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車輛輪緣潤滑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軌道車輛、動車和城軌車輛等過彎道或蛇形擺動時,車輪輪緣與鋼軌軌距角會發(fā)生劇烈的摩擦磨損,這種車輪輪緣磨損與鋼軌側磨是曲線上車輪與鋼軌的主要傷損類型之一,嚴重影響車輪和鋼軌壽命。
輪緣潤滑技術是一種減緩輪緣軌側磨損的重要手段。適當?shù)貪櫥喚壓蛙壘嘟强梢愿纳戚嗆壍慕佑|狀態(tài),不但能夠延長車輪和鋼軌的使用壽命,而且能夠降低脫軌系數(shù)、利于行車安全、降低輪軌噪聲并具有一定的節(jié)能效果。
根據(jù)潤滑劑的形態(tài),輪緣潤滑可分為流體輪緣潤滑和固體輪緣潤滑。流體輪緣潤滑一般采用潤滑脂、潤滑油;固體輪緣潤滑采用潤滑棒、潤滑塊。
固體輪緣潤滑技術及系統(tǒng)是國內(nèi)外主流的輪緣潤滑減磨方式之一。目前廣泛應用的固體輪緣潤滑裝置是利用彈簧將固體潤滑塊(石墨或二硫化鉬等)擠壓在輪緣上,通過輪緣與固體潤滑塊之間的摩擦,把潤滑劑涂覆到輪緣上,從而達到潤滑目的。以彈簧的彈性壓力為動力源的技術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潤滑塊(棒)套筒外部的扭力彈簧提供近似恒定拉力,通過鋼絲繩、導向輪將恒定拉力轉換成施加在潤滑塊(棒)上的恒定壓力,使?jié)櫥瑝K(棒)與車輪輪緣接觸;另一種是彈簧一端固定在推桿前端,另一端自由釋放,外面套彈簧盒與套筒,先插入潤滑塊(棒),而后將推桿插入套筒,彈簧自然拉伸對潤滑塊(棒)后部產(chǎn)生恒定壓力使?jié)櫥瑝K(棒)與車輪輪緣接觸。
上述兩種方案雖然結構上有所區(qū)別,但是它們都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但是由于它們都是以彈簧的彈性壓力為動力源,故都無法避免固體潤滑塊持久擠壓在輪緣上,造成輪緣過渡潤滑的問題;2.軌道車輛運行過程中,由于車輪的擺動和振動,輪緣對潤滑塊也有反向的作用力和碰撞;3.潤滑塊對輪緣的壓力不穩(wěn)定,甚至可能與輪緣分離,導致固體潤滑劑的涂覆效果受到影響;4.固體潤滑裝置安裝在軌道車輛轉向架上,在軌道車輛運行過程中,轉向架和彈簧有可能出現(xiàn)共振的情況,造成彈簧失效,不能有效擠壓潤滑塊對輪緣進行潤滑;5.固體輪緣潤滑技術存在潤滑效果好的潤滑塊價格高,且由于潤滑塊與輪緣全程接觸而導致潤滑成本更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
控制系統(tǒng)和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的多個潤滑機構,
其中:
控制系統(tǒng)包括:
電源模塊;
電控器,電控器與電源模塊相連接,電控器用于確定軌道車輛的行車情況和輪緣磨耗程度并根據(jù)確定的軌道車輛行車情況和輪緣磨耗程度輸出潤滑策略;和
氣動執(zhí)行機構,氣動執(zhí)行機構與電源模塊相連接,并且氣動執(zhí)行機構分別與電控器、外部壓縮氣體源以及多個潤滑機構相連接,以使氣動執(zhí)行機構能夠在電控器的控制下從外部壓縮氣體源獲得壓縮氣體并按照潤滑策略驅動多個潤滑機構中的一個或多個,以及
多個潤滑機構分別靠近軌道車輛的輪緣設置,并且多個潤滑機構中的每一個中都容納有潤滑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中的每一個包括:
外殼,外殼具有兩端開口的筒狀筒體,潤滑塊能夠放置在筒體內(nèi);
后蓋,后蓋與筒體的一端的開口相配合,以密封筒體的所述一端,并且后蓋設置有進氣口,進氣口通過管路與氣動執(zhí)行機構相連接以將壓縮氣體從氣動執(zhí)行機構引入筒體內(nèi);和
活塞,活塞設置在筒體內(nèi),并且活塞具有與筒體的內(nèi)徑相配合的橫截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筒體的側壁的厚度在3-5mm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氣口設置在后蓋的中心位置,優(yōu)選地,進氣口的內(nèi)徑在1.5-2.5mm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活塞的橫截面的外圍尺寸比筒體的橫截面的內(nèi)側尺寸小0.1-0.3mm,且活塞與筒體的接觸邊界為倒圓角,優(yōu)選地,活塞由聚四氟材料制成。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筒體的內(nèi)壁的橫截面與潤滑塊的橫截面的形狀相同,且內(nèi)壁的橫截面尺寸大于潤滑塊的橫截面尺寸0.5-1.0mm。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后蓋與筒體相配合的端面設置有密封圈。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活塞通過拉鏈與后蓋相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靠近筒體的另一端的筒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放氣孔,并且多個放氣孔與所述另一端的垂直距離大于在筒體的長度方向上的活塞的厚度,優(yōu)選地,多個放氣孔為4個,并且4個放氣孔沿筒體的橫截面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外殼還包括:
