241和PK15細胞結合。
實施例4、其它短肽的結合驗證
通過以上結合試驗和阻斷試驗結果表明,SE241可以有效結合PK-15細胞,CSFV可以阻斷SE241結合PK-15細胞。為再進一步精確定位SE24多肽上的配體表位信息,設計并合成了位于SE24多肽上的3條短肽,序列如下:
SE24-1:CVHASDERLGPMPCRPKEIG(SEQ ID NO:2)
SE24-2:PKEIGSSAGPVRKTSCTFNYA(SEQ ID NO:3)
SE24-3:TFNYAKTGKNKYYEPRDSYF(SEQ ID NO:4)
上述3條短肽經(jīng)過多次與PK-15細胞的結合試驗,證實此三條短肽不與PK-15細胞結合。
本發(fā)明將SE24多肽設計合成1條短肽SE241后,該短肽仍然與靶細胞結合,且在結合試驗和病毒阻斷結合試驗表明SE241與靶細胞結合和其結合被豬瘟病毒阻斷的效果明顯高于SE24。證明本發(fā)明的多肽SE241具有很好的特異性和精確性。進一步將SE24多肽設計合成3條短肽后,3條短肽均不與靶細胞結合,說明更精確定位CSFV配體表位有待進一步篩選研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最佳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SEQUENCE LISTING
<110> 河南科技學院
<120> 豬瘟病毒配體表位多肽SE241及其應用
<160> 4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3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1
Val His Ala Ser Asp Glu Arg Leu Gly Pro Met Pro Cys Arg Pro Lys
1 5 10 15
Glu Ile Gly Ser Ser Ala Gly Pro Val Arg Lys Thr Ser Cys
20 25 30
<210> 2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2
Cys Val His Ala Ser Asp Glu Arg Leu Gly Pro Met Pro Cys Arg Pro
1 5 10 15
Lys Glu Ile Gly
20
<210> 3
<211> 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3
Pro Lys Glu Ile Gly Ser Ser Ala Gly Pro Val Arg Lys Thr Ser Cys
1 5 10 15
Thr Phe Asn Tyr Ala
20
<210> 4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4
Thr Phe Asn Tyr Ala Lys Thr Gly Lys Asn Lys Tyr Tyr Glu Pro Arg
1 5 10 15
Asp Ser Tyr Ph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