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升降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50332閱讀:264來源:國知局
      升降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升降機,該升降機設置在搬運用行駛體上等,被用作變更被搬運物的支承高度的構件。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升降機像專利文獻1記載的那樣公知有如下的升降機:具有工件支承臺、升降驅(qū)動構件、以及左右一對下落防止單元,該工件支承臺經(jīng)由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升降自如地支承在基臺上,該升降驅(qū)動構件對該工件支承臺進行升降驅(qū)動,該左右一對下落防止單元并排設置于各交叉連桿機構,所述下落防止單元具有左右一對棘輪、左右一對棘爪以及左右一對致動器,該左右一對棘輪固定于各交叉連桿的基臺側的前后移動自如的可動支軸的移動路徑邊,該左右一對棘爪與所述各可動支軸連動地前后移動且借助作用力而與所述棘輪卡合而阻止工件支承臺的下降,該左右一對致動器在工件支承臺的下降時使各棘爪克服作用力而切換到釋放棘輪的非卡合姿勢并保持各棘爪。在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結構中,雖然作為對工件支承臺進行升降驅(qū)動的升降驅(qū)動構件示出了朝向水平方向使用基于電機驅(qū)動的螺旋起重器,但還公知有使用左右一對升降驅(qū)動用鏈的升降驅(qū)動構件,該左右一對升降驅(qū)動用鏈分別對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進行升降驅(qū)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41110號公報

      像上述那樣,在構成為通過升降驅(qū)動用鏈使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進行起伏動作而使工件支承臺升降的升降機中,當在使工件支承臺上升時所述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能夠利用由棘輪和棘爪構成的所述下落防止單元來阻止工件支承臺的急劇的下降、即下落,但當在允許工件支承臺的下降的方向上驅(qū)動所述升降驅(qū)動用鏈而使工件支承臺下降時,由于通過致動器將所述下落防止單元的棘爪切換到非卡合姿勢并進行保持,因此當在使該工件支承臺下降時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基于所述下落防止單元的下落防止作用不發(fā)揮作用,會導致較大的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能夠解決上述這樣的以往的問題的升降機,為了易于理解本發(fā)明的升降機與后述的實施例的關系,而對于在該實施例的說明中使用的參照符號以帶括號的方式表示,該升降機具有:工件支承臺(14),經(jīng)由排列在基臺(12)上的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而被支承為升降自如;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并排設置于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而對所述工件支承臺(14)進行升降驅(qū)動;以及下落防止單元(16),并排設置于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各下落防止單元(16)具有:棘輪(37),固定于水平移動自如的可動支軸(22)的移動路徑旁邊,所述可動支軸位于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棘爪(38),與各可動支軸(22)連動地水平移動且借助作用力而與所述棘輪(37)卡合,阻止工件支承臺(14)的下降;以及致動器(39),在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使各棘爪(38)克服作用力而切換到從棘輪(37)釋放的非卡合姿勢并對各棘爪進行保持,在升降機中設置有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該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具有一對操作桿(47a、47b)和連桿機構(48~49b),所述一對操作桿(47a、47b)使處于所述非卡合姿勢的各棘爪(38)克服所述致動器(39)的驅(qū)動力而切換到與棘輪(37)卡合的卡合姿勢,所述連桿機構(48~49b)在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的兩可動支軸(22)的移動量產(chǎn)生差異時,將該移動量的差異轉換成移動量較大的一側的所述操作桿(47a/47b)的操作力,通過該連桿機構(48~49b)對單方的所述操作桿(47a/47b)進行驅(qū)動,由此該操作桿(47a/47b)將所述移動量較大的一側的棘爪(38)切換到卡合姿勢。

