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驅動裝置、螺旋槳及動力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43300閱讀:346來源:國知局
      驅動裝置、螺旋槳及動力系統(tǒng)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驅動裝置、螺旋槳及其使用的動力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螺旋槳通常作為動力推進器用于飛行器或者輪船等裝置。螺旋槳一般包括槳葉、座體,槳葉安裝在所述座體上,同時一驅動軸與所述座體連接。該驅動軸在電機的作用下旋轉從而帶動槳葉一同旋轉。目前,座體與驅動軸的固定連接方式一般采用螺紋緊配方式進行固定連接。

      座體與轉軸采用上述的螺紋緊配方式固定時,座體的旋緊方向與槳葉在工作過程中的轉動方向相同,槳葉在啟動和工作過程中和轉軸連接良好,但是在槳葉突然降速或者加速度變化較大的情況下,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座體與驅動軸易發(fā)生松脫。另外,在震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所述座體與驅動軸易發(fā)生松脫,導致螺旋槳出現射槳的情況發(fā)生。此外,在螺旋槳發(fā)生撞機后,螺旋槳需要工具才可以擰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易于拆卸且具有鎖定機構的驅動裝置、螺旋槳及其使用的動力系統(tǒng)。

      一種驅動裝置,其用于與螺旋槳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體部及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且能夠相對所述主體部轉動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上的鎖接部和容置于所述鎖接部內的彈性抵持件,所述鎖接部上設有至少一用于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接的卡扣部,所述彈性抵持件用于在所述鎖接部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扣時抵持所述螺旋槳。

      一種螺旋槳,其用于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螺旋槳包括槳葉座和連接于所述槳葉座的槳葉,所述槳葉座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用于連接所述螺旋槳與所述驅動裝置并用于抵持所述驅動裝置的彈性抵持件,所述槳葉座上設有與所述驅動裝置相對應卡扣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肋條和擋條,所述肋條和所述擋條相互垂直。

      一種動力系統(tǒng),其包括驅動裝置以及與所述驅動裝置相連接的螺旋槳,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體部和能夠相對所述主體部轉動的驅動軸,所述螺旋槳包括槳葉座和連接于所述槳葉座的槳葉,所述槳葉座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驅動裝置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上的鎖接部和容置于所述鎖接部內的彈性抵持件,所述鎖接部上設有至少一用于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接的卡扣部,所述彈性抵持件在所述鎖接部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扣時抵持所述螺旋槳。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動力系統(tǒng)的所述驅動裝置上設置彈性抵持件和鎖接部,所述鎖接部上設有至少一用于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接的卡扣部,而所述螺旋槳上設置有至少一與所述卡扣部相卡扣的扣合部,所述彈性抵持件用于抵持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螺旋槳,此種結構設計不僅易于拆卸且具有鎖定功能,此外還可避免發(fā)生松脫,導致螺旋槳射槳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動力系統(tǒng)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動力系統(tǒng)的立體拆分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動力系統(tǒng)的另一角度的拆分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驅動裝置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動力系統(tǒng)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動力系統(tǒng)的立體拆分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的動力系統(tǒng)的另一角度的拆分示意圖。

      圖8為圖5中的驅動裝置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動力系統(tǒng)100、100a

      驅動裝置10、10a

      主體部12、12a

      承載面120、120a

      定位槽1200、1200a

      第一安裝孔1201、1201a

      彈性抵持件13

      鎖接部14、14a

      卡扣部140、140a

      連接板141

      貫穿孔1410、1410a

      第二安裝孔1411、1411a

      凸柱142

      卡塊143

      定位部144、144a

      收容槽145、145a

      階梯塊146

      驅動軸15

      螺旋槳20、20a

      槳葉座21、21a

      連接面211、211a

      槳葉22、22a

      收容孔23

      扣合部230、230a

      肋條231、231a

      擋條232、232a

      連接柱2310

      連接孔2311、2311a

      加強板24

      防呆部25

      第一防呆部25a

      第二防呆部25b

      組入口26、26a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4,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動力系統(tǒng)100,其包括驅動裝置10以及螺旋槳20。所述驅動裝置10與所述螺旋槳20連接,用于驅動螺旋槳20轉動。所述動力系統(tǒng)100可以用于無人飛行器、無人船等。

      所述驅動裝置10包括主體部12、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上的彈性抵持件13、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上的鎖接部14、以及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上且可相對所述主體部12轉動的驅動軸15。

      所述主體部12包括靠近所述螺旋槳20的承載面120。本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12為圓柱形,所述驅動軸15凸出于所述主體部12的中心位置。所述承載面120上開設有定位槽120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為環(huán)形槽,所述定位槽1200環(huán)繞所述驅動軸15。所述定位槽1200中間隔開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1201,所述定位槽1200和多個所述第一安裝孔1201用于連接所述鎖接部14。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槽1200的形狀并不限于環(huán)形,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如正方形或三角形等。