底座,底座通過多個加強筋與筒體相連接,優(yōu)選地,多個加強筋為4個三角形加強筋,底座的厚度在6-8mm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筒體兩側的底座上分別設置有與筒體長度方向平行的一個長圓孔,以調(diào)節(jié)潤滑機構相對于輪緣的距離和角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中的每一個還包括:
兩個搭扣鎖,兩個搭扣鎖相應地設置在筒體的側壁和后蓋上,并且兩個搭扣鎖通過連接件連接以將后蓋連接到筒體的所述一端;和
兩個拉鏈座,兩個拉鏈座相應地設置在筒體的側壁和后蓋上,并且兩個拉鏈座通過拉鏈連接以防止后蓋丟失,
優(yōu)選地,兩個搭扣鎖和兩個拉鏈座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更優(yōu)選地,兩個搭扣鎖和兩個拉鏈座均通過焊接的方式分別固定在筒體的側壁和后蓋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電源模塊包括:
電連接器,電連接器分別與軌道車輛電源和電控器相連接;
開關,開關與電連接器串聯(lián),以控制電連接器的通斷;和
熔斷體,熔斷體與電連接器和開關相串聯(lián)。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氣動執(zhí)行機構包括:
進氣接頭,進氣接頭與外部壓縮氣體源相連接;
截斷塞門,截斷塞門的一端通過管路與進氣接頭相連接;
減壓過濾器,減壓過濾器通過管路與截斷塞門的另一端相連接;和
多個電空閥,多個電空閥中的每一個均通過管路與減壓過濾器相連接,多個電空閥分別與電控器相連接以接收潤滑策略,并且多個電空閥分別通過出氣接頭與多個潤滑機構中的相應的一個相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為4個,4個潤滑機構分別靠近軌道車輛的1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和4軸或6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安裝。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潤滑策略為軌道車輛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單側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或對角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為2個,2個潤滑機構分別靠近軌道車輛的1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安裝。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潤滑策略為軌道車輛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或單側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
箱體,電控器、電源模塊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均設置在箱體內(nèi),優(yōu)選地,箱體的背板的厚度在3-5mm之間;和
氣動閥板,氣動閥板設置在箱體內(nèi),進氣接頭、截斷塞門、減壓過濾器和多個電空閥集成在氣動閥板上,優(yōu)選地,進氣接頭、截斷塞門、減壓過濾器和多個電空閥在氣動閥板上均為板式連接、端面密封。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潤滑塊由70%-80%的石墨、10%-20%的二硫化鉬、1%-5%的銅或鋁以及0.1%-1%的稀土元素燒結而成。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能夠根據(jù)軌道車輛行車情況自動判斷是否需要潤滑,當輪緣與軌距角摩擦劇烈需要潤滑時,電控器輸出潤滑策略使得氣動執(zhí)行機構推動潤滑機構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當輪緣不需要潤滑時,系統(tǒng)切斷風壓、停止對輪緣的潤滑,從而顯著避免過度潤滑的問題,減少了潤滑塊的使用;2.針對不同的行車情況,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控器輸出不同的潤滑策略,所以對輪緣的潤滑具有實時性和靈活性;3.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彈簧壓覆模式,本實用新型使用壓縮氣體推動潤滑塊涂覆軌道車輛輪緣,其中的風壓恒定,具有阻尼特性,使固體潤滑塊對輪緣的涂覆效果更穩(wěn)定;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固體潤滑塊具有良好的強度、韌性和潤滑效果,并且其材質(zhì)和加工工藝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性和環(huán)保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的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的潤滑機構的透視圖;
