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洪水是由暴雨、急驟融冰化雪、風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xiàn)象。當流域內發(fā)生暴雨或融雪產(chǎn)生徑流時,都依其遠近先后匯集于河道的出口斷面處。當近處的徑流到達時,河水流量開始增加,水位相應上漲,洪水起漲。中國是一個水災頻發(fā)國家,每年因災造成大量財產(chǎn)損失與人員傷亡,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暴雨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車輛數(shù)量迅速增加,因此城市洪水中車輛滑移失穩(wěn)后引起的災害十分嚴重,直接或間接危害洪泛區(qū)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隨著汽車普及程度的提高,汽車在突發(fā)性洪水中被沖走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現(xiàn)有技術中,普通車輛在設計制造時沒有考慮到道路積水的情況,在突遇降雨或未知水域時,容易導致汽車被沖走,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
現(xiàn)有技術中的解決方法是,在轎車本體的四周設置安全氣囊,可在遇到洪水時打開安全氣囊,使轎車漂浮在水中。但是該方法較為復雜,安全氣囊在平時缺少實用性。還有一些方法中采用防止汽車被水淹的浮力保護裝置,也是通過提供浮力防止汽車在洪水來臨時被水淹,雖然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汽車被水淹,但是無法有效防止汽車被沖走的根本問題,汽車被洪水沖走后依然會造成財產(chǎn)損失。如圖1所述,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采用高停車平臺防止汽車被洪水淹沒的方式,主要是采用高停車平臺的方式預防洪水,但是應用范圍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入智能控制水裝置入水,從而增加汽車重力,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
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入水裝置;
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
與所述傳感器連接,用于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
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的壓力發(fā)生器;
分別與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連接,用于提供電源的電控單元。
更進一步,固定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后備箱中的油箱備用裝置,在所述油箱備用裝置中包括:用于儲放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的存放器,與所述存放器連接用以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所述油箱備用裝置的動力器,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輸送軟管與所述汽車油箱相連。
更進一步,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所述進油口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和側壁連接孔。
更進一步,所述存放器是由耐油軟體橡膠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軟體油箱。
更進一步,所述傳感器包括:水位傳感器和水壓傳感器,
所述水位傳感器,設置于汽車前保險杠和/或后保險杠上,用以檢測汽車前后端的水位數(shù)值;并將水位數(shù)值反饋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水壓傳感器,用以根據(jù)對汽車的水壓受力分解,分別檢測汽車所受到的:重力、浮力、支持力、拖曳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更進一步,所述入水裝置,包括通過開設于所述汽車底盤底部開孔固定的塞體,所述塞體經(jīng)過所述壓力發(fā)生器產(chǎn)生氣壓的觸發(fā)后自動彈開。
更進一步,通過車內的汽車儀表電控單元將供電開關和電量控制信號通過CAN總線傳遞給電控單元。
更進一步,所述入水裝置包括5個,所述5個入水裝置分別設置于所述汽車發(fā)動機下護板、所述汽車后保險杠下端、所述汽車前保險杠下端、所述汽車左側后開門下端、所述汽車右側后開門下端。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入水裝置,打開所述汽車的油箱并與油箱備用裝置連接,將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輸送軟管與所述汽車油箱相連,通過存放器儲放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的存放器,以及與所述存放器連接的動力器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所述油箱備用裝置;
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
通過安裝與所述傳感器連接控制器,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
根據(jù)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的且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壓力發(fā)生器,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的壓力發(fā)生器;
通過電控單元,分別與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連接,提供電源。
