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領域,涉及一種汽車用空氣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在寒冷的冬季,車內溫度很低,汽車內人員會因為寒冷而感到不舒服,尤其是駕駛員,長期處于低溫環(huán)境中容易四肢僵硬,給行車帶來安全隱患,故需要提升車內溫度,使得駕駛員及其他車內乘客處于適宜的溫度環(huán)境中。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汽車用空氣加熱裝置,該裝置能夠提高車內溫度,實現(xiàn)汽車排氣的余熱利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汽車用空氣加熱裝置,包括發(fā)動機的排氣管、與發(fā)動機排氣進行熱交換以提升工作介質溫度的熱交換器、盛容工作介質的儲液箱、將高溫的工作介質冷卻以加熱空氣的空氣加熱器以及為工作介質循環(huán)提供動力的循環(huán)泵;排氣管與熱交換器的進氣口相連通,熱交換器的進液口與儲液箱的出液口相連通;熱交換器的出液口分為兩路,一路與空氣加熱器的進液口相連通,另一路與儲液箱的進液口相連通;循環(huán)泵設置于熱交換器的進液口與儲液箱的出液口之間的管路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
排氣管通過排氣支管與熱交換器的進氣口相連;排氣支管上設置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
排氣支管具有豎立管段,豎立管段上設置有將排氣中攜帶液體初步濾除的過濾裝置,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位于過濾裝置前方。
過濾裝置內設置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之間具有間隙,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所處平面與排氣支管軸線垂直,排氣向前流動。
儲液箱的出液口通過前進液管和熱交換器的進液口相連;熱交換器的出液口通過后進液管和空氣加熱器的進液口相連;空氣加熱器的出液口通過主回液管和儲液箱的進液口相連;后進液管通過輔回液管和儲液箱的進液口相連;車內熱空氣出口通過空氣管道與空氣加熱器連接,空氣加熱器一側設置有為熱空氣輸送提供動力的風扇。
車內熱空氣出口位于前風窗玻璃下方和后風窗玻璃下方。
循環(huán)泵裝設于前進液管上,輔回液管上設置液體流量調節(jié)閥。
熱交換器包括封閉的箱體、箱體內從上到下順次間隔排列的多根換熱管以及箱體內從左到右順次間隔排列的換熱管支撐板,每根換熱管均穿設于全部換熱管支撐板上,換熱管與換熱管支撐板的接觸部焊接固定,相鄰兩根換熱管通過U形管接頭連接.
每根換熱管的外周面為橢圓柱面,橢圓柱面的長軸與前后方向一致,每根換熱管中具有前后方向順次間隔設置的3個工作介質流道,每個工作介質流道的截面為橢圓形.
箱體包括箱本體和頂蓋,箱本體包括左壁板、右壁板、前壁板、后壁板以及底板,頂蓋通過螺栓固定于箱本體上,底板的上表面和頂蓋的下表面上均設置左右方向順次間隔排列的卡槽座,每個卡槽座上具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槽,換熱管支撐板的上邊沿和下邊沿分別位于卡槽座的卡槽內,最上方的換熱管左端連接工作介質出口管接頭,最下方的換熱管右端連接工作介質進口管接頭。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汽車用空氣加熱裝置開啟后,工作介質與發(fā)動機排氣在熱交換器中進行熱交換以提升工作介質溫度,加熱的工作介質進入空氣加熱器,加熱空氣,熱空氣在風扇的作用下經(jīng)由空氣管道從車內熱空氣出口進入車內,維持車內溫度,冷卻后的工作介質進入儲液箱,儲液箱的工作介質在循環(huán)泵的作用下進入熱交換器,形成循環(huán)。排氣支管上設置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以調節(jié)排氣進入熱交換器的量,調節(jié)工作介質的溫度,進而調節(jié)車內溫度。