圖3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的潤滑機構的俯視圖;和
圖4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的潤滑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性、非限制性實施例,對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進行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包括控制系統(tǒng)和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的多個潤滑機構4(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每一個包括外殼、后蓋42和活塞44,其中外殼包括筒體41)。下面參照圖1和2對該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控制系統(tǒng)包括電源模塊1、電控器2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3(氣動執(zhí)行機構3進氣接頭31、截斷塞門32、減壓過濾器33和多個電空閥34),其中電控器2分別與電源模塊1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3相連接,氣動執(zhí)行機構3與多個潤滑機構4相連接,氣動執(zhí)行機構3能夠在電控器2的控制下驅動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
電源模塊1與軌道車輛電源相連接,用以為電控器2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3提供電能。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電源模塊1包括電連接器11、開關12和熔斷體13。電連接器11分別與軌道車輛電源(圖中未示出)和電控器2相連接;開關12與電連接器11串聯(lián),以控制電連接器11的通斷;熔斷體13與電連接器11和開關12串聯(lián),用以在過流時提供保護。電控器2用于判斷軌道車輛的行車情況并根據(jù)判斷的軌道車輛行車情況輸出潤滑策略。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電控器2檢測軌道車輛的縱向及橫向加速度的振幅、頻率和變化特征,進而判斷軌道車輛運行狀態(tài)及輪緣磨耗程度,根據(jù)軌道車輛運行狀態(tài)及輪緣磨耗程度制定并輸出潤滑策略。關于電控器2檢測軌道車輛的縱向及橫向加速度的振幅、頻率和變化特征、判斷軌道車輛運行狀態(tài)及輪緣磨耗程度并制定潤滑策略的方法已經(jīng)在專利號為ZL201110065403.0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輪緣潤滑裝置智能控制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中進行說明,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將該專利合并到本文。氣動執(zhí)行機構3與電源模塊1相連接以獲得電能供給,并且分別與電控器2、外部壓縮氣體源(圖中未示出)和多個潤滑機構4相連接,以在電控器2的控制下從外部壓縮氣體源獲得壓縮氣體并根據(jù)電控器2輸出的潤滑策略驅動與其連接的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本實用新型采用壓縮氣體驅動潤滑機構4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壓覆并潤滑,可以保持潤滑塊5對軌道車輛輪緣的壓力的穩(wěn)定性,使得潤滑塊5對輪緣的潤滑效果更穩(wěn)定。多個潤滑機構4分別靠近軌道車輛的輪緣設置,并且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每一個中容納有潤滑塊5。