本發(fā)明中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所述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所述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中的控制器通過RS232接口與上位機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由于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入水裝置,可以在突遇降雨或洪水爆發(fā)時,根據(jù)智能部署自主進行入水,從而提前增加汽車的重力。由于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通過傳感器能夠對汽車附近的水位/水量進行實時檢測,實現(xiàn)水位和水壓的數(shù)據(jù)采集與監(jiān)控功能。由于與所述傳感器連接,用于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通過控制器能夠對傳感器的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處理和計算,并將得到的對應指令信號進行分發(fā)。由于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的壓力發(fā)生器。通過壓力發(fā)生器和入水裝置的配合,能夠對入水裝置是否開始進水進行智能控制,從而使駕駛員不必擔心無法確認開啟入水裝置的時機。由于分別與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連接,用于提供電源的電控單元,通過所述電控單元給元件進行充電,保證了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的高度智能化。
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方法,由于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入水裝置,打開所述汽車的油箱并與油箱備用裝置連接,將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輸送軟管與所述汽車油箱相連,通過存放器儲放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的存放器,以及與所述存放器連接的動力器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所述入水裝置能夠將水提前放入汽車殼體內,用以增加汽車的自身重力,通過所述油箱備用裝置能夠將汽車的油箱中剩余的用油抽出并存放,從而在汽車油箱蓋打開時,能夠將水提前引流進入汽車殼體內,同樣也能夠增加汽車的自身重力。
由于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通過安裝與所述傳感器連接控制器,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根據(jù)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的且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壓力發(fā)生器,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的壓力發(fā)生器;通過所述傳感器、控制器以及壓力發(fā)生器實現(xiàn)提前入水的智能控制,流程自動化、反應速度快,符合緊急發(fā)水或者強降雨的情況下對汽車形成重力增量,而從防止汽車被沖走。通過電控單元,分別與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連接,提供電源。
3)本發(fā)明中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所述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所述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中的控制器通過RS232接口與上位機連接。由于所述上位機可以是車載中控或者導航設備,所以在該汽車上就能夠直接實現(xiàn)對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的調控,通過本發(fā)明中帶有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的汽車,有效防止汽車被沖走的根本問題,降低汽車被洪水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采用高停車平臺防止汽車被洪水淹沒的方式。
圖2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油箱備用裝置與車內油箱連接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5(a)-圖5(c)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從充滿油到排出油的變化過程示意圖。
圖6是圖2中的傳感器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2的入水裝置中塞體與壓力發(fā)生器的關系示意圖。
圖8是圖7中的塞體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塞體在汽車底盤底部的分布示意圖。
圖10是圖2中電控單元與CAN總線連接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12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示意圖。
圖13所示是圖3中的油箱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2中的蓄水部中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15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16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17是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18是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2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入水裝置101;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102;與所述傳感器102連接,用于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101,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101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103;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101內部,與所述控制器103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103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101的壓力發(fā)生器104;分別與所述入傳感器102、所述控制器103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104連接,用于提供電源的電控單元。
