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中的散熱器下防護,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具體適用于增強下防護結構的安全性,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背景技術】
[0002]散熱器下防護的作用是保護冷卻模塊,避免發(fā)生散熱器被磕碰或被石子等打壞而漏水,從而導致發(fā)動機過熱,無法正常運行的問題。目前常用的下防護由防護鋼板、圓鋼焊接而成,參見圖1,該種設計需要將整個冷卻模塊包裹住,即下防護在冷卻模塊的下方,同時,為了確保冷卻模塊與下防護之間存在一定的安全距離,散熱器下防護離地間隙就比較小,從而導致基坑作業(yè)工程車經(jīng)常發(fā)生下防護被磕碰損壞,進而損壞到散熱器,造成散熱器水室漏水的問題。另外,下防護中的整個鋼板將冷卻模塊擋住,散熱較差,易影響冷卻系統(tǒng)的冷卻性能。
[0003]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3713532U,授權公告日為2014年7月16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工程車散熱器防護裝置,該裝置中的防護主架包括側支架和位于側支架之間的橫桿;側支架由第一鋼管和第二鋼管組成,第一鋼管具有水平的下端,傾斜的中部和與水平面垂直的上端,第二鋼管具有與水平面垂直且位于不同直線上的上端和下端,以及連接第二鋼管上端和下端的傾斜中部,第一鋼管的下端和第二鋼管的下端連接;側支架上端設置安裝板,橫桿上鋪設防護網(wǎng)。雖然該設計能在散熱器周圍形成保護空間,使得凹凸的路面和飛石不會直接沖擊散熱器,但其仍舊具有以下缺陷:
[0004]該裝置中的防御設計將散熱器包裹于其內部,不僅防御設計本身,如橫桿、防護網(wǎng)等的高度較低,容易與地表發(fā)生碰撞,安全性較差,而且封閉了散熱器周邊的較大空間,易降低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安全性較差、散熱效果較弱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安全性較好、散熱效果較強的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
[0006]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包括左安裝支座、前護板與右安裝支座,所述左安裝支座、右安裝支座的結構一致,且呈左右對稱布置,所述前護板的左右兩端邊分別與左安裝支座、右安裝支座的內壁相連接;
[0007]所述散熱器下防護結構還包括與前護板相互隔離的防撞橫梁,該防撞橫梁的高度低于散熱器的冷卻模塊;所述左安裝支座、右安裝支座均為上寬下窄的梯型板,包括板面及沿其四周邊設置的外斜邊、頂平邊、內直邊與底平邊,相互平行的頂平邊、底平邊之間連接有外斜邊與內直邊,所述外斜邊與頂平邊、底平邊之間分別形成有為銳角的上邊角、為鈍角的下邊角;所述板面上近底平邊的部位開設有與防撞橫梁的端部相連接的插槽口,該插槽口的內壁與防撞橫梁端部的外壁相連接,所述板面上近外斜邊的部位的內壁與前護板的左右兩端邊相連接。
[0008]所述防撞橫梁的高度比散熱器的冷卻模塊低1-15毫米。
[0009]所述防撞橫梁的端部經(jīng)插槽口后外延至左安裝支座、右安裝支座的外部。
[0010]所述防撞橫梁的端部的外壁與插槽口的內壁之間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0011]所述插槽口的橫截面是矩形、圓形、多邊形或橢圓形。
[0012]所述前護板與防撞橫梁之間形成有板梁夾角,該板梁夾角的大小為35度-45度。
[0013]所述前護板上近上邊角的部位設置有內翻邊,且在前護板上均勻開設有至少六組散熱通孔,每組散熱通孔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
[0014]所述頂平邊上垂直連接有外擴的安裝板,每個安裝板上開設有至少三個安裝孔。
[0015]所述前護板的底邊的高度位于插槽口頂部、下邊角之間。
[001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7]1、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中,防御設計主要包括相互分隔的前護板、防撞橫梁,使用時,前護板負責正前方與側下方的防護,防撞橫梁負責正下方的防護,其優(yōu)點如下:首先,前護板、防撞橫梁相互分隔,賦予防撞橫梁更大的安裝自由度,其與冷卻模塊之間的距離短于現(xiàn)有技術的設定,從而提高了防撞橫梁與地面之間的間距,大大降低了其被磕碰損害的危險,尤其當防撞橫梁的高度比散熱器的冷卻模塊低10-15毫米時效果更佳;其次,防撞橫梁自身為異型鋼管,自身強度較強,遠高于現(xiàn)有技術采用的網(wǎng)面或板面,進一步降低其被磕碰損害的危險;再次,前護板、防撞橫梁相互分隔的設計能夠避免現(xiàn)有技術中發(fā)生的將冷卻模塊包裹住的弊端,不會影響冷卻模塊的正常散熱,利于散熱器的正常運行。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安全性較好,而且散熱效果較強。
[0018]2、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中,前護板與防撞橫梁之間形成有板梁夾角,使得前護板、防撞橫梁呈角度布置,與垂直布置相比,該設計能更好的推開路面上的泥沙或者土,從而降低冷卻模塊被磕碰損壞的風險,尤其當板梁夾角的大小為35度-45度時的效果更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較強。
[0019]3、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中,在前護板上近上邊角的部位設置有內翻邊,該設計一方面能夠提高前護板自身的結構剛度,增強其對冷卻模塊的保護效果,另一方面能夠更好的去除浮土,避免浮土對冷卻模塊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較強。
[0020]4、本實用新型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中,在前護板上均勻開設有至少六組散熱通孔,每組散熱通孔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該設計不僅利于散熱,便于發(fā)揮散熱器的散熱效果,而且能夠減輕下防護結構的整體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散熱效果較強,而且生產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23]圖3是圖2中右安裝支座的左視圖。
[0024]圖4是圖3中插槽口的放大示意圖。
[0025]圖中:左安裝支座1、右安裝支座2、前護板3、內翻邊31、散熱通孔32、防撞橫梁4、板面5、外斜邊51、頂平邊52、內直邊53、底平邊54、上邊角55、下邊角56、插槽口6、板梁夾角7、安裝板8、安裝孔81。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7]參見圖1至圖4,一種帶防撞橫梁的散熱器下防護結構,包括左安裝支座1、前護板3與右安裝支座2,所述左安裝支座1、右安裝支座2的結構一致,且呈左右對稱布置,所述前護板3的左右兩端邊分別與左安裝支座1、右安裝支座2的內壁相連接;
[0028]所述散熱器下防護結構還包括與前護板3相互隔離的防撞橫梁4,該防撞橫梁4的高度低于散熱器的冷卻模塊;所述左安裝支座1、右安裝支座2均為上寬下窄的梯型板,包括板面5及沿其四周邊設置的外斜邊51、頂平邊52、內直邊53與底平邊54,相互平行的頂平邊52、底平邊54之間連接有外斜邊51與內直邊53,所述外斜邊51與頂平邊52、底平邊54之間分別形成有為銳角的上邊角55、為鈍角的下邊角56;所述板面5上近底平邊54的部位開設有與防撞橫梁4的端部相連接的插槽口 6,該插槽口 6的內壁與防撞橫梁4端部的外壁相連接,所述板面5上近外斜邊51的部位的內壁與前護板3的左右兩端邊相連接。
[0029 ]所述防撞橫梁4的高度比散熱器的冷卻模塊低1 -15毫米。
[0030]所述防撞橫梁4的端部經(jīng)插槽口6后外延至左安裝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