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馬口鐵罐身桶體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馬口鐵罐身桶體的焊耳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馬口鐵罐身的提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在罐身的上端兩側設置焊耳,現(xiàn)有的焊耳結構為在圓柱形本體的一側環(huán)形內壁均布至少5個外凸的焊腳(見圖1、圖2),每個焊腳的外凸高度相同,在圓柱形本體的一側環(huán)形內壁可以均布數(shù)量足夠多的焊腳,進而使得每個焊腳可以和馬口鐵罐身的外壁進行焊接,使得焊耳的焊接穩(wěn)固,以上為行業(yè)內的普遍習慣做法,然而,在實際的焊耳焊接過程中,焊耳的各個焊腳的外凸高度相同,圓柱形本體通過外部結構朝向馬口鐵罐身行進直至接觸,由于圓柱形本體的圓周向沒有定位,可能會出現(xiàn)只有2~3個焊腳碰到桶體的馬口鐵罐身,在焊接過程中,即使提供較強的壓力,也會使這至少5個焊腳的受力不均勻,從而影響焊接質量,也會使焊接產(chǎn)生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進而影響桶體在后續(xù)搬運或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意外情況發(fā)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馬口鐵罐身桶體的焊耳結構,其使得焊耳的每個焊腳和馬口鐵罐身可以快速準確對位焊接,且每個焊腳的受力均勻,確保焊接質量,進而確保桶體在后續(xù)搬運或使用過程中的穩(wěn)定和安全。
一種用于馬口鐵罐身桶體的焊耳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體外邊框結構,所述立體外邊框結構的其中一平面端面的四個對角處分別外凸有焊腳,所述立體外邊框結構的設置有焊腳的該平面端面的截面形狀為或非圓面結構,四個焊腳的外凸高度相同,四個焊腳到該端面的中心軸的距離相等。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外邊框結構的一端為封閉面、另一端為開口面,所述開口面的外邊緣位置處設置有四個外凸的焊腳;
所述立體外邊框結構具體為方形邊框結構;
所述立體外邊框結構具體為橢圓形邊框結構;
所述立體邊框結構具體為梯形邊框結構;
所述方形邊框結構的一端為封閉面、另一端為開口面,所述方形邊框結構的開口面的外緣設置有向四周外擴的方形封閉連接邊,所述方形封閉連接邊包括四條長度相同的第一連接邊,相鄰的所述第一連接邊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焊腳,四個所述焊腳分別垂直于所述第一連接邊所對應的平面布置,所述焊腳朝向遠離所述方形邊框結構的端面布置,四個所述焊腳外凸于所述第一連接邊所對應的平面的高度相同;
相鄰的所述第一連接邊的連接位置為過渡圓弧邊,每個所述過渡圓弧邊的中部位置設置有所述焊腳,所述焊腳的底面為平面,所述焊腳的底面完全貼合所述過渡圓弧邊的外露平面布置;
所述封閉面的中心位置設置有定位中心孔,每個所述焊腳俯視狀態(tài)線為直線型結構,每個所述焊腳的內端朝向所述定位中心孔的中心軸布置,處于對角的所述焊腳俯視狀態(tài)下在一條直線延長線上布置;
四個所述焊腳的外端焊接邊和所述中心孔所對應的中心軸的距離相等,確保四個焊腳的焊接邊同時接觸馬口鐵罐身;
所述方形邊框結構的四個角位置為圓弧過渡,確保整個結構沒有外側尖銳結構。
采用本發(fā)明的結構后,立體外邊框結構的在送耳的過程時,由于立體外邊框結構的設置有焊腳的該平面端面的截面形狀為非圓面結構,故送耳方向一定為固定、其不會發(fā)生旋轉等情況,立體外邊框結構定向輸送直至四個焊腳同時接觸在馬口鐵罐身,其不會像圓柱形本體上的焊腳的會有幾率不同時接觸到罐身,其使得焊耳的每個焊腳和馬口鐵罐身可以快速準確對位焊接,且每個焊腳的受力均勻,確保焊接質量,進而確保桶體在后續(xù)搬運或使用過程中的穩(wěn)定和安全;且之前由于行業(yè)內的技術偏見,圓柱形本體的結構被視為唯一優(yōu)選結構,本技術方案選用仿形邊框結構有效解決了焊腳不能同時快速接觸桶體的問題,使得焊耳的安裝快速方便、有效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焊耳的立體圖結構示意圖;
圖2位現(xiàn)有焊耳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一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方形邊框結構1、焊腳2、封閉面3、開口面4、方形封閉連接邊5、第一連接邊6、過渡圓弧邊7、定位中心孔8、圓弧過渡9、外端焊接邊10。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于馬口鐵罐身桶體的焊耳結構,其包括立體外邊框結構,立體外邊框結構的其中一平面端面的四個對角處分別外凸有焊腳,立體外邊框結構的設置有焊腳的該平面端面的截面形狀為非圓面結構,四個焊腳的外凸高度相同,四個焊腳到該端面的中心軸的距離相等。
立體外邊框結構的一端為封閉面、另一端為開口面,開口面的外邊緣位置處設置有四個外凸的焊腳;
立體外邊框結構具體為方形邊框結構;
立體外邊框結構具體為橢圓形邊框結構;
立體邊框結構具體為梯形邊框結構。
具體實施例一,見圖3、圖4:其包括方形邊框結構1,方形邊框結構1的其中一端面的四個對角處分別外凸有焊腳2,四個焊腳2的外凸高度相同。
方形邊框結構1的一端為封閉面3、另一端為開口面4,方形邊框結構1的開口面4的外緣設置有向四周外擴的方形封閉連接邊5,方形封閉連接邊5包括四條長度相同的第一連接邊6,相鄰的第一連接邊6的連接位置設置有焊腳2,四個焊腳2分別垂直于第一連接邊6所對應的平面布置,焊腳2朝向遠離方形邊框結構1的端面布置,四個焊腳2外凸于第一連接邊6所對應的平面的高度相同;
相鄰的第一連接邊6的連接位置為過渡圓弧邊7,每個過渡圓弧邊7的中部位置設置有焊腳2,焊腳2的底面為平面,焊腳2的底面完全貼合過渡圓弧邊7的外露平面布置;
封閉面3的中心位置設置有定位中心孔8,每個焊腳2俯視狀態(tài)線為直線型結構,每個焊腳2的內端朝向定位中心孔8的中心軸布置,處于對角的焊腳2俯視狀態(tài)下在一條直線延長線上布置;
四個焊腳2的外端焊接邊10和中心孔8所對應的中心軸的距離相等,確保四個焊腳2的外端焊接邊10同時接觸馬口鐵罐身;
方形邊框結構1的四個角位置為圓弧過渡9,確保整個結構沒有外側尖銳結構。
采用上述焊耳結構后,通過送焊耳結構,將焊耳定位夾持住、并使得焊耳的上邊平行于馬口鐵罐身的上邊緣或下邊緣,之后將定向輸送直至四個焊腳2同時接觸在馬口鐵罐身,不會像圓柱形本體上的焊腳2的會有幾率不同時接觸到罐身,其使得焊耳的每個焊腳和馬口鐵罐身可以快速準確對位焊接,且每個焊腳2的受力均勻,確保焊接質量。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