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摩托車充氣輪胎,特別是指一種用于泥草地上摩托車輪胎胎面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為了確保其牽引性能,輪胎胎面一般采用塊狀花紋設計(如圖4),各花紋塊11’沿輪胎周向及輪胎軸向隔開間隔地配置,如此設置能夠增大花紋塊在泥草地路面行駛時的陷入量從而發(fā)揮高的驅動力,同時隔開的花紋塊11’的胎面溝10’的寬度較寬,能夠防止泥草的阻塞。但是該花紋塊的形狀及排布較規(guī)則,周向邊緣成分較低,無法有效破除泥草,當輪胎在行駛時,牽引性及抗側滑性能不佳,影響行駛的安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輪胎在泥草地路面上行駛時具有較佳的牽引性和抗側滑性能的摩托車輪胎胎面結構。
通過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胎面結構優(yōu)化設計,能夠提高輪胎在泥草地路面上行駛時的牽引性和抗側滑性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胎面,其包括一中心區(qū)域和左右兩個胎肩區(qū)域;其中中心區(qū)域分布有對稱交錯排列的中心花紋塊;各胎肩區(qū)域分布有胎肩花紋塊,各胎肩花紋塊是設同向的兩中心花紋塊之間,并且左右兩胎肩區(qū)域的胎肩花紋塊呈對稱交錯排列;所述中心花紋塊形成一與輪胎軸向平行且橫跨胎面中心線的橫腳及一沿橫腳外側向上向外延伸的斜腳;所述胎肩花紋塊是形成一“√”字型,其靠輪胎胎面中心的內側邊緣與中心花紋塊的斜腳外側邊緣平行,胎肩花紋塊的靠胎面中心的內端腳的長度大于靠胎肩的外端腳的長度。
所述中心區(qū)域寬度設置為胎面總寬度的45%~60%,中心區(qū)域的花紋陸比設置低于胎肩區(qū)域的花紋陸比。
所述胎面花紋的整體陸比優(yōu)選設置為40%~55%。
所述中心花紋塊橫向的總長度設置為胎面總寬度的25%~40%,而中心花紋塊橫腳的長度設置為胎面總寬度的10%~25%,其橫跨過胎面中心線的長度為胎面總寬度的3%~8%。
所述對稱交錯的兩中心花紋塊及兩胎肩花紋塊構成一個花紋周期;呈對稱交錯的兩中心花紋塊之間的距離設置為一個花紋周期的周向長度的10%~25%。
所述中心花紋塊斜腳與橫腳形成的傾斜角設置為120°~160°。
所述中心花紋塊的橫腳上增加直線的細溝槽,細溝槽與輪胎周向平行設置。
所述對稱交錯的兩中心花紋塊及兩胎肩花紋塊構成一個花紋周期;胎肩花紋塊與中心花紋塊之間的距離設置為一個花紋周期的周向長度15%~30%。所述胎肩花紋塊內端腳與外端腳之間的夾角設置為90°~180°。
所述胎肩花紋塊的內端腳上增加細溝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主要通過泥草地用輪胎胎面花紋結構優(yōu)化設計,即胎面由左右對稱交錯的中心花紋塊以及左右對稱交錯排列的胎肩花紋塊構成,并且各花紋塊均由形成夾角的兩端腳構成,其中中心花紋塊靠胎面中心的橫腳與輪胎軸向平行并橫跨胎面中心,中心花紋塊沿橫腳外側向上向外延伸的斜腳可提供較好的邊緣效果,有效破除路面的泥草,發(fā)揮較佳的牽引性能;胎肩花紋塊靠胎面中心的內側邊緣與中心花紋塊斜腳外側邊緣平行,胎肩花紋塊的內端腳長度大于外端腳長度,可提高輪胎周向邊緣成分,提高轉彎性能,有效防止側滑。如此整體設置,可有效提高輪胎在泥草地路面上行駛時的牽引性和抗側滑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胎面花紋結構;
