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梯制動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曳引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機房電梯在中國發(fā)展得非常快,由于無機房電梯具有的不占用機房空間、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等優(yōu)點而被愈來愈多的建筑中使用。無機房電梯省去了機房,將原機房內的控制柜、限速器、曳引機等設備布置在井道內。在某些井道狹小,且頂層高度有限的安裝空間里,曳引機的投影面應當不與轎廂的投影面重合,因此就需要對曳引機結構和安裝進行薄型化設計,其中通過曳引機的背部盡量靠墻安裝布置是最理想的布置方案。由于曳引機背部靠墻,兩側又靠近主軌和副軌,且頂層高有限,所以對曳引機的維??臻g只能在主機的正前方,維保人員在轎廂頂部進行維保作業(yè)。而目前大多數(shù)的曳引機上需要經常進行維保的裝置和部件通常布置在機體的背部或側面,結構較為復雜,機體尺寸較厚重,導致維保人員進行維保時難度過大,裝拆不便,維保效率和效果不好,使得曳引機的長時間工作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曳引機,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便于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維修保養(yǎng)工作,降低維保難度,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和維保效果,從而提升曳引機的工作可靠性。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曳引機,包括:
機體,所述機體包括設有維保面的機座,所述機座位于維保面上分別設有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
電機接線盒,所述電機接線盒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部上;及
制動器組件,所述制動器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上的制動器、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部上的制動器接線盒,所述制動器與所述制動器接線盒電性連接。
下面對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進一步地,所述機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上的主軸、及套裝于所述主軸上的制動輪,所述制動輪與所述主軸之間形成制動面,所述機座上還設有與所述制動面位置相對應的維保開口,所述維保開口上罩設有第一擋油件。
進一步地,所述機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端面上的擋油組件,所述擋油組件包括第二擋油件和鎖緊件,所述機座和第二擋油件均設有位置相對應的裝配孔,所述鎖緊件穿設于所述裝配孔,所述制動輪的側部向內凹設有溝槽,所述第二擋油件的端部伸入所述溝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機體還包括減磨組件,所述減磨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制動輪與所述主軸間的軸承、抵壓設置于所述制動輪與所述機座間的軸承內封組件、及設置于所述主軸端部的軸承外封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內封組件包括軸承內蓋、及壓設于所述軸承內蓋與所述主軸間的內油封,所述機座設有凹腔和導油孔,所述軸承內蓋與所述機座間具有排油間隙,且所述軸承內蓋與所述機座間抵設有擋板,所述擋板罩設于凹腔上,所述排油間隙、所述凹腔及所述導油孔依次連通形成導油通道。
進一步地,還包括固定于所述機座上的輸油管路,所述機座上還設有接油盒,所述輸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導油孔連通,所述輸油管路的另一端所述接油盒配合。
進一步地,還包括編碼器裝置,所述編碼器裝置包括編碼器端蓋,所述軸承外封組件包括壓設于所述主軸端部的軸承外蓋、及抵壓設置于所述編碼器端蓋與所述軸承外蓋間的外油封,所述編碼器端蓋與所述軸承外蓋間隙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編碼器端蓋和/或所述軸承外蓋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凸起,所述軸承外蓋和/或所述編碼器端蓋上設有與所述密封凸起位置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凸起嵌入所述密封凹槽內,且所述密封凸起與所述密封凹槽間形成迂回型的阻漏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設有軸心空腔,所述編碼器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軸心空腔內并與所述編碼器端蓋連接的編碼器、與所述編碼器連接的接線頭、及與所述接線頭連接的中轉線。
