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照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所述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用于豎立地運輸或用于豎立地存放板形貨物、特別是窗、門、玻璃板或石板,一種按照權利要求2前序部分所述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一種按照權利要求11前序部分所述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以及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底板上的一種布置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所述類型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例如由de102011053460a1或de10010325a1已知。
在此,在de102011053460a1中公開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主要包括兩個a形的支架部件,所述支架部件具有彼此成銳角地設置的立式板條,板形元件、例如玻璃板可以倚靠在所述立式板條上。在這些在這里構造為方形管材的立式板條上固定腳板,在所述腳板上焊接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圍歐式運貨架的橫板。
de10010325a1公開一種運輸支架,其中,支架部件由型鋼制成并且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地構造為翻轉裝置。
兩個支架共同的缺點在于,它們需要非常多的存放空間。特別是這些運輸支架由于其材料和鉸鏈和類似物還在購置方面是相對昂貴的。
按照de102011053460a1的支架可以由于焊接在腳板上的固定機構僅固定在確定的運貨架、特別是歐式運貨架上,因為所述支架置入到運貨架的蓋板之間的間隙中。為了固定,運貨架還必須具有垂直于蓋板取向的橫板,所述橫板由用于固定支架的固定機構包圍。
這樣的運輸支架的運回也由于其相對大的空間需求及其大尺寸是相對昂貴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所述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用于豎立地運輸和/或用于豎立地存放板形貨物,以及提供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底板上的一種布置系統(tǒng),所述布置系統(tǒng)能成本低廉地制造并且能成本低廉地(往回)運輸。
該任務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用于豎立地運輸和/或用于豎立地存放板形貨物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一種具有權利要求2所述特征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以及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底板上的布置系統(tǒng)得以解決。
按照權利要求1和2,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具有至少兩個支撐元件。在每個所述支撐元件的第一端部上設置有支持板條,所述支持板條能在底板、特別是運貨架上安放地可松脫地緊固。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支撐元件構造為一件式的或多件式的板,所述板具有從背離設置在所述支持板條上的底側彼此成銳角地漸收的兩個倚靠棱邊。此外,所述支撐元件通過能插到所述支撐元件上的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相互連接。
這樣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制造方面以及在構造方面是成本非常低廉的,因為它們可以與最簡單的機構一起構造并且也能再拆卸。
簡單的可拆卸性具有另一個大的優(yōu)點,即,這樣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在使用之后的運回通過將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拆卸成其零部件能非常節(jié)省空間地運輸。
橫向止動件的可插性有助于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簡單裝配和拆卸并且還用于支撐元件之間的足夠穩(wěn)定的連接。
通過成本低廉的可制造性,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一般可用作所謂的一次性支架,從而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運回僅是可選的。
此外,由于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成本低廉的可制造性,可設想的是,作為底板使用所謂的一次性運貨架并且完全省去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運回。
由此,能實現在利用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供應板形貨物時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和底板的替換都不是必需的。