      所述彈性抵持件13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所述彈性抵持件13為彈性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元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直接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當所述彈簧沿一個方向被壓縮時,其提供一個相反方向的彈性恢復力。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鎖接部14包括連接板141,所述連接板141大致為圓盤形,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板141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可以為矩形、正方形等。所述連接板141對應所述驅動軸15位置開設有貫穿孔1410,用于供所述驅動軸15穿過。所述連接板141對應所述主體部12的多個所述第一安裝孔1201的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1411。多個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孔1201一一對應,以用于將所述鎖接部14連接于所述主體部12上。

      所述鎖接部14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螺旋槳20相卡接的卡扣部140。所述卡扣部140為形似鉤子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140包括凸柱142和卡塊143。所述凸柱142自所述連接板141凸伸形成,具體的,所述凸柱142沿垂直所述連接板141的方向朝向所述螺旋槳20延伸。所述卡塊143形成于所述凸柱142的末端的外緣。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140有三個,所述三個卡扣部140環(huán)形陣列排布于所述連接板141的外周。

      所述鎖接部14上還設有定位部144,所述定位部144設置于所述鎖接部14面對所述主體部12的表面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144為所述連接板141的底部凸伸形成的擋環(huán),所述定位部144環(huán)繞所述貫穿孔1401形成,所述定位部144的形狀和尺寸與所述主體部12的定位槽1200的形狀和尺寸相當。當所述鎖接部14安裝于所述主體部12上時,可通過所述定位部144容置于所述定位槽1200中使所述鎖接部14和所述主體部12預定位,以便于兩者的固定連接。

      所述定位部144在所述鎖接部14的底部圍成收容槽145。所述彈性抵持件13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5中,當所述鎖接部14安裝于所述主體部12上后,所述彈性抵持件13被限位于所述主體部12上而無法軸向移動。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所述彈性抵持件13為彈簧,所述彈簧具有第一直徑和第二直徑,所述第一直徑小于所述第二直徑,所述第一直徑使得所述彈簧恰好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具有所述第二直徑的部分位于所述彈簧的下端,其容置于所述收容槽145中,當所述鎖接部14固定于所述主體部12上時,所述彈簧的下端(具有第二直徑的部分)被所述鎖接部14擋持,從而被所述鎖接部14限位在與所述主體部12貼設的位置,而無法沿所述驅動軸15軸向移動。

      組裝時,先將所述彈性抵持件13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再將所述鎖接部14的所述連接板141放置于所述承載面120上,所述驅動軸15穿設于所述連接板141的貫穿孔1410內,所述鎖接部14的所述定位部144面對所述主體部12的所述承載面120,保持所述定位部144容置于所述主體部12的定位槽1200中,將多個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孔1201一一相對正,最后通過緊固件穿設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和第一安裝孔1201將所述鎖接部14固定于所述主體部12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第一安裝孔1201為螺紋孔,第二安裝孔1411可以為通孔,因此通過螺釘或螺栓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和第一安裝孔1201,從而將所述彈性抵持件13和所述鎖接部14固定于所述主體部12上。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將膠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將所述彈性抵持件13和所述鎖接部14固定于所述承載面120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收容槽145可以省略,而直接將所述彈性抵持件13固設于所述承載面120上。

      所述螺旋槳20包括一槳葉座21和兩個或兩個以上連接于所述槳葉座21的槳葉22。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槳葉座21和槳葉22為一體注塑成型。所述槳葉座21可拆裝地設置于所述鎖接部14。所述槳葉座21與所述承載面120相對設置的連接面211上開設有收容孔23,所述收容孔23的形狀和尺寸分別與所述鎖接部14的形狀和尺寸相對應,也即,所述收容孔23與所述鎖接部14相匹配。所述收容孔23內設有連接柱2310,所述連接柱2310為圓柱形。所述連接柱2310上開設有連接孔2311,其用于收容所述驅動軸15。本實施例中,為了加強所述連接孔2311與所述驅動軸15的連接剛度,避免在發(fā)生撞機時所述連接柱2310斷裂,所述連接柱2310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加強板2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加強板24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所述加強板24均勻地分布于所述連接柱2310的外側壁并自所述連接柱2310的外側壁延伸至所述收容孔23的內壁。所述加強板24沿所述連接柱2310的徑向向外發(fā)散延伸??梢岳斫獾氖?,所述加強板24的數量并不限于四個,其可以根據需求而設計,如二個、三個或四個以上,并不限于本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所述收容孔23的內壁上對應三個卡扣部140位置設有三個扣合部230。所述扣合部230包括肋條231和擋條232。所述肋條231自所述加強板24的末端沿著所述連接柱2310的內壁弧形延伸。所述擋條232形成于所述肋條231的末端并設置于所述槳葉在工作過程中的轉動方向上。所述擋條232和所述肋條231相互垂直。所述擋條232用于擋止所述鎖接部14的卡扣部140的卡塊143。所述擋條232的高度大于所述肋條231的高度。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設置于所述槳葉22在工作過程中的轉動方向上。每相鄰的兩個擋條232和加強板24之間形成有組入口26。