在本實施例中入水裝置101的可以在突遇降雨或洪水爆發(fā)時,根據(jù)智能部署自主進行入水,從而提前增加汽車的重力,有效防止被洪水沖走。通過傳感器102能夠對汽車附近的水位/水量進行實時檢測,實現(xiàn)水位和水壓的數(shù)據(jù)采集與監(jiān)控功能。通過控制器103能夠對傳感器的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處理和計算,并將得到的對應指令信號進行分發(fā)。通過壓力發(fā)生器104和入水裝置101的配合,能夠對入水裝置101是否開始進水進行智能控制,從而使駕駛員不必擔心無法確認開啟入水裝置的時機。
基于上述技術特征,本實施例中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入智能控制水裝置入水,從而增加汽車重力,有效防止汽車被水沖走。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中主要通過浮力,將車輛進行漂浮處理的方案,本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主動進行進水,從而增加汽車的承重,通過重力克服水的浮力以及其它沖擊力等。
請參考圖3-圖4,其中圖3是本發(fā)明中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油箱備用裝置與車內油箱連接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了:入水裝置101、傳感器102、控制器103、壓力發(fā)生器104以及電控單元105,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后備箱中的油箱備用裝置2,在所述油箱備用裝置2中包括:用于儲放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的存放器201,與所述存放器連接用以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所述油箱備用裝置的動力器202,所述油箱備用裝置2通過輸送軟管203與所述汽車油箱相連。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還可以包括無線裝置,通過與用戶智能終端相連接,可以實現(xiàn)對壓力發(fā)生器104的遠程控制,從而更加及時的對增加入水口,從而進一步增加汽車的重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領技術人員能夠明了,所述控制器103是指MCU,是把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的頻率與規(guī)格做適當縮減,并將內存(memory)、計數(shù)器(Timer)、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接口,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領技術人員能夠明了,所述電控單元105主要用以在汽車熄火狀態(tài)下提供提供電能。通過與汽車內的電瓶連通,即可實現(xiàn)。電瓶充電有兩種方法:一是快速充電,二是慢充電。汽車電瓶快速充電。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電控單元105是ECU。
在一些實施例中,動力器202包括但不限馬達或者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輸送軟管203是由耐油軟體橡膠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輸油管。
在本實施例中,避免由于水量過大將汽車沖走的風險,同時由于油箱備用裝置2,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油箱備用裝置,有效避免由于發(fā)動機涉水以及混合機油而造成汽車損壞。
如圖3所示,所述油箱備用裝置2與汽車的油箱連接,汽車油箱直接與汽車的發(fā)動機相連。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所述入水裝置101能夠將水提前放入汽車殼體內,用以增加汽車的自身重力,通過所述油箱備用裝置能夠將汽車的油箱中剩余的用油抽出并存放,從而在汽車油箱蓋打開時,能夠將水提前引流進入汽車殼體內,同樣也能夠增加汽車的自身重力。通過油箱備用裝置2能夠將汽車的油箱中剩余的用油抽出,同時將水通過汽車油箱蓋打開時引流如水至油箱中,從而也能夠增加汽車的重量,通過重力增量實現(xiàn)克服洪水的壓力或者其它沖擊力。
圖5(a)-圖5(c)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從充滿油到排出油的變化過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了:入水裝置101、傳感器102、控制器103、壓力發(fā)生104器以及電控單元105,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后備箱中的油箱備用裝置2。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存放器201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201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通過所述單向閥可以有效克服油體倒流以及隔絕發(fā)送機和油箱。
如圖5(a)所示,是存放器201充滿液體時的狀態(tài)圖,可以看出存放器201被填充滿且具有固定形狀。而通過所述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能夠實現(xiàn)在汽車后備箱中的簡單固定,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用以固定在后備箱的底面,側壁連接孔2013用以固定在后備箱的側面。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存放器201是由耐油軟體橡膠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軟體油箱。通過所述存放器201的軟體構造,能夠實現(xiàn)在后備箱中的按照需要進行壓縮或者膨脹,如圖5(b)、(c)所示。在正常情況下,壓縮在后備箱中,在遇到洪水或者其它突發(fā)情況是,通過進油口2012抽取汽車的油箱中剩余的用油后存放器201膨脹。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明了,存放器201的膨脹體積不大于汽車后備箱的體積。另外耐油軟體橡膠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軟體油箱,由于具有耐油性和密封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免了剩余用油的意外泄漏、降低了污染。