特別是在不儲備用于替換的歐式運貨架的客戶中,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與一次性運貨架相結合的利用能實現板形貨物的簡單的且不復雜的供貨,而不必替換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和/或運貨架或者不必儲存用于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和/或運貨架的抵押品。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支撐元件的第一端部具有梯形成形的突起,所述突起背離相應的支撐元件的安放在所述支持板條上的底側延伸地容納在所述支持板條的對應成形的空隙部中。
由此,得出支持板條和支撐元件之間的非常穩(wěn)定的連接。
按照權利要求11,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具有至少兩個支撐元件。在每個所述支撐元件的第一端部上設置有支持板條,所述支持板條能在底板、特別是運貨架上安放地可松脫地緊固。
每個所述支撐元件具有至少一個空隙部,用于固定板形貨物的固定帶能引導穿過所述空隙部,
其中,所述空隙部具有背離開口離開地延伸的兩個槽,所述槽的內部界定通過沿所述支撐元件的縱向延伸從所述空隙部的邊緣朝所述開口延伸的舌片界定,其中,所述固定帶的回環(huán)能從后面搭接所述舌片地引導穿過所述槽,利用所述固定帶,板形貨物能固定在所述支撐元件上和所述底板上。
這樣構造的空隙部能實現待運輸的板形貨物非常穩(wěn)定地固定在支撐元件和底板上。此外,通過利用固定帶對貨物進行固定,附加地增強支持板條、支撐元件和底板之間的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利的實施變型方案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所述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具有多個設置在縱向邊緣上的縫隙,這能實現支撐元件彼此可變的間距。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變型方案中,所述縫隙分別成對地并排地設置,其中,縫隙對的第一縫隙的寬度大于縫隙對的第二縫隙的寬度,其中,所述第一縫隙構造為用于容納所述支撐元件的上棱邊或倚靠棱邊的容納縫隙并且所述第二縫隙構造為伸縮縫隙。
由此,使橫向止動件插到支撐元件上變得容易。此外,伸縮縫隙能實現在支撐元件的材料厚度方面補償制造公差。
為了將支撐元件保持在支持板條上,每個支撐元件的第一端部優(yōu)選至少沿著所述支撐元件的底側形鎖合地保持在所述支持板條上。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變型方案,所述支撐元件的倚靠棱邊一樣長地構造并且優(yōu)選在與所述支撐元件的縱軸線成相同的銳角的情況下構造。利用這樣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板形貨物能夠倚靠在支撐元件的兩側地運輸和/或存放。
按照一個備選實施變型方案,每個支撐元件的第一倚靠棱邊垂直于所述板的底側取向,其中,板形貨物可倚靠在第二倚靠棱邊上。在此,所述第二倚靠棱邊成銳角地背離設置在所述支持板條上的底側朝所述第一倚靠棱邊延伸。利用這樣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板形貨物能夠在一側倚靠在支撐元件的倚靠棱邊中的相應一個倚靠棱邊上地運輸和/或存放。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構造方案,所述支撐元件構造為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具有與所述底側平行的上棱邊,所述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插到所述邊緣上。
特別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元件、所述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和所述支持板條由木料、金屬或形狀穩(wěn)定的原材料制成,這確保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簡單的且成本低廉的制造。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每個所述支撐元件具有至少一個空隙部,用于固定板形貨物的固定帶能引導穿過所述空隙部。在此,所述空隙部優(yōu)選構造成圓形的,但也可設想的是多邊形的、例如梯形的空隙部。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變型方案,在所述支持板條的支承面的沿縱向延伸彼此間隔開的端部上設置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附加地阻止板形貨物從所述倚靠棱邊的滑離。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構造方案,所述舌片靠近所述舌片的自由端部的寬度大于所述舌片靠近舌根的寬度。由此,特別是在運輸期間阻止包圍舌片的固定帶打滑,其中,由于道路不平度引起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大量的振動和震動。
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底板、特別是運貨架、特別是一次性運貨架上的按照本發(fā)明的布置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板條在所述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固定在底板上的狀態(tài)中利用拉緊帶力鎖合地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利用這樣的拉緊帶,能實現對固定在支持板條上的支撐元件的簡單的且成本低廉的固定。
