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解陰極板移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絲桿傳動支撐的電解電鍍陰極板夾具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解電鍍工廠的生產(chǎn)的過程中,由于許多電解電鍍陰極板都是高壓設備,因此重量和體積都比較大,因此在實際提取運輸過程中,靠人力抬升安裝比較費時費力,并且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尤其是抬升的時候,由于機柜的空間有限,不可能允許多人合理抬升,為此急需要一種升降裝置用來舉升這種大型的電解電鍍陰極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絲桿傳動支撐的電解電鍍陰極板夾具移動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絲桿傳動支撐的電解電鍍陰極板夾具移動裝置,包括車體、升降機構、載物架和支撐機構;所述車體的底部安裝有車輪,升降機構安裝在車體上,載物架安裝在升降機構上,支撐機構安裝在載物架和車體之間;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底部固定架、頂部固定架、支撐板和X支撐架,底部固定架采用螺栓固定在車體上,支撐板采用螺栓固定在載物臺的底部,頂部固定架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撐板的底部,X支撐架設置在底部固定架和頂部固定架之間;所述底部固定架的中間位置設有第一固定條,沿第一固定條長度方向設有滑槽,該滑槽的開口設置在固定條的側面;所述頂部固定架的中間位置設有與第一固定條相對應的第二固定條,沿第二固定條長度方向設有滾輪槽,該滾輪槽的開口設置在固定條的側面;所述X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第一支撐桿與第二支撐桿在中部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絞接在第一固定條的一端,第二支撐桿的上端絞接在第二固定條的對應端,在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設有滾動輪,該滾動輪與滾動槽相配合,且可沿滾動槽滾動,在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設有滑塊,該滑塊與第二支撐桿的下端絞接,在滑塊的中間位置設有螺紋孔;在第一固定條的滑槽內安裝有導向桿,導向桿上設有外螺紋,第二支撐桿的滑塊與導向桿螺紋配合、且與滑槽滑動配合;在第一固定條上設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導向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并帶動導向桿轉動,在導向桿的兩端套設有限位塊,滑塊位于兩限位塊之間。
進一步,所述滾動槽和滑槽的底部均開設有條形孔。
采用如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通過在車體上設置滾輪,可方便的將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通過升降裝置對位于電解池上的陰極板進行舉升,方便陰極板的運輸,不再需要人力進行搬運,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通過絲桿傳動驅動支撐機構對電解池進行支撐,防止因升降裝置故障而使電解池上的陰極板掉落。
2、通過在滑槽的開口側設置限位塊,將導軌套設于滑槽內,通過限位塊的限位作用,防止導軌與滑槽的脫落而引起設備故障。
3、將滾輪槽和滑槽的開口設置在側面,可減少灰塵進入滾輪槽和滑槽內;通過在滾輪槽和滑槽的底部開設條形孔,進入滾輪槽或滑槽的少量灰塵在滾輪或滑塊的作用下掉入條形孔內,更一步防止灰塵對支撐機構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撐機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車體,11為車輪,31為電解池,32為固定板, 33為擋板,34為連接板,41為支撐板,421為第一固定條,422為第二固定條,44為滾動輪,45為滑塊,45為導向桿,46為限位塊,48為電機,49為X支撐架,491為第一支撐桿,492為第二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圖2:絲桿傳動支撐的電解電鍍陰極板夾具移動裝置,包括車體1,升降機構,載物架和支撐機構。在車體1的底部安裝有車輪11,方便車體1的移動。升降機構安裝在車體1上,載物架安裝在升降機構上,由升降機構控制升降。支撐機構安裝在載物架和車體1之間,用于支撐載物架。
載物架為L型結構,包括電解池31和固定板32,固定板32與升降機構連接,由升降機構控制升降。電解池31的一端與固定板32的底端固定,另一端為自由端。在電解池31的自由端端部還設有擋板33,用于對位于電解池31上的物體進行限位。在固定板32的上端還設有安全繩(圖中未畫出),用于在運載高度較大的物體時,對物體進行固定,防止其發(fā)生傾倒。
支撐機構包括底部固定架、頂部固定架、支撐板41和X支撐架49,底部固定架采用螺栓固定在車體1上,支撐板41采用螺栓固定在載物臺31的底部,頂部固定架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撐板41的底部,X支撐架49設置在底部固定架和頂部固定架之間。底部固定架的中間位置設有第一固定條421,沿第一固定條長度方向設有滑槽,該滑槽的開口設置在固定條的側面。頂部固定架的中間位置設有與第一固定條421相對應的第二固定條431,沿第二固定條431長度方向設有滾輪槽,該滾輪槽的開口設置在固定條的側面。X支撐架49包括第一支撐桿491和第二支撐桿492,在第一支撐桿491和第二支撐桿492上均設有滑動槽,連接件分別穿過第一支撐桿491和第二支撐桿492的滑動槽將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絞接,連接件可沿滑動槽滑動,當然,在第一支撐桿491和第二支撐桿492上也可以不設置滑動槽。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之間采用銷絞接。第一支撐桿491的下端絞接在第一固定條421的一端,第二支撐桿492的上端絞接在第二固定條492的對應端。第一支撐桿491的上端設有滾動輪44,該滾動輪44與滾動槽相配合,且可沿滾動槽滾動。第二支撐桿492的下端設有滑塊45,該滑塊45與第二支撐桿492的下端絞接,在滑塊45的中間位置設有螺紋孔。在第一固定條421的滑槽內固定設有導向桿46,導向桿46上設有外螺紋,第二支撐桿492的滑塊45與導向桿螺紋配合、且與滑槽滑動配合。在第一固定條421上還設有電機48,電機48的輸出軸與導向桿46的一端固定連接,并帶動導向桿46轉動。在導向桿46的兩端套設有限位塊47,滑塊45位于兩限位塊47之間。
在由升降機構驅動上升的過程同時,電機動作,驅動導向桿46轉動,由于滑塊45與導向桿46螺紋配合,滑塊45即沿導向桿46滑動,從而驅動第二支撐桿492的上端升高,而第一支撐桿491與第二支撐桿492的中間位置絞接,且第一支撐桿的下端固定,因此第一支撐桿491的上端在第二支撐桿492的驅動上沿滾動槽朝第二支撐桿492方面滾動,在豎向位置上隨第二支撐桿492升高。由第一支撐桿491和第二支撐桿492構成的X支撐架對支撐板起到支撐作用,從而對電解池起到支撐作用。
為了減少進入滾動槽和滑槽的灰塵對支撐機構的影響,在滾動槽和滑槽的底部均開設有條形孔(圖中未畫出),使進入滾動槽和滑槽的少量灰塵落入條形孔內。