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材料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建筑保溫材料普遍存在保溫性能差、施工工序多、浪費嚴重、防火性能差等現(xiàn)象,如巖棉、玻璃棉、泡沫混凝土、礦棉、等材料雖然防燃燒性能較好但是導熱系數(shù)較差,保溫效果欠佳,遇水還會失效,所以此類建筑材料很難達到理想的隔熱保溫節(jié)能效果,這就大大限制了傳統(tǒng)的建筑保溫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溫效果,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環(huán)保功能,是建筑技能領(lǐng)域和建筑保溫節(jié)能材料領(lǐng)域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該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米微粒60~90份、海泡石30~50份、硅藻土20~30份、滑石粉10~30份、填料40~50份、玻璃空心微球20~30份、脫硫膠粉8~24份、丙烯酸乳液10~20份、高溫樹脂6~18份、聚乙二醇5~15份、消泡劑12~18份、粘合劑5~8份、增稠劑5~10份、防霉劑8~16份、殺菌劑9~12份、阻燃劑2~8份和水。
優(yōu)選地,該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米微粒60份、海泡石30份、硅藻土20份、滑石粉10份、填料40份、玻璃空心微球20份、脫硫膠粉8份、丙烯酸乳液10份、高溫樹脂6份、聚乙二醇5份、消泡劑12份、粘合劑5份、增稠劑5份、防霉劑8份、殺菌劑9份、阻燃劑2份和水。
優(yōu)選地,所述納米微粒為納米二氧化硅微粒、納米二氧化鈦微粒、納米碳酸鈣微粒、納米氧化鎂微粒、納米氧化鐵微粒、納米硫酸鋇微粒、納米碳酸鎂微粒、納米氧化鋁微粒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優(yōu)選地,所述納米微粒粒度為30~50nm。
優(yōu)選地,所述填料為聚丙烯纖維、丙腈纖維、聚酯纖維、紙漿纖維、蛋白質(zhì)纖維、尼龍纖維、木漿纖維、粘膠纖維、聚酰胺纖維、麻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優(yōu)選地,所述粘合劑為聚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鹽、聚苯乙烯、苯丙乳液、聚馬來酸酐、聚氟碳樹脂、聚氯乙烯。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納米微粒、海泡石、硅藻土、滑石粉、填料、玻璃空心微球、脫硫膠粉放入球磨機,球磨20~3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和聚乙二醇置于攪拌機中進行攪拌1~2h,再進行超聲分散20~30min,得到混合物;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置于反應釜中,加熱至60~80℃,保持20~40min,再加入丙烯酸乳液、高溫樹脂,以1000~1200r/min攪拌反應40~6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15~25℃;
步驟3:將消泡劑、粘合劑、增稠劑、防霉劑、殺菌劑、阻燃劑和水加入到步驟2所得混合物中,加熱至50~80℃,以轉(zhuǎn)速1200~1500r/min攪拌,得到所述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的攪拌時間為40~80min。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本中加入的納米微粒和玻璃空心微球使得保溫涂料具備了不燃燒性,使得涂料具有超微含氣閉孔空間,超微含氣閉孔空間能產(chǎn)生良好的隔熱和儲熱保溫效應;本發(fā)明制備得到的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使用方便,并具有低導熱、保溫、阻燃、環(huán)保和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該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米微粒60份、海泡石30份、硅藻土20份、滑石粉10份、填料40份、玻璃空心微球20份、脫硫膠粉8份、丙烯酸乳液10份、高溫樹脂6份、聚乙二醇5份、消泡劑12份、粘合劑5份、增稠劑5份、防霉劑8份、殺菌劑9份、阻燃劑2份和水。
所述納米微粒為納米二氧化硅微粒、納米二氧化鈦微粒、納米碳酸鈣微粒、納米氧化鎂微粒、納米氧化鐵微粒、納米硫酸鋇微粒、納米碳酸鎂微粒、納米氧化鋁微粒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所述納米微粒粒度為30nm。