在此,所述拉緊帶優(yōu)選構造為拉緊帶、鋼帶或塑料帶。
附圖說明
下面借助附圖詳細解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中:
圖1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一個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局部分解視圖;
圖2示出圖1中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組裝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
圖3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一個備選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局部分解視圖,其具有四個支撐元件;
圖4示出圖3中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組裝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
圖5a至c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不同實施變型方案的側視圖,其具有不同高度的支撐元件;
圖6a至c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另一個實施構造方案的側視圖,其具有用于使板形貨物倚靠在支撐元件的僅一側上的不同高度的支撐元件;
圖7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在以板形貨物裝載的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
圖8a至d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用于表示裝配構造的側視圖;
圖9示出堆疊在運貨架上的多個單獨的支撐元件在存放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
圖10示出支撐元件的再次備選的實施變型方案的側視圖,其具有用于容納用于固定板形貨物的固定帶的梯形的空隙部;
圖11a至d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其他實施變型方案的側視圖,其具有不同數量的彼此成不同間距的支撐元件;
圖12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另一個實施變型方案在組裝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
圖13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對應于圖12的實施變型方案,其具有四個支撐元件;
圖14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其具有相對于在圖12中示出的實施變型方案附加地安裝的固定元件;
圖15示出在圖12中示出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透視圖,其具有固定在其上的板形貨物;
圖16示出在圖12中示出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透視部分放大圖,此時示出支撐元件的梯形成形的突起;
圖17和18示出在圖12中示出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透視部分放大圖,此時示出設置在支撐元件上的空隙部,用于固定板形貨物固定帶可引導穿過所述空隙部;
圖19示出用于容納固定帶的空隙部的一個備選構造方案的透視詳細視圖;
圖20a至f示出具有不同數量的縫隙的橫向止動件的不同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圖;
圖21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其具有相對于在圖12中示出的實施變型方案插在倚靠棱邊上的橫向止動件;
圖22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其不具有使支撐元件相互連接的被插上的橫向止動件,以及
圖23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多種不同構造的側視圖,其具有不同高度的和設置在不同位置上的支撐元件,所述支撐元件設置到不同大小的底板上。
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下附圖說明中,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僅參考運輸和/或存放支架、支撐元件、橫向止動件、支持板條和類似物的在相應附圖中所選擇的示例性的圖示和位置。這些概念不應限制地理解,亦即,由于不同的工作位置或鏡像對稱的設計等等,這些關系可以改變。
在圖1中以附圖標記1總體上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第一實施變型方案。
在此,用于豎立地或直立地運輸和/或用于豎立地存放板形貨物2、例如窗、門、金屬板或木板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具有至少兩個支撐元件4,在所述支撐元件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5,所述橫向止動件使兩個支撐元件4相互連接。
