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平衡扭扭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平衡車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電動平衡扭扭車。
【背景技術】
[0002]滑板車,一種戶外活動用品,其具有一個供人站立的平臺及平臺下方安裝的萬向輪,該滑板車在人的作用下可朝前運動,為了增強娛樂性,有些滑板車上的平臺還可相互轉動。目前滑板車主要還是依靠人力驅動,當行程較運時,其使用起來就不是很適應,如果需要安裝電力驅動系統(tǒng),原有的滑板車由于自身的結構即板狀的平板狀結構的限制就無法與電力驅動系統(tǒng)很好的配合及使用該電力驅動系統(tǒng)。
[0003]電動平衡車,又叫體感車、思維車,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tài)穩(wěn)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姿態(tài)的變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統(tǒng),精確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持系統(tǒng)的平衡。
[0004]目前的電動平衡車一般都具有一個操作桿;使用者站在平衡車的腳踏平臺上對操作桿進行操作,從而前進、后退及停止,這樣的控制也稱“手控”。目前平衡車的腳踏平臺一般是一塊板狀的平板,其在使用過程中始終是保持水平狀態(tài),無法相對轉動,所以無法讓使用者僅僅通過利用腳部即可對平衡車進行控制。
[0005]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號為CN104029769A公開了一種電動平衡扭扭車的實用新型專利,該電動平衡扭扭車包括頂蓋、內蓋、底蓋、輪轂電機、轉動機構、平衡控制機構;頂蓋、內蓋、底蓋均包括兩個成對稱布置且可相互轉動的部件,內蓋處于頂蓋及底蓋之間并與這兩者配合在一起;內蓋的中間橫向位置固定有轉動機構;內蓋的左右兩側邊緣位置固定有縱向設置的輪轂電機;平衡控制機構固定在底蓋上并與電機連接;所述轉動機構包括兩個軸承、一個軸套、兩個卡簧;兩個軸承分別固定在內蓋的兩個相同部件的內端,軸套固定在兩個軸承內并通過卡簧固定在內蓋上。
[0006]該電動平衡扭扭車的兩個輪轂電機分別安裝固定到由頂蓋、內蓋及底蓋構成整個車體的兩端部,且兩個輪轂電機分別和車體是通過轉軸剛性連接。整個車體包括兩個部分,此兩個部分由其中間位置的轉動機構連接,并可通過此轉動機構相互轉動。此電動平衡扭扭車在跑動過程中,遇到稍微不平的路面時就會產(chǎn)生較大的顛簸,使用者無法正??刂齐妱悠胶馀づぼ嚕粌H容易對電動平衡扭扭車本身造成損壞,而且給使用者帶來危險。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遇到稍微不平的路面時仍能夠正常跑動的電動平衡扭扭車。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電動平衡扭扭車,包括車體、固定在所述車體兩端部的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設置在所述車體內的控制模塊及電源,所述車體與所述第一車輪、第二車輪之間采用懸掛式連接,所述電動平衡扭扭車還包括用于為所述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減震的減震裝置。
[0009]優(yōu)選的,所述車體包括第一車體、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所述第三車體位于所述第一車體和第二車體之間;
[0010]所述第一車體通過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三車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車體和第三車體可通過所述第一轉動機構相互轉動,所述第一車體設置有第一踏板,且第一車體和第一車輪固定連接;
[0011]所述第二車體通過第二轉動機構和第三車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可通過所述第二轉動機構相互轉動,所述第二車體設置有第二踏板,且所述第二車體和第二車輪固定連接。
[0012]所述減震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車體和第三車體固定連接處的第一減震裝置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固定連接處的第二減震裝置。
[0013]第一車體、第三車體及第二車體三者依次固定連接,通過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二轉動機構分別實現(xiàn)第一車體和第三車體之間的相互轉動,以及實現(xiàn)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之間的相互轉動,使用者在使用此電動平衡扭扭車時其兩腳分別踩踏在第一車體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車體的第二踏板上,并通過控制模塊對電動平衡扭扭車進行驅動控制,當使用者踏上電動平衡扭扭車時其重心位于第一車體和第二車體之間的第三車體上,由于第三車體分別通過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二轉動機構實現(xiàn)與第一車體及第二車體的固定連接,從而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二轉動機構位置分別受力。而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僅通過車體的兩部分由整體的中間部位的轉動機構固定連接,本發(fā)明的第一轉動機構位置和第二轉動機構位置分別承受的力大大減小,這樣就便于第一轉動機構及第二轉動機構正常工作,即正常轉動,實現(xiàn)第一車體和第二車體相對于第三車體轉動;而且由于大大減小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二轉動機構位置處的承受力,還防止其受力過大而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使用容易受損,進而防止發(fā)生因連接位置損壞而發(fā)生意外。
[0014]另外,本發(fā)明第一車體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車體的第二踏板分別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兩腳,以及本發(fā)明的第一轉動機構實現(xiàn)第一車體和第三車體的可相互轉動連接、第二轉動機構實現(xiàn)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的可相互轉動連接,這樣使用者的兩腳分別控制第一轉動機構和第二轉動機構來驅動電動平衡扭扭車,兩腳的控制更加靈活,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使用。
[0015]本發(fā)明在第三車體和第二車體之間,以及第三車體和第一車體之間分別設置第二減震裝置、第一減震裝置,從而通過第一減震裝置使得第一車體和第三車體之間在遇到顛簸時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震動,以及通過第二減震裝置使得第二車體和第三車體之間在遇到顛簸時也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震動,以便使用者能夠正??刂齐妱悠胶馀づぼ嚨钠胶?,不僅不會對電動平衡扭扭車本身造成損壞,而且還不會對使用者帶來危險。另外,由于本發(fā)明的車體分為三個部分相互可轉動連接,且連接處通過減震裝置起到減震作用,這樣就使得位于第三車體兩端的第一車體和第二車體不會相互影響。例如:在使用者分別踏上第一車體的第一踏板及第二車體的第二踏板時,且其中一個踏板遇到顛簸,通過第一減震裝置及第二減震裝置再傳遞到另一個踏板時就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顛簸,大大減小一個踏板對另一個踏板造成影響,更加方便使用者控制電動平衡扭扭車。
[0016]優(yōu)選的,所述減震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車輪和車體固定連接處的第三減震裝置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車輪和車體固定連接處的第四減震裝置。本發(fā)明可以僅在車體和兩個車輪(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之間設置減震裝置(即第三減震裝置和第四減震裝置),分別對第一車輪、第二車輪起到減震作用。減震效果好。當然,本發(fā)明還可以在已設置有第一減震裝置及第二減震裝置的基礎上再在車體和兩個車輪(第一車輪和第二車輪)之間設置減震裝置(即第三減震裝置和第四減震裝置),從而使得減震作用更佳。
[0017]優(yōu)選的,所述車體包括第四車體和第五車體;
[0018]所述第四車體和第五車體通過第三轉動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第四車體和第五車體可通過所述第三轉動機構相互轉動;
[0019]所述第四車體設置有第三踏板,且所述第四車體和第一車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五車體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