圖2為圖1中的中心花紋塊結構;
圖3為圖1中的胎肩花紋塊結構;
圖4為現(xiàn)有技術的泥草地用摩托車充氣輪胎胎面花紋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解釋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胎面,其包括一中心區(qū)域A和左右兩個胎肩區(qū)域B。所述中心區(qū)域A分布有對稱交錯排列的中心花紋塊11;各胎肩區(qū)域B分布有胎肩花紋塊12,各胎肩花紋塊12是設在同向的兩中心花紋塊11之間,并且左右兩胎肩區(qū)域B的胎肩花紋塊12呈對稱交錯排列;對稱交錯的兩中心花紋塊11及兩胎肩花紋塊12構成一個花紋周期。各中心花紋塊11與胎肩花紋塊12均由形成夾角的兩端腳構成。
所述中心區(qū)域A寬度設置為胎面總寬度TW的45%~60%,中心區(qū)域A的花紋陸比設置低于胎肩區(qū)域B的花紋陸比,花紋的整體陸比優(yōu)選設置為40%~55%。所述的花紋陸比是指花紋塊的接地面積與花紋總面積(花紋塊加花紋溝的面積之和)之間的比值。
配合圖2所示,所述中心區(qū)域A各中心花紋塊11形成一與輪胎軸向平行的橫腳111及一沿橫腳111外側向上向外延伸的斜腳112,橫腳111的內側邊形成有凸腳113;對稱交錯的中心花紋塊11的橫腳111是橫跨胎面中心線。
所述中心花紋塊11橫向的總長度L設置為胎面總寬度TW的25%~40%,而中心花紋塊11橫腳111的長度L1設置為胎面總寬度TW的10%~25%,其橫跨過胎面中心線的長度L2為胎面總寬度TW的3%~8%;呈對稱交錯的兩中心花紋塊11之間的距離L3設置為一個花紋周期的周向長度的10%~25%,可確保牽引和制動性能。中心花紋塊11斜腳112與橫腳111形成的傾斜角α設置為120°~160°,可提供較好的邊緣效果,有效破除路面的泥草,發(fā)揮較佳的牽引性能。
另在中心花紋塊11的橫腳111上增加直線的細溝槽14,細溝槽14與輪胎周向平行設置,可提升直線行駛穩(wěn)定性能。
配合圖1、3所示,所述胎肩花紋塊12是形成一“√”字型,其靠輪胎胎面中心的內側邊緣C與中心花紋塊11的斜腳112外側邊緣D平行,為確保其排水性能,胎肩花紋塊12與中心花紋塊11之間的距離L4設置為一個花紋周期的周向長度15%~30%。為確保周向邊緣成分,提高轉彎性能,有效防止側滑,胎肩花紋塊12的靠胎面中心的內端腳121的長度大于靠胎肩的外端腳122的長度,內端腳121與外端腳122之間的夾角β為90°~180°。
另為分散胎肩花紋塊12的應力集中,在胎肩花紋塊12的內端腳121上增加細溝槽13。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泥草地用摩托車輪胎的胎面由左右對稱交錯的中心花紋塊11以及左右對稱交錯排列的胎肩花紋塊12構成,并且各花紋塊均由形成夾角的兩端腳構成,其中中心花紋塊11靠胎面中心的橫腳111與輪胎軸向平行并橫跨胎面中心,中心花紋塊11沿橫腳外側向上向外延伸的斜腳112可提供較好的邊緣效果,有效破除路面的泥草,發(fā)揮較佳的牽引性能;胎肩花紋塊12靠胎面中心的內側邊緣與中心花紋塊11斜腳112外側邊緣平行,胎肩花紋塊12的內端腳121長度大于外端腳122長度,可提高輪胎周向邊緣成分,提高轉彎性能,有效防止側滑。如此整體設置,可有效提高輪胎在泥草地路面上行駛時的牽引性和抗側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