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車載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0002]已知有在車身罩內(nèi)配置ECU等電裝部件的車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車輛中,車架的頭管的車輛前方側由前罩覆蓋,且該頭管的車輛后方側由護腿板覆蓋。在該護腿板的前方配置內(nèi)箱。在該內(nèi)箱與護腿板之間配置ECU。ECU由內(nèi)箱支承。
[0004]在專利文獻I的車輛中,ECU配置在罩內(nèi)。即使是配置在車輛的罩內(nèi)的ECU,也存在雨水或洗車時的水從罩的間隙等向罩內(nèi)浸入的可能性。作為對策,考慮使ECU具有充分的防水結構的方案。然而,若將ECU形成為防水結構,則容易導致成本上升或大型化。
[0005]期望能夠在不導致ECU等電裝部件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的情況下對電裝部件實施防水對策的技術。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6-231952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0]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不導致ECU等電裝部件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的情況下對電裝部件實施防水對策的技術。
[0011]【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如技術方案I中記載的那樣,提供一種電裝部件支承結構,其是搭載于車輛的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包括車輛的罩構件,該罩構件具備收納電裝部件的收納部,該收納部具備向上方開口的開口部,該開口部由蓋構件以閉塞的方式覆蓋,電裝部件由蓋構件支承,且配置在由收納部和蓋構件形成的室內(nèi),并且該電裝部件從收納部的底部向上方離開而設置。
[0013]如技術方案2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電裝部件具有與車身側連接的電裝線,電裝部件與電裝線的連接部配置在室內(nèi),在收納部和蓋構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使電裝線向室內(nèi)通過的電裝線用開口。
[0014]如技術方案3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電裝線用開口形成在筒狀部上,該筒狀部形成在蓋構件上,從該蓋構件的上表面或側面突出且呈筒狀。
[0015]如技術方案4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筒狀部從蓋構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0016]如技術方案5中記載的那樣,可以構成為,電裝線從電裝線用開口進入到室內(nèi)后呈U字狀或V字狀彎曲,之后與電裝部件連接。
[0017]如技術方案6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蓋構件由彈性構件形成。
[0018]如技術方案7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罩構件是配置在供乘客就座的座椅的下方且擋住由后輪濺起的泥的后擋泥板,該后擋泥板具有向車輛前方以前低后高的方式設置的前低后高部、以及向車輛后方以前高后低的方式設置的前高后低部,收納部配置在前低后高部的上表面或前高后低部的上表面。
[0019]如技術方案8中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連接部為能夠裝拆于電裝部件的耦合器,且配置在室內(nèi)。
[0020]如技術方案9中記載的那樣,電裝線用開口可以形成在收納部的側面。
[0021]【發(fā)明效果】
[0022]如技術方案I中記載的那樣,在本發(fā)明的電裝部件支承結構中,該電裝部件支承結構包括車輛的罩構件,在由該罩構件的收納部和蓋構件形成的室內(nèi)配置電裝部件。由于收納部由蓋構件閉塞,因此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不易與電裝部件接觸。
[0023]另外,電裝部件以從收納部的底部向上方離開的方式由蓋構件支承。即使雨水或洗車時的水進入到收納部的情況下,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也不易與從收納部的底部向上方離開而配置的電裝部件接觸。由于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不易與電裝部件接觸,因此不需要對電裝部件自身另行實施防水對策。其結果是,能夠避免電裝部件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
[0024]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2中,電裝部件與電裝線的連接部配置在通過蓋構件覆蓋收納部而形成的室內(nèi)。由于連接部配置在室內(nèi),因此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不易與連接部接觸。由此,除了電裝部件以外,對連接部也不需要實施防水對策。其結果是,能夠避免連接部的成本上升或大型化。
[0025]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中,電裝線用開口配置在從蓋構件的上表面或側面突出的位置。向蓋構件的上方或側方突出的筒狀部發(fā)揮著防止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侵入的侵入防止功能,因此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不易從位于筒狀部的前端的電裝線用開口向室內(nèi)進入。
[0026]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4中,筒狀部從蓋構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在該筒狀部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將電裝線向室內(nèi)導入的電裝線用開口。通過使電裝線用開口從蓋構件的上表面向上方離開,由此能夠提高防水功能。另外,在為了閉塞電裝線用開口與電裝線的間隙而以跨設在電裝線和筒狀部上的形式卷繞保護帶的情況下,保護帶的卷繞作業(yè)變得容易。
[0027]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5中,電裝線從電裝線用開口進入室內(nèi)之后呈U字狀或V字狀彎曲,之后與電裝部件連接。由于電裝線呈U字狀或V字狀彎曲,因此即使雨水或洗車時的水沿著電裝線浸入,該水也會從電裝線的U字或V字的底部向收納部的底部落下。由于電裝線的U字狀或V字狀的底部位于比收納部的底部高的位置,因此電裝線不易與侵入到收納部的雨水或洗車時的水接觸。
[0028]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6中,蓋構件由彈性構件形成,在該蓋構件的內(nèi)側插入并支承電裝部件。由于電裝部件由彈性構件所形成的蓋構件支承,因此車輛的振動不易向電裝部件傳遞。其結果是,能夠成為電裝部件的防振對策。
[0029]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7中,收納部在座椅的下方且在后擋泥板的前低后高部的上表面或前高后低部的上表面配置。若為座椅的下方且為后擋泥板的前低后高部的上表面或前高后低部的上表面,則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不會直接與收納部接觸。另外,若為構成后擋泥板的前低后高部的上表面或前高后低部的上表面,則即使雨水或洗車時的水浸入到收納部的情況下,雨水或洗車時的水也容易沿著設置在收納部的側面上的電裝線用開口、及前低后高部或前高后低部而向下方流動,并從收納部排出。其結果是,收納部的排水功能得以提尚O
[0030]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8中,將電裝部件與電裝線相連的連接部為耦合器且配置在室內(nèi)。由于在室內(nèi)配置耦合器,因此能夠取代具有防水功能的耦合器而使用通常的耦合器。其結果是,能夠削減耦合器的成本。此外,由于省去防水功能,因此能夠使耦合器小型化。
[0031]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9中,電裝線用開口形成在收納部的側面。由于收納部設置在罩構件上,因此從電裝線用開口引出的電裝線能夠沿著罩構件的表面配線。沿著罩構件的表面的電裝線與從罩構件的表面突出地配置的電裝線相比,能夠減小電裝線的配線空間。
【附圖說明】
[0032]圖1是采用了本發(fā)明涉及的電裝部件支承結構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視圖。
[0033]圖2是圖1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0034]圖3是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載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0035]圖4是車載電裝部件的支承結構的立體圖。
[0036]圖5是圖1的5-5線剖視圖,示出車載電裝部件支承結構的主要部分。
[0037]圖6是圖5的6-6線剖視圖。
[0038]圖7是圖5的變形例圖。
[0039]圖8是實施例2涉及的車載電裝部件支承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0040]圖9是實施例2涉及的車載電裝部件支承結構的立體圖。
[0041]圖10是圖4的支承結構的變形例。
[0042]圖11是圖8的支承結構的變形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