      發(fā)明效果

      像上述那樣,在本發(fā)明的結構中,支承工件支承臺的一對交叉連桿機構的基臺側的可動支軸并不是像專利文獻1記載的那樣由1根共通支軸的兩端部構成,而是使其分別水平移動自如,當在使工件支承臺下降時與單側的交叉連桿機構并排設置的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現(xiàn)實中,以2根升降驅(qū)動用鏈同時斷裂這樣的情況不存在為前提),該鏈斷裂側的交叉連桿機構變得自由,產(chǎn)生因從工件支承臺側受到的重力而使與相反側的交叉連桿機構相比急速倒伏的現(xiàn)象,捕獲到該現(xiàn)象,使與鏈斷裂側的交叉連桿機構并排設置的下落防止單元的棘爪克服致動器的驅(qū)動力而強制性且機械性地切換到卡合姿勢。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結構,在通過與兩交叉連桿機構并排設置的升降驅(qū)動用鏈的向工件支承臺下降方向的驅(qū)動(向允許工件支承臺的下降的方向的驅(qū)動)而使由一對交叉連桿機構支承的工件支承臺下降時,在單側的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使與該交叉連桿機構并排設置的棘爪克服致動器的驅(qū)動力而強制性地切換到卡合姿勢從而使其與棘輪卡合,而能夠自動地制止該斷裂的鏈側的交叉連桿機構因重力而倒伏。其結果,能夠避免因單側的升降驅(qū)動用鏈的斷裂而導致工件支承臺大幅傾斜且下降這樣的狀況,能夠確保安全。

      另外,若在產(chǎn)生上述這樣的動作時,向工件支承臺下降方向持續(xù)驅(qū)動未斷裂的另一方的升降驅(qū)動用鏈,其結果,另一方的升降驅(qū)動用鏈側下降而工件支承臺傾斜。然而,在使工件支承臺下降時,由于以棘爪切換到被卡合姿勢為條件,因此檢測棘爪處于卡合姿勢還是處于被卡合姿勢的傳感器在升降驅(qū)動用鏈的驅(qū)動控制系統(tǒng)中是必須的。因此,通過將該傳感器用作檢測在使工件支承臺下降的行程中單側的棘爪切換到卡合姿勢的構件,而根據(jù)使工件支承臺下降的行程中的該傳感器的檢測信號,使兩升降驅(qū)動用鏈的驅(qū)動用電機進行緊急停止鎖定,緊急停止而使工件支承臺幾乎不傾斜,能夠確保安全。

      在實施上述本發(fā)明的情況下,像上述那樣,在各所述棘爪(38)中并排設置傳感器(40),該傳感器(40)對該棘爪(38)克服致動器(39)的驅(qū)動力而切換到卡合姿勢的情況進行檢測,在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單側的傳感器(40)根據(jù)檢測出棘爪(38)已被切換到卡合姿勢的情況,而執(zhí)行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驅(qū)動用電機(31)的停止鎖定,除此之外,各所述棘爪(38)與操作這些各棘爪(38)的操作桿(47a、47b)經(jīng)由彈簧(52a、52b)而相互連結,各操作桿(47a、47b)經(jīng)由所述彈簧(52a、52b)牽拉作為操作對象的棘爪(38)而將該棘爪切換到卡合姿勢。根據(jù)該結構,在通過操作桿將棘爪切換到卡合姿勢時,即使在該棘爪抵接于棘輪的齒前端這樣的時刻,也能夠暫時地通過所述彈簧的變形來吸收操作桿的操作力,然后,能夠利用該彈簧的彈性恢復力使棘爪可靠地卡合在棘輪的齒間。另外,通常,能夠僅利用作用于棘爪的重力對該棘爪向卡合姿勢的方向施力,但通過構成為所述操作桿處于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所述彈簧的初始應力對棘爪向卡合姿勢施力,而能夠可靠地施行棘爪的作用。

      另外,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所述可動支軸(22)支承在一對可動臺(21a、21b)上,該一對可動臺(21a、21b)分別以水平移動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基臺(12)上,所述操作桿(47a、47b)以水平擺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在這些各可動臺(21a、21b)上,所述連桿機構設置有一根主連桿(48),該一根主連桿(48)被配置為跨越所述兩可動臺(21a、21b),該主連桿的長度方向上的兩個部位以水平擺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各可動臺(21a、21b),在該主連桿(48)因所述移動量的差異而水平地傾斜移動時,通過在該主連桿(48)的相互向相反方向運動的兩個部位設定的操作點(55a、55b)中的、接近所述移動量較大的一側的所述可動臺(21a/21b)的操作點(55a/55b)的水平移動,而操作該可動臺(21a/21b)上的所述操作桿(47a/47b)。通過該結構,能夠簡單地實施用于根據(jù)兩可動臺的移動量的差異而對兩操作桿中的特定的一方施加操作力的結構。