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時,首先啟動電源模塊1,打開開關12,為電控器2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3提供電能;行車過程中,電控器2實時檢測軌道車輛的縱向及橫向加速度的振幅、頻率和變化特征,進而判斷軌道車輛運行情況及輪緣磨耗程度,根據(jù)軌道車輛運行情況及輪緣磨耗程度制定并輸出潤滑策略;氣動執(zhí)行機構3接通外部壓縮氣體源,并且根據(jù)潤滑策略將壓縮氣體與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一個或多個接通以驅動該一個或多個潤滑機構4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由上述說明可以知道,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中,實時檢測軌道車輛的運行情況,根據(jù)該運行情況制定不同的潤滑策略,從而避免了對軌道車輛輪緣不間斷潤滑而造成的過度潤滑問題;另外,以氣動的方式控制潤滑塊5在需要潤滑時對輪緣進行潤滑、不需潤滑時停止?jié)櫥?,有效解決了潤滑塊5的過度消耗問題,極大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氣動執(zhí)行機構3使用壓縮氣體驅動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使用風壓推動潤滑塊5的方法相對于傳統(tǒng)的使用彈簧彈力推動潤滑塊5的方法使?jié)櫥瑝K5對軌道車輛輪緣的壓覆力更加均勻、穩(wěn)定,從而保證了對軌道車輛輪緣潤滑的穩(wěn)定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每一個包括外殼、后蓋42和活塞44,其中外殼還包括兩端開口的筒體41,活塞44設置在筒體41內(nèi),后蓋42設置在筒體41的一端。下面結合圖2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潤滑機構4進行詳細說明。
筒體41為兩端開口的筒狀,該筒狀筒體41內(nèi)可以同時容納多個潤滑塊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筒體41的內(nèi)壁的橫截面與潤滑塊5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內(nèi)壁的橫截面尺寸大于潤滑塊5的橫截面尺寸0.5-1.0mm,從而保證潤滑塊5能夠在筒體41內(nèi)順暢滑動。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實施例中,筒體41的側壁的厚度在3-5mm之間。后蓋42與筒體41的一端的開口相配合,用以密封筒體41的所述一端。優(yōu)選地,后蓋42與筒體41配合的端面設置有密封圈45,進一步保證氣體密封良好。后蓋42設置有進氣口43,進氣口43通過管路與氣動執(zhí)行機構3相連接,從而將壓縮氣體從外部壓縮氣體源通過氣動執(zhí)行機構3引入筒體41內(nèi)以驅動活塞44滑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氣口43設置在后蓋42的中心位置,并且優(yōu)選地,進氣口43的內(nèi)徑在1.5-2.5mm之間?;钊?4設置在筒體41內(nèi),并且活塞44具有與筒體41的內(nèi)徑相配合的橫截面。活塞44將筒體41的內(nèi)部空間分為兩個不連通的子空間,其中活塞44與后蓋42之間的子空間用于充入壓縮氣體,從而推動活塞44在筒體41內(nèi)滑動;活塞44與筒體41的另一端之間形成的子空間用于容納潤滑塊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活塞44通過拉鏈(圖中未示出)與后蓋42相連接,以防壓縮氣體沖擊活塞44時以及將后蓋42和活塞44從筒體41上拆卸下來時活塞44丟失。對軌道車輛輪緣潤滑的操作中,壓縮氣體從后蓋42的進氣口43進入活塞44與后蓋42之間的子空間,壓縮氣體推動活塞44滑動,活塞44進一步推動潤滑塊5向筒體41的另一端滑動,從而將潤滑塊5壓覆在軌道車輛輪緣上以對輪緣進行潤滑操作。該潤滑機構4可以通過外殼安裝在靠近軌道車輛輪緣的位置,并且可以根據(jù)具體工況改變其安裝位置。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潤滑機構4結構簡單,與氣動執(zhí)行機構3配合使用,易于控制風壓,使?jié)櫥瑝K5可以穩(wěn)定地壓覆在軌道車輛輪緣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活塞44的橫截面的外圍尺寸比筒體41的橫截面的內(nèi)側尺寸小0.1-0.3mm,且活塞44與筒體41的接觸邊界為倒圓角,以便于活塞44在筒體41內(nèi)順暢滑動。優(yōu)選地,活塞44由聚四氟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每一個的外殼還包括底座46和多個加強筋47,其中底座46通過多個加強筋47與筒體41相連接,并且底座46設置在靠近軌道車輛輪緣的位置,以將潤滑機構4固定了靠近軌道車輛輪緣的位置。優(yōu)選地,多個加強筋47為4個三角形加強筋,用于將筒體41穩(wěn)定地固定在底座46上。