進一步地,所述機座上還設有減振組件,所述減振組件包括用于曳引機安裝的減振座、及設置于所述減振座上的減振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曳引機通過在所述機座的維保面(曳引機面對工作人員的正面)上分別設置所述第一安裝部和所述第二安裝部,之后將所述電機接線盒安裝于所述第一安裝部上,將所述制動器接線盒安裝于所述第二安裝部上并與所述制動器電性連接,因而當工人人員站立于轎廂上進行曳引機的定期維護時,可以直面電機接線盒和制動器接線盒等需要維護部件,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維保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維保難度,提升曳引機的工作可靠性,同時還可以使曳引機的機身更加輕薄,占用安裝空間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曳引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曳引機的D-D處的剖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曳引機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曳引機的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曳引機的C處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機體,110、機座,111、維保面,112、第一安裝部,113、第二安裝部,114、維保開口,115、第一擋油件,116、凹腔,117、導油孔,120、主軸,122、軸心空腔,130、制動輪,132、溝槽,130a、制動面,140、擋油組件,142、第二擋油件,144、鎖緊件,146、裝配孔,150、減磨組件,152、軸承,154、軸承內封組件,154a、軸承內蓋,154b、內油封,156、軸承外封組件,156a、軸承外蓋,156b、外油封,200、電機接線盒,300、制動器組件,320、制動器,340、制動器接線盒,400、擋板,500、輸油管路,600、接油盒,700、編碼器裝置,720、編碼器端蓋,740、編碼器,760、接線頭,780、中轉線,800a、密封凸起,800b、密封凹槽,800c、阻漏通道,900、減振組件,920、減振座,940、減振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曳引機,包括機體100,所述機體100包括設有維保面111的機座110,所述機座110位于維保面111上分別設有第一安裝部112和第二安裝部113;電機接線盒200,所述電機接線盒200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部112上;及制動器320組件300,所述制動器320組件300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110上的制動器320、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安裝部113上的制動器接線盒340,所述制動器320與所述制動器接線盒340電性連接。
上述曳引機通過在所述機座110的維保面111(曳引機面對工作人員的正面)上分別設置所述第一安裝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裝部113,之后將所述電機接線盒200安裝于所述第一安裝部112上,將所述制動器接線盒340安裝于所述第二安裝部113上并與所述制動器320電性連接,因而當工人人員站立于轎廂上進行曳引機的定期維護時,可以直面電機接線盒200和制動器接線盒340等需要維護部件,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維保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維保難度,提升曳引機的工作可靠性,同時還可以使曳引機的機身更加輕薄,占用安裝空間小。
實際安裝中,曳引機直接掛接于電梯井道壁上并位于主、副軌道之間,此時曳引機的后壁緊貼倒井道壁,通過將電機接線盒200和制動器接線盒340的安裝位置前移至曳引機的前面(維保面111)上,工作人員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進行維保操作,從而有效避免維保部件設置于機體側部可能與導軌發(fā)生碰撞干涉、或設置于曳引機背部存在的維保操作空間小,難以操作等一系列問題。