圖6是圖2中的傳感器具體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入水裝置101;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102;與所述傳感器102連接,用于根據(jù)所述傳感器102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101,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101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101的控制器103;
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與所述控制器103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103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101的壓力發(fā)生器104;分別與所述傳感器102、所述控制器103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104連接,用于提供電源的電控單元所述傳感器包括:水位傳感器1021和水壓傳感器1022,所述水位傳感器1021,設置于汽車前保險杠和/或后保險杠上,用以檢測汽車前后端的水位數(shù)值,并將水位數(shù)值反饋至所述控制器。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明了,通過所述水位傳感器1021可檢測到汽車前保險杠和/或后保險杠的水位數(shù)值,從而在控制器中判斷是否超過了設定的水位閾值,若超過了水位閾值,則說明汽車有被沖走的或者被淹沒的危險。所述水壓傳感器1022,用以根據(jù)對汽車的水壓受力分解,分別檢測汽車所受到的:重力、浮力、支持力、拖曳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紤]到洪水作用下車輛失穩(wěn)是因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造成的,即洪水對車輛的拖曳力大于地面提供的摩擦力。
根據(jù)所述水壓傳感器1022的檢測數(shù)據(jù),可按照申請?zhí)枺篊N201610137545.6,《一種洪水作用下車輛穩(wěn)定程度的判別方法》,對上述的重力、浮力、支持力、拖曳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進行受力分析,并設定好水壓傳感器1022的水壓受力分解后的各項閾值參數(shù)。
請參考圖7是圖2的入水裝置中塞體與壓力發(fā)生器的關系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入水裝置101;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的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102;與所述傳感器102連接,用于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101,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101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103;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101內部,與所述控制器103連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103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101的壓力發(fā)生器104;分別與所述入傳感器102、所述控制器103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104連接,用于提供電源的電控單元。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入水裝置104,包括通過開設于所述汽車底盤底部開孔固定的塞體106,所述塞體106經(jīng)過所述壓力發(fā)生器104產(chǎn)生氣壓的觸發(fā)后自動彈開。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塞體106還通過固定鏈條與汽車底盤底部相連接,用以在塞體106被彈出后拴住,以便下次繼續(xù)使用或者重復利用。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通過使用挺桿將汽車抬高一定高度,便于水流灌入。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通過將車內地膠頂起,便于水流灌入。
本領域技術能夠明了地膠是一層防水、易擦洗的保護物。
如圖8所示是圖7中的塞體具體結構示意圖,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塞體106還包括如下的具體結構:吸盤1061、凸起1062以及固定拉扣1063,所述凸起1062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內側與吸盤1061連接,所述固定拉扣1063設置于汽車底盤底部外側與與吸盤1061連接,當超出了閾值則壓力發(fā)生器啟動,所述塞體106經(jīng)過所述壓力發(fā)生器104產(chǎn)生氣壓的觸發(fā)后自動彈開。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塞體106是采用橡膠或者塑料材料的塞體。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塞體106通過汽車底盤底部的開孔進行吸附。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在所述塞體106其外表面涂有可防水的涂料如PU塑膠涂層等,或采用密封性好,保溫性好的橡膠等材料。
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當駕駛員正在汽車附近,且發(fā)生緊急情況時,可以手動拔出塞體106和/或打開郵箱蓋,進行引流入水。
基于上述技術特征,本實施例中的技術效果在于:通過入水裝置101中的塞體106在接收到壓力發(fā)生器104所觸發(fā)的壓力時,由于內部氣壓增大,而使得吸盤1061失去吸附力而被彈出,使得汽車底盤底部的開孔導入水流,增加汽車的重力,克服洪水的沖擊力或者浮力。
如圖9所示是塞體在汽車底盤底部的分布示意圖。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所述入水裝置包括5個,所述5個入水裝置分別設置于所述汽車發(fā)動機下護板、所述汽車后保險杠下端、所述汽車前保險杠下端、所述汽車左側后開門下端、所述汽車右側后開門下端。通過多個入水裝置的設置,可以增大水流流入車輛內的速率,從而今早地填滿汽車,借用車內所包含的水量的重力,克服汽車被水沖走。
如圖10所示,是圖2中電控單元與CAN總線連接示意圖。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通過車內的汽車儀表電控單元將供電開關和電量控制信號通過CAN總線傳遞給電控單元。所述汽車儀表電控單元通過CAN總線與電控單元連接,可以向電控單元發(fā)出控制信號,開啟或關閉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