更優(yōu)選地,底座46、多個加強筋47和筒體41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底座46的厚度在6-8mm之間,以保證潤滑機構4的使用壽命。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筒體41兩側的底座46上分別設置有與筒體41長度方向平行的一個長圓孔48,用以調(diào)節(jié)潤滑機構4相對于輪緣的距離和角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靠近筒體41的另一端的筒體41側壁上設置有多個放氣孔49,并且多個放氣孔49與筒體41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距離大于在筒體41的長度方向上的活塞44的厚度。這樣,筒體41內(nèi)剩余的潤滑塊5較少時,活塞44被壓縮氣體推動滑過多個放氣孔49,壓縮氣體從多個放氣孔49泄漏,活塞44不能繼續(xù)朝向所述另一端滑動,這樣即可提醒操作人員向筒體41內(nèi)添加潤滑塊5。優(yōu)選地,所述多個放氣孔49為4個,并且該4個放氣孔49沿筒體41的橫截面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每一個還包括兩個搭扣鎖410和兩個拉鏈座411。下面參照圖3對兩個搭扣鎖410和兩個拉鏈座411做詳細說明。
兩個搭扣鎖410相應地設置在筒體41的側壁和后蓋42上,并且兩個搭扣鎖410通過連接件連接以將后蓋42連接到筒體41的所述一端,以便將后蓋42鎖緊在外殼的所述一端,并且方便將后蓋42從筒體41的所述一端拆下。兩個拉鏈座411相應地設置在筒體41的側壁和后蓋42上,并且兩個拉鏈座411通過拉鏈連接。將后蓋42從筒體41上拆卸下來后,后蓋42仍然可以通過拉鏈與筒體41連接,從而可以防止后蓋42遺失。優(yōu)選地,兩個搭扣鎖410和兩個拉鏈座411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更優(yōu)選地,兩個搭扣鎖410和兩個拉鏈座411均通過焊接的方式分別固定在筒體41的側壁和后蓋42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氣動執(zhí)行機構3包括進氣接頭31、截斷塞門32、減壓過濾器33和多個電空閥34。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氣動執(zhí)行機構3做更詳細的說明。
進氣接頭31與外部壓縮氣體源相連接;截斷塞門32的一端通過管路與進氣接頭31相連接、另一端通過管路與減壓過濾器33連接;多個電空閥34中的每一個均通過管路與減壓過濾器33相連接,并且多個電空閥34分別通過多個出氣接頭35與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相應的一個連接,同時多個電空閥34分別與電控器2相連接以從電控器2接收潤滑策略,從而按照潤滑策略將壓縮氣體傳送到相應的潤滑機構4。壓縮氣體源的壓縮氣體通過進氣接頭31和截斷塞門32進入減壓過濾器33;操作人員根據(jù)潤滑塊5壓覆在軌道車輛輪緣上的壓力為減壓過濾器33設定適當?shù)膲毫?,壓縮氣體進入減壓過濾器33后對壓縮氣體壓力進行調(diào)定;按照電控器2輸出的潤滑策略,壓縮氣體進入特定的一個或多個電空閥34,進而被傳送到與該一個或多個電空閥34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潤滑機構4,其中電控器2根據(jù)軌道車輛當前的運行情況制定潤滑策略,并根據(jù)該潤滑策略向多個電空閥34發(fā)出開/關信號,使得與需要被潤滑的輪緣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潤滑機構4相對應的一個或多個電空閥34處于開的狀態(tài);壓縮氣體推動潤滑機構4中的活塞44在筒體41內(nèi)滑動,活塞44進一步推動潤滑塊5滑動并壓覆在軌道車輛輪緣上以對輪緣進行潤滑。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潤滑塊5以15-25N的壓力壓覆在軌道車輛輪緣上,可以保證潤滑塊5對軌道車輛輪緣有效涂覆。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將該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適用在機車上時,多個潤滑機構4為4個,該4個潤滑機構4分別靠近機車的1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和4軸或6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安裝。相應地,氣動執(zhí)行機構3中設置4個電空閥34,該4個電空閥34分別對應一個潤滑機構4以為對應的潤滑機構4提供壓縮氣體。進一步,在該實施例中,機車的運行工況可能為直線工況、直線蛇擺工況、大彎道工況和小彎道工況,電控器2可以輸出對應于這幾種運行工況的潤滑策略。