請參照圖1,一實施例中,所述機體10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110上的主軸120、及套裝于所述主軸120上的制動輪130,所述制動輪130與所述主軸120之間形成制動面130a,所述機座110上還設有與所述制動面130a位置相對應的維保開口114,所述維保開口114上罩設有第一擋油件115。所述機座110為一側開口的筒體,筒體底壁中部開設有圓形腔體,主軸120的一端通過軸承152嵌設于圓形腔體內并可轉動良好。之后將制動輪130套裝于主軸120上并嵌入筒體內,再將牽引輪套裝于主軸120的另一端并壓設與制動輪130的一側,從而使曳引機的裝配結構緊湊,軸向尺寸小。各部件裝配完成后,制動輪130與主軸120外側壁之間形成制動面130a,即間隔一制動間距,通過制動器320的工作,制動間距減小而使制動輪130與主軸120接觸停止曳引機工作,或制動間距增大而使制動輪130與主軸120分離使得曳引機正常工作。機座110位于維保面111上開設有窗口,窗口的位置與維保面111對應且其大小可以便于維保工具伸入操作,窗口外側在機座110上通過螺栓固定有擋板400(第一擋油件115)。維保時,將擋板400卸下,即可對制動面130a內藏匿的油污、雜質進行清理,而無需對制動器320進行拆解,大大提高的工作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如圖3所示,一實施例中,所述機體10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機座110端面上的擋油組件140,所述擋油組件140包括第二擋油件142和鎖緊件144,所述機座110和第二擋油件142均設有位置相對應的裝配孔146,所述鎖緊件144穿設于所述裝配孔146,所述制動輪130的側部向內凹設有溝槽132,所述第二擋油件142的端部伸入所述溝槽132內。其中,鎖緊件144可以是螺釘或螺栓等,裝配孔146為螺紋孔,通過螺釘與螺紋孔的螺紋裝配,不僅連接方式簡單,同時裝拆方便,便于后期的維修和更換。第二擋油件142為板件,板件伸入溝槽132內的部分不與溝槽132槽底接觸,因而可以避免板件隨制動輪130轉動時兩者產生相互摩擦損耗,影響使用壽命。此外,通過板件伸入溝槽132內并留有間隙的裝配結構,即可以保證相對轉動可靠,同時也可以防止外界油污、雜質等進入曳引機內部或制動面130a間,提高了曳引機的防護等級,延長了使用壽命。
如圖2,圖4和圖5所示,一實施例中,所述機體100還包括減磨組件150,所述減磨組件150包括設置于所述制動輪130與所述主軸120間的軸承152、抵壓設置于所述制動輪130與所述機座110間的軸承內封組件154、及設置于所述主軸120端部的軸承外封組件156。為了降低制動輪130與主軸120間的轉動摩擦損耗,當制動輪130套裝于主軸120上之后,將軸承152安裝于制動輪130與主軸120之間,從而起到良好的減磨及支撐作用。此外,為了降低軸承152與制動輪130、主軸120件之間的轉動摩擦力,通常會給軸承152補充潤滑油或潤滑脂,因此在制動輪130和機座110間抵壓設置軸承內封組件154,以及在主軸120端部密封安裝軸承外封組件156可以防止?jié)櫥?脂泄露,在保證軸承152使用壽命的同時避免對曳引機內其他部件造成污染,保證曳引機的工作正常和使用壽命。其中,所述軸承采用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相較于傳統(tǒng)軸承,其可以使得安裝結構更加緊湊,其承載能力更大,使用壽命更長,同時有利于曳引機的薄型化設計。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內封組件154包括軸承內蓋154a、及壓設于所述軸承內蓋154a與所述主軸120間的內油封154b,所述機座110設有凹腔116和導油孔117,所述軸承內蓋154a與所述機座110間具有排油間隙,且所述軸承內蓋154a與所述機座110間抵設有擋板400,所述擋板400罩設于凹腔116上,所述排油間隙、所述凹腔116及所述導油孔117依次連通形成導油通道。當曳引機長時間工作之后,內油封154b由于疲勞壽命而產生破裂導致潤滑油/脂泄露,泄露的廢油會流經繞組而燒壞電機,或者流經制動面130a,使制動力矩嚴重下降,導致曳引機制動性能降低,危機電梯工作安全。此時在軸承內蓋154a與機座110之間安裝擋板400,使泄露油流入機座110內的凹腔116內,之后通過所述導油孔117排出,可以有效解決上述潤滑油泄露造成的安全問題,進而提高曳引機的工作可靠性。