在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所述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所述汽車防止沖走固定裝置中的控制器通過RS232接口與上位機連接,所述上位機包括但不限于:車輛中控或者車載導航儀器等,該種汽車可以使駕駛員盡快實現(xiàn)引流增重,防止車輛被洪水沖走。
圖1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汽車防止沖走固定方法流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汽車防止沖走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1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入水裝置,打開所述汽車的油箱并與油箱備用裝置連接,將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輸送軟管與所述汽車油箱相連,通過存放器儲放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的存放器,以及與所述存放器連接的動力器將汽車油箱中的剩余用油抽取至所述油箱備用裝置;通過入水裝置將水引流的方法和油箱備用裝置抽取汽車油箱中剩余油量后按照汽車油箱的入油口進行引流的兩種并行方式,可以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給汽車增加重力。
步驟S102在汽車底盤底部設置用于獲取汽車底部水位信息和水壓信息的傳感器;
步驟S103通過安裝與所述傳感器連接控制器,根據(jù)所述傳感器獲取的水位信息以及水壓信息判斷是否彈開入水裝置,并在需要彈開入水裝置時將控制信號發(fā)送至入水裝置的控制器;
步驟S104根據(jù)設置于所述入水裝置內部的且與所述控制器連接壓力發(fā)生器,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發(fā)送的控制信號后,彈開產(chǎn)生氣壓充入所述入水裝置的壓力發(fā)生器;
步驟S105通過電控單元,分別與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連接,提供電源。
通過配置所述傳感器、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壓力發(fā)生器,配合所述入水裝置進行引流,從而智能化實現(xiàn)汽車增重。
如圖12所示是圖3中的油箱備用裝置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設置于所述存放器內部的蓄水部2015,用以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將收集的剩余汽油從出油口2011排出后,在蓄水部2015中迅速引流入水,這樣既可以增加入水的通道,也能夠防止存放器中入水而被損壞或者遭到影響。
如圖13所示是圖3中的油箱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在油箱中增設蓄水部2015,用以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直接在油箱中迅速引流入水,同樣的這樣既可以增加入水的通道,也能夠防止油箱中入水而被損壞或者遭到影響。
如圖14所示是圖12中的蓄水部中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設置于所述存放器內部的蓄水部2015,在正常情況下蓄水部2015為無固定形狀的軟體。
其中,所述圖12—圖14中的蓄水部2015均采用耐油軟體橡膠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的軟體蓄水箱。
如圖15所示,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蓄水部2015與出油口2011連接,用以盛放存放器中的剩余用油,同時可以通過進油口2012引流進入更多的水。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還可以通過蓄水部2015儲放已經(jīng)在存放器中的水,用以讓存放器能夠裝入更大體積的水。
如圖16所示,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蓄水部2015位于所述存放器的底部,并與出油口2011相連,用以將水逆向引流進入到所述蓄水部2015中,同時保證進油口2012可以抽取與發(fā)動機相連的油箱中的剩余使用油體。
如圖17所示,是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蓄水部2015為中間部分膨脹,而兩側具有開口的結構,當緊急情況發(fā)生時,能夠加快汽車的進水。
如圖18所示,是本發(fā)明另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蓄水部安裝位置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存放器的側壁底部設置有出油口2011,在所述存放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油口2012,所述進油口2012通過單向閥與所述輸送軟管的抽油口接通,在所述存放器的底壁和側壁分別設置有油箱底壁連接孔2014和側壁連接孔2013,以及與所述進油口2012相連,蓄水部2015包括多個,一個與蓄水部2015與進油口2011連接,另一個蓄水部2015放置于存放器中,用以在存放器抽取汽油同時引水灌入存放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在油箱中增設多個蓄水部2015,用以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直接在油箱中迅速引流入水和存放剩余用油。同樣的這樣既可以增加入水的通道,也能夠防止油箱中入水而被損壞或者遭到影響。
由上可知,采用蓄水部2015的作用不僅可以臨時存放剩余用油體,還能夠增加存水的體積,在緊急狀態(tài)下能夠大大增加汽車蓄水的能力,在短時間內增加汽車的質量,用以克服水的沖擊力和浮力。
應當理解,本發(fā)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軟件、固件或它們的組合來實現(xiàn)。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多個步驟或方法可以用存儲在存儲器中且由合適的指令執(zhí)行系統(tǒng)執(zhí)行的軟件或固件來實現(xiàn)。例如,如果用硬件來實現(xiàn),和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一樣,可用本領域公知的下列技術中的任一項或他們的組合來實現(xiàn):具有用于對數(shù)據(jù)信號實現(xiàn)邏輯功能的邏輯門電路的離散邏輯電路,具有合適的組合邏輯門電路的專用集成電路,可編程門陣列(PGA),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