      所述加強板24上順著所述槳葉22轉動的方向還設有防呆部25,每一防呆部25與對應的肋條231設置于對應的加強板24的同一側。所述肋條231形成于所述加強板24的末端,而所述防呆部25形成于所述加強板24的另一端且貼設于所述連接柱2310的外壁。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并不需要三個所述扣合部230均設置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只要其中至少之一設置即可,如其中有兩個所述加強板24均設置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而另外一個不設置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或者在一個所述加強板24上設置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而另外二個均不設置所述肋條231和擋條232,并不限于本實施例。

      組裝時,先將所述驅動軸15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組裝至所述連接孔2311內,先定所述螺旋槳20與所述驅動裝置10之間的同心度與垂直度,所述鎖接部14的卡塊143通過所述螺旋槳20的所述組入口26組入所述收容孔23內,此時,其中三個所述卡塊143分別位于所述螺旋槳20的所述收容孔23中的所述加強板24和所述擋條232之間。隨后,下壓所述螺旋槳20的槳葉座21,所述彈性抵持件13被所述連接孔2311下壓變形,向組入方向旋轉所述螺旋槳20使所述卡塊143越過擋條232而組入于所述肋條231的位置。而解除下壓所述螺旋槳20時,由于所述彈性抵持件13彈性抵持于所述槳葉座21,所述彈性抵持件13彈力的作用,每個卡塊143對應卡持于所述肋條231上,所述螺旋槳20處于鎖定狀態(tài)。

      當需要將所述螺旋槳20從所述驅動裝置10上拆下時,下壓所述槳葉座21,所述彈性抵持件13被所述槳葉座21下壓收縮,使所述卡塊143越過擋條232,再向與組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所述螺旋槳20,此時,所述螺旋槳20處于解鎖狀態(tài),所述卡塊143從所述擋條232側脫離,所述卡塊143退入至所述組入口26,從而實現所述螺旋槳20與所述驅動裝置10的分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抵持件13也可以為設置于所述承載面120上的其他彈性元件,只要滿足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即可。

      本發(fā)明的動力系統(tǒng)的所述驅動裝置上設置彈性抵持件和鎖接部,所述鎖接部上設有至少一用于與所述螺旋槳相卡接的卡扣部,而所述螺旋槳的所述收容孔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與所述卡扣部相卡扣的卡扣部,所述彈性抵持件用于抵持所述連接面,此種結構設計不僅易于拆卸且具有鎖定功能,此外還可避免發(fā)生松脫,導致螺旋槳射槳的情況。

      請一并參閱圖5至圖8,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動力系統(tǒng)100a,其包括驅動裝置10a以及螺旋槳20a。與第一實施方式相似,所述驅動裝置10a同樣包括主體部12a、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a上的彈性抵持件13、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a上的鎖接部14a、以及設置于所述主體部12a上且可相對所述主體部12a轉動的驅動軸15。所述驅動裝置10a中所述主體部12a和所述鎖接部14a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該兩者的結構略有不同。所述螺旋槳20a和所述鎖接部14a的結構和連接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該兩者的結構和連接方式略有不同,這些不同在下面進行詳細的描述。

      所述主體部12a包括承載面120a。在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1200a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不同,所述定位槽1200a為若干個離散的圓孔而非環(huán)形槽結構。所述圓孔環(huán)繞所述驅動軸15呈環(huán)形陣列排布。

      所述彈性抵持件13以及其與所述驅動軸15的套設關系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所述鎖接部14a上設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螺旋槳20a相卡接的卡扣部140a。第二實施方式中的所述卡扣部140a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所述卡扣部140的結構不同。在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140a為若干穿孔,所述穿孔內設有階梯塊146。進一步的,所述階梯塊146設置于所述穿孔的一側,所述階梯塊146的高度小于所述穿孔的深度,從而所述階梯塊146遮擋一部分穿孔,而未被所述階梯塊146遮擋的穿孔部分形成貫穿所述鎖接部14a的組入口26a。所述鎖接部14a大致為圓盤形,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鎖接部14a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可以為矩形、正方形等。所述鎖接部14a對應所述驅動軸15位置開設有貫穿孔1410a,用于所述驅動軸15穿過。每一個所述穿孔以所述貫穿孔1410的軸線為旋轉中心弧形延伸。