請參照圖4,進一步的是,上述曳引機還包括固定于所述機座110上的輸油管路500,所述機座110上還設有接油盒600,所述輸油管路500的一端與所述導油孔117連通,所述輸油管路500的另一端所述接油盒600配合。輸油管路500的一端通過快速接頭與導油孔117連接,以便于裝拆、更換;之后輸油管路500固定于機座110背面并逐漸延伸至機座110維保面111處,并與安裝在機座110上的接油盒600配合。接油盒600優(yōu)選為上端開口的半封閉盒體,可以便于維保人員觀察接油盒600內泄露出的油量來判斷泄露情況以及靈活補充潤滑油的油量,提高維保工作的便利性。此外,輸油管路500的端部位于接油盒600 的正上方,以保證泄漏油可以直接排入盒內,降低接油裝置的結構復雜性和制造成本的同時,還可以避免泄露油滴落到外部,造成污染。當然,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接油盒600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
請參照圖5,一實施例中,上述曳引機還包括編碼器裝置700,所述編碼器裝置700包括編碼器端蓋720,所述軸承外封組件156包括壓設于所述主軸120端部的軸承外蓋156a、及抵壓設置于所述編碼器端蓋720與所述軸承外蓋156a間的外油封156b,所述編碼器端蓋720與所述軸承外蓋156a間隙配合。制動輪130的端面設有卡槽,當減磨組件150安裝好之后,將編碼器端蓋720卡設于卡槽內,且此時編碼器端蓋720與軸承外蓋156a之間間隙配合,由此可以保證減磨組件150在曳引機工作時允許實現(xiàn)較小量的軸向位移移動,避免軸承152或外油封156b造成結構性壓迫損壞,影響使用壽命,而通過編碼器端蓋720又可以對軸承外蓋156a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軸承外封組件156移動過度而影響密封性能。
進一步的是所述編碼器端蓋720和/或所述軸承外蓋156a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凸起800a,所述軸承外蓋156a和/或所述編碼器端蓋720上設有與所述密封凸起800a位置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密封凹槽800b,所述密封凸起800a嵌入所述密封凹槽800b內,且所述密封凸起800a與所述密封凹槽800b間形成迂回型的阻漏通道800c。當外油封156b長時間在緊壓環(huán)境下工作會發(fā)生破裂而導致潤滑油泄露,此時通過在所述編碼器端蓋720和/或所述軸承外蓋156a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凸起800a,所述軸承外蓋156a和/或所述編碼器端蓋720上設有與所述密封凸起800a位置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密封凹槽800b。本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編碼器端蓋720上設有相鄰的兩個密封凸起800a,兩個密封凸起800a之間形成一個密封凹槽800b,相應的,所述軸承外蓋156a上設有相鄰的兩個密封凹槽800b,兩個密封凹槽800b之間形成一個密封凸起800a,且編碼器端蓋720上的密封凹槽800b或密封凸起800a與軸承外蓋156a上的密封凸起800a或密封凹槽800b一一對應配合嵌接,由此形成迂回(迷宮型)的阻漏通道800c。當外油封156b工作失效時,還可以保證泄露油阻隔于迂回的阻漏通道800c內,防止對其他部件造成污染。
如圖2所示,一實施例中,所述主軸120設有軸心空腔122,所述編碼器裝置700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軸心空腔122內并與所述編碼器端蓋720連接的編碼器740、與所述編碼器740連接的接線頭760、及與所述接線頭760連接的中轉線780。為了減小曳引機的軸向尺寸,實現(xiàn)超薄化結構,優(yōu)選主軸120為空心主軸120,進而可以將編碼器內置于主軸120的軸心空腔122內,此外,編碼器端蓋720設有連接部,用于固定編碼器。編碼器自帶一段短接線,短接線通過接線頭760與較長的中轉線780電性連接,中轉線780卷繞并盤設于軸心空腔122內,且中轉線780的另一端延伸連接至制動器接線盒340內。當進行維保時,只需拆下編碼器端蓋720,將編碼器拉出,拆開接線頭760接口實現(xiàn)編碼器的維修、更換,由于中轉線780具有一定的長度,因而不會拉壞,保證裝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實施例中,所述機座110上還設有減振組件900,所述減振組件900包括減振座920、及設置于所述減振座920上的減振件940。減振座920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對稱布置于機座110的兩側,用于與井道壁接觸,其上安裝有減振性能良好的橡膠塊,橡膠塊與井道壁接觸。因而當發(fā)生地震等極端天氣時,可以防止曳引機發(fā)生劇烈擺動,從而防止其與井道壁發(fā)生撞擊而產生結構性損傷,保證其安全。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