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汽車領域,具體是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的轉向是通過方向盤軸上的一個齒輪帶動轉向齒條左右移動實現的,方向盤向左轉動1.5圈時,汽車前輪的轉角不到45度,當方向盤不轉動處于0度和向左轉動360度、向右轉動360度,車輪的方向轉角發(fā)生了變化,而從方向盤上卻無法判斷車輪的轉向角度,只能依靠記憶,特別是在倒車時,有時會忘記方向盤是向左打了幾圈,還是向右打了幾圈,也就是說,靠觀察方向盤的角度是不知道車輪的轉角的,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有時只能打開車窗或下車觀察車輪的轉角,這樣感覺非常不方便,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安全隱患,只要是開過車的人,可能都有這種感受,都感到很無奈,隨著汽車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先進的汽車設備應運而生,但是,這一困擾人們的實際問題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也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從方向盤上無法判斷汽車前輪的轉向角度。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手段是:
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它包括車架底盤左側,車架底盤右側,儀表盤,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分,其特征是:在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上設置拉線固定端,在汽車儀表盤上水平設置一根拉線,并在儀表盤的右拐角處、儀表盤的左拐角處、車架底盤左側拐角處、車架底盤右側拐角處分別設置滑動裝置;該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拐角處,再繞過車架底盤右側的拐角處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拉線的左端繞過儀表盤左拐角處,再繞過車架底盤左側拐角處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并在拉線上活動設置一個指示觀察標志,在儀表盤上標出指示觀察標志的移動距離刻度或移動角度刻度;當方向盤向左打,向左轉向時,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在車架底盤左側、車架底盤右側上相對向右滑動,使固定在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上的拉線的左端拉緊一段距離,同時拉線的右端放松相同的距離,從而使指示觀察標志在儀表盤內向左相對移動相等的距離,反之,指示觀察標志在儀表盤內向右相對移動相等的距離。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滑動裝置是一個滑輪或者是一根軟管。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轉向齒條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的數量為一個,拉線固定端設置在轉向齒條的中部,拉線的左端繞過儀表盤左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左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右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轉向齒條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分別設置在轉向齒條的左末端和右末端,拉線的左端繞過繞過儀表盤左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左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右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拉線固定端上。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左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和右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分別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分別設置在左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和右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拉線的左端繞過儀表盤左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左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右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右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左轉向節(jié)臂的末端。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左延伸臂的末端和右延伸臂的末端同時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分別設置在左延伸臂的末端和右延伸臂的末端,拉線的左端繞過儀表盤左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左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左延伸臂的末端,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右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右延伸臂的末端。
進一步地,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其特征是:左轉向橫拉桿和右轉向橫拉桿同時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的數量為兩個,拉線的左端繞過儀表盤左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左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右轉向橫拉桿上,拉線的右端繞過儀表盤右側拐角處的滑輪或軟管——車架底盤右側的滑輪或軟管固定在左轉向橫拉桿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簡單,成本低廉,(2)能夠根據指示觀察標志的左、右位置,結合方向盤的轉角判斷出汽車前車輪的轉向角度,以及是左轉還是右轉,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能,提高了汽車的人性化操作和便捷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第一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2是第一個實施例中拉線的走向圖。
圖3是第二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4是第二個實施例中拉線的走向圖。
圖5是第三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6是第三個實施例中拉線的走向圖。
圖7是第四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8是第四個實施例中拉線的走向圖。
圖9是第五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10是第五個實施例中拉線的走向圖。
圖中:1、車架底盤左側,2、車架底盤右側,3、儀表盤,4、拉線固定端,5、拉線,6、滑輪,7、轉向齒條,8、左轉向節(jié)臂,9、右轉向節(jié)臂10、左延伸臂,11、右延伸臂,12、左轉向橫拉桿,13、右轉向橫拉桿,14、指示觀察標志。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所示的第一個實施例中,一種汽車前輪轉向角度車內監(jiān)視觀察系統,它包括車架底盤左側1,車架底盤右側2,儀表盤3,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分,其特征是:在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上設置拉線固定端4,在汽車儀表盤3上水平設置一根拉線5,并在儀表盤3的右拐角處、儀表盤3的左拐角處、車架底盤左側1拐角處、車架底盤右側2拐角處分別設置滑動裝置;該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拐角處,再繞過車架底盤右側2的拐角處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拐角處,再繞過車架底盤左側1拐角處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并在拉線5上活動設置一個指示觀察標志14,在儀表盤3上標出指示觀察標志14的移動距離刻度或移動角度刻度;當方向盤向左打,向左轉向時,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在車架底盤左側1、車架底盤右側2上相對向右滑動,使固定在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上的拉線5的左端拉緊一段距離,同時拉線5的右端放松相同的距離,從而使指示觀察標志14在儀表盤3內向左相對移動相等的距離,反之,指示觀察標志14在儀表盤3內向右相對移動相等的距離。
該實施例中,轉向齒條7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4的數量為一個,拉線固定端4設置在轉向齒條7的中部,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左側1的滑輪6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右側2的滑輪6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
在圖3、圖4所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其它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不同點是:轉向齒條7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4分別設置在轉向齒條7的左末端和右末端,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左側1的滑輪6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右側2的滑輪6固定在拉線固定端4上。
在圖5、圖6所示的第三個實施例中,其它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不同點是:左轉向節(jié)臂8的末端和右轉向節(jié)臂9的末端分別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4分別設置在左轉向節(jié)臂8的末端和右轉向節(jié)臂9的末端,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左側1的滑輪6固定在右轉向節(jié)臂9的末端,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右側2的滑輪6固定在左轉向節(jié)臂8的末端。
在圖7、圖8所示的第四個實施例中,其它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不同點是:左延伸臂10的末端和右延伸臂11的末端同時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拉線固定端4分別設置在左延伸臂10的末端和右延伸臂11的末端,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左側1的滑輪6固定在左延伸臂10的末端,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右側2的滑輪6固定在右延伸臂11的末端。
在圖9、圖10所示的第五個實施例中,其它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不同點是:左轉向橫拉桿12和右轉向橫拉桿13同時作為轉向系統的左右位移部件之一,拉線固定端4的數量為兩個,拉線5的左端繞過儀表盤3左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左側1的滑輪6固定在右轉向橫拉桿13上,拉線5的右端繞過儀表盤3右側的滑輪6——車架底盤右側2的滑輪6固定在左轉向橫拉桿12上。
當汽車左轉彎時,方向盤軸上的齒輪帶動轉向齒條7右移動,拉線5的左端拉動拉線5,同時,拉線5的右端松開拉線5,使拉線5在儀表盤3內相對向左位移,指示觀察標志14也跟著向左位移同樣的距離,反之,指示觀察標志14向右移動,根據指示觀察標志14的移動距離即可判斷汽車的轉向角度。
指示觀察標志14是活動固定在拉線5上的,目的是:指示觀察標志14可以左右移動調整,當方向打正時,指示觀察標志14應該處于表盤3的中心位置。
為了減小拉線各個拐角處的摩擦力,在各個拐角處分別設置一個滑輪6。
實施例:1、2、3、4、5中的滑輪6、拉線5,可以用一根空心軟管內穿一根鋼絲繩代替,該軟管和軟管內的拉線5可以同時自由彎曲,該軟管與拉線5是一體的,軟管拉線俗稱:閘線,車閘等力矩傳遞,閘線外層是可以打彎但不可伸縮的螺旋金屬層,芯線即拉線,是鋼絲繩,調節(jié)原理是兩端固定外層,鋼絲繩牽動活動裝置。夾器是利用稈桿原理,所以用很小的力就可傳遞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