      所述鎖接部14a對應多個所述第一安裝孔1201a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1411a。多個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a與所述多個第一安裝孔1201a一一對應。

      所述鎖接部14a上同樣設有定位部144a,所述定位部144a設置于所述鎖接部14a面對所述主體部12a的表面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144a為所述鎖接部14a的底部凸伸形成的若干圓柱,所述圓柱的數量和位置與所述主體部12a上的定位槽1200a一致。當所述鎖接部14a安裝于所述主體部12a上時,可通過所述若干定位部144a容置于對應的定位槽1200a中使所述鎖接部14a和所述主體部12a預定位,以便于兩者的固定連接。

      所述鎖接部14a靠近所述主體部12a的一側凹陷形成收容槽145a。所述收容槽145a與所述貫穿孔1401a同軸。所述彈性抵持件13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5a中并被限位于所述主體部12a上。

      組裝時,先將所述彈性抵持件13套設于所述驅動軸15上,再將所述鎖接部14a放置于所述承載面120a上,所述驅動軸15穿設于所述鎖接部14a的貫穿孔1410a內,所述鎖接部14a的所述定位部144a面對所述主體部12a的所述承載面120a,保持所述定位部144a容置于所述主體部12a的定位槽1200a中,將多個所述第二安裝孔1411a分別與所述第一安裝孔1201a一一相對正,最后通過緊固件將所述鎖接部14a固定于所述主體部12a上。

      所述螺旋槳20a包括一槳葉座21a和兩個或兩個以上連接于所述槳葉座21a的槳葉22。所述槳葉座21a可拆裝地設置于所述鎖接部14a。所述槳葉座21a與所述承載面120a相對設置的連接面211a上開設有連接孔2311a,其用于收容所述驅動軸15。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面211a上對應三個卡扣部140a位置設有三個扣合部230a。所述扣合部230a包括肋條231a和擋條232a。所述肋條231自所述連接面211a垂直凸伸形成,所述擋條232a形成于所述肋條231a的末端并朝向遠離所述連接孔2311a的方向凸伸。所述擋條232a和所述肋條231a相互垂直。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肋條231a的數量為三個,所述三個肋條231a環(huán)繞所述連接孔2311a呈環(huán)形陣列排布,可以理解的,在所述肋條231a的數量還可以為一個、二個、四個等。

      每一所述肋條231a與所述連接孔2311a之間還形成有第一防呆部25a,所述第一防呆部25a設置于所述槳葉座11a上并與所述肋條231a的延伸方向相同。進一步的,所述鎖接部14上還形成有第二防呆部25b,所述第二防呆部25b與所述第一防呆部25a相向延伸,兩者的高度相等,位置互補。當所述鎖接部14a與所述螺旋槳20a相互鎖接時,所述第一防呆部25a和所述第二防呆部25b起到防呆的作用。當所述螺旋槳20a以正確的方向連接到所述鎖接部14a上時,所述第一防呆部25a和所述第二防呆部25b能夠相互錯開使所述螺旋槳20a與所述鎖接部14a能夠安裝;當所述螺旋槳20a以錯誤的方向連接到所述鎖接部14a上時,所述第一防呆部25a和所述第二防呆部25b能夠相互對接,從而增加所述螺旋槳20a與所述鎖接部14a之間的安裝距離,從而使兩者不能連接。

      組裝時,先將所述驅動軸15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組裝至所述連接孔2311a內,先定所述螺旋槳20a與所述驅動裝置10a之間的同心度與垂直度,所述槳葉座21a的擋條232a通過所述鎖接部14a的所述卡扣部140a伸入所述組入口26a中,隨后,下壓所述螺旋槳20a的槳葉座21a,所述彈性抵持件13被所述連接孔2311a下壓變形,向組入方向旋轉所述螺旋槳20a使所述擋條232a組入于所述鎖接部14a的階梯塊146下。而解除下壓所述螺旋槳20a時,由于所述彈性抵持件13彈性抵持于所述槳葉座21a,所述彈性抵持件13彈力的作用,每個擋條232a對應卡持于所述階梯塊146上,所述螺旋槳20a處于鎖定狀態(tài)。

      當需要將所述螺旋槳20a從所述驅動裝置10a上拆下時,下壓所述槳葉座21a,所述彈性抵持件13被所述槳葉座21a下壓收縮,使所述擋條232a離開所述階梯塊146,再向與組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所述螺旋槳20a,此時,所述螺旋槳20a處于解鎖狀態(tài),所述擋條232a從所述階梯塊146側脫離,所述擋條232a退入至所述組入口26a,從而實現所述螺旋槳20a與所述驅動裝置10a的分離。

      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范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