      此外,在采用上述的結構的情況下,所述主連桿(48)的兩端成為所述操作點(55a、55b),比這兩端的操作點(55a、55b)靠內(nèi)側的中間點軸支承在各可動臺(21a、21b)上,所述操作桿(47a、47b)相對于各可動臺(21a、21b)上的可動支軸(22)和棘爪(38),軸支承于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的各可動臺(21a、21b)的移動方向側,所述主連桿(48)的兩端的操作點(55a、55b)相對于所述操作桿(47a、47b)配置在具有所述可動支軸(22)和棘爪(38)的一側,在該操作桿(47a、47b)的中間部與所述主連桿(48)的兩端的操作點(55a、55b)之間設有傳動連桿(49a、49b),該傳動連桿(49a、49b)僅在該主連桿(48)的操作點(55a、55b)向操作桿(47a、47b)接近地移動時,將該主連桿(48)的操作點(55a、55b)的移動傳遞給操作桿(47a、47b),該操作桿(47a、47b)的自由端部和棘爪(38)被連結。通過該結構,即使在相對于工件支承臺的單位下降量的可動支軸(可動臺)的水平運動量變少的,工件支承臺的下降行程的后半段,也容易增大相對于主連桿的傾斜角度的操作桿的運動量,即使在工件支承臺的下降行程的后半段中升降驅(qū)動用鏈的斷裂時,也能夠使操作桿僅運動所需角度而可靠地將棘爪切換到卡合姿勢。

      附圖說明

      圖1是工件支承臺處于上升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圖2是工件支承臺處于下降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圖3是在上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下降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在下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上升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的橫剖俯視圖。

      圖4是在左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上升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在右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下降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5是在左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上升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在右半部示出工件支承臺處于下降限制高度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位的放大俯視圖。

      圖6是主要部位的放大主視圖。

      圖7A是工件支承臺處于下降限制高度時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側視圖,圖7B是工件支承臺從下降限制高度上升時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側視圖。

      圖8A是用實線表示工件支承臺從上升限制高度開始下降時、用假想線表示下降途中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側視圖,圖8B是示出在工件支承臺的下降途中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的情形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側視圖。

      圖9是示出在工件支承臺的下降途中升降驅(qū)動用鏈斷裂時的情形的主要部位的放大俯視圖。

      符號說明

      1 搬運用行駛體

      12 基臺

      13A、13B 交叉連桿機構

      14 工件支承臺

      15 升降驅(qū)動構件

      16 下落防止單元

      17、18 交叉連桿

      21a、21b、26a、26b 可動臺

      22a、22b、27a、27b 可動支軸

      30a、30b 升降驅(qū)動用鏈

      31 帶有減速機的電機

      32 驅(qū)動齒輪

      35a、35b 棘輪機構

      37 棘輪

      38 棘爪

      38a 雙岔狀突出部

      39 致動器(螺線管)

      40 棘爪動作檢測用傳感器

      41 軸承部件

      42 垂直側板

      43 大徑孔

      44 銷

      46 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

      47a、47b 操作桿

      48 主連桿

      49a、49b 傳動連桿

      50a、50b、53a、53b 支承板

      51a、51b、54a、54b 垂直支軸

      52a、52b 拉伸螺旋彈簧

      55a、55b 主連桿的操作點

      56 長孔

      57 垂直銷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4中,搬運用行駛體1構成為因具有左右一對前后二組的車輪3、前后一對防震用輥5、以及前后一對上下移動防止用輥7而沿著一定的行駛路徑行駛自如,該左右一對前后二組的車輪3在沿著其行駛路徑鋪設的左右一對支承用導軌2上轉動,該前后一對防震用輥5與被并排鋪設在單側的導軌2的外側的左右橫向的防震用導軌4嵌合,該前后一對上下移動防止用輥7與被并排鋪設在單側的導軌2的內(nèi)側的上下移動防止用導軌6嵌合。該搬運用行駛體1的行駛驅(qū)動構件可以是任意的,但例如圖4中假想線所示,可以使用具有摩擦驅(qū)動輪9和電機的摩擦驅(qū)動構件10,該摩擦驅(qū)動輪9壓接于與搬運用行駛體1的行駛方向平行的直線狀的左右兩側面8,而從左右兩側夾持搬運用行駛體1,該電機對該摩擦驅(qū)動輪9進行旋轉驅(qū)動。

