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可伸縮的摩托車側支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885年德國戴姆勒發(fā)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發(fā)動機為動力的原始摩托車,原始摩托車的車架是木質的。從木紋上看,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車輪也是木制的,車輪外層包有一層鐵皮,車架中下方是數個方形木框,其上放置發(fā)動機,木框兩側各有一個小支承輪。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早期的摩托車由于采取了當時的新發(fā)明和新技術,諸如充氣橡膠輪胎、滾珠軸承、離合器和變速器、前懸掛避震系統(tǒng)、彈簧車座等,才使得摩托車開始有了實用價值,在工廠批量生產,成為商品,這就是第二代摩托車,即稱為商品代的摩托車。20世紀30年代之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摩托車生產又采用了后懸掛避震系統(tǒng)、機械式點火系統(tǒng)、鼓式機械制動裝置、鏈條傳動等,使摩托車又攀上了新臺階,摩托車逐步走向成熟,廣泛應用于交通、競賽以及軍事方面。20世紀70年代之后,摩托車生產又采用了電子點火技術、電啟動、盤式制動器、流線型車體護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氣凈化技術、ABS防抱死制動裝置等,使摩托車成為造型美觀、性能優(yōu)越、使用方便、靈活快速的先進的機動車輛,成為當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家用摩托車的側支架長度恒定,在停放摩托車時,較小的坡度可能造成摩托車較大的停放傾角,造成摩托車停放不穩(wěn),使摩托車對停放環(huán)境的要求較大,不利于摩托車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伸縮的摩托車側支架系統(tǒng),通過設置可伸縮的液壓缸及其組件,使側支架高度可調,避免摩托車側支架壓力過大,保護摩托車側支架,使摩托車能夠適應較多的停車環(huán)境。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可伸縮的摩托車側支架系統(tǒng),包含有通斷閥和液壓缸,液壓缸光桿端連接有過濾器,過濾器連接有油箱;液壓缸無光桿端連接通斷閥的第一接口,通斷閥為兩位四通閥,通斷閥控制端連接有控制按鈕,通斷閥的第二接口連接有蓄能器、壓力表和液壓油補充接口,蓄能器連接有加壓接口。壓力表用于觀察系統(tǒng)壓力,蓄能器用于提供側支架伸長的動力,液壓油補充接口用于補充損耗的液壓油,加壓接口用于蓄能器氣體部分加壓。
該系統(tǒng)的控制按鈕控制通斷閥的工作位置,以控制蓄能器和液壓缸無光桿端之間的通斷。當通斷閥處于接通狀態(tài)時,蓄能器中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進入液壓缸的光桿端,液壓桿的光桿在無外力作用下,液壓油推動光桿外伸,以伸長摩托車側支架;液壓的光桿在外部壓力的作用下,可推動光桿內縮,以縮短摩托車側支架。當通斷閥處于斷開狀態(tài)時,液壓缸中的液壓油油量固定,摩托車側支架長度固定,支撐摩托車停放。
該側支架通過設置可伸縮的液壓缸及其組件,使側支架高度可調,避免摩托車側支架壓力過大,保護摩托車側支架,使摩托車能夠適應較多的停車環(huán)境。
進一步的,所述側支架系統(tǒng)包含有第一上板、第二上板和第三上板,第三上板上設置有安裝孔,第三上板、第二上板和第一上板依次相連,第一上板和第二上板的連接處連接有過渡板,過渡板連接有上支架,上支架中安裝液壓缸,液壓缸的光桿連接有下支架,下支架連接有支撐底腳。先將該側支架安裝在摩托車上,安裝時,摩托車直立放置,使上支架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在安裝孔中穿入螺栓,將螺栓旋入摩托車支架上設置的相應螺紋孔中,旋緊固定。在摩托車行車時,搬動上支架或者上支架以下部分,使上支架以下部分收起,避免行車過程中刮擦地面引起交通事故;在停放摩托車時,按相反方向搬動上支架或者上支架以下部分,使上支架以下部分直立,摩托車在兩輪和該側支架的支撐下即可停車。在停車時,若側支架太短,摩托車向設置有該側支架的側面傾斜角度過大,造成側支架壓力過大,甚至造成摩托車側翻。此時,將摩托車微微推起擺到適于停放狀態(tài),作用在下支架上的支撐力減小直到減小到零;開啟通斷閥,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通過通斷閥作用到液壓缸的活塞上,推動光桿外移,下支架向下伸出,直到支撐底腳接觸地面;關閉通斷閥,側支架鎖定到此長度,實現穩(wěn)定停車。若支架太長,摩托車向未設置側支架的側面傾斜,造成停車不穩(wěn);此時,開啟通斷閥,用力推動摩托車,使摩托車往設置有側支架的側面傾斜,直到摩托車到達穩(wěn)定停車狀態(tài),關閉通斷閥,側支架長度鎖定;該過程中,由于通過通斷閥的液壓油的壓力較小,僅供下支架在無外力的狀態(tài)下伸出,故能夠較容易的推動摩托車傾斜。
進一步的,為使結構美觀且節(jié)約空間,所述第一上板與第二上板之間的夾角等于第二上板與第三上板之間的夾角,第一上板、第二上板和第三上板呈波浪形。此外,過渡板設置在第一上板和第二上板的鈍角端,第一上板和第二上板的銳角端接觸摩托車支架,減小了第二上板和第三上板的彎曲應力,提高了該側支架的強度。
進一步的,為了使該側支架在收起狀態(tài)和放下狀態(tài)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所述上支架上設置有第一掛釘,過渡板上設置有第二掛釘,第一掛釘和第二掛釘之間連接有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上支架上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設置有銷釘;所述過渡板上設置有第二通孔,銷釘穿過第二通孔。該設置使上支架可以沿過渡板旋轉,起到收放側支架作用。