在每個支撐元件4的第一端部41上設置有垂直于橫向止動件取向的支持板條6,所述支持板條能在特別優(yōu)選以運貨架的結構、特別是一次性運貨架的結構的底板3上安放地可松脫地固定。
也可設想的是使用底板的其他構造,例如適于多次使用的運輸運貨架、例如歐式運貨架。
在此,支撐元件4構造為一件式的或多件式的板,其中,設置用于使板形貨物2倚靠到支撐元件4上的倚靠棱邊44、45背離支撐元件4的設置在支持板條6上的底側42彼此成銳角地漸收。
在此,可設想的是支撐元件4構造為一件式制造的板或者構造為由兩個或更多個組裝而成的、例如相互粘接的或機械地相互連接的板件。
在此,在圖中示出的支撐元件4優(yōu)選梯形地構造,其中,設置在支持板條6上的底側42和與其相對置的上棱邊43構成梯形的底。但也可設想的是,特別是上棱邊43不是平行于底側42、而是與該底側成角度地延伸地構造、特別是裁剪。
在此,橫向止動件5優(yōu)選可插到支撐元件4的這個上棱邊43上。
例如在圖1至4中示出的那樣,橫向止動件5具有多個設置在縱向側51上的縫隙52,支撐元件4的上棱邊43在裝配狀態(tài)中容納到所述縫隙中。
在此,根據待存放的或待運輸的板形貨物2的尺寸,例如在圖1至4和11a至11d中示出的那樣,兩個、三個或四個支撐元件4彼此平行地緊固在底板3上,所述底板通過支撐元件4的上棱邊43的區(qū)域中的一個、兩個亦或三個橫向止動件5來穩(wěn)定,由此,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總體上非常靈活地按照待運輸的或待存放的板形貨物2的相應要求和尺寸來構造。
在此,每個橫向止動件5的縱向側51中的縫隙52確定相應兩個支撐元件4之間的可能的間距。
支撐元件4在優(yōu)選構造為運貨架的底板3上的固定優(yōu)選通過拉緊帶8進行,如在圖2中示出的那樣。
在此,拉緊帶8優(yōu)選構造為拉緊皮帶、鋼帶或塑料帶。在此,拉緊帶8為了固定支撐元件4繞支持板條6和底板3的支承板設置,從而在拉緊帶8拉緊之后,支持板條6在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的固定在底板3上的狀態(tài)中力鎖合地固定在底板3上。
在此,如在圖2中示出的那樣,拉緊帶8優(yōu)選沿著支持板條6的縱向延伸安放在支持板條6的上側61上。
支持板條6利用支撐元件4的固定優(yōu)選通過彼此平行設置的、相對于支撐元件4的底側42縱向地延伸的板62、63進行,在所述板之間容納支撐元件4的第一端部41。
在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變型方案(在圖8a至8d中示出)中,每個所述支撐元件4的第一端部41通過彎曲或偏轉元件7與支持板條6連接。
在此,彎曲或偏轉元件7例如可以構造為鉸鏈,利用所述鉸鏈,支撐元件4從與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平行的平面(在圖8b中示出)可偏轉到垂直于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安放的位置中(在圖8d中示出,圖8c表明支撐元件4沿偏轉方向s的偏轉過程)。
在一個備選實施變型方案中,彎曲或偏轉元件7構造為可彎曲的金屬板、特別是構造為可彎曲的釘接板,利用所述彎曲或偏轉元件,支撐元件4在金屬板彎曲的情況下從與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平行的平面可偏轉到垂直于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安放的位置中并且借助于釘接板的釘固定在支撐元件和支持板條上。
在將支撐元件4安放到垂直于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安放的位置中之后,為了穩(wěn)定支撐元件4,將橫向止動件5插到支撐元件4的上棱邊43上。
為了能夠在組裝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之后以簡單的方式附加地固定放到該運輸和/或存放支架上的板形貨物,每個所述支撐元件4具有至少一個空隙部46,用于固定板形貨物2的固定帶9可引導穿過所述空隙部。以板形貨物2裝載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在圖7中示出。
在此,板形貨物2在支撐元件4的兩側在倚靠棱邊44、45上倚靠地處于在這里構造為歐式運貨架的底板3上。在此,板形貨物的角和/或至少側棱邊的部分通過可插上的保護元件10、11進行保護。在此,分別倚靠在支撐元件4的一側上的板形貨物2的堆疊由固定帶9包圍。
為了阻止板形貨物2從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的外端部滑離,優(yōu)選在支持板條6的支承面的沿縱向延伸彼此間隔開的端部上設置有止擋部64。
支撐元件4、所述至少一個橫向止動件5和支持板條6優(yōu)選由木料、金屬或形狀穩(wěn)定的塑料制成。
通過將支撐元件4構造為由可簡單加工的材料制成的一件式的或多件式的板,所述支撐元件也能以簡單的方式以不同的高度制造,例如在圖5a至5c中示出的那樣。
也可設想的是,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構造成,使得支撐元件4在邊緣側設置在底板上,其中,支撐元件4構造有僅一個與支撐元件4的縱向延伸成銳角地向上漸縮的倚靠棱邊,從而板形貨物2僅倚靠在支撐元件4的一側上。
為此,如在圖6a至6c中示例性地示出的那樣,在這里不用作倚靠棱邊的第二倚靠棱邊45垂直于設置在支持板條6上的底側42、在使用中優(yōu)選豎直地取向。
在圖12至20中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的其他實施變型方案。
在此,圖12示出具有兩個彼此間隔開地設置的支撐元件4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而在圖13中示出具有四個彼此間隔開地設置的支撐元件4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