      在上述的搬運用行駛體1上經(jīng)由中間架臺11而設置有基臺12,工件支承臺14經(jīng)由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平行升降自如地支承在該基臺12上,并且下落防止單元16與該工件支承臺14的升降驅(qū)動構件15并排設置在該基臺12上。由于交叉連桿機構13A、13B采用左右對稱構造,因此具有相互連結的上下2段的交叉連桿17、18,下段交叉連桿17的內(nèi)側連桿17a的下端支承于位置固定支軸19,該位置固定支軸19朝向左右水平地支承于基臺12上的后端側的左右兩側,下段交叉連桿17的外側連桿17b的下端朝向左右水平地支承在可動臺21a、21b上,可動臺21a、21b前后水平移動自如地被支承于滑軌20,滑軌20鋪設于基臺12上的前半部的左右兩側,該下段交叉連桿17的外側連桿17b的下端經(jīng)由可動支軸22a、22b被支承,可動支軸22a、22b相對于位置固定支軸19呈前后水平移動自如,上段交叉連桿18的外側連桿18a的上端支承于朝向左右水平的位置固定支軸24,該位置固定支軸24在支承工件支承臺13的架臺23的后端側的左右兩側支承于所述位置固定支軸19的正上方,上段交叉連桿18的內(nèi)側連桿18b的上端朝向左右水平地支承于可動臺26a、26b,該可動臺26a、26b前后水平移動自如地支承于滑軌25,滑軌25鋪設于所述架臺23的前半部的左右兩側,該上段交叉連桿18的內(nèi)側連桿18b支承于可動支軸27a、27b,可動支軸27a、27b相對于位置固定支軸24呈前后水平移動自如。17c、18c是上下各交叉連桿機構17、18的中間支點軸,28、29是將上下兩交叉連桿機構17、18相互連結的連結支軸。

      根據(jù)上述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結構,工件支承臺14被支承為能夠伴隨著基臺12側的左右一對可動支軸22a、22b和工件支承臺14側的左右一對可動支軸27的水平前后移動而以相對于搬運用行駛體1側的基臺12保持水平姿勢的方式垂直地升降移動。對該工件支承臺14進行升降驅(qū)動的升降驅(qū)動構件15由并排設置于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左右一對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和對這兩個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進行同步驅(qū)動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構成。左右一對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上端在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后側連結固定于工件支承臺14側的架臺23的下側,并且中間部在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后側與軸支承在搬運用行駛體1側的基臺12上的驅(qū)動齒輪32卡合,從該驅(qū)動齒輪32向后方水平延伸出的部分收納在前后水平方向上較長的方筒狀的收納殼體33內(nèi),該收納殼體33支承在搬運用行駛體1側的中間架臺11上。

      這些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能夠從直線狀態(tài)僅向單側彎曲,所述驅(qū)動齒輪32卡合在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能夠彎曲的一側,從該驅(qū)動齒輪32到工件支承臺14側的架臺23的區(qū)域呈垂直棒狀,成為支承工件支承臺14的結構。與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卡合的左右一對相互呈同心狀的驅(qū)動齒輪32經(jīng)由左右一對傳動軸34a、34b連動連結于所述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的相互以同心狀向左右兩側突出的驅(qū)動軸,所述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在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中間位置設置在基臺12上,通過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在同一方向上以同一速度對該驅(qū)動齒輪32進行同步驅(qū)動。

      因此,通過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向從該驅(qū)動齒輪32朝上輸送兩個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方向?qū)υ撟笥乙粚︱?qū)動齒輪32進行旋轉驅(qū)動,由此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被從收納殼體33內(nèi)拉出并且從驅(qū)動齒輪32朝上輸送,呈垂直的棒狀體,經(jīng)由架臺23上推工件支承臺14而使其上升移動。相反通過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對左右一對驅(qū)動齒輪32進行反向旋轉驅(qū)動,由此經(jīng)由架臺23支承工件支承臺14的垂直棒狀的兩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被向驅(qū)動齒輪32側下拉而下降,所支承的工件支承臺14下降移動。從驅(qū)動齒輪32向后方輸送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被插入到收納殼體33內(nèi)。