所述填料為聚丙烯纖維、丙腈纖維、聚酯纖維、紙漿纖維、蛋白質(zhì)纖維、尼龍纖維、木漿纖維、粘膠纖維、聚酰胺纖維、麻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劑為聚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鹽、聚苯乙烯、苯丙乳液、聚馬來酸酐、聚氟碳樹脂、聚氯乙烯。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納米微粒、海泡石、硅藻土、滑石粉、填料、玻璃空心微球、脫硫膠粉放入球磨機,球磨2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和聚乙二醇置于攪拌機中進行攪拌1h,再進行超聲分散20min,得到混合物;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置于反應釜中,加熱至60℃,保持20min,再加入丙烯酸乳液、高溫樹脂,以1000r/min攪拌反應4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15℃;
步驟3:將消泡劑、粘合劑、增稠劑、防霉劑、殺菌劑、阻燃劑和水加入到步驟2所得混合物中,加熱至50℃,以轉(zhuǎn)速1200r/min攪拌,得到所述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
所述步驟3中的攪拌時間為40min。
實施例2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該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米微粒75份、海泡石45份、硅藻土25份、滑石粉20份、填料45份、玻璃空心微球25份、脫硫膠粉16份、丙烯酸乳液15份、高溫樹脂12份、聚乙二醇10份、消泡劑15份、粘合劑7份、增稠劑7份、防霉劑12份、殺菌劑10份、阻燃劑2~8份和水。
所述納米微粒為納米二氧化硅微粒、納米二氧化鈦微粒、納米碳酸鈣微粒、納米氧化鎂微粒、納米氧化鐵微粒、納米硫酸鋇微粒、納米碳酸鎂微粒、納米氧化鋁微粒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所述納米微粒粒度為40nm。
所述填料為聚丙烯纖維、丙腈纖維、聚酯纖維、紙漿纖維、蛋白質(zhì)纖維、尼龍纖維、木漿纖維、粘膠纖維、聚酰胺纖維、麻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劑為聚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鹽、聚苯乙烯、苯丙乳液、聚馬來酸酐、聚氟碳樹脂、聚氯乙烯。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納米微粒、海泡石、硅藻土、滑石粉、填料、玻璃空心微球、脫硫膠粉放入球磨機,球磨25min后,將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和聚乙二醇置于攪拌機中進行攪拌1.5h,再進行超聲分散25min,得到混合物;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置于反應釜中,加熱至70℃,保持30min,再加入丙烯酸乳液、高溫樹脂,以1100r/min攪拌反應5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20℃;
步驟3:將消泡劑、粘合劑、增稠劑、防霉劑、殺菌劑、阻燃劑和水加入到步驟2所得混合物中,加熱至65℃,以轉(zhuǎn)速1350r/min攪拌,得到所述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
所述步驟3中的攪拌時間為60min。
實施例3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該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米微粒90份、海泡石50份、硅藻土30份、滑石粉30份、填料50份、玻璃空心微球30份、脫硫膠粉24份、丙烯酸乳液20份、高溫樹脂18份、聚乙二醇15份、消泡劑18份、粘合劑8份、增稠劑10份、防霉劑16份、殺菌劑12份、阻燃劑8份和水。
所述納米微粒為納米二氧化硅微粒、納米二氧化鈦微粒、納米碳酸鈣微粒、納米氧化鎂微粒、納米氧化鐵微粒、納米硫酸鋇微粒、納米碳酸鎂微粒、納米氧化鋁微粒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所述納米微粒粒度為50nm。
所述填料為聚丙烯纖維、丙腈纖維、聚酯纖維、紙漿纖維、蛋白質(zhì)纖維、尼龍纖維、木漿纖維、粘膠纖維、聚酰胺纖維、麻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劑為聚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鹽、聚苯乙烯、苯丙乳液、聚馬來酸酐、聚氟碳樹脂、聚氯乙烯。
一種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納米微粒、海泡石、硅藻土、滑石粉、填料、玻璃空心微球、脫硫膠粉放入球磨機,球磨3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和聚乙二醇置于攪拌機中進行攪拌2h,再進行超聲分散30min,得到混合物;
步驟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置于反應釜中,加熱至80℃,保持40min,再加入丙烯酸乳液、高溫樹脂,以1200r/min攪拌反應60min后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25℃;
步驟3:將消泡劑、粘合劑、增稠劑、防霉劑、殺菌劑、阻燃劑和水加入到步驟2所得混合物中,加熱至80℃,以轉(zhuǎn)速1500r/min攪拌,得到所述含有納米微粒的保溫建筑涂料。
所述步驟3中的攪拌時間為80min。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