進一步的,為使收放側支架更加方便省力,所述下支架上設置有腳踏架,腳踏架為鋼條彎曲形成的U形架,支撐底腳和腳踏架設置在同側。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通過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可伸縮的液壓缸及其組件,使側支架高度可調,避免摩托車側支架壓力過大,保護摩托車側支架,使摩托車能夠適應較多的停車環(huán)境。
(2)本實用新型由蓄能器中液壓油提供的壓力推動側支架伸長;由外界壓力推動側支架內縮,同時在蓄能器中蓄能,使用過程中無需持續(xù)動力源,節(jié)約能源。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撐底腳,2—下支架,3—腳踏架,4—上支架,5—第一掛釘,6—彈簧,7—第二掛釘,8—過渡板,9—第一上板,10—安裝孔,11—第三上板,12—第二上板,13—安裝板,14—通斷閥,15—控制按鈕,16—加壓接口,17—蓄能器,18—壓力表,19—液壓油補充接口,20—液壓缸,21—過濾器,22—油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伸縮的摩托車側支架系統(tǒng),如圖1所示,為該側支架系統(tǒng)的控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包含有通斷閥14和液壓缸20,液壓缸20光桿端連接有過濾器21,過濾器21連接有油箱22;液壓缸20無光桿端連接通斷閥14的第一接口,通斷閥14為兩位四通閥,通斷閥14控制端連接有控制按鈕15,通斷閥14的第二接口連接有蓄能器17、壓力表18和液壓油補充接口19,蓄能器17連接有加壓接口16。壓力表18用于觀察系統(tǒng)壓力,蓄能器17用于提供側支架伸長的動力,液壓油補充接口19用于補充損耗的液壓油,加壓接口16用于蓄能器17氣體部分加壓。
該系統(tǒng)的控制按鈕15控制通斷閥14的工作位置,以控制蓄能器17和液壓缸20無光桿端之間的通斷。當通斷閥14處于接通狀態(tài)時,蓄能器17中具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進入液壓缸20的光桿端,液壓桿20的光桿在無外力作用下,液壓油推動光桿外伸,以伸長摩托車側支架;液壓20的光桿在外部壓力的作用下,可推動光桿內縮,以縮短摩托車側支架。當通斷閥14處于斷開狀態(tài)時,液壓缸20中的液壓油油量固定,摩托車側支架長度固定,支撐摩托車停放。
該側支架通過設置可伸縮的液壓缸20及其組件,使側支架高度可調,避免摩托車側支架壓力過大,保護摩托車側支架,使摩托車能夠適應較多的停車環(huán)境。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側支架系統(tǒng)包含有第一上板9、第二上板12和第三上板11,第三上板11上設置有安裝孔10,第三上板11、第二上板12和第一上板9依次相連,第一上板9和第二上板12的連接處連接有過渡板8,過渡板8連接有上支架4,上支架4中安裝有壓缸20,液壓缸的光桿連接有下支架2,下支架2連接有支撐底腳1。先將該側支架安裝在摩托車上,安裝時,摩托車直立放置,使上支架4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在安裝孔10中穿入螺栓,將螺栓旋入摩托車支架上設置的相應螺紋孔中,旋緊固定。在摩托車行車時,搬動上支架4或者上支架4以下部分,使上支架4以下部分收起,避免行車過程中刮擦地面引起交通事故;在停放摩托車時,按相反方向搬動上支架4或者上支架4以下部分,使上支架4以下部分直立,摩托車在兩輪和該側支架的支撐下即可停車。在停車時,若側支架太短,摩托車向設置有該側支架的側面傾斜角度過大,造成側支架壓力過大,甚至造成摩托車側翻。此時,將摩托車微微推起擺到適于停放狀態(tài),作用在下支架2上的支撐力減小直到減小到零;開啟通斷閥14,有一定壓力的液壓油通過通斷閥14作用到液壓缸20的活塞上,推動光桿外移,下支架2向下伸出,直到支撐底腳1接觸地面;關閉通斷閥14,側支架鎖定到此長度,實現穩(wěn)定停車。若支架太長,摩托車向未設置側支架的側面傾斜,造成停車不穩(wěn);此時,開啟通斷閥14,用力推動摩托車,使摩托車往設置有側支架的側面傾斜,直到摩托車到達穩(wěn)定停車狀態(tài),關閉通斷閥14,側支架長度鎖定;該過程中,由于通過通斷閥14的液壓油的壓力較小,僅供下支架2在無外力的狀態(tài)下伸出,故能夠較容易的推動摩托車傾斜。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不再贅述。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如圖1和圖2所示,為使結構美觀且節(jié)約空間,所述第一上板9與第二上板12之間的夾角等于第二上板12與第三上板11之間的夾角,第一上板9、第二上板12和第三上板11呈波浪形。此外,過渡板8設置在第一上板9和第二上板12的鈍角端,第一上板9和第二上板12的銳角端接觸摩托車支架,減小了第二上板12和第三上板11的彎曲應力,提高了該側支架的強度。
為了使該側支架在收起狀態(tài)和放下狀態(tài)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所述上支架4上設置有第一掛釘5,過渡板8上設置有第二掛釘7,第一掛釘5和第二掛釘7之間連接有彈簧6。
所述上支架4上設置有安裝板13,安裝板13上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設置有銷釘;所述過渡板8上設置有第二通孔,銷釘穿過第二通孔。該設置使上支架4可以沿過渡板8旋轉,起到收放側支架作用。
為使收放側支架更加方便省力,所述下支架2上設置有腳踏架3,腳踏架3為鋼條彎曲形成的U形架,支撐底腳1和腳踏架3設置在同側。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2相同,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