      所述下落防止單元16具有:在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下端側的可動臺21a、21b的前后移動區(qū)域的外側并排設置的棘輪機構35a、35b;以及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根據(jù)圖5~圖7說明這些棘輪機構35a、35b的詳細情況,兩棘輪機構35a、35b是彼此左右對稱構造,由帶狀基板36、棘輪37、棘爪38、該棘爪釋放用的致動器(螺線管)39、以及棘爪動作檢測用的傳感器40構成,該帶狀基板36與滑軌20平行地鋪設在基臺12上,該棘輪37與滑軌20平行地鋪設在該帶狀基板36上,該棘爪38在可動支軸22a、22b的外端部側被支承為繞該可動支軸22a、22b旋轉自如。

      在比棘爪38向外側突出的可動支軸22a、22b的外端,軸承部件41被支承為繞該可動支軸22a、22b旋轉自如,在以從該軸承部件41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連接設置的垂直側板42的內(nèi)側安裝有所述致動器39,該致動器39的牽拉動作軸39a的外端部嵌合在向可動支軸22a、22b的上側突出的棘爪38的雙岔狀突出部38a內(nèi),通過銷44和設置于該雙岔狀突出部38a的大徑孔43而將致動器39的牽拉動作軸39a和棘爪38連結,該銷44以松動地嵌合在該大徑孔43內(nèi)的方式安裝于致動器39的牽拉動作軸39a的外端部。另外,傳感器40經(jīng)由托架45安裝于所述軸承部件41,且由反射式光電開關構成,該反射式光電開關的檢測端(光投射接收用開口)以不接觸的方式檢測棘爪38的側面。所述軸承部件41和垂直側板42借助作用于它們和致動器39的重力,能夠以下側邊與帶狀基板36滑動接觸的狀態(tài)而與可動支軸22a、22b一體地在前后水平方向上移動。

      棘爪38借助作用于該棘爪38的重力而在其前端的爪部向棘輪37側落入的方向上受到繞可動支軸22a、22b旋轉的作用力,棘爪38因該作用力而像圖7A所示那樣呈前端的爪部嵌合在棘輪37的齒間的卡合姿勢,在棘爪38越過棘輪37的齒時,如圖7B所示,棘爪38克服所述作用力繞可動支軸22a、22b往上移動而成為通過姿勢,但棘爪38繞該可動支軸22a、22b的上下擺動在棘爪38側的大徑孔43相對于致動器39的牽拉動作軸39a的外端的銷44的自由移動范圍內(nèi)進行,不對致動器39的牽拉動作軸39a作用負載。并且,由于在棘爪38的卡合姿勢與通過姿勢之間的上下擺動在棘爪38的側面未進入傳感器40的檢測區(qū)域的范圍內(nèi)進行,因此傳感器40處于關閉狀態(tài)。對致動器39通電而牽拉其牽拉動作軸39a,如圖8A所示,通過牽拉動作軸39a的銷44使棘爪38克服所述作用力而繞可動支軸22a、22b向上抬起,由此棘爪38被切換成相對于棘輪37釋放的非卡合姿勢,此時,棘爪38的側面進入傳感器40的檢測區(qū)域,傳感器40被切換成打開狀態(tài)。

      如圖3~圖7所示,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具有:操作桿47a、47b,其對左右一對棘輪機構35a、35b中的各棘爪38進行強制操作;主連桿48,為了擇一地操作兩操作桿47a、47b,跨越支承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中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的可動臺21a、21b間地配置該主連桿48;以及傳動連桿49a、49b,使傳動連桿49a、49b與該主連桿48的兩端部同一側的操作桿47a、47b連動。各操作桿47a、47b在可動支軸22a、22b和棘爪38的前方側朝向左右橫向地配置,其內(nèi)端部在附設于各可動臺21a、21b的前側邊的支承板50a、50b上被垂直支軸51a、51b軸支承為水平擺動自如且朝向左右橫向,其外端部和位于其后方的各棘爪38的雙岔狀突出部38a的前端部經(jīng)由朝向前后縱向的拉伸螺旋彈簧52a、52b被連結。

