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內飾,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用頭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汽車座椅的頭枕,多數(shù)沒有頸部支撐結構。用戶頭部靠在頭枕上后,頸部處于懸空狀態(tài),在長時間的駕駛和乘坐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頸部疲勞酸痛的狀況。為此,不少用戶會在頭枕上加裝頸部支撐墊,這樣不但影響美觀,而且操作麻煩。對于有頸部支撐結構的頭枕,其頸部支撐結構為固定式結構,只能適用于小部分人群。這樣的頸部支撐結構對部分用戶而言過于凸出會導致不適,而對另外一部分用戶而言無法起到支撐頸部的作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座椅用頭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汽車座椅用頭枕,包括結構加強體、頭枕桿、發(fā)泡層和柔性外皮;
所述結構加強體被所述發(fā)泡層包裹,所述發(fā)泡層被所述柔性外皮包裹;所述頭枕桿從下至上穿過所述柔性外皮和所述發(fā)泡層與所述結構加強體連接;
所述結構加強體上開設有滑動腔;所述滑動腔在從頭枕前側指向頭枕后側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滑動腔在所述結構加強體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上開口;所述結構加強體靠近頭枕后側的表面上開設有與所述滑動腔連通的通過孔;
所述汽車座椅用頭枕還包括頂塊和螺桿;
所述頂塊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腔內,所述頂塊上開設有螺紋通孔,所述螺紋通孔在從頭枕前側指向頭枕后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螺桿從后至前穿過所述柔性外皮、所述發(fā)泡層、所述通過孔進入所述滑動腔,并與所述螺紋通孔螺紋配合。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轉動螺桿,螺桿轉動,通過螺桿與頂塊之間的螺紋配合,使頂塊沿著滑動腔滑動。頂塊向頭正前側滑動的過程中,會使抵頂頭枕前側的發(fā)泡層,使頭枕前側形成一個凸出部。這個凸出部即可對用戶的頸部進行支撐。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型體態(tài)調節(jié)頂塊的位置,從而調節(jié)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適合于自身的頸部曲線。
采用本實用新型,不但能夠對用戶頸部進行支撐,而且適用于不同體型體態(tài)的用戶。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具備與所述螺紋通孔配合的螺紋段以及與所述螺紋段連接的光滑段;
所述汽車座椅用頭枕還包括軸承,所述軸承的外表面與所述通過孔的內表面配合,所述軸承的內表面與所述光滑段的外表面配合。
設置軸承,使得螺桿的轉動更加順暢,提高操作便利性。
進一步的,所述光滑段遠離所述螺紋段的端部設置有旋鈕。
設置旋鈕,便于用戶操作螺桿,提高操作便利性。
進一步的,所述發(fā)泡層的后側面開設有凹槽,所述旋鈕位于所述凹槽內。
設置凹槽且使旋鈕位于凹槽中,避免了旋鈕凸出于頭枕。如此,在緊急剎車時,避免后排乘客的頭部直接與旋鈕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進一步的,所述頂塊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為弧形。
頂塊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為弧形,使得頂塊與發(fā)泡層的接觸面積更大,避免發(fā)泡層被頂塊破壞。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轉動螺桿,螺桿轉動,通過螺桿與頂塊之間的螺紋配合,使頂塊沿著滑動腔滑動。頂塊向頭正前側滑動的過程中,會使抵頂頭枕前側的發(fā)泡層,使頭枕前側形成一個凸出部。這個凸出部即可對用戶的頸部進行支撐。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型體態(tài)調節(jié)頂塊的位置,從而調節(jié)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適合于自身的頸部曲線。采用本實用新型,不但能夠對用戶頸部進行支撐,而且適用于不同體型體態(tài)的用戶。
2.設置軸承,使得螺桿的轉動更加順暢,提高操作便利性。
3.設置旋鈕,便于用戶操作螺桿,提高操作便利性。
4.設置凹槽且使旋鈕位于凹槽中,避免了旋鈕凸出于頭枕。如此,在緊急剎車時,避免后排乘客的頭部直接與旋鈕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5.頂塊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為弧形,使得頂塊與發(fā)泡層的接觸面積更大,避免發(fā)泡層被頂塊破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jù)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汽車座椅用頭枕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0-結構加強體,11-滑動腔,12-通過孔,13-軸承,20-頭枕桿,30-發(fā)泡層,31-凹槽,40-柔性外皮,50-頂塊,51-螺紋通孔,60-螺桿,61-旋鈕。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诒緦嵱眯滦陀涊d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座椅用頭枕,包括結構加強體10、頭枕桿20、發(fā)泡層30和柔性外皮40;
所述結構加強體10被所述發(fā)泡層30包裹,所述發(fā)泡層30被所述柔性外皮40包裹;所述頭枕桿20從下至上穿過所述柔性外皮40和所述發(fā)泡層30與所述結構加強體10連接;
所述結構加強體10上開設有滑動腔11;所述滑動腔11在從頭枕前側指向頭枕后側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滑動腔11在所述結構加強體10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上開口;所述結構加強體10靠近頭枕后側的表面上開設有與所述滑動腔11連通的通過孔12;
所述汽車座椅用頭枕還包括頂塊50和螺桿60;
所述頂塊50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滑動腔11內,所述頂塊50上開設有螺紋通孔51,所述螺紋通孔51在從頭枕前側指向頭枕后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螺桿60從后至前穿過所述柔性外皮40、所述發(fā)泡層30、所述通過孔12進入所述滑動腔11,并與所述螺紋通孔51螺紋配合。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轉動螺桿60,螺桿60轉動,通過螺桿60與頂塊50之間的螺紋配合,使頂塊50沿著滑動腔11滑動。頂塊50向頭正前側滑動的過程中,會使抵頂頭枕前側的發(fā)泡層30,使頭枕前側形成一個凸出部。這個凸出部即可對用戶的頸部進行支撐。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型體態(tài)調節(jié)頂塊50的位置,從而調節(jié)凸出部的凸出程度,使得凸出部適合于自身的頸部曲線。
采用本實用新型,不但能夠對用戶頸部進行支撐,而且適用于不同體型體態(tài)的用戶。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螺桿60具備與所述螺紋通孔51配合的螺紋段以及與所述螺紋段連接的光滑段;
所述汽車座椅用頭枕還包括軸承13,所述軸承13的外表面與所述通過孔12的內表面配合,所述軸承13的內表面與所述光滑段的外表面配合。
設置軸承13,使得螺桿60的轉動更加順暢,提高操作便利性。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所述光滑段遠離所述螺紋段的端部設置有旋鈕61。
設置旋鈕61,便于用戶操作螺桿60,提高操作便利性。
實施例4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所述發(fā)泡層30的后側面開設有凹槽31,所述旋鈕61位于所述凹槽31內。
設置凹槽31且使旋鈕61位于凹槽31中,避免了旋鈕61凸出于頭枕。如此,在緊急剎車時,避免后排乘客的頭部直接與旋鈕61碰撞,提高了后排乘客的安全性。
實施例5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所述頂塊50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為弧形。
頂塊50靠近頭枕前側的表面為弧形,使得頂塊50與發(fā)泡層30的接觸面積更大,避免發(fā)泡層30被頂塊50破壞。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