輔回液管的兩端連接后進液管和儲液箱的進液口,輔回液管上設置液體流量調節(jié)閥,調節(jié)輔回液管的回液量,調節(jié)高溫工作介質進入空氣加熱器的量,調節(jié)空氣加熱器7加熱空氣的溫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熱交換器3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液箱;2-循環(huán)泵;3-熱交換器;4-液體流量調節(jié)閥;5-輔回液管; 6-主回液管;7-空氣加熱器;8-發(fā)動機;9-排氣支管;10-排氣管;11-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12-過濾裝置;14-工作介質出口管接頭;15-頂蓋;16-換熱管支撐板;17- 換熱管;18-右壁板;19-工作介質進口管接頭;20-底板;21-U形管接頭;22-左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汽車用空氣加熱裝置包括發(fā)動機8排氣管10、與發(fā)動機排氣進行熱交換以提升工作介質溫度的熱交換器3、盛容工作介質的儲液箱1、將高溫的工作介質冷卻以加熱空氣的空氣加熱器7以及為工作介質循環(huán)提供動力的循環(huán)泵2。發(fā)動機8的排氣管10上設置排氣支管9,排氣支管9連接熱交換器3的進氣口,將發(fā)動機排氣引入熱交換器3,排氣支管9上設置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11,以控制和調節(jié)發(fā)動機排氣進入量。前進液管兩端連接儲液箱1的出液口和熱交換器3的進液口,后進液管兩端連接熱交換器3的出液口和空氣加熱器7的進液口,主回液管6兩端連接空氣加熱器7的出液口和儲液箱1的進液口,循環(huán)泵2裝設于前進液管上。輔回液管5的兩端連接后進液管和儲液箱1的進液口,輔回液管5上設置液體流量調節(jié)閥4,以調節(jié)從輔回液管5進入儲液箱1的工作介質流量,也同時調節(jié)了工作介質在空氣加熱器7中的流量。車內熱空氣出口通過空氣管道與空氣加熱器7連接,空氣加熱器7一側設置為熱空氣輸送提供動力的風扇,風扇將吹出的氣流進入空氣加熱器7升溫,然后由空氣管道輸送到車內熱空氣出口。
排氣支管9具有豎立管段,豎立管段上設置將排氣中攜帶液體初步濾除的過濾裝置12,過濾裝置12內設置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之間具有間隙,上不銹鋼絲網(wǎng)和下不銹鋼網(wǎng)所處平面與排氣支管9軸線垂直,排氣向前流動,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11位于過濾裝置12前方。排氣首先經(jīng)過過濾裝置12,初步濾除排氣中攜帶液體,再進入氣體流量調節(jié)閥11。初步濾除排氣中攜帶液體,阻止了部分液體向前流動,減輕對管道和熱交換器3的腐蝕和污染。
熱交換器3包括封閉的箱體、從上到下順次間隔排列的多根換熱管17以及從左到右順次間隔排列的換熱管支撐板16。每根換熱管17均穿設于全部換熱管支撐板16上,換熱管17與換熱管支撐板16的接觸部焊接固定,以降低傳熱熱阻。相鄰兩根換熱管17通過U形管接頭21連接,每根換熱管17的外周面為橢圓柱面,橢圓柱面的長軸與前后方向一致,每根換熱管17中具有前后方向順次間隔設置的3個工作介質流道,每個工作介質流道的截面為橢圓形。橢圓形較圓形換熱面積大,換熱效率高。箱體包括箱本體和頂蓋15,箱本體包括左壁板22、右壁板18、前壁板、后壁板以及底板20。頂蓋15通過螺栓固定于箱本體上,底板20上表面和頂蓋15下表面上均設置左右方向順次間隔排列的卡槽座,每個卡槽座上具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槽,換熱管支撐板16的上邊沿和下邊沿分別位于卡槽座的卡槽內,以實現(xiàn)換熱管支撐板16的固定。最上方的換熱管17左端連接工作介質出口管接頭14,最下方的換熱管17右端連接工作介質進口管接頭19。
車內熱空氣出口位于前風窗玻璃下方和后風窗玻璃下方,通過吹出的干燥熱風迅速除去前風窗玻璃和后風窗玻璃的霜或者霧。
本實用新型采用工作介質加熱空氣,和家中的水暖基本一樣,沒有普通氣暖式加熱裝置產(chǎn)生的空氣燥熱的感覺,體感好,另外,該裝置的熱量來自于發(fā)動機排氣,不影響發(fā)動機的性能,實現(xiàn)了排氣余熱利用,屬于清潔能源利用技術。
以上內容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