      另外,在各可動臺21a、21b設置有支承板53a、53b,該支承板53a、53b安裝于可動支軸22a、22b的位置的內(nèi)側且呈懸臂狀向內(nèi)方延伸出,在該支承板53a、53b的內(nèi)端部上,從主連桿48的兩端偏向內(nèi)側的中間2個部位分別被垂直支軸54a、54b軸支承為水平擺動自如,在從該主連桿48的垂直支軸54a、54b偏向外側的兩端的操作點55a、55b通過垂直支軸而水平擺動自如地軸支承有朝向前后縱向的傳動連桿49a、49b的后端部,在各傳動連桿49a、49b的前端部沿著其前后長度方向設置有長孔56,在朝向左右橫向的各操作桿47a、47b的接近垂直支軸51的長度方向中間位置朝上突出設置有與這些長孔56嵌合的垂直銷57。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在正常動作時,同步地進行起伏運動,支承該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的左右一對可動臺21a、21b始終以使兩可動支軸22a、22b保持同心狀態(tài)的方式同步地前后移動。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5所示,主連桿48和各操作桿47a、47b處于相對于各可動臺21a、21b的前后移動方向垂直的朝向左右橫向的姿勢,各傳動連桿49a、49b處于與各可動臺21a、21b的前后移動方向平行的朝向前后縱向的姿勢。此時,各操作桿47a、47b側的垂直銷57位于各傳動連桿49a、49b的長孔56的前端(接近主連桿48的兩端的操作點55a、55b側的端)。

      另外,當各棘爪38在圖7A所示的卡合姿勢與圖7B所示的通過姿勢之間上下擺動時,構成為幾乎不對拉伸螺旋彈簧52施加負載,但也可以是,當棘爪38從卡合姿勢朝向通過姿勢往上移動時,構成為拉伸螺旋彈簧52被稍微拉伸,構成為棘爪38不僅通過重力還通過拉伸螺旋彈簧52a、52b的拉伸力而保持在卡合姿勢。

      根據(jù)以上的結構,在工件支承臺14位于圖2所示的下降限制高度時,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左右一對可動支軸22a、22b像圖5和圖7A所示那樣位于相當于其前后水平方向的移動范圍內(nèi)的前端的前進限制位置FP,在從該狀態(tài)使工件支承臺14在直到圖1所示的上升限制高度的范圍內(nèi)上升時,只要像之前說明的那樣,使升降驅(qū)動構件15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運轉,而通過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將工件支承臺14上推而上升移動即可。此時,伴隨著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從倒伏姿勢變化到立起姿勢,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從所述前進限制位置FP向后方移動,但期間,棘輪機構35a、35b的各棘爪38在圖7A所示的卡合姿勢與圖7B所示的通過姿勢之間繞可動支軸22a、22b上下擺動。在通過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將工件支承臺14正常上推而上升移動時,由于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相互同步地從倒伏姿勢變化到立起姿勢,因此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相互保持同心狀態(tài)地向后方同步移動。

      當在工件支承臺14到達規(guī)定高度,例如圖1所示的上升限制高度之后,使升降驅(qū)動構件15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停止,使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上推驅(qū)動停止時,在該時刻,若伴隨著少許的時間延遲,下落防止單元16的棘輪機構35a、35b中的各棘爪38成為圖7A所示的卡合姿勢,由于阻止可動支軸22a、22b的前進移動,即阻止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倒伏運動,因此將工件支承臺14穩(wěn)定地保持在規(guī)定高度。若在使工件支承臺14上升移動的途中,支承該工件支承臺14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中的某個斷裂這樣的事故產(chǎn)生,由于工件支承臺14的下降伴隨著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倒伏運動,即可動支軸22a、22b的前進移動,因此該可動支軸22a、22b的前進移動因棘輪機構35a、35b的各棘爪38與棘輪37卡合而被瞬時阻止,因而能夠可靠地防止工件支承臺14的下落事故。

      當然,由于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雙方同時斷裂在現(xiàn)實中不會產(chǎn)生,因此未斷裂的一側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受到來自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的驅(qū)動力而持續(xù)地上推工件支承臺14,使工件支承臺14產(chǎn)生傾斜移動。為了避免這樣的不良的狀況,例如優(yōu)選使用傳感器等,該傳感器對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可動臺21a、21b)產(chǎn)生了前后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的情況進行檢測,快速地檢測上述異常狀況,根據(jù)該檢測而采用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的緊急停止或異常發(fā)生通知等對策。