當電控器2根據(jù)檢測數(shù)據(jù)判斷機車處于直線工況并且軸向沖擊或輪緣摩擦功積累到閥值時,電控器2輸出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的潤滑策略;當電控器2根據(jù)檢測數(shù)據(jù)判斷機車處于直線蛇擺工況并且軸向沖擊或輪緣摩擦功累積到閥值時,電控器2輸出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的潤滑策略;當電控器2根據(jù)檢測數(shù)據(jù)判斷機車處于大彎道工況且軸向沖擊或輪緣摩擦功累積到閥值時,電控器2輸出受力一側的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的潤滑策略;當電控器2根據(jù)檢測數(shù)據(jù)判斷軌道車輛處于小彎道工況且軸向沖擊或輪緣摩擦功累積到閥值時,電控器2輸出受力一側的前進端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的潤滑策略,即,對角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的潤滑策略。對機車運行工況的判斷方法可以參考中國專利號為ZL201110065403.0的專利“一種輪緣潤滑裝置智能控制系統(tǒng)及其控制方法”,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將該文件全本并入本文。其中,潤滑機構4對機車輪緣的潤滑次數(shù)取決于機車輪緣與鐵軌的摩擦強度。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根據(jù)機車的不同運行工況實時檢測并輸出輪緣潤滑策略,從而更具有實時性和靈活性,并且減少了潤滑塊5的使用,降低了機車的運行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該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被應用在動車或城軌車輛時,由于動車和城軌車輛直線運行,所以僅在動車或城軌車輛的1軸的左輪位、右輪位安裝潤滑機構4。相應地,氣動執(zhí)行機構3中設置2個電空閥34,該2個電空閥34分別對應于2個潤滑機構4以控制它們的工作。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電控器2輸出的潤滑策略為車輛前進端涂覆特定次數(shù)或單側涂覆潤滑特定次數(shù)。其中,對車輛輪緣的潤滑次數(shù)取決于輪緣與鐵軌的摩擦強度。
繼續(xù)參照圖1,該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的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箱體6和氣動閥板7。電控器2、電源模塊1、氣動閥板7和氣動執(zhí)行機構3均設置在箱體6內(nèi),以便于控制系統(tǒng)的安裝。優(yōu)選地,箱體6的背板的厚度在3-5mm之間。進氣接頭31、截斷塞門32、減壓過濾器33和多個電空閥34集成在氣動閥板7上,以便于拆卸安裝。優(yōu)選地,進氣接頭31、截斷塞門32、減壓過濾器33和多個電空閥34在氣動閥板7上均為板式連接、端面密封。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智能氣動固體輪緣潤滑系統(tǒng)中使用的潤滑塊5由70%-80%的石墨、10%-20%的二硫化鉬、1%-5%的銅或鋁以及0.1%-1%的稀土元素燒結而成,具有良好的強度、韌性和潤滑效果,并且其材質(zhì)和加工工藝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性和環(huán)保性。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輪緣潤滑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步驟:啟動電源模塊1。B步驟:電控器2判斷軌道車輛的行車情況,并且根據(jù)檢測到的行車情況輸出潤滑策略到氣動執(zhí)行機構3。C步驟:氣動執(zhí)行機構3根據(jù)潤滑策略將外部壓縮氣體源中的壓縮氣體傳送到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一個或多個,以驅動多個潤滑機構4中的所述一個或多個。D步驟:所述一個或多個潤滑機構4將其中容納的潤滑塊5推向軌道車輛輪緣,以對軌道車輛輪緣進行潤滑。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上述潤滑方法中,使用電控器2對軌道車輛的行車情況進行實時檢測、判斷,并根據(jù)行車情況判斷所要適用的潤滑策略,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對軌道車輛的輪緣持續(xù)潤滑而造成的過度潤滑和潤滑塊5浪費的問題,該潤滑方法具有實時性和靈活性。
盡管對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改變,其范圍在權利要求書以及其等同物中進行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