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扭桿翻轉機構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車輛駕駛室翻轉機構,具體地,涉及一種雙扭桿翻轉機構。另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安裝有該雙扭桿翻轉機構的車輛。
【背景技術】
[0002]平頭卡車的駕駛室為非承載式結構,發(fā)動機布置在駕駛室下部,車輛維修時,需要將駕駛室翻轉抬高到一定高度,以進行車輛的維修保養(yǎng)??ㄜ囻{駛室較重,因此需要借助液壓機構或扭桿機構以便將駕駛室翻轉抬高。
[0003]駕駛室扭桿翻轉機構分為單扭桿翻轉機構和雙扭桿翻轉機構。
[0004]傳統(tǒng)單扭桿機構翻轉中心與扭桿旋轉中心重合,扭桿的一端固定在車輛及駕駛室翻轉機構左側,與車身縱梁間接固連,扭桿的另一端固定在翻轉機構右側,與車架間接固連。單扭桿翻轉機構存在先天性缺點,即駕駛室左右受力不均,造成駕駛室發(fā)偏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單扭桿翻轉機構限位板一端與轉向機及支架空間尺寸小,距離近,可能會產(chǎn)生干涉,因此左、右舵車型的翻轉機構不能通用,模塊化較差。
[0005]傳統(tǒng)雙扭桿機構的左右扭桿前后布置,左、右扭桿的左右端分別與搖臂和固定座相連。搖臂一端與扭桿固連,一端支撐在駕駛室縱梁下部。由于雙扭桿機構駕駛室翻轉中心與扭桿旋轉中心不重合,因此搖臂與駕駛室縱梁支撐點之間會產(chǎn)生相對位移,因此需要設置搖臂滑輪機構,避免搖臂與車身縱梁摩擦,產(chǎn)生磨損及異響。因此雙扭桿機構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重量大的缺點。
[0006]有鑒于此,需要提供一種能夠使駕駛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桿旋轉中心與駕駛室翻轉中心重合的扭桿翻轉機構。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扭桿翻轉機構,該扭桿翻轉機構能夠使駕駛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桿旋轉中心與駕駛室翻轉中心重合。
[0008]此外,本發(fā)明還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輛,該車輛的扭桿翻轉機構能夠使駕駛室左右受力均衡并且扭桿旋轉中心與駕駛室翻轉中心重合。
[0009]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雙扭桿翻轉機構,包括左扭桿、右扭桿、左上支撐總成、右上支撐總成、左前支座總成和右前支座總成,所述左上支撐總成包括彼此固定連接的左支撐臂和左套管,所述右上支撐總成包括彼此固定連接的右支撐臂和右套管,其中,所述雙扭桿翻轉機構還包括位于所述左前支座總成和所述右前支座總成之間的中間固定座,所述左扭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中間固定座和所述左套管固定連接,所述右扭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中間固定座和所述右套管固定連接,所述左上支撐總成相對于所述左前支座總成可旋轉地設置,所述右上支撐總成相對于所述右前支座總成可旋轉地設置,所述左扭桿、所述右扭桿、左套管以及右套管同軸設置。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左扭桿和所述右扭桿關于所述中間固定座的中心對稱設置,所述左上支撐總成和右上支撐總成關于所述中間固定座的中心對稱設置,所述右前支座總成和左iu支座總成關于所述中間固定座的中心對稱。
[0011 ] 具體地,所述中間固定座為關于中心對稱的一體件,或者所述中間固定座包括兩個彼此對稱的零件。
[0012]優(yōu)選地,所述左扭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花鍵與所述中間固定座和所述左套管固定連接,所述右扭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花鍵與所述中間固定座和所述右套管固定連接。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左扭桿和所述右扭桿由彈簧鋼材料制成。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左扭桿和所述右扭桿的有效工作長度具有圓形斷面。
[0015]優(yōu)選地,所述右前支座總成和所述左前支座總成的中部分別設置有減振緩沖結構。
[0016]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車輛,該車輛安裝有雙扭桿翻轉機構,所述雙扭桿翻轉機構為上述任意一項方案所述的雙扭桿翻轉機構,所述左前支座總成、所述中間固定座和所述右前支座總成沿橫向設置在所述車輛的車架的前部橫梁上,所述左上支撐總成和右上支撐總成分別固定于所述車輛的駕駛室的縱梁或車身。
[0017]優(yōu)選地,所述中間固定座設置在所述前部橫梁的對稱中心部位。
[0018]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雙扭桿對稱設置,并且所述雙扭桿與所述支撐總成的所述套管同軸設置,使得所述翻轉機構左右受力均勻,扭桿中心與翻轉中心重合,節(jié)省了搖臂及滑輪機構,結構簡單,重量輕,成本降低。
[0019]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20]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1]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雙扭桿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雙扭桿翻轉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雙扭桿翻轉機構安裝在車輛上的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I 左扭桿2 中間固定座
[0026]3 右扭桿4 右上支撐總成
[0027]41右套管42右支撐臂
[0028]5 右前支座總成 6 左前支座總成
[0029]7 左上支撐總成 71左套管
[0030]72左支撐臂8 駕駛室
[0031]9 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33]在本發(fā)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左、右”通常是指正常行車方向的“左、右”。
[0034]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雙扭桿翻轉機構,包括左扭桿1、右扭桿3、左上支撐總成7、右上支撐總成4、左前支座總成6和右前支座總成5,左上支撐總成7包括彼此固定連接的左支撐臂72和左套管71,右上支撐總成4包括彼此固定連接的右支撐臂42和右套管41,其中,所述雙扭桿翻轉機構還包括位于左前支座總成6和右前支座總成5之間的中間固定座2,左扭桿I的兩端分別與中間固定座2和左套管71固定連接,右扭桿3的兩端分別與中間固定座2和右套管41固定連接,左上支撐總成7相對于左前支座總成6可旋轉地設置,右上支撐總成4相對于右前支座總成5可旋轉地設置,左扭桿1、右扭桿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軸設置。
[0035]由于左扭桿I和右扭桿3各自的一端分別通過中間固定座2與車輛的車架相連,左扭桿I和右扭桿3的另一端分別通過左上支撐總成7和右上支撐總成4對車輛的駕駛室施加力矩的作用,因此所述駕駛室左右受力均勻。另外,由于左扭桿1、右扭桿3、左套管71以及右套管41同軸設置,因此左上支撐總成7和右上支撐總成4能夠直接與所述駕駛室固定相連,扭桿中心與駕駛室翻轉中心重合,可以省略搖臂和滑輪機構,精簡了結構,減輕了重量,可以降低成本。
[0036]進一步地,左扭桿I和右扭桿3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