      工件支承臺14在被上推到圖1所示的上升限制高度而停止時,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位于圖5和圖8B所示的后退限制位置RP。在使位于該上升限制高度的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或者在使被上推到比上升限制高度低的任意的高度而停止的工件支承臺14下降時,對下落防止單元16的棘輪機構35a、35b中的各致動器39通電,而如圖8A所示,在使棘爪38切換到從棘輪37釋放的非卡合姿勢的同時,對升降驅(qū)動構件15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進行反向旋轉驅(qū)動,驅(qū)動為下拉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現(xiàn)實中,由于利用致動器39的驅(qū)動力將利用從工件支承臺14側接受的重力而強力地咬入棘輪37的棘爪38切換成非卡合姿勢并不容易,因此最初僅在一定的短時間內(nèi)對升降驅(qū)動構件15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進行正旋轉驅(qū)動,而通過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將工件支承臺14稍微上推,成為消除棘爪38對棘輪機構35a、35b的各棘輪37的咬入力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起動致動器39,而將棘爪38切換成非卡合姿勢,然后能夠以下拉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方式進行驅(qū)動。

      通過使用在升降驅(qū)動構件15的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中具有無法從其傳動軸34a、34b側(輸出軸側)旋轉電機軸側的構造(例如使用蝸輪的減速機)的減速機的結構,追隨著被該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向下拉方向驅(qū)動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下降,而能夠使工件支承臺14以規(guī)定的速度穩(wěn)定地下降。這樣,在通過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的下拉驅(qū)動使工件支承臺14以正常速度下降移動時,由于左右一對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相互同步地從立起姿勢變化到倒伏姿勢,因此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相互保持同心狀態(tài)地向前方同步移動。若在該下降的途中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中的某個斷裂,工件支承臺14的左右兩側邊中的、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所支承的一側的側邊因重力而猛烈地下降,但下落防止單元16的棘輪機構35a、35b中的各棘爪38如圖8A所示那樣被切換到非卡合姿勢,因此失去下落防止功能。

      在陷入這樣的狀況時,所述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發(fā)揮功能。例如若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中的交叉連桿機構13A側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斷裂,由于交叉連桿機構13A承受工件支承臺14側的重力,與相反側的交叉連桿機構13B相比更迅速地變化成倒伏姿勢,因此如圖9所示,交叉連桿機構13A側的可動臺21a(可動支軸22a)與相反側的交叉連桿機構13B側的可動臺21b(可動支軸22b)相比更高速地前進移動。其結果,在兩可動臺21a、21b間產(chǎn)生圖9所示的移動量的差δ。因此,主連桿48的移動量較大的一方的可動臺21a側以與移動量較小的一方的可動臺21b側相比前行的方式水平地傾斜移動,該主連桿48的中間2個部位通過垂直支軸54a、54b被軸支承于兩可動臺21a、21b。另外,此時,由于將主連桿48的中間2個部位軸支承于各可動臺21a、21b的垂直支軸54a、54b在前后方向上直線運動,因此只要將與任意單側的垂直支軸54a/54b嵌合的主連桿48側的1個軸孔形成為朝向左右橫向的長孔,或者使與垂直支軸54a、54b嵌合的主連桿48側的2個軸孔的游隙量稍微大即可。

      若像上述那樣主連桿48水平地傾斜移動,如圖9所示,該主連桿48的可動臺21a側的操作點55a比初始位置大幅地向前方移動而向前方推出傳動連桿49a,經(jīng)由該長孔56的后端和垂直銷57使操作桿47a繞垂直支軸54a向前方水平擺動。其結果,如圖8B所示,該操作桿47a經(jīng)由拉伸螺旋彈簧52a使交叉連桿機構13A側的棘輪機構35a的棘爪38繞可動支軸22向前方下方拉入,使處于非卡合姿勢的該棘爪38克服致動器39的驅(qū)動力而強制性地切換成卡合姿勢,卡合在棘輪37的齒間。此時,在處于棘爪38的前端的爪部抵接于棘輪37的齒前端的時刻之時,拉伸螺旋彈簧52a暫時地伸長,吸收操作桿47a的操作力,在棘爪38的前端的爪部對應于棘輪37的齒間的下一時刻將棘爪38切換成卡合姿勢。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側的棘輪機構35a發(fā)揮基于棘爪38和棘輪37的下落防止功能,在該時刻,阻止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側的交叉連桿機構13A的倒伏運動。