圖23示例性地示出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的多個變型方案的側視圖,其具有不同大小的或設置在不同大小的底板上的不同位置上的支撐元件4。
在圖12至15中示出的實施變型方案中,支撐元件4的第一端部41與借助圖1描述的實施變型方案相反地設有梯形成形的突起411,所述突起背離相應的支撐元件4的安放在支持板條6上的底側412延伸地容納在支持板條6的設有對應構造的傾斜的支承面的空隙部中。
在圖16中詳細示出的梯形的突起411具有傾斜的側面413,所述突起的底側412沿支持板條6的縱向延伸比突起411的直接在過渡到支撐元件4的主體中之前的區(qū)域寬,所述側面通過倒圓部414過渡到支撐元件4的安放在支持板條6上的底側412中。
在此,倒圓部414阻止支持板條6的傾斜棱邊的薄壁的端部區(qū)域折斷。這個梯形側的榫接結構確保支撐元件4再次改善地保持在支持板條6上。
為了防滑落地將拉緊帶8容納在其端側棱邊的區(qū)域中,支持板條6具有相應的引導空隙部65,在所述引導空隙部中,拉緊帶防側向滑動地放入。在此,拉緊帶8沿支持板條6的縱向方向包圍支持板條6并且在此安放在支持板條6的上側61上,支撐元件4的底側412也安放在所述上側上。
在圖14中示出的實施變型方案中,例如構造為方木的附加的固定元件63直接相對于支撐元件4的底側42縱向地固定在支持板條上,所述固定元件用于支撐元件4的附加穩(wěn)定。
此外,如在圖12至15中和在圖17的細節(jié)視圖中示出的那樣,每個所述支撐元件4除了在上面描述的用于固定板形貨物2的固定帶9可引導穿過的空隙部46之外亦或備選于該空隙部(例如在支撐元件4的情況下,如其在圖23中在最上面那排示出的那樣,所述支撐元件僅具有小的結構高度)具有空隙部47,該空隙部具有背離中央開口473延伸的兩個槽472。
在此,這些槽472的內部界定通過沿支撐元件4的縱向延伸從空隙部47的邊緣朝開口473延伸的舌片471界定。
在此,舌片471用作用于固定帶12的回環(huán)的拱座,利用該拱座,板形貨物2可固定在支撐元件4和底板3上。
在此,固定帶12的回環(huán)能從后面搭接舌片471地引導穿過槽472。由此,板形貨物2的壓緊能以例如在圖15中示出的方式實現。
因此,在前面的支撐元件4和后面的支撐元件4中分別設置有一個拉緊帶12,所述拉緊帶來自板形貨物2的側棱邊地引導穿過槽472并且在此如在圖17和18中示出的那樣從后面搭接舌片471。拉緊帶12從空隙部47出來傾斜地向下朝底板3延伸并且引導穿過優(yōu)選構造為運貨架的底板3中的相應的窗洞并且因此壓緊具有支撐元件和板形貨物的底板,以防板形貨物2橫向于支撐元件4的縱向延伸的打滑。
通過將這樣的固定帶12安裝在前面的和后面的支撐元件4上,板形貨物2因此固定以防止相對于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打滑。
利用這樣構造的空隙部47能實現使板形貨物2防滑動,所述貨物設置在支撐元件4的一側上亦或支撐元件4在其之間夾緊地設置,如其在圖15中示出。
如在圖15至17中示出的那樣,優(yōu)選另一個固定帶9引導穿過空隙部47的開口473。在此,該固定帶9在板形貨物2的整個寬度上延伸并且引導穿過前后相繼地設置的支撐元件4的開口473,由此,板形貨物2固定地固定在支撐元件4的相應的倚靠棱邊44、45上。
為了阻止引導穿過開口473的固定帶9打滑,從開口473的至少一個側邊緣475、優(yōu)選從開口473的兩個側邊緣475向開口473中延伸出相應一個凸起部474,利用所述凸起部,有效地阻止相應的固定帶9在拉緊狀態(tài)中朝槽472的方向打滑。
為了阻止引導穿過槽472的固定帶12在如在圖15至17中示出的構造中向上打滑,舌片471這樣成形,使得該舌片朝上面的根部稍微漸縮,亦即舌片471靠近舌片471的自由端部的寬度bz1大于舌片471靠近舌根的寬度bz2。在此,在圖17中示出的漸縮角α優(yōu)選相對小地選擇、特別是小于20°,舌片411的側壁476相對于豎直線以所述漸縮角傾斜。
圖19示出支撐元件4的另一個實施變型方案,其中,用于固定板形貨物2的固定帶12可引導穿過的空隙部48構造為分開的長形孔。在此,這些長形孔48的取向優(yōu)選平行于邊緣44、45的取向地進行。但也可設想的是,構造為長形孔的空隙部48彼此平行地取向。
如在圖13至15和20a至f中示出的那樣,橫向止動件5除了用于容納支撐元件4的相應棱邊的縫隙52之外在每個所述縫隙52的旁邊具有另一個構造為伸縮縫隙的縫隙53。
在此,縫隙52、53分別成對地并排地設置。在此,縫隙對的設置用于容納支撐元件4的棱邊的第一縫隙52的寬度b1大于第二縫隙53的寬度b2。
通過這些附加的伸縮縫隙53,可以以簡單的方式在第一縫隙52的寬度b1不變的情況下補償在支撐元件4的厚度方面的制造公差。
由此,附加地能實現將用于容納支撐元件4的棱邊43或倚靠棱邊44、45的第一縫隙52與支撐元件4的所設置的厚度非常精確配合地構造,從而在橫向止動件5在支撐元件4的倚靠棱邊44、45的區(qū)域中插上時,如在圖21中示出的那樣,橫向止動件5這樣卡緊,使得所述橫向止動件由摩擦引起地不從支撐元件4滑落。
如在圖22中示出的那樣,上面描述的具有空隙部47的支撐元件4原則上也適用于沒有橫向止動件5的運輸和/或存放支架。
相同的情況也適用于具有梯形成形的突起的支撐元件,所述突起同樣適用于運輸和/或存放支架1,其中,支撐元件不是通過橫向止動件5支撐,而是橫向支撐通過所安置的板形貨物2本身進行。
附圖標記列表
1運輸和/或存放支架
2板形貨物
3底板
4支撐元件
5橫向止動件
6支持板條
7偏轉元件
8拉緊帶
9固定帶
10保護元件
11保護元件
12拉緊帶
41第一端部
42底側
43上棱邊
44倚靠棱邊
45倚靠棱邊
46空隙部
47帶引導穿過件
48帶引導穿過件
51縱向側
52縫隙
53伸縮縫隙
61上側
62板
63板
64止擋部
65引導空隙部
411梯形
412底側
413斜棱邊
414留空部
45底側
471舌片
472縫隙
473開口
474凸起部
475內側壁
476舌側壁
α漸縮角
b1縫隙寬度
b2縫隙寬度
bz1舌片的自由端部的寬度
bz2舌片在舌片的根部區(qū)域中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