      與上述的例子相反,在相反側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b斷裂時,主連桿48向相反方向水平傾斜移動,基于棘爪38和棘輪37的下落防止功能作用于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b側的棘輪機構35b,在該時刻,阻止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b側的交叉連桿機構13B的倒伏運動。

      而且,像上述那樣水平傾斜移動的主連桿48的另一方的操作點55b(或者操作點55a)像圖9所示那樣與初始位置相比稍微向后方移動,而向后方拉入傳動連桿49b(或者傳動連桿49a),但在此時的動作中,該傳動連桿49b/49a的長孔56相對于操作桿47b/47a的垂直銷57向后方自由移動,操作力對操作桿47b/47a不起作用。因此,未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b/30a側的交叉連桿機構13B/13A的倒伏運動伴隨著該升降驅(qū)動用鏈30b/30a向下方的拉入驅(qū)動而持續(xù)進行,但該狀況在結果上導致工件支承臺14的傾斜移動,并不優(yōu)選。因此,優(yōu)選像之前說明的那樣,使用傳感器等,該傳感器對在兩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可動臺21a、21b)上產(chǎn)生前后方向的相對移動的情況進行檢測,快速地檢測上述異常狀況,根據(jù)該檢測采取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的緊急停止、在工件支承臺14的下降操作時致動器39從打開向關閉(切斷通電)的切換、以及異常發(fā)生通知等對策。

      作為該工件支承臺14的下降操作時的對策構件,由于能夠通過該棘輪機構35a/35b側的棘爪動作檢測用傳感器40的打開→關閉動作而檢測出如下情況:通過上述的下降時強制下落防止機構46的動作而利用操作桿47a/47b將斷裂的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側的棘輪機構35a/35b的棘爪38強制性地從非卡合姿勢切換到卡合姿勢,因此能夠與該動作連動地,執(zhí)行帶有減速機的電機31的緊急停止、在工件支承臺14的下降操作時致動器39從打開到關閉(切斷通電)的切換、以及異常發(fā)生通知等對策。

      另外,與附圖一同說明本發(fā)明的更優(yōu)選的實施例,不限于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例如,關于主連桿48,也可以使其兩端由垂直支軸54a、54b軸支承于兩可動臺21a、21b側,將比這兩端靠內(nèi)側的中間2個部位設為操作點55a、55b。在該情況下,由于操作點55a、55b的運動方向與上述實施例呈前后相反方向,因此考慮構成為將操作桿47a、47b、傳動連桿49a、49b配設在主連桿48的后方側,能夠通過操作桿47a、47b從后側向前方推壓各棘輪機構35a、35b的棘爪38而強制切換成卡合姿勢。此外,也可以構成為不設置傳動連桿49a、49b,在上述實施例的主連桿48的兩端直接或者經(jīng)由彈簧地連接設置操作桿47a、47b,在該操作桿47a、47b的前端部向前方拉入或者從后側向前方推壓各棘輪機構35a、35b的棘爪38。然而,關于相對于工件支承臺14的單位升降量的各交叉連桿機構13A、13B的基臺12側的可動支軸22a、22b(可動臺21a、21b)的前后移動量,與從工件支承臺14的中間高度到下降限制高度的區(qū)域相比,在從工件支承臺14的上升限制高度到中間高度的區(qū)域中變得非常小。因此,關于上述實施例所示的結構,即,能夠根據(jù)左右一對可動臺21a、21b間的少許的移動量的差異而使單側的操作桿47a/47b大幅運動的結構,當工件支承臺14在從上升限制高度到中間高度的區(qū)域中下降時,即使在升降驅(qū)動用鏈30a/30b斷裂時,也能夠可靠地進行期望的下落防止動作。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升降機作為對載放在搬運用行駛體上被搬運的被搬運物的在該搬運用行駛體上的支承高度進行變更的構件,在汽車裝配線等中有效使用。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